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浙教版科學九上第一單元復習第三課時之除雜鑒別(含答案)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浙教版科學九上第一單元復習第三課時之除雜鑒別(含答案)

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
九上第一單元復習之除雜與鑒別
一.知識總結(jié)
(一)物質(zhì)除雜
解答除雜質(zhì)一類的題目時,要注意三原則;三要領和五種常用的方法。
1.三原則:①不引入新雜質(zhì);②不減少被提純物質(zhì)的質(zhì)量;③雜質(zhì)便于分離。
2.三要領:①根據(jù)物理性質(zhì)或化學性質(zhì)的差異;②確定除雜質(zhì)方法;③選擇適宜試劑。
3.除雜質(zhì)思路分析方法:
方法 適用范圍 舉例
汽化法 與雜質(zhì)反應生成氣體而除去 除去Na2SO4中的Na2CO3,可加適量的稀硫酸
沉淀法 將雜質(zhì)轉(zhuǎn)化為沉淀過濾除去 除去NaCl中的Na2SO4,可加適量的BaCl2溶液
置換法 將雜質(zhì)通過置換反應而除去 除去FeSO4中的CuSO4,可加過量的鐵粉,再過濾
溶解法 將雜質(zhì)溶于某種試劑而除去 除去C粉中的CuO粉末,可加適量稀硫酸,再過濾
加熱法 雜質(zhì)受熱易分解,通過加熱將雜質(zhì)除去 除去CaO中的CaCO3,可高溫煅燒
轉(zhuǎn)化法 將雜質(zhì)通過化學反應轉(zhuǎn)化為主要成分 除去CO2中的CO,可將氣體通過灼熱的CuO
(二)物質(zhì)的分離
1.可溶性與難溶性物質(zhì)的混合物——常用溶解、過濾、蒸發(fā)三步操作加以分離,分別得到純凈物。
如:粗鹽的提純;BaSO4和Na2SO4的混合物。
2.兩種物質(zhì)均溶于水,但兩種物質(zhì)的溶解度一種隨溫度變化大,另一種變化不大時,可考慮——結(jié)晶法。即冷卻熱飽和溶液的方法加以分離。如:NaCl和KNO3的混合物。
3.兩種物質(zhì)均溶于水時,可考慮用化學方法分離。如BaCl2和NaCl的混合物。可將混合物先溶于水,加入適量Na2CO3溶液,得到BaCO3和NaCl溶液。
BaCl2+ Na2CO3=BaCO3↓+2NaCl。將沉淀過濾出,洗凈后在沉淀中加入適量鹽酸溶液,又得到BaCl2溶液,CO2逸出。BaCO3+2HCl =BaCl2+H2O+CO2↑。最后分別將NaCl溶液和BaCl2溶液蒸發(fā),分別得到純凈的NaCl固體和BaCl2固體。
注意:用化學方法或用物理方法進行混合物分離時,要區(qū)別除雜質(zhì)與分離物質(zhì)的不同點是:除雜質(zhì)時只要求把雜質(zhì)除掉、保留原物質(zhì)即可;而混合物分離是幾種物質(zhì)用一定的方法分開,原混合物中各成分都必須保留。
(三)物質(zhì)的檢驗與鑒別
鑒別:通過物理方法或化學實驗將幾種不同特性的物質(zhì)區(qū)別開來。
如鑒別兩瓶無色溶液哪瓶是NaCl或KNO3。我們只要把NaCl溶液中的Cl-檢驗出來,即可認定NaCl溶液,另一瓶則是KNO3溶液。
1.物質(zhì)鑒別的原則
① 操作簡便:能用物理方法鑒別的不用化學方法。能用一種試劑鑒別的不用多種試劑。
② 現(xiàn)象明顯:使待檢物質(zhì)的現(xiàn)象對比度較大。
③ 防止干擾:鑒別Cl-和SO42-時,只能用Ba(NO3)2溶液不能用AgNO3溶液。
2.物質(zhì)鑒別的思路和方法
(1)氣體鑒別:一看顏色,二用試紙,三用火點,四加試劑。
(2)固體、液體鑒別:一看顏色,二看氣體,三辨沉淀。
(3)不同試劑的鑒別:
A.觀察法:根據(jù)物理性質(zhì)中顏色、氣味、狀態(tài)、溶解性等進行鑒別。
B.熱分解法:根據(jù)不同物質(zhì)的熱穩(wěn)定性,利用產(chǎn)物的不同性質(zhì)特征進行鑒別。
C.相互作用法:根據(jù)兩兩混合后的不同現(xiàn)象進行鑒別。
(四)常見物質(zhì)的檢驗或鑒別
(1)氣體的檢驗或鑒別:【檢驗混合氣體成分時,先檢驗水蒸氣,后檢驗其他氣體】
檢驗的氣體 使用的試劑或方法 現(xiàn)象
水蒸氣 無水硫酸銅粉末 粉末由白色變藍色
氧氣 帶火星木條 木條復燃
氫氣 燃燒的木條 氣體燃燒,呈淡藍色火焰
一氧化碳 先通過灼熱的氧化銅再將反應后氣體通入澄清石灰水 氧化銅由黑變紅,澄清石灰水變渾濁
二氧化碳 澄清石灰水 澄清石灰水變渾濁
(2)其他單質(zhì)、氧化物、酸、堿、鹽、纖維的檢驗或鑒別方法
檢驗的溶液 使用的試劑或方法 現(xiàn)象
酸溶液(H+) 紫色石蕊試液pH試紙Zn、Fe等活潑金屬 紫色石蕊試液變紅pH試紙變紅,PH值<7有氣泡產(chǎn)生
堿溶液(OH-) 紫色石蕊試液pH試紙無色酚酞 紫色石蕊試液變藍pH試紙變藍,PH值>7無色酚酞變紅
CO32-或HCO3- 稀鹽酸和澄清石灰水 加鹽酸產(chǎn)生氣泡,氣體通入澄清石灰水變渾濁
銨鹽(NH 4+) 與熟石灰混合、研磨或堿溶液加熱 有刺激性的氨味產(chǎn)生
鹽酸及可溶性氯化物(Cl-) 硝酸銀溶液(AgNO3)和稀硝酸 產(chǎn)生白色沉淀且白色沉淀不溶于稀硝酸
硫酸及可溶性硫酸鹽(SO 42-) 硝酸鋇溶液(Ba(NO3)2)和稀硝酸 產(chǎn)生白色沉淀且白色沉淀不溶于稀硝酸
(3)動物纖維、植物纖維以及合成纖維的鑒別方法
灼燒時,有燒焦羽毛氣味的是動物纖維(毛、絲);無燒焦羽毛氣味的是植物纖維(棉、
麻)。灼燒后,用手擠壓灰燼,易碎的是天然纖維,捏不碎的是合成纖維。
(五)常見除雜思路掌握
物質(zhì) 雜質(zhì) 除雜方法 編號
CO2 O2 通過灼熱的銅網(wǎng) 1
CO2 CO 通過灼熱的氧化銅 2
H2、CO2、O2 H2O 通過濃硫酸或氯化鈣等干燥劑 3
O2、H2、CO CO2、SO2 通入氫氧化鈉溶液中洗氣 4
CO2 HCl 通入碳酸氫鈉鈉溶液中洗氣 5
Cu Fe、Zn 加入足量的稀鹽酸或稀硫酸,過濾 6
Fe Cu 用磁鐵將鐵粉吸引出來 7
Cu CuO 加入足量的稀鹽酸或稀硫酸,過濾 8
CuO Cu或C 在空氣中灼燒 9
CaO CaCO3 高溫煅燒 10
CaCO3 CaO 加足量水溶解,過濾,取濾渣 11
CaCO3 CaCl2 加足量水溶解,過濾,取濾渣 12
CaCl2 CaCO3 加足量水溶解,過濾,取濾液蒸發(fā) 13
NaCl NaOH 加入足量鹽酸,蒸發(fā) 14
KNO3 NaCl 冷卻熱飽和溶液 15
NaCl KNO3 蒸發(fā)結(jié)晶 16
NaNO3 NaCl 加入適量AgNO3過濾 17
NaCl CuSO4 加入適量Ba(HO)2,過濾 18
NaHO Na2CO3 加入適量Ca(OH)2,過濾 19
NaCl Na2SO4 加入適量BaCl2溶液,過濾 20
Na2SO4 CuSO4 加適量NaOH溶液 21
NaCl Na2CO3 加適量稀鹽酸 22
FeCl2溶液 HCl 加過量鐵粉,過濾,取濾液 23
FeSO4 CuSO4 加過量鐵粉,過濾,取濾液 24
。。。。。。。。
二.課堂練習
1.現(xiàn)有空氣、氧氣、二氧化碳三瓶沒有標簽的氣體,能正確鑒別的方法是(  )
A.伸入燃著的小木條 B.聞氣味
C.加入澄清石灰水 D.觀察顏色
2.下列實驗操作不能達到實驗目的的是(  )
選項 實驗目的 實驗操作
A 除去CO2氣體中混有的少量的CO 將混合氣體點燃
B 除去CuO中混有的C 在空氣中灼燒
C 鑒別黃銅片和銅片 相互刻劃
D 鑒別CO2和CO 將氣體分別通入紫色石蕊溶液
A.A B.B C.C D.D
3.除雜與檢驗是重要的實驗既能。下列方法能達到目的的是(  )
選項 實驗目的 實驗設計
A 鑒別K2CO3和K2SO4 分別滴加BaCl2溶液
B 去除氧化銅粉末中的碳粉 在足量的氧氣中灼燒
C 去除CO2中少量的CO 在氧氣中燃燒
D 鑒別CH4和CO 分別點燃,觀察火焰顏色
A.A B.B C.C D.D
4.判斷實驗方案的合理性,是學習化學的基本能力之一。下列實驗方案,能達到相應實驗目的的是(  )
編號 A B C D
實驗方案
實驗目的 探究Fe、Cu、Ag的金屬活動性強弱 探究物質(zhì)溶于水時吸放熱情況 探究鐵釘銹蝕條件 測定空氣中O2含量
A.A B.B C.C D.D
5.下列實驗提供的方案,能達到目的的是(  )
選項 實驗目的 實驗方案
A 除去CaO中混有的少量CaCO3 先加足量的水、然后過濾
B 除去MnO2中混有的少量KCl固體 加入足量水溶解,過濾,洗滌濾渣、干燥
