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 讓教學更有效 精品試卷 | 科學八年級上冊科學 第2章 天氣與氣候第6節 氣候和影響氣候的因素(2)一、預學任務【科學概念1】季風1.風是空氣的水平運動。在同一水平高度上,如果一個地方的氣壓和另一個地方的氣壓高低不同,就會形成風。2.在大范圍區域,冬、夏季盛行,風向相反或近于相反的風稱為季風。3.季風形成的原因:在同一高度,氣溫高的地方氣壓低,氣溫低的地方氣壓高。由于大陸和海洋在一年之中增熱和冷卻程度不同,導致氣壓不同,故在大陸和海洋之間會形成大范圍的風向隨季節有規律改變的風,因此形成季風。(1)冬季,歐亞大陸氣溫低,太平洋氣溫高,風從中國大陸吹向太平洋,形成偏北風,即冬季風。(2)夏季,亞洲大陸氣溫高,太平洋氣溫低,風從太平洋吹向中國大陸,形成偏南風,即夏季風。4.世界上季風區域分布很廣,其中以亞洲季風最強盛,范圍最廣。亞洲是世界上最著名的季風區。【科學概念2】溫室效應和熱島現象5.溫室效應:人類現代工業的不斷發展和生活方式的改變,煤、石油、天 然氣等能源的大量消耗,以及森林的大幅度減少,使得大氣中的二氧化碳不斷增加,大氣對地面的保溫作用增強,加速了全球氣候的變暖趨勢,這種現象稱為溫室效應。6.熱島效應:城市是人口高度密集、經濟高度發展、能量消耗較多、空氣污染最嚴重的特殊地區。這些特點使城市形成了一種氣溫較高、霧霾增多的特殊氣候,它使城市上空經常維持一個氣溫高于四周郊區的暖空氣團,猶如海面上的島嶼,稱為城市“熱島”現象。二、隨堂任務【讀圖活動】:讀圖2-54 5000年來中國氣溫距平變化1.我國著名的氣象學家竺可楨,根據考古發現和古代文字記載,繪制了中國近5000年的氣溫變化曲線。中國氣溫的變化和全球氣溫變化基本一致。氣溫變化是氣候變化的重要標志。2.竺可楨認為我國近5000年來氣候變化大致劃分為四個時期:約公元前3000年~公元前1100年的溫暖時期,公元前1100年~公元1400年的寒暖交錯時期,公元1400年~1900年的寒冷時期,公元1900年以來的氣候波動時期。3.近百年來的儀器觀測記錄表明,近現代全球平均氣溫呈波動上升趨勢。氣候總是表現出波動變化的特點。目前,全球氣溫正處于逐漸升高的過程中。【思考討論1】:全球氣溫升高對人類造成哪些威脅?(1)全球氣候變暖可能造成海平面上升;(2)對生物群落分布造成影響,生物多樣性遭到破壞;(3)對人類健康造成影響;(4)對農作物的分布造成影響。【思考討論2】1.在我們周圍,有哪些人類活動會導致大氣環境惡化?破壞植被、毀壞森林、亂砍濫伐、污染環境、城市的無序發展、能源的無限制開發等。2.我們能為保護大氣環境做哪些有益的事?植樹造林,修建水庫,使用清潔可再生能源,節約用紙和燃料,進行廢氣處理等。【隨堂作業】1. 我國季風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A.地勢影響 B.海陸比熱差異 C.氣壓影響 D.緯度位置的影響【答案】 B2.目前,全球的氣候變化趨勢是( )A.氣溫是直線上升的 B.氣溫是直線下降的C.氣溫總體上是波動上升的 D.幾乎是不變的【答案】 C3.下列季風的敘述中,錯誤的是( )A.東南季風的成因是夏季大陸氣壓低于海洋 B.西北季風的成因是夏季海洋氣壓低于陸地氣壓C.季風的特點是風向隨季節轉移而顯著變化 D.季風是影響氣候因素之一【答案】 B【解析】A.關于季風的敘述,東南季風的成因是因為夏季時大陸氣壓低于海洋,故A不符合題意;B.西北季風是因為冬季時,大陸氣壓高于海洋氣壓,故B符合題意;C.季風的特點是風向隨季節轉移而顯著變化,故C不符合題意;D.季風是影響氣候的因素之一,故D不符合題意。4.圖中是“自由女神”像,這幅漫畫所揭示的主要環境問題是( )A.