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教學設計方案課程名稱: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單 位:姓 名:課題名稱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 所在單位版本 人音版 學段 小學 科目 音樂教師姓名 學生班級 四年級 課時 第一課時教學內容分析 【本課地位】 國歌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象征和標志,具有權威和神圣不可侵犯的地位,一切公民和組織都應當尊重國歌,維護國歌的尊嚴。在小學階段開展國歌學習,對培養學生文化自信,增強愛國主義情感教育,是我們音樂教育工作者義不容辭的責任和使命。 【課程標準】 感受和理解我國深厚的文化底蘊和黨的百年奮斗重大成就,傳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革命文化、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堅定文化自信,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 【素養價值】 通過本課學習,用飽滿的政治熱情和優美的歌聲打動學生心靈,激發學生的聽課興趣與熱情,使兩者深入融合、內在統一。學生分析 【知識儲備】 四年級學生能完整背唱國歌,對國歌的基本知識有一定程度的了解。 【認知程度】 四年級學生知道《義勇軍進行曲》是我國國歌,但對國歌所蘊含的厚重歷史和重要意義了解不多,演唱國歌隨意比較大,尤其不能很好理解歌詞所蘊含的厚重歷史和重要意義,需要更深入學習國歌的創作歷史, 但如何讓學生了解國歌所蘊含的厚重歷史和重要意義,能準確、富于感情地演唱國歌,需要更深入學習國歌的創作歷史,感受音樂的力量,激發學生強烈的愛國情懷,培養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感。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深入了解我國國歌詞曲作者的成長足跡、國歌產生的時代背景及國歌的發展歷史進程。能力目標 懂得“三連音”及其其用法。 理解歌曲中弱氣節奏和旋律上行的作用。 能準確演唱國歌,并了解演唱國歌時的禮儀和要求。素養目標 1. 運用視覺媒介和數字媒體技術,為學生再現國歌詞、曲作者具體人物形象,關注社會生活和社會文化中的音樂文化,增進對中國音樂文化 的了解和喜愛。 2. 通過講故事、視覺媒介等學習,讓學生了解社會、感悟人生,體會國歌的意義,感受國歌的莊嚴與神圣,培養學生愛國主義情操,堅定文化自信。教學重點 了解體會國歌的莊嚴與神圣,激發學生強烈的愛國情懷,培養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感。教學難點 能準確、富于感情地演唱國歌教學過程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新課導入 教師演奏國歌 提問,復習國歌相關知識 欣賞教師的演奏 回答有關國歌的基本知識 通過教師充滿激情的演奏,吸引學生進入本課的學習。創設情境,了解國歌背后的歷史故事 借用聶耳小提琴,作擬人化演繹,從不同角度講述《義勇軍進行曲》的創作歷史故事。 觀看視頻,了解國歌的創作背景及有關內容。 引導學生了解《義勇軍進行曲》的創作背景,以便更好地理解歌曲,為正確演唱打下基礎。準確演唱國歌 1. 有感情朗誦歌詞,感受歌詞傳遞的力量 2. 出示歌譜,對照聆聽 3. 引導學生準確掌握弱起、附點節奏、三連音、上行等技能 4. 跟隨老師伴奏準確演唱國歌 在老師的引導下,有感情、自豪演唱國歌。 通過鋪墊,讓學生跟隨老師的琴聲準確演唱國歌,引導學生體會歌曲所表達出的力量與精神。