資源簡介 大象版 四年級上冊 《冷與熱》單元 2.凹陷的保鮮膜 教學設計單元 《冷與熱》 課題 2.凹陷的保鮮膜 課時 1核心 概念 4.能的轉化與能量守恒學習內容及要求 4.1 能的形式、轉移與轉化 3~4年級③知道物體一般具有熱脹冷縮的性質,知道水結冰時體積會膨脹。教學目標 科學觀念(對客觀事物的總體認識) 科學思維(對客觀事物的認識方式) 探究實踐(科學探究能力 技術與工程實踐能力 自主學習能力) 態度責任(科學態度 社會責任)科學觀念: 1.知道一般情況下,物體遇冷后體積會收縮。 2.知道所學的科學知識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實例。 科學思維: 能夠描述氣體、固體、液體遇冷后的變化情況。 探究實踐: 能在教師引導下,通過分析、比較實驗現象,總結實驗結論。 態度責任: 能在好奇心的驅使下,對生活中的現象表現出探究興趣,并在教師引導下體會科學探究的樂趣。 愿意用熱脹冷縮等相關的原理解決生活中的一些問題。教學 重點 本課必須掌握的東西,如:科學原理需要掌握的,動手操作中需要掌握的等等。1.知道一般情況下,物體遇冷后體積會收縮。 2.能在教師引導下,描述氣體、固體、液體遇冷后的變化情況,并通過分析、比較實驗現象,總結實驗結論。教學 難點 學生難以掌握的東西,如:難理解什么?難操作什么?知道所學的科學知識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實例。教學 準備 教師:實驗用針筒(帶軟塞)、燒杯、冰水、銅球、銅環、燒瓶、玻璃管。學生:實驗用針筒(帶軟塞)、燒杯、冰水、銅球、銅環、燒瓶、玻璃管。教學過程教學環節 教學活動 設計思路 教學備注一、猜想假設(預設5分鐘) 任務一:猜想假設 1.展示情景:碗從冰箱剛拿出來,上面的保鮮膜凹陷下去了。 2.提出問題:是什么原因導致保鮮膜凹陷的?大膽提出自己的假設。 3.組織學生圍繞該問題大膽進行猜想假設。 4.師提示:我們的假設是對是錯,需要用事實來驗證。 引導學生對該現象產生的原因作出自己的假設,有利于調動學生發言的積極性及后續探究活動的開展。二、實驗探究(預設20分鐘) 任務二:空氣遇冷實驗 1.驅動問題:如何設計實驗來驗證這個假設呢? 2.小組交流討論,全班分享,確定實驗方案。 實驗步驟: ①在針筒內吸入10毫升空氣,做好標記,記錄數據。 ②用軟塞將針筒的排氣口塞住,確保不漏氣。 ③將針筒放入冰水中,仔細觀察活塞的變化,標記或記錄數據。 安全提示: ①放入冰水中的時間不少于5分鐘。 ②雙手不要長時間接觸冰水,以免凍傷。 3.根據實驗計劃進行實驗,做好實驗記錄。 4.生分享實驗現象。 5.得出結論:保鮮膜凹陷的原因是因為空氣遇冷體積收縮了。 任務三:水遇冷實驗 過渡語:通過剛才的實驗,我們知道了氣體遇冷后體積會收縮,那液體或固體遇冷后,液體或固體的體積也會收縮嗎? 1.思考:如何設計實驗來驗證這個假設呢? 2.水遇冷實驗:先標記原玻璃管的液面高度;然后將裝滿水的燒瓶放入冰水中;觀察玻璃管中液面的高度變化,及時做好記錄。 3.思考:在這個實驗中燒瓶的水是使用無色的水,還是帶有顏色的水? 4.安全提示:在使用玻璃制品時要注意安全,以防破碎扎傷自己。 5.觀察實驗發現,水遇冷后,玻璃管內水的液面降低。 6.得出結論:水遇冷后體積會收縮。 任務四:銅環遇冷實驗(教師演示) 1.在冷凍銅環前,觀察銅球是否能正常通過銅環。 2.將銅環進行冷凍,觀察銅球是否能通過銅環。 3.觀察實驗發現,銅環冷凍后,銅球不能再通過銅環。 4.得出結論:銅環遇冷體積收縮了。 通過小組合作,設計實驗驗證猜想,得出“空氣遇冷后體積會收縮”。 再通過延伸實驗——水和銅環的遇冷實驗,得出結論“液體和固體遇冷后體積會收縮”。三、得出結論(預設10分鐘) 任務五:拓展應用 1.小結:通過本節課學習,我們知道了一般情況下,物體遇冷后體積會收縮。 2.在我們的生活中,這種現象隨處可見。根據今天這節課學到的知識,你能給大家解釋一下面這個問題嗎? 把煮熟的雞蛋放在冷水中浸泡一下,為什么蛋殼就會很容易剝下? 3.通過這兩節的學習,我們知道了:一般物體受熱時體積會膨脹,遇冷時體積會收縮,我們將這種現象稱為“熱脹冷縮”。 4.生活中有哪些熱脹冷縮的現象? 通過原理解釋生活中其它相關現象,培養學生的遷移能力,引導學生觀察生活,熱愛生活。四、練一練(預設5分鐘) 一、填空題 1.一般物體受熱時體積會_______,遇冷時體積會________,這種現象稱為_______。 2.碗從冰箱剛拿出來時,保鮮膜凹陷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選擇題 1.水泥馬路每隔一段距離會有一條很深的縫隙,是為了( )。 A.美觀 B.增大摩擦 C.防止路面因受熱膨脹而損壞 2.探探在修理桌子時,發現螺絲桿不能擰進螺母中,下面方法合適的是( )。 A.把螺母放入冷水中 B.把螺絲桿放入冷水中 C.把螺母和螺絲桿一起放入冷水中 三、實驗探究題 在三個相同的燒瓶里注入同樣多的25℃的水,然后將燒瓶分別放到盛有冷水(10℃)和熱水(50℃)的兩個燒杯里,出現如圖所示的現象。 1.燒瓶里的水是紅色的,這樣做的目的是___________ 2.A燒杯內的水是_________,B燒杯內的水是__________。(均填“冷水”或“熱水”) 3.這個實驗說明水具有_____________的性質。 參考答案: 1.膨脹、收縮、熱脹冷縮 2.冷藏后碗里的空氣遇冷體積收縮了。 1.C 2.B 1.方便觀察 2.熱水、冷水 3.熱脹冷縮五、整理 老師指導學生進行材料的整理。 培養學生使用材料的好習慣。六、板書設計 凹陷的保鮮膜 (一般情況下,物體遇冷后體積會收縮。)空氣遇冷后體積收縮了 水遇冷后體積收縮了 銅環遇冷后體積收縮了 一般物體受熱時體積會膨脹,遇冷時體積會收縮,我們將這種現象稱為“熱脹冷縮”。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