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2.1創新改變生活》教學設計核心 素養 目標 政治認同:知道創新是中華民族最鮮明的民族稟賦,在感受國家創新成就中培 養民族自豪感。 法治觀念:體會創新與美好生活的內在聯系,認同創新的價值,支持我國改革 創新事業。 責任意識:樹立熱愛科學的精神,增強自身的責任感和使命感,立志為個人成 長、社會進步、國家發展提升自身創新能力。學情 分析 青少年的思維發展特點和已有的創新體驗為其參與本課學習奠定了重要的基 礎。就知識儲備而言,學生對人類發展史和中華民族的歷史有了一定認識,在此基 礎上,引導學生從歷史發展的角度辯證地看待中國發展,從人類文明發展的視角認 識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的創新基因,從而建立文化自信。青少年處于一個創新的時 代,創新已經成為世人普遍關注的焦點。互聯網的迅猛發展,改變了人們的生活方 式;科技的日新月異,讓社會發展呈現出不一樣的面貌;人工智能普及化,沖擊著 人們的傳統認知;青少年既是創新時代的成果享受者,也是創新時代的重要主體。 他們是創新成果的受益者,更渴望能夠參與時代的創新浪潮。但是囿于對創新的淺 層次理解,青少年學生往往局限于從科技發明的角度理解創新,而較少從文化、制 度等角度理解創新,可能會認為創新只是個體的行為,而沒有認識到創新對于人類 進步、社會發展的深遠意義。教法 學法 情景教學法、多媒體教學法、講授法重點 創新的重要性;創新對經濟社會發展的影響。難點 理解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讓創新成為推動發展的第一動力的重要意義。教學過程教學環節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導 入新課 導學: 在第8個“全國科技工作者日”到來 之際,中國教科文衛體工會5月30日發布 20名首屆“全國科創名匠”。 思考:看完視頻,你有什么感受 學生觀 看學生感受 通過“全國科 創名匠”,來引入 創新的話題。新課 新授 自學:自主質疑 任務一:閱讀教材P58-61的內容,思考 問題。 創新的內涵是什么 為什么要創新/我國為什么實施創新驅 動發展戰略 創新和改革的關系如何 任務二:針對本框題不理解知識,大膽 提出你的疑問。 任務三:完成自學成果檢測 一:感受創新 情 境 一 :感受創新 在第8個“全國科技工作者日”到來之際, 中國教科文衛體工會5月30日發布20名首 屆“全國科創名匠”選樹宣傳名單。他們分別 是 : 讓中華文明基因傳承于一磚一瓦之 間-----清華大學建筑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正 高級工程師任飛 用中國種子保障中國糧食安全-----石家 莊市農林科學研究院研究員史占良 讓礦山更安全更高效-----太原理工大學 先進成型與智能裝備研究院正高級工程師寇 子明 點“煤”成“油”為清潔能源貢獻“催化智 慧 ” -----中科合成油內蒙古有限公司研究員 楊勇 用“膜”法助力碧水藍天-----大連理工大 學盤錦產業技術研究院教授賀高紅 攥緊種子硬“稻”理、躬耕黑土守糧安 黑龍江省農業科學院綏化分院研究員聶 守軍 匠心鍛造國之重器、“絞吸疏浚”海洋強 國-----上海交大海洋水下工程科學研究院有 思 考 、 回答。 步入情 景 分 析 案 例 對課題的分 析感受中,幫助學 生厘清本課的邏 輯思路和價值定 位——情感體驗 課,同時培養學生 的問題意識。