了解國歌的發展歷史進程 1. 欣賞視頻《代國歌的誕生》 2. 掌握國歌立法的時間節點 3. 有了國歌法后,在升國旗、奏國歌的場合,如何規范自己的行為舉止? 欣賞視頻,了解、掌握國歌誕生的歷史背景和關鍵時間節點。 通過欣賞活動,幫助學生了解我國國歌的發展歷史,引導學生深切感受,國歌傳達出的力量永不過時,不可代替,警醒我們居安思危。思考國歌的意義 1. 欣賞視頻《開國大典中毛主席宣布新中國成立》 2.欣賞視頻《70周年/超燃混剪》 3. 分享激動人心的“升國旗、奏國歌”的多個場景 4. 欣賞視頻《援鄂醫療隊離漢時含淚唱響國歌的場景》 通過欣賞老師分享的多個激動人心的視頻,結合生活經驗,說出自己對祖國的熱愛之情。 通過欣賞活動,引導學生說出我國建國以來日新月異的變化,結合自己的實際生活經驗,更深入理解國歌在我們生活中的意義,再次激發學生的愛國情懷。唱響我們的國歌 用激昂的音樂,鼓勵學生演唱國歌。 全體起立,再次有感情、自豪演唱國歌。 在老師的激昂琴聲中,學生以飽滿、自豪的情緒再次高唱國歌,用歌聲表達出愛國之情。板書設計 唱響我們的國歌 我們的國歌----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 《義勇軍進行曲》 作詞:田漢 作曲:聶耳教學反思 《義勇軍進行曲》一直被稱為中華民族解放的號角,對激勵中國人民的愛國主義精神起了巨大的作用,2004年被正式立法定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國歌作為中華人民共和國的象征和標志,具有權威和神圣不可侵犯的地位。在小學階段開展國歌學習,對培養學生文化自信,增強愛國主義情感教育,是我們音樂教育工作者義不容辭的責任和使命。 本節課教學設計,結合2022年最新頒布藝術課程標準的精神,以落實核心素養為主線,精心設計巧妙安排教學環節,重視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藝術感知及情感體驗,激發學生參與教學活動,使學生在藝術體驗為核心的實踐活動中,開闊藝術視野,領會民族藝術,增強中華民族自信心與自豪感。 本節課充分體現音樂課程思政精神,切實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以國歌為切入口,通過選取國歌相關的歷史創作背景和發展歷程,并與時事、政治、現實生活等事件巧妙結合,代入感強,使學生能增強文化自信,培養學生的愛國主義和民族自豪感。 本課教學從教師琴聲中展開,通過一系列的欣賞與感悟,讓學生掌握了解國歌的創作歷史背景與發展進程。以聽唱法為主,適當進行教師示范演唱,對歌曲中弱起、附點節奏、三連音等音樂難點結合創作背景進行分解教學,從而使學生能準確、有感情、自豪唱響國歌。 在完成今天這一節課前,學生對我國國歌《義勇軍進行曲》很熟悉,但大部分學生會認為,國歌跟自己的關系不大,演唱時沒有感情,為唱而唱,唱國歌是可以隨意對待。經過今天的學習,我引導學生運用音樂專業技能與強烈的愛國情感來唱響國歌,為學生上了一堂特殊的音樂課,引導學生能準確而有感情的演唱我國國歌;運用音樂的力量,激發學生強烈的愛國情懷,培養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感。 音樂學習是藝術實踐活動,用音樂強化德育教育,是音樂思政課的強大作用。相信在每一個同學心中,《義勇軍進行曲》,我們的國歌,它是如此的厚重,它是如此珍貴,它給予我們強大的精神力量。國歌,它與我們每一個中國人緊密相連,永遠不可分割!課堂實錄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一、導入新課【問題】同學們,請你欣賞這段音樂,它的名稱是什么?(教師演奏國歌旋律)答案:國歌,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我們的國歌。