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八年級下道德與法治 202409051-2《在社會中成長》導學案一、【自主學習】(一)知識回顧1.感受社會生活的意義:①我們會與越來越多的人打交道,對社會生活的感受越來越豐富,認識越來越深刻;②我們會更加關注社區治理,并獻計獻策;③會更加關心國家發展,或為之自豪,或準備為之分憂。2.個人與社會的關系:①我們都是社會的一員,個人是社會的有機組成部分。②人的身份是在社會關系中確定的。在不同的社會關系中,我們具有不同的身份。(二)創設情境觀看視頻情境,視頻中許多同學在暑假里積極參加社會公益活動,主動承擔家庭責任,參與社會生活。在這個過程中,他們掌握了一些生存的技能,增加了社會閱歷,能力也得到了提升,這說明了什么?——我們需要在社會中成長。(三)學習目標1.通過郎錚成長為北大學生的事例,感受社會對我們的影響,體會人的成長是不斷社會化的過程。2.結合事例和自己親身經歷,感受親社會行為的意義,提升道德修養。3.通過探討親社會行為的養成,培養自己的責任意識。(四)自主學習(根據下面提示,粗讀課本,5分鐘)1.人的成長是不斷_______________的過程。人的生存和發展也離不開社會,每個人都從社會中獲得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2.青少年處于走向社會的關鍵時期,我們應該樹立_______________,關注社會,了解社會,服務社會,養成____________。3.謙讓、分享、幫助他人、關心社會發展等親社會行為,有利于我們養成良好的_________,塑造_________,形成正確的_________,獲得他人和社會的_________4.親社會行為在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中養成。我們要主動______________,關注社會發展變化,積極投身于社會實踐。在社會生活中,我們要遵守_____________________,熱心幫助他人,想他人之所想,急他人之所急。5.我們只有主動關心社會,積極融入社會,傾力奉獻社會,才能實現自己的___________。二、【合作探究】(一)郎錚的故事1郎錚是汶川地震中被解救出的小男孩,三歲的小郎錚被解放軍從廢墟里救出后,向救他的解放軍叔叔行了一個少先隊禮,這一感人瞬間被記者拍下,當時引起了社會各界的高度關注。2023年郎錚參加了高考,高考成績是637分,被北京大學國際關系學院錄取。1.學+研:(師徒對研)16年前郎錚被救出時還是個孩童,如今已是北京大學國際關系學院學生。從孩童到大學生,這中間經歷了哪些成長?這些成長得益于什么?這表明人的成長是一個什么樣的過程?議學提示:從物質和精神層面思考。要求:自主思考2分鐘,師徒對研1分鐘;徒弟先說,師傅補充。2.展+評:知識的豐富、能力的提高、規則意識的形成、價值觀念的養成等。這些成長得益于父母的撫育、同伴的幫助、老師的教誨、社會的關愛等。人的成長是不斷社會化的過程,我們的衣食住行、學習和娛樂等都與社會的方方面面發生著千絲萬縷的聯系。人的生存和發展也離不開社會,每個人都從社會中獲得物質支持和精神滋養。(二)郎錚的故事2長大后的郎錚積極參加社會公益活動,關注社會和國家的發展。在一次采訪中他表示,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以及能力、特長等綜合考慮,選擇了北大國際政治專業。“如果可以的話,希望經過自身努力,能為自己的國家發聲,能捍衛國家的利益,也能夠建立更好的國際秩序。”郎錚的一系列行為正是我們倡導的親社會行為3.學+研:(師徒對研)(1)結合自身的親社會行為,談談自己的收獲或這些行為產生的影響。(2)青少年為什么要養成親社會行為?議學提示:從個人、社會、國家的角度談談收獲或影響。要求:自主思考2分鐘,師徒對研1分鐘;徒弟先說,師傅補充。4.展+評:(1)視野的拓展,能力的提升,增強了愛國情感,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念,得到他人和社會的認可,實現了自我價值,關注國家和社會發展,關注人類命運等等。(2)①青少年處于走向社會的關鍵時期,我們應該樹立積極的生活態度,關注社會,了解社會,服務社會,養成親社會行為。②有利于我們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塑造健康的人格,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念,獲得他人和社會的接納與認可。③我們只有主動關心社會,積極融入社會,傾力奉獻社會,才能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三)郎錚的故事3從向解放軍敬禮,到向祖國敬禮,再到填報志愿、回饋社會……“敬禮娃娃”郎錚說:“感恩,是我們所有遭受地震災難的人,學到的最重要的兩個字。”眼下,他正在讓“感恩”二字具象起來:“無論走進哪所大學、去往哪座城市,都會努力學習,成為一個對國家、對社會有用的人,去回饋曾感受到的每份善意”。5.學+研:(合作共研)結合“敬禮娃娃”郎錚所說,想一想在生活中我們可以怎樣養成親社會行為?議學提示:從思想意識和行動兩個角度思考。要求:自主思考2分鐘,合作共研2分鐘。6.展+評:①親社會行為在人際交往和社會實踐中養成。②我們要主動了解社會,關注社會發展變化,積極投身于社會實踐。③在社會生活中,我們要遵守社會規則和習俗,熱心幫助他人,想他人之所想,急他人之所急——增強社會責任感。三、【整理提升】7.理:8.練:(1)愛因斯坦說過,個人之所以成為個人,以及他的生存之所以有意義,與其說是靠他個人的力量,不如說是由于他是偉大社會的一員,從生到死,社會都支配他的物質生活和精神生活。對這句話的理解正確的有( )①個人不能離開社會獨立存在②人的成長是不斷社會化的過程③個人的全面發展與社會的全面進步密不可分④個人的生存和發展離不開社會提供的各種條件①②③④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2)某市利用暑假組織中學生參加社會實踐活動,體驗生活。學生們有的做交通志愿者,有的做售貨員,有的做義工等等。廣大學生積極參加社會實踐活動( )①有利于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念 ②有利于豐富知識、提高能力③就是為了獲得他人的認可 ④有利于在社會實踐中養成親社會行為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3)人的成長是不斷社會化的過程,作為青少年,應該了解社會、親近社會。我市某中學八年級二班的全體同學在老師的帶領下開展了一次“我與社會”主題班會,各小組同學暢談自己在參與社會實踐中的收獲。第一組:秋高氣爽的時節,我們小組參加了學校組織的“走進美麗鄉村”的研學活動,參觀了村里的文化大禮堂,體驗了農民勞作的辛苦和收獲的快樂,感受了美麗鄉村的變化。第二組:在我市文明城市的創建中,我們小組走上街頭,或協助交警維護交通秩序,或對不文明行為進行勸阻,或清理公共設施上的“牛皮癬”,以實際行動呵護著我們的美好家園。①請你談談以上活動對我們個人的成長有哪些意義。(4分)②聯系你參與過的社會活動,談談如何養成親社會行為。(6分)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