C 除去CO2中少量的CO 在氧氣中點燃
D 鑒別CH4、H2兩種無色氣味 點燃氣體,分別在火焰上方罩一個干燥的冷燒杯
A.A B.B C.C D.D
6.下列有關物質(zhì)的檢驗、鑒別以及分離、提純的做法,正確的是(  )
A.檢驗食品中是否含有淀粉:用碘化鉀溶液
B.鑒別K2SO4和(NH4)2SO4兩種固體:加熟石灰研磨
C.除去氫氣中混有的少量HCl,可將其通過足量的NaHCO3溶液
D.分離Fe和CuSO4固體混合物:加入足量的水溶解,過濾
7.下列實驗方案能達到實驗目的的是(  )
選項 實驗目的 實驗方案
A 檢驗酒精中是否含有氧元素 在空氣中點燃,檢驗生成物
B 除去CO2中的CO 通過灼熱的氧化銅
C 鑒別NaOH與NH4NO3 取樣,分別溶于水中,觀察溶液顏色
D 分離Cu和Fe粉的混合物 加入足量的稀硫酸,過濾、洗滌、干燥
A.A B.B C.C D.D
8.下列實驗設計不能達到實驗目的的是(  )
選項 實驗目的 實驗設計
A 除去CaO中混雜的CaCO3 加稀鹽酸
B 鑒別真假黃金(銅鋅合金) 加稀硫酸
C 除去CuO中含有的少量碳粉 在氧氣流中加熱
D 分離二氧化錳和氯化鉀固體 加入足量水溶解,過濾,洗滌濾渣、干燥;濾液蒸發(fā)結(jié)晶
A.A B.B C.C D.D
9.物質(zhì)的鑒別和除雜是重要的實驗技能。下列實驗設計不能達到實驗目的的是(  )
選項 實驗目的 實驗設計
A 鑒別濃鹽酸和濃硫酸 打開瓶塞,聞氣味
B 鑒別水和過氧化氫溶液 取樣,分別加入二氧化錳
C 除去CaO中的CaCO3 加水,過濾
D 除去Cu中的Fe 加入過量稀硫酸,過濾,烘干
A.A B.B C.C D.D
10.有一種試劑可以一次性區(qū)別NaOH,H2SO4和NaCl三種物質(zhì)的溶液,它是(  )
A.石蕊的試液 B.酚酞的試液
C.AgNO3溶液 D.鹽酸
11.下列各組物質(zhì)的溶液,不加任何其他試劑,就能將其一一區(qū)別出來的是(  )
A.BaCl2、CuSO4、NaOH、NaCl
B.K2SO4、BaCl2、K2CO3、KNO3
C.NaCl、NaOH、H2SO4、Ba(NO3)2
D.NaCl、Na2CO3、Ba(NO3)2、H2SO4
12.鑒別是利用物質(zhì)的性質(zhì)不同,采用合理的方法進行區(qū)分。下列鑒別物質(zhì)的方法正確的是(  )
A.用AgNO3溶液鑒別稀鹽酸和NaCl溶液
B.用水鑒別NaCl、NaOH、NH4NO3三種固體
C.用CO2鑒別NaOH、KOH、Ca(OH)2三種溶液
D.用Ba(OH)2溶液鑒別KCl、K2SO4、KNO3三種溶液
13.鑒別下列各組中的三種物質(zhì),所選試劑能達到目的的是(  )
待鑒別物質(zhì) 所選試劑
A NaOH 溶液、稀HCl、稀H2SO4 紫色石蕊試液
B NaOH溶液、NaCl溶液、食醋 無色酚酞試液
C NaOH固體、NaCl固體、NH4NO3固體 水
D 蒸餾水、NaCl溶液、Na2CO3溶液 稀鹽酸
A.A B.B C.C D.D
14.除去下列混合物中的雜質(zhì)在橫線上填寫所選的試劑,(4、5、6、填分離方法)
①HNO3(HCl) ②NaOH(Ca(OH)2) ③NaNO3(Na2SO4)
④碳酸鈣(碳酸鈉) ⑤NaCl (CaCO3)固體 ⑥生石灰(碳酸鈣)
⑦銅粉(氧化銅) ⑧CO2(CO) ⑨CO(CO2) 。
三.課后習題
1.下列區(qū)別O2和CO2的方法都可行的一組是(  )
①將兩種氣體分別通入紫色石蕊試液中
②將兩種氣體分別通入澄清石灰水中
③將燃著的木條分別伸入兩瓶氣體中
④將兩種氣體分別裝入軟塑料瓶中,各倒入體積的水,蓋緊塞子,振蕩
A.僅①②③ B.僅①②④ C.僅①③④ D.全部
2.下列實驗方案設計正確的是(  )
選項 實驗目的 實驗方案
A 除去二氧化碳中的少量一氧化碳 將混合氣體通過足量的灼熱氧化銅
B 鑒別氮氣和二氧化碳 將燃著的木條分別伸入集氣瓶中
C 除去硫酸鋅溶液中的少量硫酸銅 加入足量鐵粉,過濾
D 除去銅粉中混有的少量碳粉 將混合物在空氣中充分灼燒
A.A B.B C.C D.D
3.為達到實驗目的,下列實驗方案可行的是(  )
選項 實驗目的 實驗方案
A 檢驗雨水是否為酸雨 取樣,滴入無色酚酞溶液
B 除去氮氣中混有的一氧化碳 將混合氣體通過灼熱的氧化銅
C 鑒別氯化鈉、氫氧化鈉、硝酸銨三種固體 加水溶解,測溶液溫度
D 檢驗NaOH溶液是否部分變質(zhì) 取樣加入少量稀鹽酸后再滴加無色酚酞溶液
A.A B.B C.C D.D
4.下列實驗方案中,不能達到目的的是(  )
選項 實驗目的 實驗方案
A 鑒別Cu粉和碳粉 觀察外觀
B 除去CO2中的少量CO 將氣體點燃
C 除去H2O中的H2O2 加入足量二氧化錳,過濾
D 鑒別CO和CH4 點燃,在火焰上方分別罩一個干冷燒杯,觀察
A.A B.B C.C D.D
5.下列實驗操作正確的是(  )
選項 實驗 操作
A 鑒別白酒和白糖水 觀察顏色
B 用pH試紙測定雨水的pH 把一小片pH試紙,浸入雨水中,把試紙顯示的顏色與標準比色卡比較,讀出該雨水的pH
C 除去氯化鈣中的碳酸鈣 將混合物全部放入燒杯中,加入足量的水溶解、過濾、洗滌、干燥
D 比較銅的活動性比銀強 在試管中加入少量硝酸銀溶液,把一根潔凈的銅絲插入硝酸銀溶液中,觀察現(xiàn)象
A.A B.B C.C D.D
6.下列實驗方案能達到實驗目的的是(  )
實驗目的 實驗方案
A 探究鐵、鋅、銅的金屬活動性順序 將鐵絲、銅絲分別插入硫酸鋅溶液中
B 檢驗二氧化碳是否集滿 將燃著的木條伸入集氣瓶中
C 除去NaCl溶液中CaCl2雜質(zhì) 加過量Na2CO3溶液后過濾
D 鑒別(NH4)2SO4和K2SO4 取樣,與熟石灰混合研磨,聞氣味
A.A B.B C.C D.D
7.物質(zhì)的檢驗、鑒別、除雜是化學研究的重要方法。下列實驗方案能達到目的的是(  )
選項 實驗目的 實驗方案
A 檢驗集氣瓶中CO2是否收集滿 將帶火星的木條伸入集氣瓶中
B 鑒別氧化銅和二氧化錳 觀察顏色
C 除去CO2中的少量CO 點燃氣體
D 鑒別過氧化氫溶液和水 取樣,分別加入二氧化錳,觀察是否產(chǎn)生氣泡
A.A B.B C.C D.D
8.下列實驗方案能達到目的的是(  )
實驗目的 實驗方案
A 檢驗Na2CO3溶液中是否有NaCl 向溶液中滴加AgNO3溶液,觀察是否有沉淀產(chǎn)生
B 鑒別鹽酸和NaCl溶液 向溶液中滴加酚酞溶液,觀察顏色變化
C 除去KCl固體中的KClO3 在固體中加入MnO2后,充分加熱
D 除去MgCl2溶液中的NaCl 向溶液中加入足量NaOH溶液,過濾,再向沉淀中加入適量稀鹽酸
A.A B.B C.C D.D
9.只用一種下列試劑不能鑒別稀硫酸、氯化鈉和氫氧化鋇三種無色溶液的是(  )
A.pH試紙 B.稀鹽酸
C.紫色石蕊試液 D.碳酸鈉溶液
10.用括號內(nèi)試劑不能一次性將組內(nèi)物質(zhì)鑒別出來的是(  )
A.固體:NaOH、NH4NO3、NaCl(水)
B.液體:稀鹽酸、H2O、Ca(OH)2溶液(石蕊溶液)
C.固體:ZnSO4、CaCO3、KCl(水)
D.液體:Ba(NO3)2溶液、MgCl2溶液、K2CO3溶液(稀硫酸)
11.下列四組溶液,僅用組內(nèi)物質(zhì)就能鑒別出來且均為無色溶液的是(  )
A.K2CO3 FeCl3 KOH ZnSO4
B.NaCl MgCl2 K2SO4CuSO4
C.NH4HCO3Ba(OH)2 H2SO4NaNO3
D.K2CO3Na2SO4BaCl2 NaOH
12.如何用化學方法除去下列物質(zhì)中的少量雜質(zhì),寫出除雜的試劑和發(fā)生反應的化學方程式:
物質(zhì)(雜質(zhì)) 加入試劑 有關化學方程式
NaOH(Na2CO3)
KNO3(KCl)
BaCl2(FeCl3)
HNO3(H2SO4)
NaCl(Na2CO3)
NaNO3(MgSO4)
Na2SO4(CuSO4)
FeSO4(CuSO4)
HCl(H2SO4)
NaOH[Ca(OH)2]
NaCl(CuCl2)
C(CuO)
CO(CO2)
CO2(O2)
CO2(HCl)
CO2(CO)
Fe(Zn)
13.除去下列各組物質(zhì)中的雜質(zhì)(括號內(nèi)為雜質(zhì)),在橫線上寫出所發(fā)生反應的化學方程式及方法
(1)KNO3(CuSO4) ;
(2)CO(CO2) ;
(3)NaOH[Ca(OH)2] ;
(4)NaOH(Na2SO4) ;
(5)KNO3(K2CO3) ;
(6)H2(HCl) ;
(7)KNO3(NaCl) ;
(8)CaO(CaCO3) .
