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亞洲單元概覽單元名稱:亞洲學科/年級/設計者 地理/ 七年級教材 粵教粵人版 七年級下冊 對應章/課時 第七章 亞洲/ 第二節 東南亞一、你敢挑戰嗎? 探究亞洲大陸的多元文化及其形成的自然和社會原因。你將學哪些知識?三、期望你學會什么? 1. 知識技能方面:學生需要通過課堂教學和自主學習,掌握亞洲文化的地理、歷史和社會背景,了解不同文化間的交流與融合,并具有將所學知識應用到實際情境中的能力。 2. 情感態度方面:學生通過學習,應該增強對亞洲文化的認同和尊重,了解文化差異,具有開放、包容的心態。 3. 創新思維方面:教學中可以引導學生進行跨領域綜合思考,通過創新思維產生的新觀點和新方案,提升學生的解決問題能力。四、給你支招 1. 學習方式:學生可以通過使用多媒體教學資源、文獻調研、場地觀察等多種方式,深入了解亞洲文化的內涵。 2. 課外拓展:教師可以推薦學生參觀亞洲學術展覽、觀看相關記錄片等,讓學生拓展知識、加深記憶。 團隊合作:在任務中鼓勵學生進行小組合作,分享彼此的觀點,通過互動合作形成合力,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效率。單元第1分課時學歷案課時1名稱:東南亞——以騎樓建筑為例1.課時目標 1. 了解東南亞地區的氣候特點以及帶來的影響; 2. 了解騎樓建筑在東南亞的分布和歷史背景; 3. 掌握運用地理知識分析東南亞國家的特點; 4. 培養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和探究精神。 2.評價任務 1. 每位學生需要寫一份關于東南亞國家的報告,強調該國家的氣候特點對該國家的影響,并探究當地的文化及建筑傳統; 2. 學生需要完成一個小組項目,探究東南亞某一城市中最具代表性的騎樓建筑,并分析該建筑的歷史背景和地理特征; 3. 學生需要在課程結束后,寫一份總結報告,總結對東南亞國家的深入了解及思考。 收集信息: 1. 查閱相關地理書籍、互聯網資料和學術期刊,了解東南亞各國的氣候特征和文化傳統; 2. 了解東南亞城市中最具代表性的騎樓建筑,考察其歷史背景和建筑特征; 3. 學生需要注意收集和整理數據,例如圖片、視頻、圖表等輔助資料。 學習預案: 1. 了解東南亞國家的氣候特點及影響(例如臺風、季風和洪澇等),然后通過課堂討論,分析不同氣候條件下的經濟發展、文化傳承和人民生活等方面的異同點; 2. 研究東南亞的騎樓建筑,比較它們在不同地方的差異,探究歷史和地理背景及對當地社會的影響; 3. 通過小組討論和項目展示,讓學生深入分析東南亞城市中典型的騎樓建筑,并探究它們的地理背景和歷史演變; 4. 通過作品展示等形式進行深入思考和交流。3.學習過程 熱身:通過介紹江門騎樓街拍攝電視劇《狂飆》以及作為電影泰國街取景地和騎樓街建筑短視頻來引起學生的注意,吸引其進入正題。 任務/環節一:學生通過探究活動,找出東南亞有跟江門地區相似的騎樓街的原因。 任務/環節二:通過自主探究,學生找出東南亞的地理位置和主要的氣候類型,并要求學生標注地圖,說明氣候類型的特征和對當地社會生活的影響。 任務/環節三:學生在小組內討論東南亞的騎樓建筑,并根據當地的地理和歷史背景,分析建筑的特點和影響。 任務/環節四:教師引導學生找出東南亞兩種主要氣候類型的共同點,分組討論該氣候對當地社會、文化、經濟等方面的影響,并寫在小黑板上進行展示。 課堂小結:教師總結課堂內容,引導學生進行思考和反思。單元作業與檢測一、讀以下圖文材料,完成1-2小題。“下南洋”一詞始于明、清時期我國對東南亞的稱呼。近年來,很多中國企業到東南亞國家投資,掀起新一輪“下南洋”熱潮。圖7-2-11示意中國企業在東南亞部分國家的投資項目。