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七年級上冊歷史第三單元教學設計主備人: 審核: 審批:一、單元教學目標解讀1.通過了解秦朝統一、陳勝和吳廣等領導的秦末農民起義、西漢“削藩”和尊崇儒術,知道統一多民族封建國家建立和早期發展的過程。2.通過了解休養生息政策、“文景之治”、張騫通西域、“絲綢之路”的開辟、漢武帝的大一統,知道西漢從建立之初的社會殘破發展到國力強盛的變化及原因。3.通過了解西漢末到東漢的政治、社會動蕩,了解佛教傳入和道教產生的背景。4.知道這一時期的重要文化和科技成就,如司馬遷與《史記》、蔡倫與造紙術、張仲景與《傷寒雜病論》、華佗的故事等二、單元學習目標1.知道秦朝統一、西漢與東漢的統治,認識統一多民族封建國家建立和鞏固的歷史意義。2.知道陳勝、吳廣起義和黃巾起義,了解其在歷史發展中的作用。3.了解張騫通西域、絲綢之路,理解其對推動中外經濟、文化交流的意義。4.知道這一時期醫學、數學、農學、史學等成就,了解造紙術的發明是中國為世界文明作出的偉大貢獻,增強文化自信。三、單元教學重難點1.秦朝的中央集權制度,常結合文字材料、知識結構簡圖考查秦朝中央集權制度的內容、特點及影響。2.秦鞏固統一,常結合文字材料或圖片考查秦鞏固統一的具體措施及其作用。3.秦末農民起義,常結合文字材料或圖片進行考查。4.休養生息政策和“文景之治”,常結合文字材料考查休養生息政策和“文景之治”的內容、影響等。5.漢武帝鞏固大一統的措施,常結合文字材料進行考查。6.張騫通西域和絲綢之路,常結合文字材料或圖片考查張騫通西域的史實及意義、絲綢之路的路線及意義,以及兩者之間的聯系等。7.秦漢時期的科技與文化,常結合文字材料和圖片考查造紙術、張仲景和華佗的醫學成就、《九章算術》、司馬遷和《史記》等相關史實。 四、學情分析初一學生有強烈的好奇心,愿意參與到生動活潑的課堂教學中,但對歷史問題的思考容易片面化,其分析問題的能力也有待提高。而且本課內容又比較抽象,比如:北方地區民族交融的表現和意義,理解起來存在一定困難。因此需要教師通過生動豐富的的多媒體資源、直觀的圖片資料來引導學生、吸引學生,激發學生的興趣,參與到課堂中來,發揮其主體作用,以便更好地完成教學任務。七 年級 歷史 導學案課型:新授課 設計: 審核: 審批:使用時間: 月 日 星期____課題:第9課 秦統一中國 第 課時 累計 課時導學流程流程設計 復備與補充課時教學目標:1.了解秦滅六國的背景、概況、結果及意義,理解秦能完成統一的原因。2.掌握秦朝確立中央集權制度的措施和影響,理解秦朝的中央集權制度。3.知道秦朝鞏固統一的措施及其作用,了解秦朝的疆域四至。4.認識統一是歷史發展的必然趨勢。課時教學重難點:重點:秦的統一及其意義;秦始皇鞏固統一的措施及作用。難點:秦王朝的性質與特點;秦朝中央集權制度的形成過程及其內容;度量衡的統一。一、激情導入:二、高效學習:(一)夯實基礎:一、秦滅六國1.條件(1) 時期連年戰爭,各國人民希望結束戰亂,過上安定的生活。(2)秦國經過 ,實力超過東方六國,具備了統一六國的條件。(3)秦王 ,雄才大略,任用賢人,積極策劃統一大計。2.經過(1)從公元前230年起,秦國先后攻滅韓、趙、魏、楚、燕、 。(2) 年, 完成統一大業,建立秦朝,定都 。3.歷史意義:結束了 以來長期征戰混亂的局面,建立起我國歷史上第一個統一的 封建國家。二、確立中央集權1.目的:適應新的社會發展,加強對 的統治。2.中央集權制度(1)皇帝制度:國家最高統治者稱 ,擁有至高無上的權威,總攬 。(2)中央機構:中央設 、太尉、 ,分別掌管 、 和監察事務。(3)地方機構:廢除 ,建立由中央直接管轄的 ,郡縣的長官都由 直接任免。 3.影響:皇帝和朝廷牢牢地控制了全國各地的權力;郡縣制的實行,開創了此后我國歷代王朝 的基本模式。三、鞏固統一的措施1.鞏固統一的措施(1)文化:命李斯等人統一文字,制定 作為通用文字頒行全國。(2)經濟:統一貨幣,以秦國的 作為統一貨幣;統一 制度。(3)交通:統一車輛和道路的寬窄,修筑貫通全國的道路。(4)軍事:開鑿 ,統一嶺南及東南沿海地區;派 北擊匈奴,修筑 (西起臨洮,東到遼東)。2.鞏固統一的影響:有利于鞏固統一的多民族國家,有利于 的交流與發展,促進了各地 的發展。3.疆域:秦朝的疆域東至 ,西到 ,北至 一帶,南達南海。(二)提升能力:A.秦朝當時為什么能統一中國?B.如何全面理解秦朝的“封建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度”?秦朝的地方制度如何體現“專制”?C、統一的政權建立后,秦國采取了哪些措施鞏固統一?A、(1)統一是歷史發展的必然所趨。人民苦于戰亂,渴望統一,,統一是各族人民的共同心聲。(2)社會經濟發展,民族、地區之間聯系加強,為統一提供了必要的社會基礎。(3)秦國經過商鞅變法,實力超過東方六國,具備了統一六國的條件。(4)秦王嬴政的雄才大略。秦王嬴政即位后,招募任用各國人才,部署統一全國的戰略和策略,加快了掃平六國、一統天下的步伐。B、(1)理論來源:戰國時期著名思想家韓非的理論。(2)基本特點:皇帝總攬國家的一切軍政大權,國家大事皆由皇帝裁決,必須絕對服從和執行皇帝的命令;皇帝世襲。(3)主要職能:鞏固專制統治。(4)經濟基礎:封建土地私有制,皇帝掌握大量土地。(5)歷史影響:經過歷代封建王朝的調整、補充和加強,成為我國封建社會最主要的政治制度。地方制度如何體現“專制”(請參考課本相關內容)。C、參考課本相關內容。三、激情展示1、組織學生進行文本背誦,然后進行PK。2、學生進行對學、群學,然后進行大展示。四、精講點評五、過關檢測1.梁啟超在評論秦滅六國統一天下的時候說:“天下之趨統一,勢也。”對其中“勢”的解釋不準確的一項: A.社會經濟發展 B.人民渴望統一 C.秦國實力超群 D.嬴政自稱皇帝2.秦統一后,在中央設立政權機構來管理政務。其中,掌管監察事務,能夠監察官員行為的是: A.郡守 B.丞相 C.皇帝 D.御史大夫3.下列關于郡縣制的說法,錯誤的是: A.在該制度下,中央直接管轄地方 B.始創于秦始皇時期 C.秦朝在全國設40多郡,其長官為郡守,由朝廷直接任免 D.開創了此后我國歷代王朝地方行政的基本模式4.秦始皇派人開鑿了一條人工運河,溝通了湘江和漓江,為中原與嶺南地區的經濟文化交流提供了有利條件。這條運河是: A.都江堰 B.長江 C.黃河 D.靈渠六、教學反思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HYPERLINK "http://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