21世紀教育網(wǎng)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
九上第一單元復習之除雜與鑒別
一.知識總結(jié)
(一)物質(zhì)除雜
解答除雜質(zhì)一類的題目時,要注意三原則;三要領和五種常用的方法。
1.三原則:①不引入新雜質(zhì);②不減少被提純物質(zhì)的質(zhì)量;③雜質(zhì)便于分離。
2.三要領:①根據(jù)物理性質(zhì)或化學性質(zhì)的差異;②確定除雜質(zhì)方法;③選擇適宜試劑。
3.除雜質(zhì)思路分析方法:
方法 適用范圍 舉例
汽化法 與雜質(zhì)反應生成氣體而除去 除去Na2SO4中的Na2CO3,可加適量的稀硫酸
沉淀法 將雜質(zhì)轉(zhuǎn)化為沉淀過濾除去 除去NaCl中的Na2SO4,可加適量的BaCl2溶液
置換法 將雜質(zhì)通過置換反應而除去 除去FeSO4中的CuSO4,可加過量的鐵粉,再過濾
溶解法 將雜質(zhì)溶于某種試劑而除去 除去C粉中的CuO粉末,可加適量稀硫酸,再過濾
加熱法 雜質(zhì)受熱易分解,通過加熱將雜質(zhì)除去 除去CaO中的CaCO3,可高溫煅燒
轉(zhuǎn)化法 將雜質(zhì)通過化學反應轉(zhuǎn)化為主要成分 除去CO2中的CO,可將氣體通過灼熱的CuO
(二)物質(zhì)的分離
1.可溶性與難溶性物質(zhì)的混合物——常用溶解、過濾、蒸發(fā)三步操作加以分離,分別得到純凈物。
如:粗鹽的提純;BaSO4和Na2SO4的混合物。
2.兩種物質(zhì)均溶于水,但兩種物質(zhì)的溶解度一種隨溫度變化大,另一種變化不大時,可考慮——結(jié)晶法。即冷卻熱飽和溶液的方法加以分離。如:NaCl和KNO3的混合物。
3.兩種物質(zhì)均溶于水時,可考慮用化學方法分離。如BaCl2和NaCl的混合物。可將混合物先溶于水,加入適量Na2CO3溶液,得到BaCO3和NaCl溶液。
BaCl2+ Na2CO3=BaCO3↓+2NaCl。將沉淀過濾出,洗凈后在沉淀中加入適量鹽酸溶液,又得到BaCl2溶液,CO2逸出。BaCO3+2HCl =BaCl2+H2O+CO2↑。最后分別將NaCl溶液和BaCl2溶液蒸發(fā),分別得到純凈的NaCl固體和BaCl2固體。
注意:用化學方法或用物理方法進行混合物分離時,要區(qū)別除雜質(zhì)與分離物質(zhì)的不同點是:除雜質(zhì)時只要求把雜質(zhì)除掉、保留原物質(zhì)即可;而混合物分離是幾種物質(zhì)用一定的方法分開,原混合物中各成分都必須保留。
(三)物質(zhì)的檢驗與鑒別
鑒別:通過物理方法或化學實驗將幾種不同特性的物質(zhì)區(qū)別開來。
如鑒別兩瓶無色溶液哪瓶是NaCl或KNO3。我們只要把NaCl溶液中的Cl-檢驗出來,即可認定NaCl溶液,另一瓶則是KNO3溶液。
1.物質(zhì)鑒別的原則
① 操作簡便:能用物理方法鑒別的不用化學方法。能用一種試劑鑒別的不用多種試劑。
② 現(xiàn)象明顯:使待檢物質(zhì)的現(xiàn)象對比度較大。
③ 防止干擾:鑒別Cl-和SO42-時,只能用Ba(NO3)2溶液不能用AgNO3溶液。
2.物質(zhì)鑒別的思路和方法
(1)氣體鑒別:一看顏色,二用試紙,三用火點,四加試劑。
(2)固體、液體鑒別:一看顏色,二看氣體,三辨沉淀。
(3)不同試劑的鑒別:
A.觀察法:根據(jù)物理性質(zhì)中顏色、氣味、狀態(tài)、溶解性等進行鑒別。
B.熱分解法:根據(jù)不同物質(zhì)的熱穩(wěn)定性,利用產(chǎn)物的不同性質(zhì)特征進行鑒別。
C.相互作用法:根據(jù)兩兩混合后的不同現(xiàn)象進行鑒別。
(四)常見物質(zhì)的檢驗或鑒別
(1)氣體的檢驗或鑒別:【檢驗混合氣體成分時,先檢驗水蒸氣,后檢驗其他氣體】
檢驗的氣體 使用的試劑或方法 現(xiàn)象
水蒸氣 無水硫酸銅粉末 粉末由白色變藍色
氧氣 帶火星木條 木條復燃
氫氣 燃燒的木條 氣體燃燒,呈淡藍色火焰
一氧化碳 先通過灼熱的氧化銅再將反應后氣體通入澄清石灰水 氧化銅由黑變紅,澄清石灰水變渾濁
二氧化碳 澄清石灰水 澄清石灰水變渾濁
(2)其他單質(zhì)、氧化物、酸、堿、鹽、纖維的檢驗或鑒別方法
檢驗的溶液 使用的試劑或方法 現(xiàn)象
酸溶液(H+) 紫色石蕊試液pH試紙Zn、Fe等活潑金屬 紫色石蕊試液變紅pH試紙變紅,PH值<7有氣泡產(chǎn)生
堿溶液(OH-) 紫色石蕊試液pH試紙無色酚酞 紫色石蕊試液變藍pH試紙變藍,PH值>7無色酚酞變紅
CO32-或HCO3- 稀鹽酸和澄清石灰水 加鹽酸產(chǎn)生氣泡,氣體通入澄清石灰水變渾濁
銨鹽(NH 4+) 與熟石灰混合、研磨或堿溶液加熱 有刺激性的氨味產(chǎn)生
鹽酸及可溶性氯化物(Cl-) 硝酸銀溶液(AgNO3)和稀硝酸 產(chǎn)生白色沉淀且白色沉淀不溶于稀硝酸
硫酸及可溶性硫酸鹽(SO 42-) 硝酸鋇溶液(Ba(NO3)2)和稀硝酸 產(chǎn)生白色沉淀且白色沉淀不溶于稀硝酸
(3)動物纖維、植物纖維以及合成纖維的鑒別方法
灼燒時,有燒焦羽毛氣味的是動物纖維(毛、絲);無燒焦羽毛氣味的是植物纖維(棉、
麻)。灼燒后,用手擠壓灰燼,易碎的是天然纖維,捏不碎的是合成纖維。
(五)常見除雜思路掌握
物質(zhì) 雜質(zhì) 除雜方法 編號
CO2 O2 通過灼熱的銅網(wǎng) 1
CO2 CO 通過灼熱的氧化銅 2
H2、CO2、O2 H2O 通過濃硫酸或氯化鈣等干燥劑 3
O2、H2、CO CO2、SO2 通入氫氧化鈉溶液中洗氣 4
CO2 HCl 通入碳酸氫鈉鈉溶液中洗氣 5
Cu Fe、Zn 加入足量的稀鹽酸或稀硫酸,過濾 6
Fe Cu 用磁鐵將鐵粉吸引出來 7
Cu CuO 加入足量的稀鹽酸或稀硫酸,過濾 8
CuO Cu或C 在空氣中灼燒 9
CaO CaCO3 高溫煅燒 10
CaCO3 CaO 加足量水溶解,過濾,取濾渣 11
CaCO3 CaCl2 加足量水溶解,過濾,取濾渣 12
CaCl2 CaCO3 加足量水溶解,過濾,取濾液蒸發(fā) 13
NaCl NaOH 加入足量鹽酸,蒸發(fā) 14
KNO3 NaCl 冷卻熱飽和溶液 15
NaCl KNO3 蒸發(fā)結(jié)晶 16
NaNO3 NaCl 加入適量AgNO3過濾 17
NaCl CuSO4 加入適量Ba(HO)2,過濾 18
NaHO Na2CO3 加入適量Ca(OH)2,過濾 19
NaCl Na2SO4 加入適量BaCl2溶液,過濾 20
Na2SO4 CuSO4 加適量NaOH溶液 21
NaCl Na2CO3 加適量稀鹽酸 22
FeCl2溶液 HCl 加過量鐵粉,過濾,取濾液 23
FeSO4 CuSO4 加過量鐵粉,過濾,取濾液 24
。。。。。。。。
二.課堂練習
1.現(xiàn)有空氣、氧氣、二氧化碳三瓶沒有標簽的氣體,能正確鑒別的方法是(  )
A.伸入燃著的小木條 B.聞氣味
C.加入澄清石灰水 D.觀察顏色
【分析】區(qū)別空氣、氧氣和二氧化碳三瓶無色氣體,要求根據(jù)三種氣體性質(zhì)差別,所設計的方案能出現(xiàn)三種明顯不同的實驗現(xiàn)象,達到鑒別氣體的目的.
