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大象版 五年級上冊 《小小機械師》單元 5.斜面 教學設計單元 《小小機械師》 課題 5.斜面 課時 1核心 概念 4.能的轉化與能量守恒 12.技術、工程與社會學習內容及要求 4.1能的形式、轉移和轉化 5-6年級:②知道簡單機械(杠桿、滑輪、輪軸、斜面)及其在生產生活中的應用。 12.2技術與工程改變了人們的生產和生活 5-6年級:③知道技術對提高生產效率或工作效率的影響,舉例說明應用適當技術可以提高生產效率或工作效率,應用所學科學原理設計并制作出可以提高效率的作品。教學目標 科學觀念(對客觀事物的總體認識) 科學思維(對客觀事物的認識方式) 探究實踐(科學探究能力 技術與工程實踐能力 自主學習能力) 態度責任(科學態度 社會責任)科學觀念 知道斜面是常見的簡單機械,了解斜面可以省力,斜面的傾斜角度越小越省力;能根據現實的需要設計簡單器具、生產物品或完成任務。 科學思維 提高綜合運用所學知識解決生活中實際問題的能力;通過閱讀資料收集信息,提出關于斜面作用的問題與假設,通過實驗搜集證據,運用比較與分類、歸納推理等思維方法分析數據得出結論,并通過演繹推理分析生活中的斜面工具。 探究實踐 對事物的結構、功能、變化及相互關系產生科學探究的興趣;能接受別人的批評意見,反思、調整自己的探究;在進行多人合作時,愿意溝通交流,綜合考慮小組各成員的意見, 形成集體觀點。 態度責任 了解人類的好奇和社會的需求是科學技術發展的動力,技術的發展和應用影響著社會發展。教學 重點 本課必須掌握的東西,如:科學原理需要掌握的,動手操作中需要掌握的等等。知道斜面是常見的簡單機械,了解斜面可以省力,斜面的傾斜角度越小越省力。教學 難點 學生難以掌握的東西,如:難理解什么?難操作什么?1.通過實驗搜集證據,運用比較與分類、歸納推理等思維方法分析數據得出結論,并通過演繹推理分析生活中的斜面工具。2.能根據現實的需要設計簡單器具、生產物品或完成任務。教學 準備 教師:1.愛牛課件優化 2.學生實驗材料一套。學生:斜面裝置、滾筒(或鉤碼)、測力計、量角器、記錄單、螺絲釘、斧子、盤山公路圖。教學過程教學 環節 教學活動 設計思路 教學備注創設情境,提出問題 引入活動:一個人坐著輪椅上臺階時會非常費力,能不能幫他想個辦法呢?全班交流。 介紹斜面含義:為了克服垂直提升重物的困難,采用搭建一個傾斜的坡的方法來解決,這種傾斜的坡也是一種簡單機械,叫斜面。 提出問題: 斜面的作用是什么?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二、聚焦問題,作出假設(預設10分鐘) 學生小組討論,基于自己的生活經驗和所學知識,想一想斜面的作用是什么 依據騎車爬坡的經歷,對斜面的傾斜角度和用力大小的關系提出假設,然后全班匯報交流。 在學生說出個人猜想時要求其說明理由,鍛煉學生有理有據說明想法的能力和實證意識。三、實驗探究,搜集證據。(預設20分鐘) 制定實驗計劃,進行斜面作用實驗。 1.通過實驗收集數據。 分小組合作探究。學生自己設計實驗,證明使用斜面提升重物比直接提升重物更省力,以及探究斜面的傾斜角度和用力大小的關系。 2.分析數據,發現規律,得出結論。 全班討論并交流匯報。 小結:使用斜面工作時,斜 面可以省力,且斜面的傾斜角度越小越省力。四、表達交流,拓展延伸。(預設5分鐘) 遷移應用: 1.到生活中去找一找應用斜面的事例。學生交流并匯報。 2.綜合實踐活動:任選兩種材料組裝成一個裝置,要求用最小的力提起鉤碼并將其運送到字典上。小組合作設計裝置并組裝實踐, 全班匯報交流。 3.再次思考:古埃及人是怎樣把巨石運到金字塔上面去的呢 小組討論。 全班交流五、練一練 一、我會選 1.把相同的重物沿著不同的斜面往上拉,下圖中最省力的斜面是( )。 2.下列物體中,沒有應用到斜面的是( ) A.引水渠 B.滑梯 C.蹺蹺板 3.小強用彈簧測力計測得一物體重10N,現在用彈簧測力計拉著該物體沿斜面向上運動,則彈簧測力計示數( )。 A.小于10N B.等于10N C.大于10N 4. 樓梯也是一個斜面,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臺階數越多,走的時間越長越費力 B.臺階數越少,走的時間越短越省力 C.臺階數越多,走的時間越長越省力 二、我會判 1.古埃及人是利用吊車把巨石運到金字塔上面去的。( ) 2.盤山公路應用到了斜面。 ( ) 3.螺絲釘是應用了斜面能省力的原理制成的( ) 4.菜刀刀刃的兩個側面都是斜面,這樣在切菜的時候會更省力。( ) 5.利用斜面提拉不同物體時,所用力的大小只與斜面的坡度有關。 ( ) 參考答案: 一、1.C 2.C 3.A 4.C 二、1.× 2.√ 3.√ 4.×六、整理 老師指導學生進行材料的整理。 培養學生使用材料的好習慣。七、板書設計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