【問題】國歌還有一個名字,是什么?答案:《義勇軍進行曲》【問題】你知道國歌的作者是誰?答案:作詞 田漢 作曲 聶耳教師導語:國歌是一個民族和國家的象征,那么你們知道國歌的由來嗎?在它身上發生著怎樣的故事?它背后到底蘊含著什么樣強大的力量?今天就讓我們走進音樂思政課堂,跟隨老師一起去了解國歌背后的故事吧!二、創設情境,了解國歌背后的歷史故事(一)播放視頻或畫面,展示一把舊小提琴,加旁白【旁白】 隊員們,你們好,我是一把在博物館中沉睡了近百年的小提琴。曾經,我和我的主人合作,向世界演奏出中國最強大的聲音。教師導語:剛才你們聽到的是來自國家寶藏中一件紅色國寶的聲音,讓我們將歷史的指針撥回1930年,去看一看在她的身上發生了什么故事。(二)播放視頻或畫面,展示聶耳畫像,加旁白教師導語:這把是聶耳的小提琴。它是國家寶藏特展展品之一。【旁白】 是的,他就是我的主人聶耳。1930年,18歲的聶耳來到了上海,追尋他的音樂夢想。教師導語:一天,熱愛音樂的聶耳把好不容易積攢下來的100元買了一把舊的小提琴。(三)播放視頻或畫面,再次展示小提琴,加旁白【旁白】 在商店里的我是最不起眼的一件樂器,做工不精致,琴身有破損,還是個二手的。可主人沒有嫌棄我,將我買回了家。我的主人興奮地對朋友說:愿與此琴終生為伴。從此以后,我成為了聶耳從事音樂創作不可或缺的“神器”,合作出了許多歌曲。教師導語:1932年,日本發動了一二八事變,侵略了上海。在這樣的時代背景下,您的主人他做了我們的國家做了什么?(四)播放視頻或畫面,展示國歌手稿或電影海報鏡頭,加旁白【旁白】 我的主人跟田漢成為好朋友,經田漢的介紹,1933年我的主人聶耳加入了中國共產黨。1934年秋,田漢為電影《風云兒女》寫了主題歌的歌詞,由于國民黨反動派的追捕,倉促間田漢把歌詞寫在了一張香煙盒包裝紙背面,我的主人聶耳拿到歌詞手稿后,很快完成了曲譜初稿,并且在躲避國民黨反動派追捕的顛沛流離中完成了曲譜定稿,并用我,第一次奏響了這首歌。教師導語: 對,這就是大家非常熟悉的、全世界都為之震撼的中國最強音《義勇軍進行曲》。《義勇軍進行曲》誕生后,立即就像插上了翅膀,在祖國的大地上傳唱開來, 1937年,日本發動了全面侵華戰爭。正當民族危難的最緊要關頭,《義勇軍進行曲》激發起中國人民澎湃的愛國主義精神,激勵著中華兒女奮勇前進!它代表了中華民族勇往直前、不屈不撓戰斗精神的最強戰歌。三、準確演唱國歌,從歌曲技巧中體會作者所表達的強烈愛國之情(一)出示歌譜,有感情朗誦歌詞,感受歌詞傳遞的力量(二)老師現在演奏兩個旋律,判斷哪一種更有一種緊迫感?判斷那種更有軍號呼喚的感覺?為什么這個樂句有緊迫感和有軍號呼喚的感覺呢?因為它里面包含了一個特殊的節奏型,誰知道呢?(三連音)我們一起來把這個有三連音的前奏唱一遍。同學們,現在我們跟著老師把歌曲有感情演唱一遍。同學們,“中華民族到了”上面是什么記號呢?(強音記號)有什么用?怎么唱?(干脆有力)同學們,這里出現了這個記號,你知道是什么記號嗎?(漸強)怎么唱?(表示由此記號處起逐漸漸強)。同學們,其實你們有沒有發現,除了漸強以外,這個旋律5 | 1. 1 | 3. 3 | 5 - || 還有我們上節課說過的旋律什么走向呢?(上行)同學們,讓我們再一次有感情把國歌演唱一遍教師導語:國歌反映了一個國家的民族精神,更是一個國家的象征。四、國歌的發展歷史進程教師導語:你們知道《義勇軍進行曲》是什么的主題曲嗎?(電影)那么為什么它可以被選為國歌呢?(一)播放視頻《代國歌的誕生》教師導語: 1949年9月27日,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上毛主席和周總理力排眾議,表明《義勇軍進行曲》能充分體現了中國人民的革命傳統和居安思危的思想,使《義勇軍進行曲》在1949年10月1日的開國大典上,作為國歌第一次在天安門廣場響起。