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一單元 第4課《古代詩歌四首》一、學習目標1.借助工具書,準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詩歌,理解古詩大意,結合朗讀想象詩中畫面,感受詩歌意境并說出自己的感受。2.借助資料了解作者生平和寫作背景,結合具體景物描寫及詩中意象,說出詩歌中寄寓的情感,初步體會詩歌情景交融的特點。3.初步了解古代詩歌的文學常識,梳理詩歌賞析的方法,增強古詩文修養,領會詩歌的意境美、語言美感受古詩魅力。二、預習自測1.請根據拼音默寫字詞,給加點字注音,并大聲朗讀下列詞語。cānɡ( )海 碣石( ) 澹澹( ) 竦峙( )( ) 蕭sè( )夜láng ( ) 歸yàn( ) 天yá( )2.請根據你課前查閱資料所得補全下列空缺。曹操(155-220),字_________,沛(pèi)國譙(qiáo)縣[今安徽亳(bó)州]人,東漢末政治家、軍事家、詩人。著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詩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李白(701-762),字________,號___________,唐代詩人,出生于西域,幼時隨父遷居綿州昌隆(今四川江油),被譽為“________”。他是屈原之后偉大的________主義詩人。結合知識鏈接,判斷古詩體裁:《觀滄海》 《次北固山下》《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 《天凈沙·秋思》三、學習過程學習活動一:遇見·四季之美有感情誦讀四首詩歌,體會詩歌大意,結合詩意和意象描述詩歌畫面,總結詩歌描繪的是哪個時節的景象。感受詩歌意境,說出自己的感受。題目 意象 時節《觀滄海》《次北固山下》《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天凈沙·秋思》學習活動二:涵泳·感悟哲思“一切景語皆情語”景物的背后是詩人寄寓的情感,“情動于中而形于言”情不同,景就不同,這是詩歌的一大特點——情景交融。1.在詩人筆下同一季節的景物卻有很大不同,聯系作者生平及寫作背景,簡單概括四首古詩表達的情感。 《觀滄海》: 《次北固山下》:《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 《天凈沙·秋思》:2.反復誦讀《觀滄海》,想象詩人登山臨海的情景,說說你產生了怎樣的感覺。詩中最能反映了作者感情的是那一句?是如何表現詩人情感的?3.《次北固山下》是一首五律,律詩的中間兩聯要求對偶。朗讀《次北固山下》,邊讀邊想象“潮平兩岸闊,風正一帆懸”所展現的情景,體會上下句對偶的精妙。4.古詩常常借助特定的意象來表情達意。《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這首詩以“楊花”“子規”起筆,既指明時令,又有豐富的象征意義。請結合詩句加以分析。5.《天凈沙·秋思》中,詩人把富有特征的景物直接組合在一起,營造出一種特別的氛圍。假如你身處其中,會有怎樣的感受?學習活動三:吟誦·聲韻傳情誦讀古代優秀詩歌,可以讓我們心靈得到滋潤和凈化,情感變得豐富。從四首詩歌中選出最喜歡的一首,畫出重音、停頓,設計朗讀的體態、手勢、表情等,在組內展示朗誦并說明理由。小組選派代表在班內進行展示。溫馨提示:班內展示,每組推薦1-2人朗誦,1-2人說推薦理由。用流暢的語言從意象、意境、手法、感情等方面進行總結推薦。四、當堂檢測1.下面對《觀滄海》這首詩的理解和分析,不恰當的一項是( )(2分)A.此詩是詩人征戰途中所作,開篇點題,“觀”字統領全篇,是詩的線索,后文由“觀”字展開,寫登山所見。B.詩人登臨高處,俯視大海,心情像滄海一樣不平靜。借想象中的山島草木來點染、襯托大海的浩瀚壯闊、生機勃勃。C.“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漢燦爛,若出其里”想象奇特,虛中有實、實中有虛,表現了大海吞吐日月、含孕群星的氣派。