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大象版 五年級上冊 《地殼》單元 3.地殼中的巖石 教學設計單元 《地殼》 課題 3.地殼中的巖石 課時 1核心 概念 10.地球系統學習內容及要求 10.4 地球內部圈層和地殼運動 5-6年級:④知道地球內部分為地殼、地幔和地核,地殼主要由巖漿巖、沉積巖和變質巖構成,了解化石的形成及科學價值;知道火山噴發和地震是地球內部能量集中釋放產生的自然現象。教學目標 科學觀念(對客觀事物的總體認識) 科學思維(對客觀事物的認識方式) 探究實踐(科學探究能力 技術與工程實踐能力 自主學習能力) 態度責任(科學態度 社會責任)科學觀念 知道地殼主要由巖漿巖、沉積巖和變質巖三大類巖石構成。 科學思維 能在教師指導下,通過查閱、分析資料的方法,驗證自己的猜想假設,并形成新的認知。 探究實踐 能基于所學的知識,對三大類巖石的形成過程提出有針對性的假設,并說明假設的依據;能通過模擬實驗,初步探究巖石的形成過程。 態度責任 在科學探究中能表現出實事求是的態度,面對有說服力的證據,能調整自己的觀點。教學 重點 本課必須掌握的東西,如:科學原理需要掌握的,動手操作中需要掌握的等等。通過模擬實驗、查閱資料初步探究巖石的形成過程。教學 難點 學生難以掌握的東西,如:難理解什么?難操作什么?在進行模擬實驗:沉積巖形成過程的同時,還要讓學生查找豐富的閱讀資料。教學 準備 教師:1.愛牛課件優化 2.學生實驗材料一套。學生:水槽、碎石、沙子、土壤、巖漿巖標本、沉積巖標本、變質巖標本教學過程教學 環節 教學活動 設計思路 教學備注一、創設情境,提出問題 從學生感興趣的火山噴出物———巖漿引入。 在此環節,引導學生對巖漿的變化發展作出預測:噴發出的巖漿會發生什么變化?二、聚焦問題,作出假設(預設10分鐘) 提供了三大類巖石的典型圖片,告知學生獲得巖石的發現地,引導學生根據巖石的顯著特征判斷巖石類型,并說明判斷的依據。 在學生說出個人猜想時要求其說明理由,鍛煉學生有理有據說明想法的能力和實證意識。三、搜集證據,進行探究(預設15分鐘) 利用水槽、杯子、碎石、沙子、土壤、水、木板等材料進行“沉積巖的形成過程”模擬實驗,是引導學生借助模擬實驗來驗證自己的假設,再通過查閱資料、圖片的方式來搜集更多的證據,不斷完善自己的解釋。四、表達交流,拓展延伸(預設10分鐘) 按照搜集到的資料,分享交流巖漿巖、沉積巖、變質巖的形成原因及過程。 小結:地殼主要由巖漿巖、沉積巖和變質巖三大類巖石構成。地殼中的巖石以巖漿巖為主,其次是變質巖,沉積巖最少。地表的巖石中沉積巖的面積卻占了75%。五、練一練 一、我會選 1.下列巖石中,屬于沉積巖的是( )。 A.玄武巖 B.大理巖 C.頁巖 2.下列不屬于地殼中的巖石的是( )。 A.陶瓷 B.花崗巖 C.砂巖 3.在地表的巖石中,( )所占的比例最多。 A.巖漿巖 B.變質巖 C.沉積巖 4.下列巖石中,花紋美麗,質地堅硬,經常用作建筑材料的是( ) 。 A.花崗巖 B.石灰巖 C.板巖 5.魚類化石通常出現哪種巖石中?( ) A.巖漿巖 B.沉積巖 C.變質巖 二、我會判 1.地殼中的巖石都是由巖漿冷卻凝固形成的。( ) 2.在地表的巖石中,沉積巖占了30%。 ( ) 3.花崗巖屬于巖漿巖。 ( ) 4.巖漿巖和沉積巖都可能變成變質巖。 ( ) 5.沉積巖區別于其他種類巖石的主要特征是有明顯層狀結構。( ) 參考答案: 一、1.C 2.A 3.C 4.A 5.B 二、1.× 2.× 3.√ 4.√ 5.√五、整理 老師指導學生進行材料的整理。 培養學生使用材料的好習慣。六、板書設計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