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18張PPT)第一課 北方地區紅松之鄉溝壑縱橫的黃土高原古老而現代的首都——北京第二課 南方地區水鄉城鎮富庶的四川盆地開放的珠江三角洲地區我國最大的經濟中心——上海第三課 西北地區絲路明珠草原風情向西開放的重要門戶——烏魯木齊第四課 青藏地區海拔最高的牧區日光城——拉薩人文地理下冊 第五單元 一方水土養一方人第四課 青藏地區青藏昆侖山脈祁連山脈橫斷山脈喜馬拉雅山脈阿爾金山脈西藏自治區青海省西南部一以高原為主,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地勢較平坦。青藏高原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高原,被稱為”世界屋脊“,許多山峰高達7000米,多雪山冰川。海拔高,空氣稀薄,缺氧,白天太陽輻射強烈。資料1:青藏地區冬季的氣溫一般比同緯度的東部平原低18~20℃,夏季氣溫一般在8~18℃,是我國夏季氣溫最低的地區。資料2:青藏地區的4~9月為雨季,10月至次年3月為旱季,降水量非常少,不及全年降水量的1%。屬于高原山地氣候,冬冷夏涼,降水較少且分配不均,分旱雨兩季,氣候垂直變化明顯太陽光照強烈晝夜溫差大中國土地利用類型圖資料3:青藏地區耕地面積占全區面積的0.5%,而牧草占全區面積的62%。草場廣布,牧草資源豐富,營養成分含量高。①②③原 因海拔高高寒日照強溫差大氣候莖桿少、葉量大有利于蛋白質的合成有利于營養物質的積累優質牧草牧草營養成分含量高的原因大江大河的發源地青藏地區海拔高,高山終年積雪,冰川廣布,夏季氣溫升高,冰雪融水為河湖提供水源。想一想,為什么青海省南部被稱為“三江源地區“,請在圖中找出依據?想一想,為什么青藏地區會成為這些大江大河的發源地?黃河、長江、瀾滄江都發源于青海省南部,故稱“三江源地區”。(中華水塔)黃河長江瀾滄江怒江雅魯藏布江青海湖藏綿羊藏山羊牦牛能適應高寒、缺氧、低氣壓等特殊的高原環境在當地,圖中之物是財富的象征,越多越好。你知道,這是什么嗎?這是牦牛糞。受高寒自然環境的限制,青藏高原上用作柴薪的樹木很少,牛糞燃點低且容易拾撿,很適合作燃料。當地有“一塊牦牛糞,一朵金蘑菇”的說法。河谷農業(青稞、小麥)有利條件:①河谷地帶,地勢平坦,土壤肥沃,灌溉水源充足。②光照充足,晝夜溫差大;海拔高,氣溫低,農作物生長周期長,有利于農作物養分的積累。優勢:光照強、晝夜溫差大。劣勢:氣候高寒、降水稀少。雅魯藏布江谷地湟水谷地青棵是一種適應性較強的農作物,對寒冷和貧瘠適應性強。在最暖月平均溫度接近10℃,日平均溫度高于5℃的延續日數僅120天的高寒地區,青棵仍能正常生長發育,成為青藏高原上一年一熟高寒河谷種植的標志性作物。青藏高原晝夜溫差大,早晚很冷,藏民將雙手藏在袖中。到中午氣溫上升,可以脫下一只袖子,或兩只袖子圍系在腰間。自然環境:穿脫自如,適應高原晝夜溫差大。牧業生產:便于游牧生活,方便在馬背上活動。自然環境:營養價值高、熱量多,能抵御嚴寒,很適合高寒、缺氧地區。牧業生產:草原廣布,發展畜牧業,種植青稞。自然環境:牦牛毛制成,可抵御高原上的風和寒冷。牧業生產:便于拆遷,方便游牧生活。牦牛可攀走于高原雪地。雖然行動遲緩,但能負重、耐長途跋涉,尤其能適應高原爬坡與冰天雪地,是藏民最主要的運輸工具,有“高原之舟”的美譽自然環境:草原遼闊,高山峽谷,牦牛能爬山負重,適應高寒條件。牧業生產:牧民飼養牦牛等畜種青藏鐵路的開通農牧民安居工程清潔能源的開發青藏地區有著豐美的水草、成群的牛羊,但以往由于交通條件有限,畜牧業產品大多在本地銷售。如今,隨著青藏鐵路的開通、通信設施的建設、清潔能源特別是太陽能的開發,以及“農牧民安居工程”“精準扶貧”“精準脫貧”等工程的開展,牧區與外界的聯系日益密切,牧區的牛羊肉產品走向了全國,很多現代設施也走進了牧區,牧民逐漸過上了現代化的生活。青藏鐵路東起青海省西寧市,南至西藏拉薩市,2006年7月1日建成通車。全長1956公里,是世界海拔最高、線路最長的高原鐵路,被譽為“天路”。青藏鐵路的開通,改善了當地交通條件,促進青藏地區的經濟發展和資源開發。加強了西藏與內地的聯系,促進了藏族與各民族的文化交流,有利于增進民族團結,造福沿線人民。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