完成下列題目。1. 我國輪胎企業在東南亞建廠,主要是因為這里 ( )A. 管理經驗豐富 B. 天然橡膠豐富C. 生產技術先進 D. 生產資金雄厚2. 中國企業“下南洋”為東南亞帶來的積極影響有( )①促進當地經濟發展 ②改善環境質量③將資源優勢轉變為經濟優勢 ④提高了失業率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二、讀以下圖文材料,完成3-5小題。我國培育的雜交水稻具有單產高、適應性強等優勢,現已推廣到多個國家和地區。東南亞水稻種植歷史悠久,是世界上重要的水稻產區。讀下圖并回答以下問題。3. 東南亞各國將水稻作為其主要的糧食作物,當地種植水稻的有利條件有( )①水稻產量較高 ②勞動力資源豐富 ③雨熱同期 ④農業科技水平很高①②③ B. ①③④ C.②③④ D. ①②④4. 東南亞地區是傳統水稻種植區,雜交水稻的引( )A. 會改變當地飲食習慣 B. 與當地濕熱的環境相適應C. 會受到霜凍災害影響 D. 將替代熱帶經濟作物種植5. 雜交水稻技術的推廣,可以( )①緩解糧食緊缺狀況 ②減少貧困人口數量③引發稻米價格上漲 ④消除區域經濟差異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單元學后反思1.單元設計依據 課標要求 跨學科主題學習項目化設計指的是融合多學科的知識內容,以項目的方式向學生提出富有挑戰性的問題或任務,圍繞某個真實的項目情境,學生設計問題解決方案,在自主決策或合作探究中綜合運用各學科的知識和方法解決問題,最終以作品制作的形式展現學習成果。 學情分析 學生在地理學科中對亞洲地理的基本概念和國家地區的了解程度較低,對亞洲的自然地理、人文地理和經濟發展等方面有一定的興趣。他們需要進一步學習和了解亞洲的地理特征、資源分布、人口分布以及環境和社會問題等內容。2.單元設計創意 一致性:設計一系列課堂活動和資源,確保內容的連貫性和一致性,幫助學生逐步建立對亞洲的整體認知。 情境創設:通過使用圖片、地圖、視頻等多媒體資源,創設具體情境,引發學生對亞洲地理的興趣和好奇心。 任務分解:將大單元分解為小主題,設計小組合作或個人研究任務,讓學生深入研究和探索亞洲各個方面的內容。 進階理解:設計問題驅動的學習活動,鼓勵學生進行分析和推理,提高他們的思維能力和批判性思維水平。 作業設計:設計綜合性的作業任務,讓學生整合所學知識,展示他們對亞洲地理的綜合理解能力。 反思設計:設計反思環節,讓學生回顧所學內容,思考學習過程中的困難和收獲,并提供機會給予反饋和改進。3.教學實施建議 新手教師:詳細準備教學材料和資源,結合課堂教學與學生互動,提問引導學生思考,并給予積極的反饋和鼓勵。在設計活動時,考慮學生的學習能力和興趣,提供多樣化的任務和活動,以促進學生的參與和學習動力。盡量利用多媒體和視覺輔助工具,增加學生對亞洲地理的直觀感受和理解。 采用別人設計的教案的教師:仔細閱讀和理解所采用的教案,了解教學目標和活動的設計意圖。在實施過程中,根據自己的教學風格和學生的學情特點進行適當調整和個性化的改進。盡量與學生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鼓勵學生的主動參與和合作學習。及時觀察學生的學習情況,根據需要進行差異化的指導和支持。4.參考資料 粵教粵人版地理七年下冊《亞洲》教材:仔細閱讀教材,理解教材內容和結構,確保設計與教材的一致性。 義務教育《地理課程標準(2022年版)解讀》:深入研究地理課程標準,關注它與其他各學科課程內容的交叉點來確定主題。 互聯網資源:利用互聯網資源,搜索相關的地理教學資源、課程案例和教學活動,以豐富教學內容和方法。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