D.這首詩運用動靜結合、借景抒情等表現手法,基調蒼涼慷慨,意境開闊,被視為“建安風骨”的代表作。2.下列對《次北固山下》的賞析有誤的一項是( ) (2分)A.“次”有“依次”“停留”“接連”等意思,標題中的“次”指停留、停宿。B.首聯運用互文的修辭手法,寫出了詩人山水兼程、旅途奔波的辛勞。C.頷聯描寫了船行江上、一帆風順、平野開闊、春潮漸退的壯觀景象。D.頸聯蘊含著時序變遷的自然理趣,以及新事物必將取代舊事物的哲理。3.下列詩句中與《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描寫的季節最接近的一項是( ) (2分)A.黃梅時節家家雨,青草池塘處處蛙。B.君問歸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漲秋池。C.草樹知春不久歸,百般紅紫斗芳菲。D.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4.理解性默寫:(1)《觀滄海》一詩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兩句描寫了蕩漾的海水與聳立的山島,兩者一動一靜,相互映襯,顯示了大海的遼闊與威嚴。(2)曹操《觀滄海》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兩句抒寫了鮮明的季節特征,描繪了大海壯闊的景象。(3)李白《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中采用寓情于景的手法,既點明了時令又表達了漂泊之感和落寞之情的兩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王灣在《次北固山下》中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把平野開闊、大江直流、波平浪靜的壯觀景象傳神地表現出來。(5)馬致遠在《天凈沙·秋思》中,直接抒發淪落異鄉的游子濃重鄉愁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知識鏈接:【古詩體裁】古體詩:古體詩是與近體詩相對而言的詩體,也稱古詩、古風,古體詩格律自由,不拘對仗、平仄,押韻較寬,篇幅長短不限,句子有四言、五言、六言、七言體和雜言體。四言體盛行于西周、春秋戰國時期,是古代產生最早的一種詩體。近體詩:又稱今體詩、格律詩,是一種講究平仄、對仗和押韻的詩歌體裁。為有別于古體詩而有近體之名。指初唐之后,形成的又一詩歌體裁。近體詩包括絕句(絕句每首四句,五言的簡稱五絕,七言的簡稱七絕。)、律詩(一般每首八句,五言的簡稱五律,七言的簡稱七律,超過八句的則稱為長律或排律。)。元曲:元曲是繼唐詩宋詞后興起的一種藝術形式,是一種新的詩體,包括雜劇和散曲兩部分。散曲又分小令和散套(又叫套曲、套數)。小令在元代又名“葉兒”,每首能獨立,相當于一首詩或一闋詞;由于它是能歌唱的文字,所以就有不同的曲調;每個曲調都有一個名稱,叫曲牌,表示不同的譜式,規定小令的字數、句數、平仄、韻腳;通常一首小令一個曲牌,但也有例外的;曲牌表示曲調,小令另有題目。【背景資料】1.《觀滄海》是曹操詩《步出夏門行》的第一章,是曹操北征烏桓得勝回師途中所作。公元207年,曹操親率大軍北上追殲袁紹殘部。大戰之后,身為主帥的曹操,登上當年秦皇漢武也曾登過的碣石山,又當秋風蕭瑟之際,他的心情像滄海一樣難以平靜。他將自己宏偉的抱負、闊大的胸襟融匯到詩歌里,借著大海的形象表現出來,寫下了這首壯麗的詩篇。2.馬致遠少年時熱衷功名,但由于元統治者執行民族高壓政策,因而一直未能得志,一生幾乎都過著漂泊無定、困窘潦倒的羈旅生活。《天凈沙·秋思》這首小令正是他一生真實而生動的寫照。3.古時交通不發達,流落外鄉或在外任職的人久不得歸,自然會產生故園之思,因此鄉愁成了古詩中一個重要的主題。詩人王灣是洛陽人,先天元年(712)中了進士,以后曾往來于吳、楚之間,不得歸家。《次北固山下》這首詩是他一路行來,泊船北固山下,觸發思鄉之情而寫下的。