【解答】解:A、把燃著的木條分別伸入三個集氣瓶中,若木條熄滅,則是二氧化碳;若木條燃燒更旺,則是氧氣;若木條正常燃燒,則是空氣;現(xiàn)象明顯,能一次鑒別出這三瓶氣體,符合題意;
B、空氣、氧氣和二氧化碳三瓶氣體均是沒有氣味的氣體,用聞氣體的氣味的方法無法鑒別,不符合題意;
C、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變渾濁,用澄清的石灰水只能鑒別出二氧化碳,無法鑒別空氣、氧氣,不符合題意;
D、空氣、氧氣和二氧化碳三瓶氣體均是沒有顏色的氣體,用觀察氣體的顏色的方法無法鑒別,不符合題意。
故選:A。
2.下列實驗操作不能達到實驗目的的是(  )
選項 實驗目的 實驗操作
A 除去CO2氣體中混有的少量的CO 將混合氣體點燃
B 除去CuO中混有的C 在空氣中灼燒
C. 鑒別黃銅片和銅片 相互刻劃
D 鑒別CO2和CO 將氣體分別通入紫色石蕊溶液
A.A B.B C.C D.D
【分析】A、二氧化碳不能燃燒、不能支持燃燒。
B、加熱時碳和氧氣反應生成二氧化碳。
C、合金的硬度比其組成純金屬的硬度大。
D、二氧化碳與水反應生成碳酸,碳酸顯酸性,能夠使紫色石蕊變紅色。
【解答】解:A、除去二氧化碳中的混有少量的一氧化碳,不能夠點燃,這是因為當二氧化碳(不能燃燒、不能支持燃燒)大量存在時,少量的一氧化碳是不會燃燒的,該選項不正確。
B、除去CuO中混有的C在空氣中灼燒,碳和氧氣反應生成二氧化碳,能除去雜質(zhì)且沒有引入新的雜質(zhì),該選項正確。
C、合金的硬度比其組成純金屬的硬度大,因此將黃銅片與銅片互相刻劃,銅片的表面會留下痕跡,該選項正確。
D、二氧化碳與水反應生成碳酸,碳酸顯酸性,能夠使紫色石蕊變紅色,而一氧化碳與紫色石蕊溶液無明顯現(xiàn)象,現(xiàn)象不同,可以鑒別,該選項正確。
故選:A。
3.除雜與檢驗是重要的實驗既能。下列方法能達到目的的是(  )
選項 實驗目的 實驗設計
A 鑒別K2CO3和K2SO4 分別滴加BaCl2溶液
B 去除氧化銅粉末中的碳粉 在足量的氧氣中灼燒
C 去除CO2中少量的CO 在氧氣中燃燒
D 鑒別CH4和CO 分別點燃,觀察火焰顏色
A.A B.B C.C D.D
【分析】鑒別物質(zhì)時,首先對需要鑒別的物質(zhì)的性質(zhì)進行對比分析找出特性,再根據(jù)性質(zhì)的不同,選擇適當?shù)脑噭霈F(xiàn)不同的現(xiàn)象的才能鑒別。
除雜至少要滿足“不增不減”的原則,“不增”是指不增加新雜質(zhì),“不減”是指不減少目標物質(zhì)的質(zhì)量。
【解答】解:A、K2CO3和K2SO4均能與BaCl2溶液反應,分別生成碳酸鋇、硫酸鋇白色沉淀,不能鑒別,故選項方法不能達到目的。
B、取樣,在足量的氧氣中灼燒,碳粉與氧氣灼燒反應生成二氧化碳,能除去雜質(zhì)且沒有引入新的雜質(zhì),符合除雜原則,故選項方法能達到目的。
C、除去二氧化碳中的一氧化碳不能夠通氧氣點燃,這是因為當二氧化碳(不能燃燒、不能支持燃燒)大量存在時,少量的一氧化碳是不會燃燒的,且除去氣體中的氣體雜質(zhì)不能使用氣體,否則會引入新的氣體雜質(zhì),故選項方法不能達到目的。
D、CO燃燒產(chǎn)生藍色火焰,CH4燃燒產(chǎn)生明亮的藍色火焰,分別點燃,觀察火焰顏色,現(xiàn)象不相同,實際實驗中現(xiàn)象不明顯,一般不用這種方法鑒別,故選項方法不能達到目的。
故選:B。
4.判斷實驗方案的合理性,是學習化學的基本能力之一。下列實驗方案,能達到相應實驗目的的是(  )
編號 A B C D
實驗方案
實驗目的 探究Fe、Cu、Ag的金屬活動性強弱 探究物質(zhì)溶于水時吸放熱情況 探究鐵釘銹蝕條件 測定空氣中O2含量
A.A B.B C.C D.D
【分析】A、根據(jù)鐵能置換出硫酸銅中的銅,也能置換出硝酸銀溶液中的銀進行分析;
B、根據(jù)氫氧化鈉固體溶解放熱,硝酸銨固體溶于水會吸熱進行分析;
C、根據(jù)鐵生銹主要是鐵與空氣中氧氣和水共同作用的結(jié)果進行分析;
D、根據(jù)木炭燃燒生成二氧化碳,不會引起壓強差進行分析。
【解答】解:A、鐵能置換出硫酸銅中的銅,也能置換出硝酸銀溶液中的銀,所以該實驗方案能得出鐵的活動性比銅和銀強,但是無法探究銅和銀的活動性強弱,故A錯誤;
B、氫氧化鈉固體溶解放熱,硝酸銨固體溶于水會吸熱,會造成兩試管內(nèi)氣壓發(fā)生變化,導致U形管液面高度不同,從而可以探究物質(zhì)溶于水時吸放熱情況,故B正確;
C、鐵生銹主要是鐵與空氣中氧氣和水共同作用的結(jié)果;鐵釘只和氧氣或水接觸,不能使鐵釘生銹;該實驗方案中的變量不同,一個只和氧氣接觸,一個只和水接觸,所以兩試管中的鐵釘都不生銹,所以無法探究鐵釘銹蝕的條件,故C錯誤;
D、木炭燃燒生成二氧化碳,不會引起壓強差,不能使燒杯中水倒流入集氣瓶中,所以無法測定空氣中氧氣含量,故D錯誤;
故選:B。
5.下列實驗提供的方案,能達到目的的是(  )
選項 實驗目的 實驗方案
A 除去CaO中混有的少量CaCO3 先加足量的水、然后過濾
B 除去MnO2中混有的少量KCl固體 加入足量水溶解,過濾,洗滌濾渣、干燥
C 除去CO2中少量的CO 在氧氣中點燃
D 鑒別CH4、H2兩種無色氣味 點燃氣體,分別在火焰上方罩一個干燥的冷燒杯
A.A B.B C.C D.D
【分析】A、氧化鈣和水反應生成氫氧化鈣。
B、二氧化錳難溶于水,氯化鉀易溶于水。
C、二氧化碳不支持燃燒。
D、甲烷燃燒生成水和二氧化碳,氫氣燃燒生成水。
【解答】解:A、氧化鈣會與水反應生成氫氧化鈣,碳酸鈣不溶于水,加水反而除去了原物質(zhì),不符合除雜原則,故A不合題意;
B、二氧化錳難溶于水,氯化鉀易溶于水,加入足量水溶解,過濾,洗滌濾渣、干燥,可得到二氧化錳,故B符合題意;
C、除去CO2中少量的CO,不能在氧氣中點燃,這是因為當二氧化碳(不能燃燒、不能支持燃燒)大量存在時,少量的一氧化碳是不會燃燒的,且除去氣體中的氣體雜質(zhì)不能使用氣體,否則會引入新的氣體雜質(zhì),故C不合題意;
D、甲烷和氫氣燃燒都會生成水,點燃氣體,分別在火焰上方罩一個干燥的冷燒杯,都會出現(xiàn)水霧,現(xiàn)象相同,不能鑒別,故D不合題意。
故選:B。
6.下列有關物質(zhì)的檢驗、鑒別以及分離、提純的做法,正確的是(  )
A.檢驗食品中是否含有淀粉:用碘化鉀溶液
B.鑒別K2SO4和(NH4)2SO4兩種固體:加熟石灰研磨
C.除去氫氣中混有的少量HCl,可將其通過足量的NaHCO3溶液
D.分離Fe和CuSO4固體混合物:加入足量的水溶解,過濾
【分析】A.根據(jù)單質(zhì)碘可以使淀粉變藍色;
B.根據(jù)銨鹽能和熟石灰反應生成有刺激性氣味的氨氣進行分析;
C.根據(jù)碳酸氫鈉與鹽酸反應生成二氧化碳進行分析;
D.根據(jù)鐵能與硫酸銅發(fā)生置換反應進行分析。
【解答】解:A.單質(zhì)碘可以使淀粉變藍色,檢驗食品中是否含有淀粉可以用碘酒溶液,不能用碘化鉀溶液檢驗淀粉的存在,故A錯誤;
B.(NH4)2SO4能和熟石灰反應生成具有刺激性氣味的氣體,而K2SO4不和熟石灰反應,故B正確;
C.氯化氫溶于水形成鹽酸,鹽酸與碳酸氫鈉反應生成二氧化碳氣體,導致氫氣中又混入了二氧化碳,故C錯誤;
D.加水后硫酸銅溶于水形成溶液,鐵與硫酸銅溶液發(fā)生反應生成銅和硫酸亞鐵溶液,故D錯誤。
故選:B。
7.下列實驗方案能達到實驗目的的是(  )
選項 實驗目的 實驗方案
A 檢驗酒精中是否含有氧元素 在空氣中點燃,檢驗生成物
B 除去CO2中的CO 通過灼熱的氧化銅
C 鑒別NaOH與NH4NO3 取樣,分別溶于水中,觀察溶液顏色
D 分離Cu和Fe粉的混合物 加入足量的稀硫酸,過濾、洗滌、干燥
A.A B.B C.C D.D
【分析】A、根據(jù)質(zhì)量守恒定律來分析;
B、根據(jù)物質(zhì)的性質(zhì)及除雜方法來分析;
C、根據(jù)物質(zhì)的性質(zhì)與鑒別方法來分析;
D、根據(jù)金屬的活動性來分析。
【解答】解:A、酒精在空氣中燃燒,與氧氣反應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檢驗生成物,能確定生成了二氧化碳和水,CO2和H2O兩種物質(zhì)中含有碳、氫、氧三種元素,根據(jù)質(zhì)量守恒定律,反應前后,元素種類不變,反應物氧氣中只含有氧元素,則酒精中一定含有碳、氫兩種元素,可能含有氧元素,不能檢驗酒精中是否含有氧元素,故選項實驗設計不能達成預期實驗目的。
B、加熱時氧化銅和一氧化碳反應生成銅和二氧化碳,能夠除去一氧化碳,故選項實驗設計能達成預期實驗目的。
C、NaOH與NH4NO3的水溶液均為無色,因此不能用溶于水中,觀察溶液顏色的方法鑒別NaOH與NH4NO3,故選項實驗設計不能達成預期實驗目的。
D、鐵和稀硫酸反應生成硫酸亞鐵和氫氣,除去了鐵,不能達到分離目的,故選項實驗設計不能達成預期實驗目的。
故選:B。
8.下列實驗設計不能達到實驗目的的是(  )
選項 實驗目的 實驗設計
A 除去CaO中混雜的CaCO3 加稀鹽酸
B 鑒別真假黃金(銅鋅合金) 加稀硫酸
C 除去CuO中含有的少量碳粉 在氧氣流中加熱
D 分離二氧化錳和氯化鉀固體 加入足量水溶解,過濾,洗滌濾渣、干燥;濾液蒸發(fā)結(jié)晶
A.A B.B C.C D.D
【分析】A、根據(jù)氧化鈣和碳酸鈣都能和稀鹽酸反應進行分析;
B、根據(jù)鋅能和稀硫酸反應生成硫酸鋅和氫氣進行分析;
C、根據(jù)木炭粉在氧氣中加熱能反應生成二氧化碳進行分析;
D、根據(jù)氯化鉀易溶于水,二氧化錳難溶于水進行分析。
【解答】解:A、氧化鈣和碳酸鈣都能和稀鹽酸反應,不僅能除去雜質(zhì),也能除去原物質(zhì),不符合除雜原則,故A錯誤;
B、鋅能和稀硫酸反應生成硫酸鋅和氫氣,黃金不能和稀硫酸反應,可以鑒別,故B正確;
C、木炭粉在氧氣中加熱能反應生成二氧化碳,能除去雜質(zhì)且沒有引入新的雜質(zhì),符合除雜原則,故C正確;
D、氯化鉀易溶于水,二氧化錳難溶于水,可以用加水溶解、過濾、洗滌濾渣、干燥的方法得到二氧化錳;再對濾液進行蒸發(fā)結(jié)晶得到氯化鉀,故D正確。
故選:A。
9.物質(zhì)的鑒別和除雜是重要的實驗技能。下列實驗設計不能達到實驗目的的是(  )
選項 實驗目的 實驗設計
A 鑒別濃鹽酸和濃硫酸 打開瓶塞,聞氣味
B 鑒別水和過氧化氫溶液 取樣,分別加入二氧化錳
C 除去CaO中的CaCO3 加水,過濾
D 除去Cu中的Fe 加入過量稀硫酸,過濾,烘干
A.A B.B C.C D.D
【分析】A、濃鹽酸有刺激性氣味,濃硫酸無氣味。
B、水不與二氧化錳反應,且二氧化錳也不溶于水,二氧化錳是過氧化氫分解的催化劑,能夠加快過氧化氫分解的速率,產(chǎn)生大量氣泡。
C、碳酸鈣不溶于水,氧化鈣能夠與水反應生成氫氧化鈣。
D、銅不與稀硫酸反應,鐵能夠與稀硫酸反應生成硫酸亞鐵和氫氣。
【解答】解:A、濃鹽酸有刺激性氣味,濃硫酸無氣味,打開瓶塞,聞氣味能夠鑒別濃鹽酸和濃硫酸,該選項正確。
B、過氧化氫在二氧化錳催化作用下分解生成水和氧氣,過程中產(chǎn)生大量氣泡,該選項正確。
C、碳酸鈣不溶于水,氧化鈣能夠與水反應生成氫氧化鈣,會將欲保留的氧化鈣反應掉,該選項不正確。
D、銅不與稀硫酸反應,鐵能夠與稀硫酸反應生成硫酸亞鐵和氫氣,加入過量稀硫酸,過濾,烘干,能夠除去銅中的鐵,該選項正確。
故選:C。
10.有一種試劑可以一次性區(qū)別NaOH,H2SO4和NaCl三種物質(zhì)的溶液,它是(  )
A.石蕊的試液 B.酚酞的試液
C.AgNO3溶液 D.鹽酸
【分析】要進行物質(zhì)的鑒別,可以依據(jù)物質(zhì)的性質(zhì)進行,所選的鑒別試劑與物質(zhì)混合時需有明顯的不同現(xiàn)象,氫氧化鈉屬于堿,硫酸屬于酸,氯化鈉屬于鹽.