人類大量砍伐森林造成洪災B.全球氣候變暖即溫室效應引起海平面上升C.全球性干旱造成水資源供給不平衡D.經濟全球化的工業發展使海水污染嚴重【答案】 B【解析】根據全球變暖會使全球的降水量重新分配、冰川和凍土消融、海平面上升等,該漫畫宣傳的就是海水淹沒了自由女神像,目的是宣傳保護環境。根據題意知,圖示反映了海平面上升,即由于全球變暖,部分極冰融化而導致了海平面上升。三、課后任務(一)基礎性作業1.在浙江的東部沿海,每當夏季,總是有風從海洋吹向陸地;冬季,風則從陸地吹向海洋。對以上材料進行分析可知( )A.浙江的冬、夏季風速會發生不斷的變化 B.浙江的冬、夏季風向是固定不變的C.夏季海洋上的氣壓比陸地上的氣壓要高 D.冬季的時候海洋上的氣壓比陸地上的氣壓要高【答案】C【解析】A.浙江的冬、夏季風速會發生不斷的變化,材料未說明,不符合題意。B.浙江的冬、夏季風向是改變的,不符合題意。C.夏季總是有風從海洋吹向陸地 ,所以海洋上的氣壓比陸地上的氣壓要高,符合題意。D.冬季的時候,風從陸地吹向海洋,海洋上的氣壓比陸地上的氣壓要低,不符合題意。2. 全球氣候變暖的主要原因是( )A.森林、草原嚴重破壞 B.計算機工業的發展 C.制冷設備的使用 D.礦物燃料的大量使用【答案】D【解析】近50年來,人類在生產、生活過程中大量使用礦物燃料,排放二氧化碳等溫室氣體急劇增加,使全球氣溫升高旱澇等災害頻繁,排放出的氧氟化合物破壞高空的臭氧層,導致地面太陽紫外線輻射增強,進而危及人類健康而任意砍伐森林,破壞草原,則可使當地氣候更加惡化,故D符合題意。3. 讀城市“熱島效應”示意圖,關于“熱島效應”的影響,正確的是( )A.減小了污染范圍B.提高市區的溫度C.改善了郊區的空氣質量D.產生熱島效應氣體是氧氣【答案】B【解析】關于熱島效應的敘述,熱島效應擴大了污染的范圍;提高了市區的溫度,降低了郊區的空氣質量;產生熱效應的氣體是二氧化碳。4. 寶島臺灣和大陸在春節期間開展的互通航線包機業務室兩岸人民的一件大事,乘客在北京穿得厚厚的,到臺灣下機后就脫下外套塞進皮箱,導致兩地氣候差異較大的原因是( )A.海陸分布 B.地形因素 C.緯度位置 D.季風【答案】C【解析】據所學知識可知,北京在我國北方地去,緯度位置較高,而臺灣位于我國南方地區,緯度低,冬季氣溫差異明顯,所以導致兩地氣候差異較大的原因是緯度位置。5. 北極地區冰面融化加速,經常有北極熊被困在浮冰上,下列關于此現象的說法,合理的是( )A.與人類大量使用煤炭、石油等能源有關 B.冰面大面積融化導致地球升溫C.食物充足北極熊體重增加迅速 D.這種現象是由于夏季高溫造成的【答案】A【解析】據題干可知,北極地區冰面融化加速,經常有北極熊被困在浮冰上,是因為全球氣候變暖導致而成;全球氣候變暖主要是因為人類大量使用煤炭、石油等礦物能源和破壞植被導致;所以本題A選項符合題意。6. 全球海平面上升日益威脅到馬爾代夫等島嶼國家的生存安全,,為避免他們淪為背井離鄉的環境難民,人類應( )A.減少二氧化碳等溫室氣體的排放 B.加強水利工程建設C.大力開發利用海洋資源 D.保護海洋生態系統【答案】A【解析】全球海平面上升日益威脅到馬爾代夫等島嶼國家的生存安全,為避免他們淪為背井離鄉的環境難民,人類應減少溫室氣體的排放量,溫室氣體是指二氧化碳。7. 西北內陸地區,夏季風很難到達,降水少,氣候干旱,是受什么因素的影響( )A.緯度位置 B.洋流 C.地形 D.季風【答案】D【解析】影響氣候的因素有緯度位置、海陸位置、地形、洋流、人類活動等我國西北內陸地區由于深居大陸內部,距離海洋遙遠,來自海洋的夏季風很難到達,因此氣候干旱。8. 我國是一個災害天氣多發的國家,但各個地域又有顯著不同的情況。如浙江省,請舉一例說明浙江省比較常見的自然災害 ;浙江境內天目山,是非常著名的避暑勝地,每逢夏天都有非常多的游客到山上避暑。