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北師大版初中生物學第1章《認識生物和生物學》教學建議教學內容基本信息教材冊次 七年級上冊課標主題 七年級上冊章名稱 第1章 認識生物和生物學章課時數 3課時章學習主題闡釋主題名稱 生物學是探索生命的科學主題概述 形形色色的生物使自然界生機盎然。我國擁有豐富的動植物資源,保護生物多樣性是每個人應有的責任。生物學是研究生命現象和生命活動規律的科學,探究是學科學的中心環節。通過本章的學習,學生能夠認識到生物具有統一性和多樣性,所有生物具有共同的生命特征,明確生命科學的研究對象、方法和意義,初步體驗科學探究的程序和方法,發展探究意識與科學探究能力,并逐步構建結構與功能觀、進化與適應觀,形成保護生物多樣性的意識和行為習慣。內容分析 本章作為初中生物學的開篇之章,承擔著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引領學生運用科學研究思路學習生物學,向學生徐徐展開初中生物學的完整畫卷,統領整個初中生物學知識技能全局的重要作用。本章從學生身邊熟悉的生物入手,探討生物多樣性和統一性并介紹生物學。主題為生物學的定義“生物學是探索生命的科學”,圍繞著“生命特征”及“科學方法”,分別展開了“第1節 形形色色的生物”和“第3節 生物學研究的基本方法”的內容。“第2節 生物學是探索生命的科學”承前啟后,闡明了生物學的研究內容以及研究方法。前者基本覆蓋了初中生物學知識的各大主題,有助于幫助學生建立總體的知識框架;后者則聚焦在整個中學階段都要重點培養的生物學探究實踐技能——觀察與實驗,為后續教學埋下伏筆。本章的知識結構框架如下。章學習目標設計序號 章學習目標1 通過舉例說明生物多樣性、生物的特征并區別生物與非生物,初步體會生物的多樣性和統一性,發展結構與功能觀、進化與適應觀,樹立生態文明觀念。2 通過回顧、分析科學史的重要事件和意義,初步了解生物學家進行的科學活動及生物學發展的簡要歷程,認識生物學是研究生命的科學,體會科學、技術的進步對社會的推動作用,認同國內外科學家作出的重要貢獻及展現的科學態度。3 說出生物學研究的基本方法;通過運用實驗法分析響尾蛇捕食行為,歸納實驗探究的一般步驟,初步體驗科學探究過程并建立探究實踐意識,發展科學思維和探究能力。章學習任務設計序號 任務名稱 擬解決的問題 評價要點 時長預計 在第幾課時中1 認識生物多樣性及形成原因 (1)什么是生物多樣性?(2)造成生物多樣性的原因是什么? (1)舉例說出生物多樣性包括物種多樣性、遺傳多樣性和生態系統多樣性。(2)從進化與適應的角度分析生物多樣性的成因。(3)認同保護生物多樣性。 20分鐘 12 探討并歸納生物特征 生物具有哪些共同特征? 運用生物的特征區別生物與非生物。 20分鐘 13 回顧并分析生物學科學史,歸納生物學的研究內容、方法及意義 (1)生物學發展歷程中的重要事件和意義是什么?(2)生物學主要的研究內容和方法是什么?(3)生物學研究的意義是什么? (1)回顧、討論科學史重要事件及意義。(2)根據科學史歸納生物學的研究內容和方法,及學習生物學的意義。 40分鐘 24 運用實驗法分析響尾蛇捕食行為,歸納實驗探究基本程序 (1)實驗探究的一般步驟是什么?(2)針對響尾蛇的捕食行為,可以提出什么問題?作出怎樣的假設?如何設計實驗?分析實驗現象可得出什么結果?歸納出什么結論? 說出科學探究一般步驟包括提出問題、作出假設、設計實驗、分析實驗現象、得出結論等。討論單一變量、設置對照和可重復性原則在實驗設計中的重要性。 40分鐘 3章整體實踐作業設計活動目標學生選取一種感興趣的生物,制作一份圖文并茂的生物名片,積累生物名片并建立生命檔案冊。生命檔案冊應符合以下要求:1.學生分組建立生命檔案冊。2.每頁檔案應包括:編號、物種名稱、生活環境、形態結構特征、觀察地點與時間、資料來源等內容。若記錄瀕危生物,還須記錄現存數量、瀕危等級、致危因素。學生可以連續記錄多年,調查生物的數量變化。3.生命檔案冊要注意科學性和藝術性,做到圖文并茂。組織形式1.課下觀察:學生分組進行活動,可以觀察校園、居住地周邊的生物,也可以在參觀植物園或動物園時,組織開展此項活動。2.制作生物名片、生命檔案冊:學生課下分組制作生物名片,匯總積累建立生命檔案冊。3.展示交流與評價。結果呈現與評價生物名片及生命檔案冊。學生展示制作的生物名片,并由師生評選“我最喜愛的生物名片”。在評選的過程中,教師完成對學生的評價,學生完成自評與互評。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