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1、 秦朝君威的象征—兵馬俑群教學目標:1、 知識目標:認識秦兵馬俑的整體布局、形象特征、表現手法、制作方法、藝術價值。2、 技能目標:教師輔導與學生自學相結合,采用探究式學習為主的方式,借助圖文和網絡資料相結合的方式學習本課。3、 情感目標:通過對秦始皇兵馬俑的賞析,提高學生對民族藝術的自豪感,感受其文化內涵。教學重點:通過欣賞秦始皇兵馬俑呈現出的時代風格和審美特征,掌握欣賞中國古代雕塑藝術的基本方法。教學難點:了解秦始皇兵馬俑的藝術特點,認識其深刻的文化和歷史價值。教學過程:1、課前準備教師課前詢問了解班級中參觀過兵馬俑的學生,組織學生收集相關的照片,錄像和組織學生表達觀后感。教師將相關信息匯總,布置課堂環境,組織教學。教師提供兵馬俑相關的學習網站,書籍等資料讓學生課前了解。二、相關新聞報道,導入課題真實新聞報道:德國小伙癡迷兵馬俑,跳坑假扮兵馬俑。兵馬俑被稱為世界第八大奇跡,已吸引無數的中外人士前來參觀。假如你是一名秦始皇陵兵馬俑博物館的講解員,你將如何為中外的參觀者介紹這些了不起的古雕塑作品呢?本節課就讓我們一起來學習《秦朝君威的象征—兵馬俑群》。板書課題。三、小組探究學習1、慕名而來(1)游客們在電視電影中聽聞過兵馬俑,卻沒有見過真正的兵馬俑,也不了解兵馬俑。游客們可能會想了解關于兵馬俑的哪些知識?小組同學交流討論,把游客會感興趣的問題集中傳到文檔中。(2)教師把學生的問題歸納為四組,分別探究這四個問題。2、村民挖井(1)陜西省西安市臨潼區村民挖井,距今2000多年的秦兵馬俑得以被發掘。(2)秦始皇,這位有“千古一帝”之稱的君王,為了顯示自己至高無上的權威,下令大興土木為自己修建地下宮殿。驪山墓就是秦始皇為自己修建的陵墓,也是世界上最大的帝王陵墓之一,兵馬俑就是陵墓的陪葬品,位于陵園東側1500米處。3、一睹陣容(1)錄像分段展示兵馬俑坑全景圖,學生觀看錄像,談談第一眼看到兵馬俑的感受。兵馬俑為什么這樣排列?一號坑深5米,面積14260平方米,坑內有6000余陶人陶馬,井然有序地排列成環形方陣。坑東端有三列橫排武士俑,手執弓弩類遠射兵器,其后是6000鎧甲俑組成的主體部隊,手執矛、戈戟等長兵器。南北兩翼的后衛部隊。二號兵馬俑坑平面呈曲尺形,面積6000平方米,是一坐西朝東,由騎兵、步兵、弩兵和戰車混合編組的大型軍陣。三號兵馬俑坑似為統師三軍的指揮部,出土68個陶俑和4 馬1 車。小結:規模宏大,排列有序,布陣講究。(2)觀看電影片段。感受秦國時期秦兵的特點:紀律嚴明、英勇作戰、武器精良4、嘆為觀止(1)小組交流:觀外貌,辨兵種。學生根據兵俑的動態、服飾、神態等介紹將軍俑、立射俑、跪射俑、御手俑、車士俑、騎兵俑的特點。學生臨摹兵馬俑的動作。(2)考眼力:這三個跪射俑是一模一樣的嗎?學生指出同一兵種在人物面容,表情,細微動態和裝束等都有差異。如此大的兵馬俑群卻沒有兩個完全一樣的兵馬俑。(3)圖片對比,兵馬俑和東漢時期的說唱俑,比較兩者的藝術表現手法有哪些不同。交流發言:反映出不同時代背景下人們的思想又有什么不一樣。小結:兵馬俑細致準確,說唱俑粗獷夸張秦國時期人們的思想受大一統和律法的影響較為嚴謹;東漢時期人們的思想更開放自由。(4)雕塑作品的材質對比。西方古雕塑也造型精準,材質上多以大理石,青銅為主。兵馬俑的材質有怎樣的講究工序得以保存兩千年之久。學生介紹兵馬俑的制作過程。四、評價拓展(1)結合本課所學知識。從多角度說一說兵馬俑被譽為“世界第八大奇跡”它的藝術文化價值。學生自由發言。(2)秦始皇陵兵馬俑不僅是中國人的驕傲,是世界人民的寶貴文化遺產,我們能做些什么傳承和保護兵馬俑?學生自由發言。教師補充。5、板書設計1、《兵馬俑群》發掘規模排列藝術特點制作工序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