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大象版 六年級上冊 《顯微鏡下的世界》單元 4不一樣的感冒 教學設計單元 《顯微鏡下的世界》 課題 不一樣的感冒 課時 1核心 概念 5.生命系統的構成層次學習內容及要求 5.2地球上存在動物、植物、微生物等不同類型的生物。 5.2.1 初步學會使用顯微鏡觀察細胞,如用顯微鏡觀察酵母菌。列舉生活中常見的微生物(如酵母菌、霉菌、病毒),舉例說出感冒、痢疾等疾病是由微生物引起的。教學目標 科學觀念(對客觀事物的總體認識) 科學思維(對客觀事物的認識方式) 探究實踐(科學探究能力 技術與工程實踐能力 自主學習能力) 態度責任(科學態度 社會責任)科學觀念:了解感冒大多是由病毒或細菌感染引起的。 科學思維:通過收集資料,正確理解細菌和病毒與人類有著密切的關系。 探究實踐:學會請病假,知道去醫院就醫的流程,不同的感冒用藥不同,要經過化驗診斷后在醫生的指導下用藥,自己不能盲目用藥或憑經驗用藥。 態度責任:結合醫生的處方,正確認識安全用藥常識。教學 重點 本課必須掌握的東西,如:科學原理需要掌握的,動手操作中需要掌握的等等。了解感冒大多是由病毒或細菌感染引起的,正確理解細菌和病毒與人類有著密切的關系教學 難點 學生難以掌握的東西,如:難理解什么?難操作什么?學會請病假,知道去醫院就醫的流程,不同的感冒用藥不同,要經過化驗診斷后在醫生的指導下用藥,自己不能盲目用藥或憑經驗用藥。教學 準備 教師:1.愛牛課件 2. 醫生檢查感冒的化驗單、診斷書,有關病毒、細菌的資料學生:醫生檢查感冒的化驗單、診斷書,有關病毒、細菌的資料。教學過程教學環節 教學活動 設計思路 教學備注一、創設情境、提出問題(預設2分鐘) 提問:同學們感冒時都有什么癥狀? 如何請假? 感冒需要化驗嗎? …… 基于真實的情境提出的真實的問題,能夠更好地激發學生的探究熱情。二、模擬活動、討論交流(預設10分鐘) 活動一:現場模擬或討論到醫院如何就醫的流程。 結合就診流程圖進行,。 分組討論,用語言或者繪圖的方式記錄下來。 學生通過模擬真實的就醫情境,清楚就醫地流程。三、調查(預設10分鐘) 活動二:調查醫生的檢查結果 1.小組合作,對比組內同學的化驗單。 2.討論交流 3.小結 感冒是常見的上呼吸道感染疾病。上呼吸道感染可由不同的微生物引起,醫生可以根據血液化驗結果來診斷病因,然后針對病因進行治療。 病毒性感染有時不治療也能自愈,抗病毒藥可能會減輕癥狀、縮短病程。 細菌性感染需要使用抗生素(也叫消炎藥)。出現高燒、鼻塞、咽喉痛等癥狀時,可酌情使用退燒藥(或冷敷)、減充血劑咽喉含片等進行對癥治療。 上呼吸道感染可能由細菌引起,也可能由病毒引起。醫學上所說的感冒通常特指由病毒引起的呼吸道傳染疾病。 病毒和細菌都是肉眼難以觀察到的微生物。細菌是單細胞生物,和真菌不同的是,細菌的細胞沒有細胞核,病毒則沒有完整的細胞結構。 組內自主對比化驗單,交流討論每個人化驗單的信息,找相同和不同之處,分享自己的發現。四、搜集證據(預設10分鐘) 1.閱讀分析自己準備的細菌和病毒資料, 2.小組討論交流 3.匯報小結 細菌幾乎無處不在。它廣泛分布于土壤和水中,或者與其他生物共生。據估計,人體內及表皮上的細菌細胞總數約是人體細胞總數的10倍。細菌按形狀可分為球菌、桿菌、螺旋菌等幾大類。 病毒分布廣泛,種類繁多,與人類疾病的關系密切。人類的傳染病大約80%是由病毒引起的。 微生物通常是用肉眼難以直接看到或看不清楚的一切微小生物的總稱,包括真菌、細菌、病毒等,它們與我們的生活有著密切的關系。 鍛煉學生的處理信息能力和分析總結能力五、安全知識(預設3分鐘) 1.有病時要及時到正規醫院進行檢查、化驗和診斷,并根據診斷結果針對病因或癥狀合理用藥。 2.要根據醫囑定時定量用藥,不要私自增減藥量、改變用藥時間、停止用藥,不要不經診斷盲目用藥或私自在醫囑之外增加其他藥品。 3.要記錄自己的藥物過敏史并告訴醫生,避免藥物過敏。 4.口服藥一般用一定量的溫開水送服。外用藥禁止口服。 5.不可服用過期、變質的藥物。 6.根據醫囑自己購買藥品時一定要到正規藥店購買正規藥企生產的藥品,保健品、食品不能代替藥品用于治療。 7.抗生素一定要在醫生的指導下使用。 8.用藥期間出現明顯的不良反應時應立即停止用藥并及時就醫。六、遷移應用(預設2分鐘) 運用今天學的知識,合理解釋對以上的經歷。 培養學以致用的能力。七、練一練八、整理 老師指導學生進行材料的整理。 培養學生整理材料好習慣。八、板書設計 不一樣的感冒 上呼吸道感染 細菌 病毒 微生物 安全用藥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