山頂一般比山腳溫度低十度左右,造成這樣的氣候,主要原因是 ;杭州城區上空經常維持一個氣溫高于四周郊區的暖空氣團,成為 現象。【答案】臺風;地形;“熱島”【解析】我國是一個災害天氣多發的國家,但災害發生的區域有所不同,如臨海的浙江省較常風了的自然災害有臺風等;天目山海拔較高,夏季較涼爽,是避暑的好去處,是地形因素對氣候的影響;杭州城區人口多、能耗高,排放的汽車尾氣等熱氣流更多,上空經常維持一個氣溫高于四周郊區的暖空氣團,成為“熱島”現象。(二)拓展性作業9.讀我國“冬、夏季節風向示意圖”,分析回答問題:受緯度度位置和 的影響,我國大多數地區冬、夏季節盛行風向 (填:相同或相反),把這種風向隨季節而顯著改變的現象稱為 。【答案】海陸位置;相反;季風10. 閱讀材料,完成下列問題。材料一:聯合國“政府間氣候氣候變化工作組”最新完成的一份報告草案宣稱,人為因素造成的溫室氣體特別是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增加,很有可能是近50年來全球氣溫升高的重要原因。材料二:漫畫“啊!地球出汗了!”(1)影響氣候的主要因素有 、 、 ;此外,材料一、二告訴我們,氣候還受 的影響。(2)“地球出汗了”是指全球 現象,又稱溫室效應,這種現象主要是由于大氣中的 等溫室氣體含量增加產生的。(3)將下列地理知識重新排序,組成地理聯系,并將序號填入對應空格內。A.全球氣溫升高 B.海平面上升 C.二氧化碳增加D.燃燒煤、石油 E.沿海低地被淹 F.兩極冰川融化(4)如果這種現象繼續發展下去,引起的后果是什么?你認為應該采取的對策是什么?【答案】(1)緯度位置;海陸位置;地形;人類活動(2)氣候變暖;二氧化碳(3)DCAFBE(4)極地地區的冰雪大量融化,導致全球海平面上升,沿海低地被淹沒;提高能源的利用率、探索新能源、植樹造林、減少私家車數量等。【解析】(1)影響氣候的因素有緯度位置、海陸位置、地形因素、洋流因素、人類活動因素等。(2)從漫畫中看出,“地球出汗了”是指全球氣候變暖現象,這種現象是由環境污染引起溫室效應,形成的原因主要是因為現代化工業社會過多燃燒煤炭、石油和天然氣,大量排放尾氣,放出大量的二氧化碳氣體進入大氣造成的。(3)結合地球變暖的過程進行分析即可。(4)地球變暖會使極地地區的冰雪大量融化,導致全球海平面上升,沿海低地被淹沒等。我們應采取的對策有提高能源的利用率、探索新能源、植樹造林、減少私家車數量等。11.小宇家住市中心,奶奶嫌城里夏天太熱而不住他家,這激發了他探究城鄉溫差的原因。某星期天,他請全班同學分別到選定的地點,于中午同一時間測出各測試點的氣溫,以此繪制出如圖所示的“區域一溫度”坐標圖。(1)圖中氣溫最低的區域是 ;簡析該區域氣溫低的主要原因: 。(2)隨著新農村建設,越來越多城郊居民住進了新型社區,周圍建有許多的公園湖泊,氣候適宜,居住環境比市中心更為舒適,從人類活動對氣候的影響來看,說明了 。(3)如果圖中所示為杭州夏季某日的氣溫,而在浙江東南部沿海此時正遭受臺風的影響,這種現象說明浙江省在夏季處在 (填“季風區”或“非季風區”)。(4)2012年依據中國氣象局氣象資料,杭州被網友列為新“四大火爐”之一,引發廣泛關注。受高樓、大氣污染、人為熱源等影響,夏秋兩季杭州形成了較為嚴重的城市 現象。結合圖中信息,請提出一種降低市中心環境氣溫的辦法: 。【答案】(1)農村;水量多,水的比熱吞大,吸熱不易升溫(2)人類活動可以改良局部區域小氣候(3)季風區(4)熱島;加大綠化面積,修建人工湖,建設城市“風道”等四、整理任務1.了解季風的概念,理解我國季風的形成機理;2.知道5000年來中國氣溫變化的特點以及帶來的影響;3.舉例說明人類活動對氣候的影響。