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大象版 五年級上冊 《小小機械師》單元 3.滑輪 教學設計單元 《小小機械師》 課題 3.滑輪 課時 1核心 概念 4.能的轉化與能量守恒 12.技術、工程與社會學習內容及要求 4.1能的形式、轉移和轉化 5-6年級:②知道簡單機械(杠桿、滑輪、輪軸、斜面)及其在生產生活中的應用。 12.2技術與工程改變了人們的生產和生活 5-6年級:③知道技術對提高生產效率或工作效率的影響,舉例說明應用適當技術可以提高生產效率或工作效率,應用所學科學原理設計并制作出可以提高效率的作品。教學目標 科學觀念(對客觀事物的總體認識) 科學思維(對客觀事物的認識方式) 探究實踐(科學探究能力 技術與工程實踐能力 自主學習能力) 態度責任(科學態度 社會責任)科學觀念 知道滑輪是常見的簡單機械,了解滑輪的類型,以及各種滑輪因結構不同而具有的不同作用;能根據現實的需要設計簡單器具、生產物品或完成任務。 科學思維 提高解決生活中實際問題的能力,能通過閱讀資料收集信息,提出關于滑輪作用的問題與假設,通過實驗搜集證據,運用比較與分類、歸納推理等思維方法分析數據得出結論,并通過演繹推理分析起重機中的滑輪的類別與作用。 探究實踐 對事物的結構、功能、變化及相互關系產生科學探究的興趣;能接受別人的批評意見,反思、調整自己的探究;在進行多人合作時,愿意溝通交流,綜合考慮小組各成員的意見,形成集體的觀點。 態度責任 了解人類的好奇和社會的需求是科學技術發展的動力,技術的發展和應用影響著社會發展。教學 重點 本課必須掌握的東西,如:科學原理需要掌握的,動手操作中需要掌握的等等。知道滑輪是常見的簡單機械,了解滑輪的類型,以及各種滑輪因結構不同而具有的不同作用。教學 難點 學生難以掌握的東西,如:難理解什么?難操作什么?通過演繹推理分析起重機中的滑輪的類別與作用;能根據現實的需要設計簡單器具、生產物品或完成任務。教學 準備 教師:1.愛牛課件優化 2.學生實驗材料一套。學生:鉤碼(模擬船帆)、鐵架臺、雙頂螺絲、筷子、細繩、曲別針、線軸、測力計、鉤碼、滑輪、鐵架臺、雙頂螺絲、木筷、記錄單教學過程教學 環節 教學活動 設計思路 教學備注創設情境,提出問題 引入活動:揚帆遠航。介紹設計組裝用的模擬器材。學生小組討論設計裝置并動手組裝嘗試,引領學生回憶在學校升國旗時的經驗,全班交流匯報。 閱讀資料明白滑輪的概念,以及動滑輪與定滑輪的結構特點。 提問:動滑輪和定滑輪的作用會有不同嗎?二、聚焦問題,作出假設(預設10分鐘) 學生小組討論,結合經驗分析不同滑輪的作用,作出猜想: 1.用定滑輪升旗應該不是為了省力,而是為了方便。 2.用動滑輪升旗可能是為了省力…… 在學生說出個人猜想時要求其說明理由,鍛煉學生有理有據說明想法的能力和實證意識。三、實驗探究,搜集證據。(預設20分鐘) 探究定滑輪和動滑輪的作用。 ①通過實驗收集數據。學習定滑輪和動滑輪實驗裝置的結構及其操作方法。 學生分小組實驗并記錄。 ②分析數據,發現規律,得出結論。全班討論并交流匯報。 小結:定滑輪的作用是可以改變用力的方向,但不改變力的大小;動滑輪的作用是可以省力,但不改變用力的方向。四、表達交流,拓展延伸。(預設5分鐘) 遷移應用: 1.觀察起重機的圖片,觀察分析其中滑輪的類別和作用。 2.組裝一個既能省力又能改變用力的方向的滑輪組。五、練一練 一、我會選 1.旗桿頂端的滑輪的作用是( ) A.能改變用力方向,但不省力 B.既不省力,又不改變用力方向 C.能省力,但不能改變用力方向 2.不能改變物體受力方向的是( ) A.動滑輪 B.定滑輪 C.滑輪組 3.塔吊上隨重物一起移動的滑輪是( ) A.定滑輪 B.動滑輪 C.滑輪組 4.如圖所示現在定滑輪處于平衡狀態,這說明( )。 A.X比Y重 B.X比Y輕 C.X和Y一樣重 二、我會判 1.學校旗桿頂端的定滑輪起不到省力的作用,完全可以不用。( ) 2.動滑輪能省力。( ) 3.塔吊上隨重物一起移動的滑輪是定滑輪( ) 4.定滑輪也很省力。( ) 5.定滑輪不能改變用力方向。( ) 參考答案: 一、1.A 2.A 3.B 4.C 二、1.× 2.√ 3.× 4.× 5.√六、整理 老師指導學生進行材料的整理。 培養學生使用材料的好習慣。七、板書設計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