【解答】解:A、氫氧化鈉能使石蕊變藍,硫酸能使石蕊變紅,氯化鈉不能使石蕊變色,現(xiàn)象不同,可以鑒別,故A正確;
B、氫氧化鈉能使酚酞變紅,硫酸和氯化鈉不能使酚酞變色,無法鑒別,故B錯誤;
C、硫酸和氯化鈉都能與硝酸銀反應產(chǎn)生白色沉淀,現(xiàn)象相同,無法鑒別,故C錯誤;
D、鹽酸與氫氧化鈉、硫酸和氯化鈉混合均無現(xiàn)象,無法鑒別,故D錯誤,
故選:A。
11.下列各組物質(zhì)的溶液,不加任何其他試劑,就能將其一一區(qū)別出來的是(  )
A.BaCl2、CuSO4、NaOH、NaCl
B.K2SO4、BaCl2、K2CO3、KNO3
C.NaCl、NaOH、H2SO4、Ba(NO3)2
D.NaCl、Na2CO3、Ba(NO3)2、H2SO4
【分析】在不另加試劑就能鑒別的題目中,首先觀察有無有特殊顏色的物質(zhì),若有,將有顏色的溶液鑒別出來,然后再借用這種溶液鑒別其它溶液;若都沒有顏色就將溶液兩兩混合,根據(jù)混合后的現(xiàn)象進行分析鑒別。
【解答】解:A、CuSO4溶液是藍色的,首先鑒別出藍色的CuSO4溶液;能與CuSO4溶液反應產(chǎn)生藍色沉淀的是NaOH溶液,能與CuSO4溶液反應產(chǎn)生白色沉淀的是BaCl2溶液,無明顯變化的是氯化鈉溶液,故不加其它試劑可以鑒別。
B、BaCl2溶液與K2SO4、K2CO3溶液反應均能產(chǎn)生白色沉淀,但其余兩兩混合均沒有明顯象,故不加其它試劑無法鑒別。
C、H2SO4、Ba(NO3)2溶液反應能產(chǎn)生白色沉淀,但其余兩兩混合均沒有明顯象,故不加其它試劑無法鑒別。
D、組內(nèi)四種物質(zhì)的溶液兩兩混合時,其中一種溶液與其它三種溶液混合時出現(xiàn)兩次白色沉淀,該溶液為Ba(NO3)2溶液;與Ba(NO3)2溶液產(chǎn)生白色沉淀的溶液為Na2CO3、H2SO4,無明顯現(xiàn)象的為NaCl溶液;無法鑒別Na2CO3、H2SO4;故不加其它試劑不能鑒別。
故選:A。
12.鑒別是利用物質(zhì)的性質(zhì)不同,采用合理的方法進行區(qū)分。下列鑒別物質(zhì)的方法正確的是(  )
A.用AgNO3溶液鑒別稀鹽酸和NaCl溶液
B.用水鑒別NaCl、NaOH、NH4NO3三種固體
C.用CO2鑒別NaOH、KOH、Ca(OH)2三種溶液
D.用Ba(OH)2溶液鑒別KCl、K2SO4、KNO3三種溶液
【分析】鑒別物質(zhì)時,首先對需要鑒別的物質(zhì)的性質(zhì)進行對比分析找出特性,再根據(jù)性質(zhì)的不同,選擇適當?shù)脑噭霈F(xiàn)不同的現(xiàn)象的才能鑒別。
【解答】解:A、銀離子與氯離子能結(jié)合成氯化銀沉淀,不能用AgNO3溶液鑒別稀鹽酸和NaCl溶液,故A錯誤;
B、NaOH、NH4NO3固體溶于水分別放熱、吸熱,使溫度分別升高、降低,NaCl溶于水溫度幾乎無變化,可以鑒別,故B正確。
C、CO2能與Ca(OH)2反應生成碳酸鈣白色沉淀,與NaOH、KOH反應生成碳酸鈉和水、碳酸鉀和水,均無明顯現(xiàn)象,不能鑒別,故C錯誤。
D、Ba(OH)2溶液與K2SO4反應生成硫酸鋇白色沉淀,與KCl、KNO3溶液均不反應,不能鑒別,故D錯誤。
故選:B。
13.鑒別下列各組中的三種物質(zhì),所選試劑能達到目的的是(  )
待鑒別物質(zhì) 所選試劑
A NaOH 溶液、稀HCl、稀H2SO4 紫色石蕊試液
B NaOH溶液、NaCl溶液、食醋 無色酚酞試液
C NaOH固體、NaCl固體、NH4NO3固體 水
D 蒸餾水、NaCl溶液、Na2CO3溶液 稀鹽酸
A.A B.B C.C D.D
【分析】根據(jù)兩種物質(zhì)與同種試劑反應產(chǎn)生的不同現(xiàn)象來鑒別它們,若兩種物質(zhì)與同種物質(zhì)反應的現(xiàn)象相同,則無法鑒別它們.
【解答】解:A、紫色石蕊溶液遇酸性溶液變紅,遇堿性溶液變藍,NaOH溶液、稀HCl、稀H2SO4分別顯堿性、酸性、酸性,使石蕊溶液分別顯示藍色、紅色、紅色,不能出現(xiàn)三種明顯不同的現(xiàn)象,不能鑒別,故選項錯誤。
B、無色酚酞溶液遇酸性溶液不變色,遇堿性溶液變紅色,NaOH溶液、NaCl溶液、食醋分別顯堿性、中性、酸性,使酚酞溶液分別顯示紅色、無色、無色,無法一次性鑒別,故選項錯誤。
C、NaOH固體、NH4NO3固體溶于水分別放熱、吸熱,使溶液的溫度分別升高、降低,氯化鈉溶于水溫度幾乎無變化,可以鑒別,故選項正確。
D、Na2CO3溶液加入稀鹽酸反應生成氯化鈉、水和二氧化碳,冒氣泡,而蒸餾水和氯化鈉溶液均與稀鹽酸不反應,無明顯現(xiàn)象,則無法鑒別,選項錯誤。
故選:C。
14.除去下列混合物中的雜質(zhì)在橫線上填寫所選的試劑,(4、5、6、填分離方法)
①HNO3(HCl) AgNO3溶液  ②NaOH(Ca(OH)2) Na2CO3溶液  ③NaNO3(Na2SO4) Ba(NO3)2溶液 
④碳酸鈣(碳酸鈉) 溶解、過濾  ⑤NaCl (CaCO3)固體 溶解、過濾、蒸發(fā)、結(jié)晶  ⑥生石灰(碳酸鈣) 加熱法 
⑦銅粉(氧化銅) 稀鹽酸  ⑧CO2(CO) 灼熱的氧化銅  ⑨CO(CO2) 氫氧化鈉溶液或足量的澄清石灰水 。
【分析】根據(jù)除雜質(zhì)至少要滿足兩個條件:①加入的試劑只能與雜質(zhì)反應,不能與原物質(zhì)反應;②反應后不能引入新的雜質(zhì),以此來解答。
根據(jù)混合物的性質(zhì)的不同,如沸點、溶解性以及其它化學性質(zhì)進行除雜。
【解答】解:①加入適量AgNO3溶液。HNO3與AgNO3溶液不反應,HCl與AgNO3溶液反應生成AgCl沉淀和HNO3溶液,從而除去雜質(zhì)HCl;
故填:AgNO3溶液;
②加入適量Na2CO3溶液。碳酸根離子與鈣離子結(jié)合生成碳酸鈣沉淀,從而除去雜質(zhì)。
故填:Na2CO3溶液;
③加入適量Ba(NO3)2溶液。硫酸根離子與鋇離子結(jié)合生成硫酸鋇沉淀,從而除去雜質(zhì)。
故填:Ba(NO3)2溶液;
④碳酸鈣不溶于水,碳酸鈉溶于水,所以可以采取過濾的方法除去碳酸鈉。
故填:溶解、過濾;
⑤溶解、過濾、蒸發(fā)、結(jié)晶。NaCl固體易溶于水,CaCO3固體不溶于水,所以通過溶解、過濾除去CaCO3固體,然后通過蒸發(fā)、結(jié)晶得到NaCl固體;
故填:溶解、過濾、蒸發(fā)、結(jié)晶;
⑥加熱法。碳酸鈣在高溫下分解生成氧化鈣和二氧化碳,能除去雜質(zhì)且沒有引入新的雜質(zhì)。
故填:加熱法;
⑦加入足量稀鹽酸。銅與鹽酸不反應,氧化銅與鹽酸反應,加入足量的鹽酸,充分反應后過濾即可;
故填:稀鹽酸;
⑧將氣體通過灼熱的氧化銅。根據(jù)一氧化碳可與灼熱的氧化銅反應,可將混合氣體通過灼熱的氧化銅從而將一氧化碳除去;
故填:灼熱的氧化銅;
⑨將氣體通過氫氧化鈉溶液或足量的澄清石灰水(合理均可)。根據(jù)二氧化碳可與氫氧化鈉溶液、氫氧化鈣溶液反應,并可與熾熱的炭反應,可將混合氣體通過氫氧化鈉溶液或或足量的澄清石灰水,操作簡便;
故填:氫氧化鈉溶液或足量的澄清石灰水(合理均可)。
三.課后習題
1.下列區(qū)別O2和CO2的方法都可行的一組是(  )
①將兩種氣體分別通入紫色石蕊試液中
②將兩種氣體分別通入澄清石灰水中
③將燃著的木條分別伸入兩瓶氣體中
④將兩種氣體分別裝入軟塑料瓶中,各倒入體積的水,蓋緊塞子,振蕩
A.僅①②③ B.僅①②④ C.僅①③④ D.全部
【分析】根據(jù)兩種氣體性質(zhì)的不同,設計的方案能出現(xiàn)兩種明顯不同的實驗現(xiàn)象,才能達到一次鑒別出兩種氣體的目的。
【解答】解:①將兩種氣體分別通入紫色石蕊試液中,氧氣不能使紫色石蕊試液變紅,二氧化碳能與水反應生成碳酸,碳酸顯酸性,能使紫色石蕊試液變紅,可以區(qū)分氧氣和二氧化碳,符合題意。
②將兩種氣體分別通入澄清石灰水中,氧氣不能使澄清石灰水變渾濁,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變渾濁,現(xiàn)象不同,可以區(qū)分,符合題意。
③將燃著的木條分別伸入兩瓶氣體中,氧氣具有助燃性,能使燃著的木條燃燒的更旺,二氧化碳不燃燒、不支持燃燒,能使燃著的木條熄滅,可以區(qū)分,符合題意。
④氧氣不易溶于水,不會使塑料瓶變癟,二氧化碳能溶于水,使塑料瓶內(nèi)壓強減小,塑料瓶變癟,現(xiàn)象不同,可以區(qū)分,符合題意。
故①②③④均可以鑒別。
故選:D。
2.下列實驗方案設計正確的是(  )
選項 實驗目的 實驗方案
A 除去二氧化碳中的少量一氧化碳 將混合氣體通過足量的灼熱氧化銅
B 鑒別氮氣和二氧化碳 將燃著的木條分別伸入集氣瓶中
C 除去硫酸鋅溶液中的少量硫酸銅 加入足量鐵粉,過濾