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讓教學更有效 精品試卷 | 科學八年級上冊科學 第2章 天氣與氣候第6節 氣候和影響氣候的因素(2)一、預學任務【科學概念1】季風1.風是空氣的 運動。在同一水平高度上,如果一個地方的氣壓和另一個地方的氣壓 ,就會形成風。2.在 區域,冬、夏季盛行,風向 的風稱為 。3.季風形成的原因:在同一高度,氣溫高的地方氣壓 ,氣溫低的地方氣壓 。由于大陸和海洋在一年之中增熱和冷卻程度不同,導致 不同,故在大陸和海洋之間會形成大范圍的風向隨 有規律改變的風,因此形成季風。(1)冬季,歐亞大陸氣溫 ,太平洋氣溫 ,風從中國大陸吹向太平洋,形成 ,即冬季風。(2)夏季,亞洲大陸氣溫 ,太平洋氣溫 ,風從太平洋吹向中國大陸,形成 ,即夏季風。4.世界上季風區域分布很廣,其中以 季風最強盛,范圍最廣。亞洲是世界上 的季風區。【科學概念2】溫室效應和熱島現象5.溫室效應:人類現代工業的不斷發展和生活方式的改變,煤、石油、天 然氣等能源的大量消耗,以及森林的大幅度減少,使得大氣中的 不斷增加,大氣對地面的 增強,加速了全球氣候的 趨勢,這種現象稱為溫室效應。6.熱島效應:城市是人口高度密集、經濟高度發展、能量消耗較多、空氣污染最嚴重的特殊地區。這些特點使城市形成了一種 、 的特殊氣候,它使城市上空經常維持一個氣溫 四周郊區的暖空氣團,猶如海面上的島嶼,稱為城市“ ”現象。二、隨堂任務【讀圖活動】:讀圖2-54 5000年來中國氣溫距平變化1.我國著名的氣象學家 ,根據考古發現和古代文字記載,繪制了中國近5000年的氣溫變化曲線。中國氣溫的變化和全球氣溫變化 。 是氣候變化的重要標志。2.竺可楨認為我國近5000年來氣候變化大致劃分為四個時期:約公元前3000年~公元前1100年的 ,公元前1100年~公元1400年的 ,公元1400年~1900年的 ,公元1900年以來的氣候 。3.近百年來的儀器觀測記錄表明,近現代全球平均氣溫呈 趨勢。氣候總是表現出 的特點。目前,全球氣溫正處于 的過程中。【思考討論1】:全球氣溫升高對人類造成哪些威脅?【思考討論2】1.在我們周圍,有哪些人類活動會導致大氣環境惡化?2.我們能為保護大氣環境做哪些有益的事?【隨堂作業】1. 我國季風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A.地勢影響 B.海陸比熱差異 C.氣壓影響 D.緯度位置的影響2.目前,全球的氣候變化趨勢是( )A.氣溫是直線上升的 B.氣溫是直線下降的C.氣溫總體上是波動上升的 D.幾乎是不變的3.下列季風的敘述中,錯誤的是( )A.東南季風的成因是夏季大陸氣壓低于海洋 B.西北季風的成因是夏季海洋氣壓低于陸地氣壓C.季風的特點是風向隨季節轉移而顯著變化 D.季風是影響氣候因素之一4.圖中是“自由女神”像,這幅漫畫所揭示的主要環境問題是( )A.人類大量砍伐森林造成洪災B.全球氣候變暖即溫室效應引起海平面上升C.全球性干旱造成水資源供給不平衡D.經濟全球化的工業發展使海水污染嚴重三、課后任務(一)基礎性作業1.在浙江的東部沿海,每當夏季,總是有風從海洋吹向陸地;冬季,風則從陸地吹向海洋。對以上材料進行分析可知( )A.浙江的冬、夏季風速會發生不斷的變化 B.浙江的冬、夏季風向是固定不變的C.夏季海洋上的氣壓比陸地上的氣壓要高 D.冬季的時候海洋上的氣壓比陸地上的氣壓要高2. 全球氣候變暖的主要原因是( )A.森林、草原嚴重破壞 B.計算機工業的發展 C.制冷設備的使用 D.礦物燃料的大量使用3. 讀城市“熱島效應”示意圖,關于“熱島效應”的影響,正確的是( )A.減小了污染范圍B.提高市區的溫度C.改善了郊區的空氣質量D.產生熱島效應氣體是氧氣4. 