限公司研究員楊啟 微雕細琢“金線鍵合”、穿針引線“大國之 眼”-----中國電子科技集團公司第十四研究所 工程師顧春燕 推動中國盾構從“O”到“1”的突破-----浙 江大學工學部教授楊華勇 給鐵路插上人工智能的翅膀-----合肥工 大高科信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教授魏臻 探路綠氫、助力雙碳-----廈門大學、嘉庚 創新實驗室教授鄭南峰 “魚院士”讓生活更“錦鯉”-----湖南師范 大學省部共建淡水魚類發育生物學國家重點 實驗室教授劉少軍 “關聯設計”讓建筑更低碳-----華南理工 大學建筑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研究員倪陽 用“智慧”托舉商業航天絢麗華章-----海 南國際商業航天發射有限公司總體技術部高 級工程師符菊梅 主動網絡安全模型讓網絡更安全-----電 子科技大學網絡空間安全學院教授張小松 “雕刻”精準北京時間-----中國科學院國 家授時中心研究員張首剛 讓民族藥標準化-----中國科學院西北高 原生物研究所公共技術中心研究員李玉林 為大國工業鑄梁“差一點也不行”-----六 盤山實驗室(寧夏回族自治區裝備制造實驗 室)智能鑄造及裝備技術研究中心正高級工 程師高進喜 踏遍高原凍土、筑建國家“凍”梁-----中國 科學院西北生態環境資源研究院研究員俞祁 浩 推動AI汽車信息通信技術從“零”跑到領 跑-----中國汽車工程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信 息智能事業部正高級工程師雷劍梅 思考:面對這些“名片”,請回答如下問 題。 Q1:讓建筑更低碳、讓生活更“錦鯉”、 探路綠氫、助力雙碳等等,這些是否是創新 這些創新靈感來源于哪里 請分享你對創新 的認識 思 考 、 回答。小結:①不只是從無到有的發明創造, 還可以是已有成果的改進和完善;②不局限 于科技領域,還滲透在生活的方方面面;③ 創新不只是靈光乍現的頓悟,更需年復一年 的積累;④它是個人的創意,也是團隊、集 體的創造活動。 Q2:你有什么創意作品 當你迸發出創 新點子時你的感受是 小結:創新給我們帶來驚喜,讓我們獲 得成就感。p16讓我們勇敢面對挑戰,激發 潛能,超越自我。 Q3:在世界科技前沿、經濟主戰場、國家 重大需求、人民生命健康,聚焦戰略性新興 產業和未來產業等多個領域都有創新。這說 明了什么 (生活的各個領域都需要創新, 也都可以創新。p16) 下面材料分別體現了哪個方面的創新 二十年篳路藍縷,團隊一起在突破了海 上大型絞吸疏浚裝備核心技術,實現裝備全 國產化后,又開發了我國第一艘大型反鏟挖 泥船“長鷹8號”、深海J型鋪管系統、深海張 力平臺系統等各種海上特種作業工程船舶與 深海裝備,這些裝備在推動我國遠海島礁建 設和航運交通發展中發揮了不可替代的作 用。(技術的創新) 張小松教授的研究成果在維護國家安全 的工程業務中取得了重要的社會效益,入選 了“十三五”國家自然基金項目優秀成果。他 主持研制出的國內首款軟件漏洞自動化挖掘 平臺,以及設計并建立的智能化網絡對抗平 臺,在多項關鍵指標方面優于國內外同類平 臺水平,在工程應用中成功發現并防止了多 項威脅和風險,確保了國家重大會議與活動 的成功舉行,推動國家建立了多項網絡安全 防控機制制度。(制度的創新) 任飛堅持“理論研究-文化傳承”相結合的 學生積 極思考,暢 所欲言,分 享自己的創 新故事 閱 讀 、 談論、回答 通過孩子們 的創意作品,感受 “變廢為寶”的點 子。 通過了解世 界科技前沿、經濟 主戰場、國家重大 需求、人民生命健 康,聚焦戰略性新 興產業和未來產 業等多個領域都 有創新,使學生理 解創新體現在了 生活的方方面面。工程實踐理念。他在清華大學完成了本碩博 完整的建筑設計培養,對中國建筑文化精髓 具有深厚的理解,堅持理論研究、技術創新 與文化傳承并重。他深耕中國建筑文化與技 術精髓,傳承中華文化基因的當代建筑表達。 在探索雙碳目標下,極端環境建筑技術集成 方案,引領理論與技術一體化創新。(知識 創新) Q4:這些創新之舉給我們生活帶來了怎 樣的感受 你還能列舉出來生活中的哪些創新之舉 呢 小結:創新讓生活更美好。p17隨著時 代發展,科學技術日新月異,我們的生活將 因創新變得更加便捷舒適和豐富多彩。 共享單車、互聯網醫院、移動支付、網 絡購物。。。。 