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人教版小學數學一年級上冊教學計劃及進度表一、教學內容新編2024秋人教版數學一年級上冊教材包括了下面一些內容:數學游戲、5以內數的認識和加減法、6-10的認識和加減法、認識立體圖形、11-20的認識、20以內的進位加法、復習與關聯。這一冊的重點教學內容是10以內的加減法和20以內的進位加法,除了認數和計算以外教材安排了常見幾何圖形的直觀認識,比較多少,長短和高矮,簡單的分類,以及初步認識鐘面等。這些內容也很重要,有利于學生了解數學的實際應用,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二、教學目標這一冊教材的教學目標是使學生能夠:1.熟練地數出數量在20以內的物體的個數,會區分幾個和第幾個,掌握數的順序和大小,掌握10以內各數的組成,會讀、寫0-20各數。2.初步知道加減法的含義和加減法算式中各部分名稱,初步知道加法和減法的關系,比較熟練地計算一位數的加法和10以內數的減法3.初步學會根據加減法的含義和算法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4.認識符號“=”、“〈”、“〈”,會使用這些符號表示數的大小。5.直觀認識長方體、正方體、圓柱、球、長方形、三角形、和圓。6.初步了解分類的方法,回進行簡單的分類。7.初步認識鐘表,會認識整時和半時。8.體會學習數學的樂趣,提高學習數學的樂趣,建立學好數學的信心。9.認真作業、書寫整潔的良好習慣。10.通過實踐活動體驗教學和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系。三、編排特點1.根據標準調整教學內容。為學生學習數學提供更豐富的知識。2.重視學生的經驗和體驗,根據學生已有的經驗和知識設計活動內容和學習素材。3.認數與計算相結合,穿插教學,使學生逐步形成數概念,達到計算熟練。4.重視學生對數概念的理解,讓學生體會數可以用來表示和交流、初步建立數感。5.計算教學體現算法多樣化,允許學生采用自己認為合適的方法進行計算。6.直觀認識立體和平面圖形,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7.安排“用數學”的內容,培養學生初步的應用意識和用數學解決問題的能力。8.安排實踐活動,使學生體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關系。9.體現教學方法的開放性、創造性、為教師組織教學提供豐富的資源。四、教學措施:1.結合教學內容,選擇兒童喜聞樂見的形式,進行學習目的性的教育與思想品德教育。2.針對計算教學這一教學重點,教學時注意:用小組合作的學習方式,讓學生自主探究計算方法,提倡計算方法多樣化。鼓勵學生因題而異靈活采用不同的計算方法解決問題。加強基本訓練,打好計算基礎。培養認真、仔細地計算和及時檢查的學習習慣。3.結合本冊的數學知識、加強對學生應用意識和用數學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4.要充分體現教學的開放性和創造性,注重培養學生的創新學習能力。五、本學期教改思路以新課程標準為依托,積極開展教改實驗,盡快轉變教學行為。引導學生開展自我學習,探索學習,合作學習和創新學習。讓全體學生都能參與學習的全過程。小學階段,數學核心素養主要表現為:數感、量感、符號意識、運算能力、幾何直觀、空間觀念、推理意識、數據意識、模型意識、應用意識、創新意識。在教學中應立足于學生核心素養發展,充分培養學生自主創新的學習能力。培養學生適應未來發展的正確價值觀、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引導學生明確人生發展方向,成長為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以學生發展為本,以核心素養為導向,進一步強調使學生獲得數學基礎知識、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和基本活動經驗(簡稱“四基”)的獲得與發展,發展運用數學知識與方法發現、提出、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簡稱“四能”),形成正確的情感、態度和價值觀。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