寶島臺灣和大陸在春節期間開展的互通航線包機業務室兩岸人民的一件大事,乘客在北京穿得厚厚的,到臺灣下機后就脫下外套塞進皮箱,導致兩地氣候差異較大的原因是( )A.海陸分布 B.地形因素 C.緯度位置 D.季風5. 北極地區冰面融化加速,經常有北極熊被困在浮冰上,下列關于此現象的說法,合理的是( )A.與人類大量使用煤炭、石油等能源有關 B.冰面大面積融化導致地球升溫C.食物充足北極熊體重增加迅速 D.這種現象是由于夏季高溫造成的6. 全球海平面上升日益威脅到馬爾代夫等島嶼國家的生存安全,,為避免他們淪為背井離鄉的環境難民,人類應( )A.減少二氧化碳等溫室氣體的排放 B.加強水利工程建設C.大力開發利用海洋資源 D.保護海洋生態系統7. 西北內陸地區,夏季風很難到達,降水少,氣候干旱,是受什么因素的影響( )A.緯度位置 B.洋流 C.地形 D.季風8. 我國是一個災害天氣多發的國家,但各個地域又有顯著不同的情況。如浙江省,請舉一例說明浙江省比較常見的自然災害 ;浙江境內天目山,是非常著名的避暑勝地,每逢夏天都有非常多的游客到山上避暑。山頂一般比山腳溫度低十度左右,造成這樣的氣候,主要原因是 ;杭州城區上空經常維持一個氣溫高于四周郊區的暖空氣團,成為 現象。(二)拓展性作業9.讀我國“冬、夏季節風向示意圖”,分析回答問題:受緯度度位置和 的影響,我國大多數地區冬、夏季節盛行風向 (填:相同或相反),把這種風向隨季節而顯著改變的現象稱為 。10. 閱讀材料,完成下列問題。材料一:聯合國“政府間氣候氣候變化工作組”最新完成的一份報告草案宣稱,人為因素造成的溫室氣體特別是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增加,很有可能是近50年來全球氣溫升高的重要原因。材料二:漫畫“啊!地球出汗了!”(1)影響氣候的主要因素有 、 、 ;此外,材料一、二告訴我們,氣候還受 的影響。(2)“地球出汗了”是指全球 現象,又稱溫室效應,這種現象主要是由于大氣中的 等溫室氣體含量增加產生的。(3)將下列地理知識重新排序,組成地理聯系,并將序號填入對應空格內。A.全球氣溫升高 B.海平面上升 C.二氧化碳增加D.燃燒煤、石油 E.沿海低地被淹 F.兩極冰川融化(4)如果這種現象繼續發展下去,引起的后果是什么?你認為應該采取的對策是什么?11.小宇家住市中心,奶奶嫌城里夏天太熱而不住他家,這激發了他探究城鄉溫差的原因。某星期天,他請全班同學分別到選定的地點,于中午同一時間測出各測試點的氣溫,以此繪制出如圖所示的“區域一溫度”坐標圖。(1)圖中氣溫最低的區域是 ;簡析該區域氣溫低的主要原因: 。(2)隨著新農村建設,越來越多城郊居民住進了新型社區,周圍建有許多的公園湖泊,氣候適宜,居住環境比市中心更為舒適,從人類活動對氣候的影響來看,說明了 。(3)如果圖中所示為杭州夏季某日的氣溫,而在浙江東南部沿海此時正遭受臺風的影響,這種現象說明浙江省在夏季處在 (填“季風區”或“非季風區”)。(4)2012年依據中國氣象局氣象資料,杭州被網友列為新“四大火爐”之一,引發廣泛關注。受高樓、大氣污染、人為熱源等影響,夏秋兩季杭州形成了較為嚴重的城市 現象。結合圖中信息,請提出一種降低市中心環境氣溫的辦法: 。四、整理任務1.了解季風的概念,理解我國季風的形成機理;2.知道5000年來中國氣溫變化的特點以及帶來的影響;3.舉例說明人類活動對氣候的影響。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任務型探究學案】浙教版科學八上 2.6 氣候和影響氣候的因素(2)(學生用) .docx 【任務型探究學案】浙教版科學八上 2.6 氣候和影響氣候的因素(2)(教師用) .doc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