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大象版 五年級上冊 《地殼》單元 5.應對地質災害 教學設計單元 《地殼》 課題 5.應對地質災害 課時 1核心 概念 11.人類活動與環境學習內容及要求 11.2 自然災害 5-6年級:③結合實例知道臺風、洪澇、干旱、沙塵暴、泥石流等災害及其影響,樹立自我保護和防災減災的意識。教學目標 科學觀念(對客觀事物的總體認識) 科學思維(對客觀事物的認識方式) 探究實踐(科學探究能力 技術與工程實踐能力 自主學習能力) 態度責任(科學態度 社會責任)科學觀念 知道地震、火山噴發等自然災害對人類的影響,知道抗震防災的基本常識。 科學思維 能夠在教師指導下,開展調查活動,有針對性地收集信息。 探究實踐 能夠在教師指導下,通過模擬實驗等方式探索預防、躲避地質災害及逃生的科學方法。 態度責任 具有熱愛自然、珍愛生命、保護環境的意識。教學 重點 本課必須掌握的東西,如:科學原理需要掌握的,動手操作中需要掌握的等等。知道地震、火山噴發等自然災害對人類的影響,知道抗震防災的基本常識。教學 難點 學生難以掌握的東西,如:難理解什么?難操作什么?通過模擬實驗等方式探索預防、躲避地質災害及逃生的科學方法。教學 準備 教師:1.愛牛課件優化 2.學生實驗材料一套。學生:泥土、沙子、灑水壺、草皮、塑料板、小石塊、紙盒、書本、木板等。教學過程教學 環節 教學活動 設計思路 教學備注一、創設情境,提出問題 提問:常見的地質災害有哪些? 引導學生基于已有經驗思考地殼運動會帶來哪些自然災害。二、聚焦問題,進行調查(預設10分鐘) 在調查環節,可以準備一些常見地質災害的新聞報道、紀錄片等供學生閱讀、觀看,也可以提前布置任務,讓學生通過報紙、圖書、網絡等渠道收集相關的信息,以豐富學生對地質災害的了解。三、模擬驗證,搜集證據(預設15分鐘) 提問:如何應對這些地質災害? 引導學生思考可以通過進行模擬實驗探索預防、躲避地質災害及逃生的科學方法。 選擇合適的材料進行預防泥石流模擬實驗和地震模擬實驗。 歸納整理不同地質災害的特點和預防、應對措施。四、交流討論,匯報分享(預設10分鐘) 設計制作宣傳海報,介紹應對自然災害的方法和措施。 小結: 地震、火山噴發等自然災害會對人類的生活帶來巨大的影響。五、練一練 一、我會選 1.右圖所示的地質災害是( ) A.滑坡 B.泥石流 C.地震 2.下列自然災害不是由地殼運動引起的是( )。 A.沙塵暴 B.火山噴發 C.地震 3. 關于應對地震災害的表述,正確的是( ) A. 地震來臨時,可躲在墻角或堅固的家具旁邊 B. 地震時來不及下樓,可以選擇跳樓 C. 地震時不要走樓梯,更不要乘坐電梯 4. “地震模擬實驗”中,在“天花板”上放置小石塊目的是( ) A. 增加天花板的重量 B. 使天花板更穩定 C. 便于觀察安全區域 5.若突發泥石流,你恰好在泥石流流經的路中央,應該沿怎樣的方向逃生 ( ) A.迎著泥石流的方向跑。 B.順著泥石流的方向跑。 C.向垂直于泥石流流動方向的山坡上跑。 二、我會判 1.汶川地震是中華人民共和國自成立以來最大的一次地震。( ) 2.地震、火山噴發、泥石流、山體滑坡等都屬于自然災害。( ) 3.泥石流指的是斜坡上的土體或者巖體,受河流沖刷、地下水活動、地震等因素的影響,在重力作用下整體向下滑動的地質現象。( ) 4.火山噴發會產生有毒氣體,火山灰會污染環境,百害而無一利。( ) 參考答案: 一、1.B 2.A 3.A 4.C 5.C 二、1.√ 2.√ 3.×4.×五、整理 老師指導學生進行材料的整理。 培養學生使用材料的好習慣。六、板書設計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