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九上第13課《 西歐經濟和社會的發展》教學設計課標要求通過了解資本主義性質的手工工場和租地農場的出現,初步理解近代早期西歐社會經濟的重要變化。教學目標1.梳理租地農場和手工工場等新事物出現的歷史脈絡。認識租地農場和手工工場的資本主義屬性,進而從社會轉型的視角認識其重大意義。(時空觀念、史料實證、歷史解釋)2.通過識讀圖片、閱讀教材加深對租地農場、手工工場等概念的理解。(唯物史觀)3.通過對西歐經濟和社會發展的學習,深刻認識近代歐洲文明是從中世紀歐洲的土壤中成長起來的。(家國情懷)教學重點和難點教學重點對租地農場、手工工場等概念的理解教學難點租地農場和手工工場的資本主義屬性教學資源和教學方法(一)教學資源班級優化大師;視頻、導學案(二)教學方法利用文字資料和視頻資料,小組討論,學生主動參與學習,讓教師成為課堂的促進者和幫助者。問題式教學:教師設計問題,學生帶著問題先自主學習。教師出示相關材料,小組合作探究,組長帶領學生梳理本課的學習思路,。情境式教學:創設教學情境,營造課堂氛圍,提高學習興趣。教學過程教學環節 教師活動 設計意圖導入中世紀的歐洲在政治上和經濟上實行什么制度?中世紀晚期(11---15世紀),歐洲社會處于轉型時期,原來的封君封臣制度和莊園制度發生了很大的變化,這些變化不斷沖擊著舊觀念、舊制度,推動歐洲邁入近代社會—— 11-14世紀發生重大變化,引入本節課課題。新課講述 自主學習:1.11世紀以后,歐洲農村發生了 一些新的變化2.中世紀晚期手工業發生了什么變化?新的手工業經營方式有什么特點?3.農村和城市出現了哪兩個新的力量?4.13、14世紀,歐洲農村的社會結構發生了什么變化? 5.中世紀晚期,歐洲城市出現了哪一新的階層?對社會產生了怎樣的影響?一、租地農場1.11世紀以后,歐洲農村發生了 一些新的變化?2.封建莊園衰落的原因有哪些呢?依據法律農奴可以用貨幣購買勞役豁免權,以此獲得對自己勞動力的支配。(2)依據法律通過繳納遷徙稅,獲得離開莊園、擺脫領主人身束縛的機會。影響:(1)莊園逐漸衰落和瓦解;(2)農民逐漸獲得對自己剩余產品的支配權。3.①領主通過轉讓、聯姻、繼承買賣等方式,將土地集中在一起,土地集中成為一種趨勢。②14世紀,領主出租自營地,依靠土地租金生活,不再參與生產管理。③一些富裕農民通過承租、購買領主的土地,或者轉租、購買其他佃農的地產等方式將土地集中起來,建立租地農場。材料研讀:租地農場主成了這種農業工人的實際指揮官,成了他們的剩余勞動的實際剝削者,而土地所有者現在只和這種資本主義租地農場主發生直接關系,而且是單純的貨幣關系和契約關系。 ——馬克思 如何理解馬克思這句話?租地農場有什么特點?特點:① 土地集中;② 雇傭關系;③ 產品面向市場;合作探究:比較西歐莊園和租地農場的區別?二、手工業生產方式的變化結合材料探究,中世紀晚期手工業發生了什么變化?新的手工業經營方式有什么特點?有什么作用?材料1.在西歐封建社會的農村中,農村家庭手工業的產品本來是供農民家庭自身消費的,但為了籌集購買生產資料和生活資料的錢,農民也在集市上出售一部分自制手工業品。---《厲以寧講歐洲經濟史》材料2.城市中的手工作坊主擁有私有的生產資料,分散經營,以本人的手工勞動為主要的生活來源,一般不雇傭工人。- -王斯德《世界通史》材料3.后來,商人不僅向工人提供原料還提供統一的生產工具,工人成為完全出賣勞動力的雇傭勞動者,與雇主形成徹底的雇傭關系。工人需要在同一個地點集中勞動,于是形成了集中的手工工場。雇工分工合作,進一步提高了勞動生產率。--引自世界歷史·九年級上冊教材雇傭勞動者與雇主之間形成了徹底的雇傭關系,體現了資本主義生產關系。作用:雇工分工合作,進一步提高了勞動生產率。【比較異同】近代社會的租地農場與手工工場有何異同?三、富裕農民和市民階級結合教材P63,指出農村和城市出現了哪兩個新的力量?這新的力量的組成成分以及出現的意義是什么?富裕農民、騎士等不斷集中土地,還控制了鄉村行政事務,成為農村中富有生氣的階級力量,也是現代農業的最早發起人。手工業者、商人成為城市居民,享有新的契約關系賦予的權利,取得了特殊的法律地位。 問題式教學,學生自主學習,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閱讀教材,培養學生論從史出的意識和閱讀史料的能力。通過表格整合歷史信息,提高學生的歸納能力。鍛煉學生對從材料中提取信息的能力,培養學生對復雜概念的理解能力、論從史出的意識及歷史解釋的素養。隨堂練習 1. 11世紀以后,歐洲農村發生了一些新的變化,表現在( D )①各地紛紛開展墾殖運動 ② 墾殖者成為新開發地區的主人③ 莊園制度逐漸衰落和瓦解 ④土地集中成為一種趨勢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③④2 13世紀西歐農村出現的手工工場,是資本主義生產發展早期階段勞動社會化的一種基本形式。作為當時一種新的手工業經營方式,具有的特點是( C )A. 由集中轉向分散 B. 生產效率不高 C. 適應了市場需求 D. 強化王權的需要3.16世紀英國歌謠:“一屋寬且長,織機二百張。織工二百人,排列成長行。……列坐檢細毛,不敢辭勞苦。……自晨至深夜,各得一便士。染工八十人,齊將顏色施。”歌謠反映( C )A.西歐城市的興起 B.莊園經濟的衰落C.手工工場的發展 D.大工廠制度的確立4 中世紀晚期,歐洲農村和城市出現新的生產和經營方式,即資本主義生產方式,這種生產方式的特點是( A )A.規模擴大并出現雇傭勞動關系 B.農民獲得對自己剩余產品的支配權C.分散的手工工場逐漸轉向集中 D.市民階層中的富裕者發展成為早期的資本家 課堂限時練,考察基礎知識的掌握,材料題分析與知識運用能力。板書設計 通過思維導圖,再次熟悉基礎知識,加強對本節課的理解和認識。PAGE6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