(二)小結關鍵時間節點★2004年3月14日,第十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二次會議通過憲法修正案,正式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為《義勇軍進行曲》 。★2017年9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法》在第十二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二十九次會議表決通過,于10月1日起正式實施 。五、有了國歌法,在升國旗、奏國歌的場合,我們應該如何規范自己的行為舉止?教師導語:《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法》賦予國歌憲法地位,體現我國國歌的權威和神圣不可侵犯,尊重和愛護國旗、國徽、國歌,是每一位公民的法定義務。在升國旗、奏國歌的場合,我們應該如何規范自己的行為舉止?結合我校每周一的升旗儀式,請你來說一說唱、奏國歌時的禮儀和要求。學生回答:六、思考國歌的意義教師導語:國歌,代表著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精神斗志、代表著人民的心聲,是一個國家和民族歷史的縮影。我國的國歌《義勇軍進行曲》像一支戰斗的號角,在不同的時代激勵著每一位中華兒女。播放一段歷史的真實鏡頭《開國大典中毛主席宣布新中國成立》教師導語:1949年10月1日下午3時,在北京天安門廣場隆重舉行開國大典,毛澤東主席用洪亮的聲音向全世界莊嚴宣告:“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接著毛主席按動升旗電鈕,伴隨五星紅旗冉冉上升,《義勇軍進行曲》作為國歌第一次在天安門廣場響起。當時該曲由現場軍樂隊演奏,總共演奏了十多次 。從1949年到2022年建國73年以來,你感受到國家有什么變化?播放視頻 《70周年/超燃混剪》,讓學生回答問題。同學們,我們會在什么場合時候唱國歌呢?首先觀看《2019年中國女排世界杯奪冠時的升旗儀式》國際體育比賽奪冠,那么我們國家在國際體育比賽當中,還有什么項目容易取得冠軍的呢?這么多的體育項目,證明了我們國民素質得到提高,我國成為體育強國。2. 《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天安門前的升旗儀式》(升旗儀式)3. 《2011年利比亞撤僑時國歌成了救命的通行證視頻片段》觀看視頻有一小插曲,很多民眾沒有護照,他們是如何證明自己是中國公民?(唱國歌)因為我們每一位中國人多會唱(國歌)的。因為我們國家現在已經越來越強大了,所有的中國人會唱國歌就會有這個特殊通行證的作用。教師導語:無論是在硝煙彌漫的戰場,還是在奮力拼搏的賽場,無論是無私奉獻的英雄人物,還是平凡樸實的普通百姓,每每聽到、唱到這首歌時,都會熱血沸騰!那種驕傲,那種激動,是無法用語言表述的。(三)播放視頻 《2020年3月,援鄂醫療隊離漢時含淚唱響國歌的場景》教師導語: 新冠疫情,讓我們措手不及,讓我們悲傷難過,但同時也讓我們清楚地看到,中華民族到了最危險的時候,的確能夠萬眾一心。這是一場沒有硝煙的戰爭,在以習近平總書記為核心的黨中央的領導下,舉國上下,各行各業,同心抗疫,我國的疫情防控阻擊戰取得了重大戰略成果,讓世界看到了我們的中國精神!我們為祖國驕傲,為身為中華兒女自豪,讓一起來唱響我們的國歌!(四)學生在老師的伴奏下,有感情自豪演唱國歌教師導語:正如國歌中所唱,“把我們的血肉,筑成我們新的長城”,同學們唯有刻苦學習,才能將個人的努力奮斗疊加為國家的發展合力,才能為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貢獻自己的力量。(五)呼號。請同學們把手放下,站起來觀看《國歌新版MTV》,跟著音樂有感情把它演唱出來。結束本課。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