D 除去銅粉中混有的少量碳粉 將混合物在空氣中充分灼燒
A.A B.B C.C D.D
【分析】A.依據(jù)一氧化碳具有還原性二氧化碳沒有分析解答;
B.依據(jù)兩者均不能支持燃燒分析解答;
C.利用金屬活動性的應用分析解答;
D.依據(jù)空氣中加熱的反應情況分析解答;
【解答】解:A.將混合氣體通過足量的灼熱氧化銅,一氧化碳和氧化銅反應會生成二氧化碳,而原有二氧化碳沒有參與反應,故除去二氧化碳中的少量一氧化碳該方法可行;
B.氮氣和二氧化碳均不能支持燃燒也不能燃燒,故將燃著的木條分別伸入集氣瓶中都會熄滅,故該方法無法鑒別兩者;
C.鐵的活動性比銅強比鋅弱,所以加入足量鐵粉后會和溶液中的硫酸銅反應生成硫酸亞鐵和銅,而后過濾去除生成的銅和剩余的鐵粉,剩余的就是硫酸鋅和硫酸亞鐵的溶液了,方法不可行;
D.銅粉和碳粉在空氣中加熱會生成氧化銅和二氧化碳,所以該方法除去雜質(zhì)的同時也除去了銅粉,故該種除雜質(zhì)的方法不可行;
故選:A。
3.為達到實驗目的,下列實驗方案可行的是(  )
選項 實驗目的 實驗方案
A 檢驗雨水是否為酸雨 取樣,滴入無色酚酞溶液
B 除去氮氣中混有的一氧化碳 將混合氣體通過灼熱的氧化銅
C 鑒別氯化鈉、氫氧化鈉、硝酸銨三種固體 加水溶解,測溶液溫度
D 檢驗NaOH溶液是否部分變質(zhì) 取樣加入少量稀鹽酸后再滴加無色酚酞溶液
A.A B.B C.C D.D
【分析】A、根據(jù)酸雨是pH小于5.6的雨水,進行分析判斷。
B、除雜至少要滿足“不增不減”的原則,“不增”是指不增加新雜質(zhì),“不減”是指不減少目標物質(zhì)的質(zhì)量。
C、鑒別物質(zhì)時,首先對需要鑒別的物質(zhì)的性質(zhì)進行對比分析找出特性,再根據(jù)性質(zhì)的不同,選擇適當?shù)脑噭霈F(xiàn)不同的現(xiàn)象的才能鑒別。
D、根據(jù)變質(zhì)后的氫氧化鈉溶液中含有碳酸鈉,進行分析判斷。
【解答】解:A、酸雨是pH小于5.6的雨水,取樣,滴入無色酚酞溶液,無色酚酞溶液不變色,不能檢驗雨水是否為酸雨,故選項實驗方案不可行。
B、CO能與灼熱的氧化銅反應生成銅和二氧化碳,能除去雜質(zhì)但引入了新的雜質(zhì)二氧化碳,不符合除雜原則,故選項實驗方案不可行。
C、加水溶解,測溶液溫度,溶于水溫度幾乎不變的是氯化鈉,溫度升高的是氫氧化鈉,溫度降低的是硝酸銨,可以鑒別,故選項實驗方案可行。
D、變質(zhì)后的氫氧化鈉溶液中含有碳酸鈉,取樣加入少量稀鹽酸,氫氧化鈉先與稀鹽酸反應生成氯化鈉和水,無明顯現(xiàn)象,應加入過量的稀鹽酸,故選項實驗方案不可行。
故選:C。
4.下列實驗方案中,不能達到目的的是(  )
選項 實驗目的 實驗方案
A 鑒別Cu粉和碳粉 觀察外觀
B 除去CO2中的少量CO 將氣體點燃
C 除去H2O中的H2O2 加入足量二氧化錳,過濾
D 鑒別CO和CH4 點燃,在火焰上方分別罩一個干冷燒杯,觀察
A.A B.B C.C D.D
【分析】除雜至少要滿足“不增不減”的原則,“不增”是指不增加新雜質(zhì),“不減”是指不減少目標物質(zhì)的質(zhì)量。鑒別物質(zhì)時,首先對需要鑒別的物質(zhì)的性質(zhì)進行對比分析找出特性,再根據(jù)性質(zhì)的不同,選擇適當?shù)脑噭霈F(xiàn)不同的現(xiàn)象的才能鑒別。
【解答】解:A、銅粉是紫紅色、碳粉都是黑色的,可以通過觀察外觀鑒別,故選項實驗方法能達到實驗目的;
B、二氧化碳(不能燃燒、不能支持燃燒)大量存在時,少量的一氧化碳是不會燃燒的,因此除去二氧化碳中的一氧化碳不能夠點燃,故選項實驗方法不能達到實驗目的;
C、過氧化氫在二氧化錳的催化下反應產(chǎn)生氧氣和水,反應完成后,過濾掉二氧化錳,就得到了水,故選項實驗方法能達到實驗目的;
D、一氧化碳燃燒產(chǎn)生二氧化碳,甲烷燃燒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在火焰上方分別罩一個干冷燒杯,燒杯內(nèi)壁出現(xiàn)水霧的是甲烷,無現(xiàn)象的是一氧化碳,故選項實驗方法能達到實驗目的。
故選:B。
5.下列實驗操作正確的是(  )
選項 實驗 操作
A 鑒別白酒和白糖水 觀察顏色
B 用pH試紙測定雨水的pH 把一小片pH試紙,浸入雨水中,把試紙顯示的顏色與標準比色卡比較,讀出該雨水的pH
C 除去氯化鈣中的碳酸鈣 將混合物全部放入燒杯中,加入足量的水溶解、過濾、洗滌、干燥
D 比較銅的活動性比銀強 在試管中加入少量硝酸銀溶液,把一根潔凈的銅絲插入硝酸銀溶液中,觀察現(xiàn)象
A.A B.B C.C D.D
【分析】A、根據(jù)物質(zhì)的性質(zhì)的性質(zhì)來分析;
B、根據(jù)pH的測定方法來分析;
C、根據(jù)物質(zhì)的性質(zhì)與除雜方法來分析;
D、根據(jù)金屬的活動性強弱及其探究方法來分析。
【解答】解:A、白酒和白糖水均為無色,不能通過顏色鑒別,該選項實驗操作不正確;
B、測定溶液pH時,不能將pH試紙進入待測液中,該選項實驗操作不正確;
C、碳酸鈣難溶于水,氯化鈣易溶于水,則應通過溶解、過濾、蒸發(fā)的方法除去氯化鈣中的碳酸鈣,該選項實驗操作不正確;
D、銅能和硝酸銀反應生成銀和硝酸銅,則說明銅比銀活潑,該選項實驗操作正確。
故選:D。
6.下列實驗方案能達到實驗目的的是(  )
實驗目的 實驗方案
A 探究鐵、鋅、銅的金屬活動性順序 將鐵絲、銅絲分別插入硫酸鋅溶液中
B 檢驗二氧化碳是否集滿 將燃著的木條伸入集氣瓶中
C 除去NaCl溶液中CaCl2雜質(zhì) 加過量Na2CO3溶液后過濾
D 鑒別(NH4)2SO4和K2SO4 取樣,與熟石灰混合研磨,聞氣味
A.A B.B C.C D.D
【分析】A、根據(jù)在金屬活動性順序中,位于前面的金屬能把排在它后面的金屬從其鹽溶液中置換出來,進行分析判斷。
B、根據(jù)二氧化碳氣體的驗滿方法,進行分析判斷。
C、除雜至少要滿足“不增不減”的原則,“不增”是指不增加新雜質(zhì),“不減”是指不減少目標物質(zhì)的質(zhì)量。
D、鑒別物質(zhì)時,首先對需要鑒別的物質(zhì)的性質(zhì)進行對比分析找出特性,再根據(jù)性質(zhì)的不同,選擇適當?shù)脑噭霈F(xiàn)不同的現(xiàn)象的才能鑒別。
【解答】解:A、將鐵絲、銅絲分別插入硫酸鋅溶液中,鐵、銅都不與硫酸鋅反應,說明鋅的活動性強于鐵、銅,但無法確定鐵和銅的活動性強弱,故選項實驗方案不能達到實驗目的。
B、檢驗二氧化碳是否收集滿時,應將燃著的木條放在集氣瓶口,不能伸入瓶中,故選項實驗方案不能達到實驗目的。
C、氯化鈣和過量Na2CO3溶液反應生成碳酸鈣沉淀和氯化鈉,能除去雜質(zhì)但引入了新的雜質(zhì)碳酸鈉(過量的),不符合除雜原則,故選項實驗方案不能達到實驗目的。
D、取樣,與熟石灰混合研磨,聞氣味,無明顯氣味的是硫酸鉀,產(chǎn)生有刺激性氣味氣體的是硫酸銨,可以鑒別,故選項實驗方案能達到實驗目的。
故選:D。
7.物質(zhì)的檢驗、鑒別、除雜是化學研究的重要方法。下列實驗方案能達到目的的是(  )
選項 實驗目的 實驗方案
A 檢驗集氣瓶中CO2是否收集滿 將帶火星的木條伸入集氣瓶中
B 鑒別氧化銅和二氧化錳 觀察顏色
C 除去CO2中的少量CO 點燃氣體
D 鑒別過氧化氫溶液和水 取樣,分別加入二氧化錳,觀察是否產(chǎn)生氣泡
A.A B.B C.C D.D
【分析】A、根據(jù)二氧化碳不燃燒、不支持燃燒進行分析;
B、根據(jù)氧化銅和二氧化錳均是黑色的進行分析;
C、根據(jù)二氧化碳不燃燒、不支持燃燒,進行分析;
D、根據(jù)過氧化氫溶液中加入二氧化錳,過氧化氫在二氧化錳的催化下分解生成水和氧氣,進行分析。
【解答】解:A、二氧化碳不燃燒、不支持燃燒,二氧化碳驗滿:將燃著的木條放在集氣瓶口,木條熄滅,說明已經(jīng)集滿,故A錯誤;
B、氧化銅和二氧化錳均是黑色的,觀察顏色,無法區(qū)分,故B錯誤;
C、二氧化碳不燃燒、不支持燃燒,二氧化碳中混有少量一氧化碳,無法被點燃,故C錯誤;
D、取樣,分別加入二氧化錳,水中加入二氧化錳,無明顯現(xiàn)象,過氧化氫溶液中加入二氧化錳,過氧化氫在二氧化錳的催化下分解生成水和氧氣,產(chǎn)生氣泡,現(xiàn)象不同,可以鑒別,故D正確。
故選:D。
8.下列實驗方案能達到目的的是(  )
實驗目的 實驗方案
A 檢驗Na2CO3溶液中是否有NaCl 向溶液中滴加AgNO3溶液,觀察是否有沉淀產(chǎn)生
B 鑒別鹽酸和NaCl溶液 向溶液中滴加酚酞溶液,觀察顏色變化
C 除去KCl固體中的KClO3 在固體中加入MnO2后,充分加熱
D 除去MgCl2溶液中的NaCl 向溶液中加入足量NaOH溶液,過濾,再向沉淀中加入適量稀鹽酸
A.A B.B C.C D.D