筆記1:如何理解創新改變生活 個人生活: ①生活處處有創新 ②創新是一種生活方式 ③創新給我們帶來驚喜 社會生活:④生活處處可創新 根本目的:⑤創新讓生活更美好 二:創新引擎 情 境 二 :如果時光倒流五百年,移居火 星,控制天氣,心靈感應,人工生命,用太陽 能作為持續能源的來源的想法能否實現 這 些想法的實現得益于什么 第一次工業革命: 蒸汽機的應用 第二次工業革命: 電力應用 第三次工業革命: 小 組 合 作 探究分享 運用生活中 的創新使學生真 實地感受到感覺 創新給生活帶來 了更多的便利。信息技術 第四次信息革命: 互聯網大數據等智能化 思考:科技革命的創新歷程說明了什 么 小結:從四次工業革命,可以看出:人 類的文明史其實是一部創新史。 思考:創新的重要性 小結:①創新是推動人類社會向前發展 的重要力量。(人類文明/縱向角度) 情境三:當前,全球新一輪科技革命和 產業革命 中國堅持——創新驅動發展戰略 德國工業4.0——高科技戰略計劃 印度)——“印度制造”作為國家戰略 韓國——致力于人工智能、無人駕駛項 目研究 思考:上述圖片材料說明了什么問題 小結:②時代呼喚創新,創新已經成為 世界主要國家發展戰略的重心。(國際競爭/ 橫向角度) 情 境 四 :在全球科技舞臺上,中國正以 其獨特的創新力量,書寫著令世界矚目的新 篇章。 中國6大頂尖科技分享: 01激光技術我國:激光技術處于世界第 —。 02導航衛星技術:北斗衛星導航系統是 由我國自主建設運行的重要空間基礎設施, 也是我國迄今為止,規模最大、覆蓋范圍最 廣、服務性能要求最高的巨型復雜航天系統。 03反衛星技術:寄生星是中國獨有的反 衛星技術,被稱為是我國“鎮國之寶”。 04航天技術:中國航天技術已達到國際 先進水平。 05量子通信:中國在量子科技領域具領 先優勢,特別是在量子通信領域的基礎科研 成果走在世界前列。中國聯通建成全國首個 探究分享 通過對比設 問,使學生意識到 人類社會的不斷 發展也正是依托 于創新。 使學生意識 到中華民族骨子 里就是一個創新 的民族,感受創新 的重要性。商用量子通信專網,中國在衛星量子通信方 向領先歐美發達國家大約五年左右。 06超級高鐵技術:中國已經研發出時速 達到1000公里的超級高鐵技術,并成功建造 了首個運行試驗的封閉式隧道。 思考:在科創領域中國實現了再也不用 挨打!為此做了那些努力 小結:③創新驅動是國家命運所系。實 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推進以科技創新為核 心的全面創新,讓創新成為推動發展的第一 動力,是適應和引領我國經濟發展新常態的 現實需要。p18(從我國角度看) 情 境 四 :改革、開放、創新是相輔相成 的。他們都具有這樣的內涵:敢于質疑,勇于 追求,不停探索,有膽識,有進取心,有批 判精神,不滿足于現狀,不墨守成規;觀念創 新,科技創新,文化創新,制度創新通往中 國夢的復興之路上需要“改革創新”! 小組探討:改革和創新有何關系 提示:從創新與改革的關系上看,改革 激發創新,創新促進改革。改革指向過去, 意味著要與時俱進,要破舊;創新指向未來, 意味著要立新。改革為創新指明了任務和方 向,為創新解除思想體制各方面的束縛,從 而激發創新的活力;創新推動改革往深處、高 處發展,讓改革在不斷創新中提升發展品質。 小結:④創新與改革的關系: a創新是改革開放的生命。 我國改革開放事業進入攻堅克難的關鍵 時期,更加呼喚改革創新的時代精神。 b改革在不斷創新中提升發展品質,創 新通過改革滲透到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改 革創新推動中國走向富強。 c國家用改革之手激活創新引擎,釋放更 多創新活力,讓廣大人民群眾通過創新更好 地分享改革發展成果,中國正走在通往國富 民強的創新路上。 思 考 、 回答。 明確在國際 競爭和民族復興 方面也必須重視 創新。 來辯證看待改革 和創新的關系筆記2、創新的重要性 (1)從人類社會看(縱向角度):創新 是推動人類社會向前發展的重要力量。 (2)從國際競爭角度看(橫向角度): 時代發展呼喚創新,創新已經成為世界主要 國家發展戰略的重心。 (3)從我國角度看: 創新是國家命運所系; 創新是改革開放的生命; 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 創新是一個民族進步的靈魂,是一個國 家興旺發達的不竭源泉,也是中華民族最鮮 明的民族稟賦。 拓學:拓展踐行 仰視英雄是為了學習英雄,是為了向我 們心中的理想更近一步。世上從來沒有什么 救世主,有的只是自己不懈的努力。“天行健, 君子以自強不息。”這正是中國科創名匠最 好的寫照。 啟示青少年應該怎樣做 參考:(1)努力學習科學文化知識,為 創新打下牢固的知識基礎; (2)積極參加社會實踐,樹立創新意識, 培養創新精神,提高創新能力; (3)轉變學習方式,學會自主學習、合 作學習、探究學習、創造性學習; (4)積極參加創新小發明、小制作,在 動手實踐中提高創新能力。 (5)樹立終身學習的觀念,不斷學習, 不斷創新。 (6)勤于思考,善于觀察,敢于質疑, 勇于向傳統挑戰; (7)培養好奇心,養成勤動手、動腦的 好習慣。 本課小結:思維導圖 固學:鞏固提升 思 考 、 回答。 知行統一1.新基建、新商業不斷涌現,遠程辦公、 視頻會議、在線教育更成為數字經濟、城 市建設的新亮點。數字化、網絡化的發展表 明( A.我國已經成為科技創新強國 B.生活處處需要創新,科技為發展提供動 力 C.我國社會的主要矛盾正在發生轉化 D.科技創新是當前國家競爭的唯一因 素 2.中國工程院院士陳清泉,預判出電動 汽車的發展前景,創造性地把汽車、電機、 控制等技術融合到一起,形成一門全新的學 科,助力國家電動汽車在新能源賽道上馳騁。 這表明( ) A.我國科技能力全面領先世界 B.創新是當代中國最鮮明的特色 C.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 D.創新已成為所有國家發展戰略重心 3.推動“中國號”巨輪在新時代航程中行 穩致遠,靠什么提供充沛、持久的動力 發展 是第一要務,人才是第一資源,創新是第一動 力。“第一動力”已成為當今熱詞,“創新的春 天”氣息正濃。14億多中國人民懷著對美好 生活的憧憬,依靠科技創新的強大引擎,向著 世界科技強國前進,向著中華民族偉大復興 的夢想前進! 結合上述材料,運用相關知識,思考下列 問題: (1)強調“創新是第一動力”有何重大意 義 (2)為什么說創新是引擎 (3)為了讓“創新是第一動力”深入人心, 請你擬寫兩條宣傳標語。 思 考 、 回答。 講練結合課堂 小結 習近平總書記說抓創新就是抓發展,謀創新就是謀未來。我們青年是社會 上最富活力、最具創造性的群體,理應走在創新創造前列。對青年而言,勇于 創新、敢為人先,關鍵在于聚焦國家發展戰略和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緊盯科學、 技術、產業、管理的前沿,努力在基礎研究、重大項目、重點工程中刻苦攻關、 施展才華。深入人民、深入實踐,想黨和人民之所想、赴黨和人民之所需,才能讓創新潛能和創造活力永不枯竭!扎根中國大地,我們新時代青年要刻苦學 習本領,以大膽創新創造的奮進之姿,肩負起推動國家發展進步的歷史責任。作業 設計 1、知識性作業一:課堂練習 2、實踐性作業二:思考如何向中國科創名匠看齊 板書 設計 本課小結 (1)生活處處有創新。 (2)創新是一種生活方式。(表現、領域、 形成、歸屬) (創新與生活的關系創新的重要性) (感受創新)(3)創新給我們帶來驚喜,讓我們獲得成 就感。 (4)生活的各個領域都需要創新,也都可 以創新。(知識、技術、制度) (創新改變生活)(5)創新讓生活更美好。 (1)創新推動人類社會向前發展 (2)時代發展呼喚創新。 (3)創新驅動是國家命運所系 (創新)(4)創新是改革開放的生命 (引擎) (改革與創新的關系)激發 (改)革 創新 促進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