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大象版 五年級上冊 《地殼》單元 1.火山噴發 教學設計單元 《地殼》 課題 1.火山噴發 課時 1核心 概念 10.地球系統學習內容及要求 10.4 地球內部圈層和地殼運動 5-6年級:④知道地球內部分為地殼、地幔和地核,地殼主要由巖漿巖、沉積巖和變質巖構成,了解化石的形成及科學價值;知道火山噴發和地震是地球內部能量集中釋放產生的自然現象。教學目標 科學觀念(對客觀事物的總體認識) 科學思維(對客觀事物的認識方式) 探究實踐(科學探究能力 技術與工程實踐能力 自主學習能力) 態度責任(科學態度 社會責任)科學觀念 能基于所學的知識,解釋火山噴發的原因。 科學思維 對火山噴發的原因提出有針對性的假設,說明假設的依據,并借助模擬實驗、查閱資料的方式驗證自己假設的能力。 探究實踐 通過模擬實驗并結合文字、圖片或視頻資料初步探究火山噴發的原因。 態度責任 能表現出對事物的結構、變化及相互關系進行科學探究的興趣。教學 重點 本課必須掌握的東西,如:科學原理需要掌握的,動手操作中需要掌握的等等。通過模擬實驗并結合文字、圖片或視頻資料初步探究火山噴發的原因。教學 難點 學生難以掌握的東西,如:難理解什么?難操作什么?模擬火山噴發。教學 準備 教師:1.愛牛課件優化 2.學生實驗材料一套。學生:酒精燈(或蠟燭)、火柴、三腳架、陶土網、蒸發皿、土豆泥、番茄醬教學過程教學 環節 教學活動 設計思路 教學備注一、創設情境,提出問題 通過觀看火山噴發的視頻資料引導學生提出可探究的科學問題:是什么原因導致火山噴發?二、聚焦問題,作出假設(預設5分鐘) 學生借助圖片、視頻等資料,仔細觀察火山噴發過程,將自己對火山噴發現象的解釋通過寫或畫的方式表達出來,引導學生說明假設的依據。 在學生說出個人猜想時要求其說明理由,鍛煉學生有理有據說明想法的能力和實證意識。三、搜集證據,進行探究(預設25分鐘) 利用酒精燈、土豆泥、番茄醬等材料進行的模擬實驗,是引導學生借助模擬實驗來驗證自己的假設。再通過查閱資料、圖片的方式來搜集更多的證據,不斷完善自己的解釋。四、表達交流,拓展延伸(預設5分鐘) 總結火山噴發原因:巖石圈的下面積聚有大量炙熱的巖漿和氣體,隨著巖漿受到的壓力不斷變大,或者地殼某處變薄,巖漿會沖破地殼的薄弱處噴涌而出,形成火山噴發。 拓展延伸:介紹火山類別及火山噴發的利與弊。五、練一練 一、我會選 1.右圖所示的自然現象是( ) A.地震 B.火山噴發 C.泥石流 2.下列對地殼的說法有誤的一項是( ) A.地殼的厚薄是均勻的 B.地殼是由巖石構成的地球外殼 C.地殼位于巖石圈的上部 3.下列現象,與火山噴發的成因無關的是( ) A.地殼某些部位比較薄弱 B.地殼某些部位有裂縫 C.地表上巖石風化嚴重 二、我會判 1.在地球深部,越往下去,溫度越來越高,壓力越來越小。( ) 2.通過火山噴發模擬實驗,我們可以完全解釋火山噴發的成因。( ) 3.我們在表達自己的結論時既要敢于堅持自己的觀點,又要尊重事實證據 。( ) 4.火山噴發時,溫度極高的巖漿會沖出地表,形成炙熱的熔巖流。( ) 5.我國的旅游勝地五大連池、長白山就是火山噴發形成的。 ( ) 參考答案: 一、1.B 2.A 3.C 二、1.× 2.× 3.√ 4.√ 5.√五、整理 老師指導學生進行材料的整理。 培養學生使用材料的好習慣。六、板書設計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