【分析】A、碳酸鈉與硝酸銀反應生成碳酸銀沉淀和硝酸鈉,氯化鈉與硝酸銀反應生成氯化銀沉淀和硝酸鈉;
B、向鹽酸和NaCl溶液中分別滴加酚酞溶液,均無明顯現(xiàn)象;
C、氯酸鉀在二氧化錳催化作用下輸入法金屬材氯化鉀和氧氣;
D、氯化鎂與氫氧化鈉反應生成氫氧化鎂沉淀和氯化鈉,過濾得到氫氧化鎂沉淀,向沉淀中加入適量稀鹽酸,鹽酸與氫氧化鎂反應生成氯化鎂和水。
【解答】解:A、碳酸鈉與硝酸銀反應生成碳酸銀沉淀,氯化鈉與硝酸銀反應生成氯化銀沉淀,因此向溶液中滴加AgNO3溶液通過觀察是否有沉淀生成不能檢驗Na2CO3溶液中是否有NaCl,該選項不正確;
B、向鹽酸和NaCl溶液中分別滴加酚酞溶液,均無明顯現(xiàn)象,該選項不正確;
C、加熱KClO3、MnO2的混合物可以制取氧氣,二氧化錳在該反應中起催化作用,在反應前后化學性質(zhì)、質(zhì)量均不變。因此在KCl、KClO3的混合固體中加入MnO2后充分加熱能除去KClO3但會引入新的雜質(zhì)MnO2,不符合除雜原則,該選項不正確;
D、向混合溶液中加入足量NaOH溶液,氯化鎂與氫氧化鈉反應生成氫氧化鎂沉淀和氯化鈉,過濾得到氫氧化鎂沉淀,向沉淀中加入適量稀鹽酸,鹽酸與氫氧化鎂反應生成氯化鎂和水,能除去MgCl2溶液中的NaCl且不會引入新的雜質(zhì),符合除雜原則,該選項正確。
故選:D。
9.只用一種下列試劑不能鑒別稀硫酸、氯化鈉和氫氧化鋇三種無色溶液的是(  )
A.pH試紙 B.稀鹽酸
C.紫色石蕊試液 D.碳酸鈉溶液
【分析】硫酸是酸,氯化鈉是中性鹽,氫氧化鋇是堿,加入的試劑應在三種溶液中顯示不同的現(xiàn)象。
【解答】解:A、pH試紙可以鑒別溶液的酸堿度,通過酸堿度可以判斷出三種溶液分別是哪種無色溶液,能夠鑒別;
B、鹽酸與硫酸和氯化鈉都不會發(fā)生反應,與氫氧化鈉反應也沒有現(xiàn)象,不能鑒別;
C、紫色石蕊試液遇酸顯紅色,遇堿顯藍色,遇鹽還是紫色,加入三種溶液中所顯的顏色是不同的,故C能夠鑒別;
D、碳酸鈉與硫酸反應有氣體產(chǎn)生,與氯化鈉不反應沒有現(xiàn)象,與氫氧化鋇反應產(chǎn)生白色沉淀,碳酸鈉與三種待測溶液的反應現(xiàn)象是不同的,可以鑒別。
故選:B。
10.用括號內(nèi)試劑不能一次性將組內(nèi)物質(zhì)鑒別出來的是(  )
A.固體:NaOH、NH4NO3、NaCl(水)
B.液體:稀鹽酸、H2O、Ca(OH)2溶液(石蕊溶液)
C.固體:ZnSO4、CaCO3、KCl(水)
D.液體:Ba(NO3)2溶液、MgCl2溶液、K2CO3溶液(稀硫酸)
【分析】根據(jù)三種物質(zhì)與同種試劑反應產(chǎn)生的不同現(xiàn)象來鑒別它們,若兩種物質(zhì)與同種物質(zhì)反應的現(xiàn)象相同,則無法鑒別它們。
【解答】解:A、NaOH、NH4NO3溶于水分別放熱、吸熱,使溫度分別升高、降低,NaCl溶于水溫度幾乎無變化,能出現(xiàn)三種明顯不同的現(xiàn)象,可以鑒別,故選項錯誤。
B、稀鹽酸、H2O、Ca(OH)2溶液分別顯酸性、中性、堿性,分別能使石蕊溶液變紅色、紫色、藍色,能出現(xiàn)三種明顯不同的現(xiàn)象,可以鑒別,故選項錯誤。
C、CaCO3難溶于水,ZnSO4、KCl均易溶于水形成無色溶液,用水不能鑒別,故選項正確。
D、稀硫酸能與K2CO3溶液反應生成二氧化碳氣體,能與Ba(NO3)2溶液反應生成硫酸鋇白色沉淀,與氯化鎂溶液不反應,能出現(xiàn)三種明顯不同的現(xiàn)象,可以鑒別,故選項錯誤。
故選:C。
11.下列四組溶液,僅用組內(nèi)物質(zhì)就能鑒別出來且均為無色溶液的是(  )
A.K2CO3 FeCl3 KOH ZnSO4
B.NaCl MgCl2 K2SO4CuSO4
C.NH4HCO3Ba(OH)2 H2SO4NaNO3
D.K2CO3Na2SO4BaCl2 NaOH
【分析】在不另加試劑就能鑒別的題目中,首先觀察有無有特殊顏色的物質(zhì),若有,將有顏色的溶液鑒別出來,然后再借用這種溶液鑒別其它溶液;若都沒有顏色就將溶液兩兩混合,根據(jù)混合后的現(xiàn)象進行分析鑒別。
【解答】解:A、FeCl3溶液是黃色的,故選項錯誤。
B、CuSO4溶液是藍色的,故選項錯誤。
C、組內(nèi)四種物質(zhì)的溶液兩兩混合時,其中有一種溶液與其它三種溶液混合時出現(xiàn)一次白色沉淀和一次放出氣體,該溶液為H2SO4溶液;與H2SO4溶液產(chǎn)生氣體的溶液為NH4HCO3,產(chǎn)生白色沉淀的為Ba(OH)2;與硫酸溶液混合無任何明顯現(xiàn)象的為NaNO3溶液;不加其它試劑可以鑒別,且均為無色溶液,故選項正確。
D、BaCl2溶液與K2CO3、Na2SO4溶液反應均能產(chǎn)生白色沉淀,但其余兩兩混合均沒有明顯象,不加其它試劑無法鑒別,故選項錯誤。
故選:C。
12.如何用化學方法除去下列物質(zhì)中的少量雜質(zhì),寫出除雜的試劑和發(fā)生反應的化學方程式:
物質(zhì)(雜質(zhì)) 加入試劑 有關化學方程式
NaOH(Na2CO3)  Ca(OH)2溶液   Ca(OH)2+Na2CO3=CaCO3↓+2NaOH 
KNO3(KCl)  AgNO3溶液   KCl+AgNO3═AgCl↓+KNO3 
BaCl2(FeCl3)  Ba(OH)2溶液   3Ba(OH)2+2FeCl3=3BaCl2+2Fe(OH)3↓ 
HNO3(H2SO4)  Ba(NO3)2溶液   H2SO4+Ba(NO3)2═BaSO4↓+2HNO3 
NaCl(Na2CO3)  稀HCl   Na2CO3+2HCl═2NaCl+H2O+CO2↑ 
NaNO3(MgSO4)  Ba(OH)2溶液   MgSO4+Ba(OH)2=Mg(OH)2↓+BaSO4↓ 
Na2SO4(CuSO4)  NaOH溶液   2NaOH+CuSO4=Na2SO4+Cu(OH)2↓ 
FeSO4(CuSO4)  Fe   Fe+CuSO4═FeSO4+Cu 
HCl(H2SO4)  BaCl2溶液   H2SO4+BaCl2=BaSO4↓+2HCl; 
NaOH[Ca(OH)2]  Na2CO3溶液   Ca(OH)2+Na2CO3=CaCO3↓+2NaOH 
NaCl(CuCl2)  NaOH溶液   CuCl2+2NaOH=2NaCl+Cu(OH)2 
C(CuO)  稀HCl   HCl+CuO=CuCl2+H2O 
CO(CO2)  Ca(OH)2溶液   CO2+Ca(OH)2=CaCO3↓+H2O 
CO2(O2)  灼熱的銅   2Cu+O22CuO 
CO2(HCl)  NaHCO3溶液   NaHCO3+HCl=NaCl+H2O+CO2↑ 
CO2(CO)  灼熱的氧化銅   CO+CuOCu+CO2 
Fe(Zn)  FeSO4溶液   Zn+FeSO4═ZnSO4+Fe 
【分析】根據(jù)原物質(zhì)和雜質(zhì)的性質(zhì)選擇適當?shù)某s劑和分離方法,所謂除雜(提純),是指除去雜質(zhì),同時被提純物質(zhì)不得改變。除雜質(zhì)題至少要滿足兩個條件:①加入的試劑只能與雜質(zhì)反應,不能與原物質(zhì)反應;②反應后不能引入新的雜質(zhì)。
【解答】解:要除去NaOH溶液中的Na2CO3,實質(zhì)就是除去碳酸根離子,可利用碳酸鈉溶液與氫氧化鈣反應生成碳酸鈣沉淀和氫氧化鈉溶液,然后過濾即可,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Ca(OH)2+Na2CO3=CaCO3↓+2NaOH;
要除去KNO3中的KCl,實質(zhì)就是除去氯酸根離子,可利用硝酸銀和氯化鉀反應生成氯化銀沉淀和硝酸鉀溶液,然后過濾即可,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
KCl+AgNO3═AgCl↓+KNO3;
要除去BaCl2中的FeCl3,實質(zhì)就是除去鐵離子,可利用氫氧化鋇與氯化鐵反應生成氫氧化鐵沉淀和氯化鋇溶液,然后過濾即可,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
3Ba(OH)2+2FeCl3=3BaCl2+2Fe(OH)3↓;
要除去HNO3中的H2SO4,實質(zhì)就是除去硫酸根離子,可利用硝酸鋇和硫酸反應生成硫酸鋇沉淀和硝酸溶液,硫酸鋇不溶于硝酸,然后過濾即可,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H2SO4+Ba(NO3)2═BaSO4↓+2HNO3;
要除去NaCl中的Na2CO3,實質(zhì)就是除去碳酸根離子,可利用碳酸鈉和稀鹽酸反應生成氯化鈉溶液和二氧化碳氣體,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Na2CO3+2HCl═2NaCl+H2O+CO2↑;