4.王昌齡的仕途屢經挫折,數次遭貶,天寶年間被貶為龍標尉。李白在東南地區漫游期間,得悉王昌齡這次的不幸遭遇,深表同情和關切,當即寫了《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遙寄給他,以帶去一點慰藉,分擔他的愁苦。【資料助讀】楊花:柳絮,漂泊無定。指楊花落盡,百花凋零的暮春景象。子規:杜鵑鳥,其叫聲為“不如歸去”。相傳這種鳥是蜀王杜宇的精魂所化,鳴聲異常凄切動人。參考答案預習自測滄海 碣石(jié) 澹澹(dàn) 竦峙(sǒnɡ zhì) 蕭瑟 夜郎 歸雁 天涯孟德 《孫子略解》《兵法接要》《觀滄海》《龜雖壽》《短歌行》;太白 青蓮居士 “詩仙” 浪漫3.《觀滄海》 古體詩中的四言詩 《次北固山下》 近體詩中的律詩《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 近體詩中的絕句 《天凈沙·秋思》 元曲中的散曲(小令)學習過程學習活動一:遇見·四季之美題目 意象 時節《觀滄海》 滄海、山島、樹木、百草、秋風、 洪波、日月、星漢 宏大秋景《次北固山下》 青山、綠水、潮水、海日、歸雁 冬末春初之景《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 楊花、子規、明月 暮春之景《天凈沙·秋思》 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 古道、西風、瘦馬、夕陽 凄涼秋景學習活動二:涵泳·感悟哲思1.《觀滄海》: 壯志滿懷 《次北固山下》: 思鄉心切《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 關切友人 《天凈沙·秋思》: 游子之悲2.(1)感覺:詩中選取的景物都具有宏大的特點,如“滄海”“洪波”“日月”“星漢”等,都是遠觀之景。設想我們處在這樣的情境中,所看到的盡是恢宏、浩大之景,遠望滄海的波瀾,仰望天上的星月,眼界為之開闊,胸懷為之寬廣。這就是壯美的感覺。(2)“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漢燦爛,若出其里”借景抒情,情景交融,借奇特的想象描繪大海吞吐日月、包蘊萬千的宏偉景象,表現出詩人博大的胸懷,抒發了詩人想進一步統一全國的雄心壯志。3.這一聯千古名句,具有很強的思想性和藝術性,值得認真品味。首先要理解字面的意思。潮水漲起來了,江面寬廣,兩岸更遠了;掛起帆,乘船順風疾行。可見船在江正中,而寫景的觀察視點又是在船上,所以詩人視野開闊,心潮澎湃,吟誦出這樣的詩句。這兩句還有更深遠的象征意義,即人生旅途充滿期待,心情樂觀昂揚。“兩岸闊”“一帆懸”是精整的對仗,意境開闊,情緒飽滿。(這道題具有一定的開放性,可以自由發揮,豐富詩中的畫面內容,說出自己內心的真實感受。)4.詩人選取這兩樣景物,一是取其季節的意義,表明事情發生的時令是在暮春時節;二是取其象征意義,楊花飄忽不定,行游無蹤,暗喻征人前途命運未卜,子規常鳴“不如歸去”,借用來關懷跋山涉水、遠走他鄉的友人王昌齡,希望他早日歸來。5.這首小令的語言富有特點,基本上是名詞的連排(只有最有一句的“在”例外),如同一個個電影鏡頭展現,關聯看似松散,實則緊湊,內涵豐富。這些意象的共同處在于衰敗、荒涼,缺乏生氣、活力,作者由此寫出了“斷腸”的凄切心情。四、當堂檢測1.【答案】B 【解析】“水何澹澹,山島竦峙”“樹木叢生,百草豐茂”都是實寫,而非“想象中的山島草木”。故選B。2.【答案】C【解析】本題考查詩歌賞析。頷聯“潮平兩岸闊,風正一帆懸”的意思是“潮水漲滿,與兩岸齊平,整個江面十分開闊;順風行船,船帆高高懸掛”,由此可知,C項“春潮漸退”表述有誤。3.【答案】C【解析】本詩描寫的是暮春時節。A項詩句描寫的是夏季;B項詩句描寫的是秋季;C項詩句描寫的是暮春時節;D項詩句描寫的是冬季。故選C。4.(1)水何澹澹,山島竦峙(2)秋風蕭瑟,洪波涌起(3)楊花落盡子規啼,聞道龍標過五溪(4)潮平兩岸闊 風正一帆懸(5)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