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部編版七年級上冊道德與法治第三課第二框《學習成就夢想》教學設計課題名 《學習成就夢想》教材分析 《學習成就夢想》是部編版道德與法治七年級上冊第三課的第二框題內容,本課內容主要讓學生明確為何學習,知曉學習的意義;再知道學習什么,了解學習的內涵,最后掌握如何學習,明確學習的方法,教材邏輯十分清楚就是沿著為什么--是什么--怎么辦開展。核心素養目標 政治認同: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堅定正確的政治方向,成為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 2.道德修養:培養正確的學習觀念,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學會學習 3.責任意識:理解學習對個人成長、社會發展、國家富強的重要性。認清自己的學習責任,對自己負責,關心集體,關心社會,關心國家。教學重點 學習的重要性。教學難點 正確認識學習,掌握學習方法教學準備 教師準備:制作相關課件,設計問題與活動,準備圖片素材/視頻。 學生準備:課前自主學習,課下搜集資料教學過程 【教材梳理】七年級上冊新教材【2024秋新版本】共四個單元,13課, 每課2框。先從談夢想,談自己,談親情,談師生,談友情,擴展到集體、珍愛生命,規劃人生。即以學生成長為核心,以追求美好人生為目標,以道德教育和生命安全與健康教育為主題,圍繞如何開啟初中生活、如何在初中階段健康成長等問題。教材從少年有夢、認識自我開始,講述了如何徜徉在成長的空間,如何守護生命安全、保持身心健康,最后落腳于如何追求和塑造美好人生。 一.新課導入 觀看視頻:董宇輝談讀書的意義 思考:董宇輝談讀書給你哪些啟發? 導語:為什么要讀書?董宇輝告訴我們讀書可以讓我們擁有更加開闊的視野和更加深厚的文化底蘊,還可以更好地理解世界,認識自己,把握人生。像董宇輝一樣,他通過不斷地學習和讀書,不僅實現了自己的夢想,更成為了一個有影響力的人。所以,讓我們珍惜青春年華,努力讀書學習,在未來能夠擁有更多選擇的權利,去成就我們的夢想。 【設計意圖】運用董宇輝的事例,引起學生的共鳴,感悟到學習的意義 【自主學習】 1、為什么要學習?/意義 2、如何正確認識學習? 3、如何努力學習、善于學習? 二.新知講解 【生活觀察】教材19頁一組對話 結合上述觀點,說說學習給你帶來了哪些改變?對你實現夢想有什么幫助? 教師:在當今這個知識、信息快速更新的時代,我們只有不斷擴大學習的半徑,來提升我們的思想品德和精神境界,增強能力,增長智慧,才能夠擁有越廣闊的世界,從而不落伍。 結論:①學習是立身做人的永恒主題,也是服務社會的基礎。 過渡:在學習中,我們常常會追問:為誰而學?考高分是為了什么 是為了將來有好的工作和生活?為了實現夢想?為了父母親人.....接下來我們一起看看俞鴻儒院士和習近平總書記是怎么做的 【新知探究】學習的重要性 觀看視頻:高超聲速風洞奠基人俞鴻儒 作為地面上的“天空”,飛行器的“搖籃”,風洞見證著我國東風系列導彈、神舟系列飛船等國之重器的誕生與成長。這一領域的奠基人就是中國科學院院士、著名力學家俞鴻儒 談談學習與民族發展有什么關系 所以說,學習不僅是立身做人的永恒主題,也是報國為民的重要基礎。 結論:②學習是報國為民的重要基礎,關乎民族的未來和發展。 展示課件:習近平主席的故事 青年習近平插隊時“帶了沉甸甸一箱書”、“邊吃飯邊看磚頭一樣厚的書”,在1975年還沒有恢復高考的情況下,經過推薦進了清華,圓了讀書夢,在清華大學度過了本科時光。20年后,他又回到清華園在職攻讀博士研究生,后來獲得博士學位。 思考:習近平主席的故事告訴我們什么道理? 教師:從插隊知青到國家主席,這是“學習改變命運”的最好詮釋 結論:學習是成就夢想的重要路徑。 ③學習可以提升我們的思想品德和精神境界、增強能力、增長智慧、使我們面前的世界更廣闊、更精彩,讓我們擁有實現夢想的持續力量。 【設計意圖】通過習近平主席的故事,從插隊知青到國家主席,讓學生明白這是“學習改變命運”的最好詮釋。 追問:那么學習的重要性體現在哪里?師生一起歸納總結 知識梳理1、為什么要學習?/意義 ①學習是立身做人的永恒主題,也是報國為民的重要基礎 ②讀書學習是我們現階段的基本任務,也是我們成就夢想的重要路徑。 ③學習可以提升我們的思想品德和精神境界、增強能力、增長智慧、使我們面前的世界更廣闊、更精彩,讓我們擁有實現夢想的持續力量。 ④學習不僅關乎個人前途和命運、更關乎民族的未來和發展。 課堂拓展:語音播放龍應臺對兒子說的一段話,感悟學習的意義 孩子,我要求你讀書用功,不是因為我要你跟別人比成績,而是因為,我希望你將來會擁有選擇的權利,選擇有意義、有時間的工作,而不是被迫謀生。當你的工作在你心中有意義,你就有成就感。當你的工作給你時間,不剝奪你的生活,你就有尊嚴。成就感和尊嚴,給你快樂。 教師:總結下來,從個人來說,學習可以促進個人的發展,改變其前途和命運;更重要的是,青少年作為祖國的未來,大家的發展更關乎民族的未來和發展。 過渡:我們明白了學習的意義,那我們又怎樣正確看待學習呢? 課件展示一組圖片: 觀看圖片判斷:他們是在學習嗎? 學生:小強在圖書館廣泛閱讀課外書籍,掌握了科學文化知識;小勝周末去敬老院做義工了是學習,鍛煉了實踐能力。小鵬回家自己做飯,提高了自理能力。小麗小麗和小伙伴利用周末調查垃圾分類情況鍛煉了人際交往能力。 教師:掌握科學文化知識、培養實踐能力都是在學習 追問:你經歷的學習有哪些?和同學討論,看誰想得最多。 教師:從中還可以看出,學習的表現不僅僅是接受和掌握,我們可以從一切經歷中學習。自理自立能力、與人交往都是在學習 結論:①初中階段學習的內容非常豐富:既有知識的獲取、 又有能力的提升、品德的培養。 【設計意圖】通過學生的親身經歷,讓學生思考,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 過渡:學習只存在于學校嗎?只是聽課、寫作業? 課件展示一組圖片結論: 教師:從形式上來講,我們剛才所舉例的做家務、運動、彈琴、閱讀、購物、討論問題、旅游等行為并沒有局限在學校,我們的所看、所聽、所嘗、所觸、所做都是學習形式的一種。 結論:②學習的范圍:學習不僅僅局限在學校 課件展示漫畫:探究一次春游活動 思考:參加同一次社會實踐,同學們收獲各不相同。這說明了什么? 教師講解:同是一次春游,同學們各有不同的收獲,我們也有過同樣的經歷,不是在學校、不是在課堂上,你也一樣學習到了很多知識。 總結:學習不僅僅局限在學校。學習不僅表現為接觸和掌握,而且表現為探究、發現、體驗和感悟。我們可以從一切經歷中學習。 結論:③學習的收獲:學習不僅表現為接受和掌握,而且表現為探究、發現、體驗和感悟。 知識梳理2.如何正確認識學習 (1)內容:既有知識的獲取,又有能力的提升、品德的培養等。 (2)范圍:學習并不局限在學校,我們生活中的所看、所聽、所嘗、所觸、所做,都可以是學習。 (3)表現:學習不僅表現為接受和掌握,而且表現為探究、發現、體驗和感悟。我們可以從一切經歷中學習,帶著學習的心態,生活中的點點滴滴都是學習。 過渡:我們明白了為什么學習,以及學習是什么,當然還要學會學習,善于學習,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教師講解: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 知道學習的人,不如愛好學習的人,愛好學習的人,不如以此為樂的人。學習興趣能夠激發我們的學習內動力。所以要學會學習,需要發現并保持對學習的興趣。 