要除去NaNO3中的MgSO4,可利用氫氧化鋇和硫酸鎂反應生成氫氧化鎂和硫酸鋇沉淀,然后過濾即可,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MgSO4+Ba(OH)2=Mg(OH)2↓+BaSO4↓;
要除去Na2SO4中的CuSO4,實質(zhì)就是除去銅離子,銅離子與氫氧根離子反應生成氫氧化銅沉淀,所以選擇氫氧化鈉溶液,其反應方程式為:
2NaOH+CuSO4=Na2SO4+Cu(OH)2↓;
要除去FeSO4中的CuSO4,實質(zhì)就是除去銅離子,根據(jù)金屬活動性順序,鐵排在銅的前面,故鐵粉和硫酸銅反應生成硫酸亞鐵和銅,經(jīng)過過濾后,得到的濾液是硫酸亞鐵溶液,其反應方程式為:Fe+CuSO4═FeSO4+Cu;
要除去HCl中的H2SO4,實質(zhì)就是除去硫酸根離子,鋇離子與硫酸根離子反應生成硫酸鋇沉淀,所以選擇氯化鋇溶液,其反應方程式為:
2NaOH+CuSO4=Na2SO4+Cu(OH)2↓;
要除去NaOH中的Ca(OH)2,實質(zhì)就是除去鈣離子,可利用碳酸鈉溶液與氫氧化鈣反應生成碳酸鈣沉淀和氫氧化鈉溶液,然后過濾即可,其反應方程式為:
Ca(OH)2+Na2CO3=CaCO3↓+2NaOH;
要除去NaCl中的CuCl2,實質(zhì)就是除去銅離子,可利用氫氧化鈉溶液與氯化銅反應生成氫氧化銅沉淀和氯化鈉溶液,然后過濾即可,其反應方程式為:
CuCl2+2NaOH=2NaCl+Cu(OH)2;
要除去C中的CuO,利用稀鹽酸與CuO反應,將CuO變?yōu)榭扇苄缘奈镔|(zhì),然后過濾即可,其反應方程式為:HCl+CuO=CuCl2+H2O;
要除去CO2中O2,將混合氣體通入灼熱的銅,銅與氧氣反應生成氧化銅,其反應方程式為:2Cu+O22CuO;
要除去CO2中的HCl,CO2中含有少量HCl,因鹽酸酸性比碳酸強,可用飽和碳酸氫鈉溶液除雜,其反應方程式為:NaHCO3+HCl=NaCl+H2O+CO2↑;
要除去CO2中CO,一氧化碳能與灼熱的氧化銅反應生成銅和二氧化碳,二氧化碳不與氧化銅不反應,故可將混合氣體通過灼熱的氧化銅,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
CO+CuOCu+CO2。
要除去Fe(Zn),根據(jù)金屬活動性順序,鋅排在鐵的前面,故鋅粉和硫酸亞鐵反應生成硫酸鋅鐵和鐵,經(jīng)過過濾后,得到的鐵,其反應方程式為:Zn+FeSO4═ZnSO4+Fe;
故答案為:
物質(zhì)(雜質(zhì)) 加入試劑 有關化學方程式
NaOH(Na2CO3) Ca(OH)2溶液 Ca(OH)2+Na2CO3=CaCO3↓+2NaOH
KNO3(KCl) AgNO3溶液 KCl+AgNO3═AgCl↓+KNO3
BaCl2(FeCl3) Ba(OH)2溶液 3Ba(OH)2+2FeCl3=3BaCl2+2Fe(OH)3↓
HNO3(H2SO4) Ba(NO3)2溶液 H2SO4+Ba(NO3)2═BaSO4↓+2HNO3
NaCl(Na2CO3) 稀HCl Na2CO3+2HCl═2NaCl+H2O+CO2↑
NaNO3(MgSO4) Ba(OH)2溶液 MgSO4+Ba(OH)2=Mg(OH)2↓+BaSO4↓
Na2SO4(CuSO4) NaOH溶液 2NaOH+CuSO4=Na2SO4+Cu(OH)2↓
FeSO4(CuSO4) Fe Fe+CuSO4═FeSO4+Cu 
HCl(H2SO4) BaCl2溶液 H2SO4+BaCl2=BaSO4↓+2HCl;
NaOH[Ca(OH)2] Na2CO3溶液 Ca(OH)2+Na2CO3=CaCO3↓+2NaOH
NaCl(CuCl2) NaOH溶液 CuCl2+2NaOH=2NaCl+Cu(OH)2
C(CuO) 稀HCl HCl+CuO=CuCl2+H2O
CO(CO2) Ca(OH)2溶液 CO2+Ca(OH)2=CaCO3↓+H2O
CO2(O2) 灼熱的銅 2Cu+O22CuO
CO2(HCl) NaHCO3溶液 NaHCO3+HCl=NaCl+H2O+CO2↑
CO2(CO) 灼熱的氧化銅 CO+CuOCu+CO2
Fe(Zn) FeSO4溶液 Zn+FeSO4═ZnSO4+Fe
13.除去下列各組物質(zhì)中的雜質(zhì)(括號內(nèi)為雜質(zhì)),在橫線上寫出所發(fā)生反應的化學方程式及方法
(1)KNO3(CuSO4)  Ba(OH)2+CuSO4═BaSO4↓+Cu(OH)2↓ ;
(2)CO(CO2)  CO2+2NaOH═Na2CO3+H2O ;
(3)NaOH[Ca(OH)2] Na2CO3+Ca(OH)2═CaCO3↓+2NaOH ;
(4)NaOH(Na2SO4)  Ba(OH)2+Na2SO4═BaSO4↓+2NaOH ;
(5)KNO3(K2CO3)  K2CO3+2HNO3═2KNO3+CO2↑+H2O ;
(6)H2(HCl)  HCl+NaOH═NaCl+H2O ;
(7)KNO3(NaCl)  降溫結(jié)晶法 ;
(8)CaO(CaCO3)  CaCO3CaO+CO2↑ .
【分析】可以根據(jù)物質(zhì)的性質(zhì)方面進行分析、判斷,從而得出正確的結(jié)論.
(1)除硝酸鉀中的硫酸銅選用能將硫酸根和銅離子沉淀除去且不引入新的雜質(zhì)的,除銅離子選用氫氧根離子,除鋇離子選用含硫酸根的化合物,故選用氫氧化鋇.
(2)二氧化碳和氫氧化鈣反應但一氧化碳不能與氫氧化鈣反應
(3)氫氧化鈣和碳酸鈉反應生成碳酸鈣沉淀和氫氧化鈉.
(4)硫酸鈉和氫氧化鋇反應生成硫酸鋇和氫氧化鈉.
(5)碳酸鉀和硝酸生成硝酸鉀和水和二氧化碳.
(6)除氫氣中的氯化氫,選擇能和氯化氫反應的堿鹽的即可.
(7)降溫氯化鈉不析出,硝酸鉀降溫大量析出.
(8)碳酸鈣高溫分解可得到氧化鈣和二氧化碳,故除氧化鈣中的碳酸鈣高溫加熱即可.
【解答】解:(1)除硝酸鉀中的硫酸銅選用氫氧化鋇生成硫酸鋇沉淀和氫氧化銅沉淀,將銅離子和硫酸根離子全部沉淀,除去了硫酸銅.
(2)除一氧化碳中的二氧化碳,利用二氧化碳與澄清的石灰水反應,一氧化碳不與石灰水反應的性質(zhì).
(3)除氫氧化鈉中的碳酸鈉加入堿生成碳酸鹽沉淀和氫氧化鈉,故選用澄清的石灰水.
(4)除氫氧化鈉中的硫酸鈉,選用堿,生成硫酸鹽沉淀和氫氧化鈉,故選用氫氧化鋇的溶液.
(5)除硝酸鉀中的碳酸鉀,選用酸只能選硝酸,或用鹽選用硝酸鈣生成硝酸鉀和碳酸鈣沉淀.
(6)除氫氣中的氯化氫,氫氣不與氫氧化鈉反應,氯化氫和氫氧化鈉反應生成氯化鈉和水.
(7)除去硝酸鉀中的氯化鈉若選物質(zhì)除去氯化鈉,鈉離子的鹽和堿都溶于水所以不能通過化學反應除去,而氯化鈉的溶解度受溫度影響很小,硝酸鉀的溶解度受溫度影響大,故可用降溫結(jié)晶法得到純凈的硝酸鉀
(8)除氧化鈣中的碳酸鈣,通過加熱的方法.故答案為:
(1)Ba(OH)2+CuSO4═BaSO4↓+Cu(OH)2↓;
(2)CO2+2NaOH═Na2CO3+H2O;
(3)Na2CO3+Ca(OH)2═CaCO3↓+2NaOH;
(4)Ba(OH)2+Na2SO4═BaSO4↓+2NaOH;
(5)K2CO3+2HNO3═2KNO3+CO2↑+H2O;
(6)HCl+NaOH═NaCl+H2O;
(7)降溫結(jié)晶法
(8)CaCO3CaO+CO2↑
21世紀教育網(wǎng)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pre id="tfb94"><li id="tfb94"></li></pre>

<bdo id="tfb94"><rt id="tfb94"></rt></bdo>
  • <menu id="tfb94"><dl id="tfb94"></dl></menu><i id="tfb94"><acronym id="tfb94"><sub id="tfb94"></sub></acronym></i>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济阳县| 宽城| 香河县| 辽宁省| 芜湖县| 濮阳县| 卓尼县| 大荔县| 昌江| 邮箱| 清涧县| 岱山县| 郯城县| 磐石市| 台东县| 沙坪坝区| 德保县| 讷河市| 万山特区| 郑州市| 馆陶县| 阿勒泰市| 仪陇县| 藁城市| 文登市| 康乐县| 启东市| 高密市| 孟州市| 荥阳市| 北海市| 岳阳县| 德清县| 赣榆县| 乐亭县| 安龙县| 新巴尔虎左旗| 华坪县| 浦东新区| 定日县| 宁武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