教師:正所謂“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工匠想要使他的工作做好,一定要先讓工具鋒利。說明做好一件事,準備工具非常重要。這還要求我們掌握科學的學習方法 課外拓展:艾賓浩斯遺忘曲線,通過查找資料分享一下自己的學習方法。 【設計意圖】適合自己的方法才是最好的方法,要想真正解決學習困惑,學生還需要結合自己的實際情況來具體分析,根據艾賓浩斯遺忘曲線,在摸索嘗試中找到最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 教師講解:在學習的過程中,我們如果沒有方法,就會直接導致要多走一些彎路。既浪費了時間,學習效果又不理想,最后還會使自己喪失學習的信心。不同的學科有不同的學習方法,就好比鎖和鑰匙的關系,每個人的學習方法也不盡相同 所以要學會學習,還要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掌握科學的學習方法,提高學習效率。 教師:“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 因此,理論知識固然重要,但將其應用于實際中更為關鍵,只有通過實踐,我們才能真正理解和掌握知識,實現知識的價值。 所以積極參加社會實踐活動,到社會大課堂去讀好“無字之書”,獲得更多的啟迪 教師:我們在了解學習的作用時提到:學習不僅關乎個人的前途和命運,更關乎民族的未來和發展。因此,我們應將所學知識轉化為幫助他人、服務社會的實踐活動,學以致用,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貢獻力量。 最后師生共同總結怎樣努力學習,善于學習 知識梳理3.怎樣努力學習,善于學習 ①發現并保持對學習的興趣,更加自覺、主動地學習; ②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掌握科學的學習方法,提高學習效率; ③積極參加社會實踐活動,到社會大課堂去讀好“無字之書”,獲得更多的啟迪 ④運用所學知識轉化為幫助他人、服務社會的實踐活動,學以致用,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貢獻力量。 課堂小結 這節課我們圍繞著為什么學習?如何理解學習即學習是什么?以及掌握學習的方法即怎樣學習的問題來展開了學習。學習是一件漫長的事情,在今后的生活中,我們要珍惜青春年華,勤奮學習,并享受學習的過程。課后作業 1.(2024·北京·中考真題)“白天上班,晚上學藝”上夜校正在成為青年人新的生活方式。青年夜校有非遺制作、電影鑒賞、錄制編輯、人工智能等課程,為青年人提供了多樣的休閑生活和發展可能。上夜校有助于青年人( B )。 ①加強學習,不斷提升自身素質 ②釋放壓力,避免負面情感產生 ③編織夢想,防止未來遇到挫折 ④充盈生命,豐富人生閱歷體驗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2.(2024·貴州黔南·中考真題)中央于2023年再次對建設“學習型大國”作出重要部署,通過構建網絡化、數字化、個性化、終身化的教育體系,促進人人皆學、處處能學、時時可學。建設學習型大國需要我們( D )。 A.全部都利用網絡學習 B.摒棄學校學習的方式 C.集中精力搞理論學習 D.樹立終身學習的理念 3.(2024·山東煙臺·中考真題)2024年4月23日是第29個世界讀書日。為推進全民閱讀、建設書香社會,全國各地開展了形式多樣的閱讀活動。大力倡導讀書( C )。 ①可以拓展知識,開闊視野 ②是促進人全面發展的根本途徑 ③可以啟智增慧,提升個人修養 ④啟示我們要樹立終身學習的觀念,養成主動學習的習慣A.①②③ B.②③④ C. ①③④ D.①②④教學反思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