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統編版(2024)小學道德與法治一年級上冊《手拉手 交朋友》教學設計及反思一、教材分析1. 單元主題:《過好校園生活》2. 課文內容:《手拉手 交朋友》3. 教材地位:《手拉手 交朋友》這篇課文通過展示孩子們在學校里交朋友的場景,讓學生感受到友誼的溫暖和快樂,同時也教導學生要主動、熱情、友好地與他人交往。教材內容貼近學生的生活實際,易于引起學生的共鳴。本單元旨在幫助學生適應校園生活,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和人際交往能力。《手拉手 交朋友》作為本單元的重要組成部分,主要目標是引導學生學會如何在校園中建立友誼,培養合作與交流的能力。二、核心素養目標1. 健康生活:培養學生積極樂觀的生活態度,引導學生主動與他人交往,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2. 責任擔當:讓學生明白在交往中要尊重他人,關心他人,學會分享和合作,培養學生的責任感和擔當意識。3. 實踐創新:通過各種活動和情境模擬,培養學生的社交能力和創新思維,讓學生學會用不同的方式與他人交朋友。4. 人文底蘊:引導學生了解不同的文化和背景,尊重他人的差異,培養學生的人文素養和包容心。三、教學重難點1. 教學重點:理解交友的意義,掌握交友的基本方法。2. 教學難點:如何在實際生活中運用交友技巧,克服交友中的困難。四、學情分析一年級的學生剛剛進入小學階段,對新環境充滿好奇和期待。他們渴望認識新朋友,但由于年齡較小,社交經驗不足,在交往中可能會出現害羞、膽怯、自我中心等問題。同時,一年級的學生注意力集中時間較短,需要通過生動有趣的教學活動來吸引他們的注意力。在知識儲備方面,學生對交朋友的概念有一定的了解,但對于如何主動與他人交往、如何處理交往中的問題等方面的知識還比較缺乏。五、教學方法與策略1. 教學方法:情境教學法、角色扮演法、討論法、游戲法。2. 教學策略:通過創設情境,讓學生在模擬的環境中實踐交友技巧。六、教學準備1. 多媒體課件:制作精美的多媒體課件,包括圖片、視頻、音樂等,為教學活動提供豐富的素材。2. 卡片:準備一些寫有學生名字的卡片,用于游戲活動。3. 獎品:準備一些小獎品,如貼紙、糖果等,作為對學生的獎勵。七、教學過程項目 內容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1. 播放歌曲《找朋友》。設計意圖:通過播放歡快的歌曲,營造輕松愉快的氛圍,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為導入新課做好鋪墊。2. 教師提問:同學們,你們喜歡這首歌嗎?這首歌的名字叫什么?你們有沒有自己的好朋友呢?設計意圖:引導學生思考,激發學生的情感體驗,自然地引出課題。二、新課講解1. 認識新朋友(1)教師展示一些學生的照片,讓學生猜猜照片上的同學是誰。設計意圖:通過猜照片的活動,讓學生認識更多的同學,為交朋友創造機會。(2)教師請幾位同學上臺介紹自己,包括自己的名字、愛好等。設計意圖:讓學生學會自我展示,提高學生的表達能力,同時也讓其他同學更好地了解自己。(3)教師組織學生進行 “找朋友” 游戲。學生拿著寫有自己名字的卡片,在教室里尋找與自己有共同愛好的同學,互相交換卡片,并介紹自己。設計意圖:通過游戲活動,讓學生主動與他人交往,增進彼此的了解,培養學生的社交能力。2. 交朋友的方法(1)教師播放一段視頻,視頻中展示了兩個小朋友在公園里相遇,他們通過互相打招呼、自我介紹、分享玩具等方式成為了好朋友。設計意圖:通過觀看視頻,讓學生直觀地了解交朋友的方法和過程,為學生提供榜樣。(2)教師組織學生進行小組討論:視頻中的小朋友是怎么交朋友的?我們在交朋友的時候還可以怎么做?設計意圖:通過小組討論,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和交流能力,讓學生總結出交朋友的方法和技巧。(3)教師請各小組代表發言,分享小組討論的結果。設計意圖:讓學生展示自己的思考成果,提高學生的表達能力,同時也讓其他同學學習到更多的交朋友的方法。3. 友誼的重要性(1)教師講述一個關于友誼的故事,如《三個好朋友》。設計意圖:通過講述故事,讓學生感受到友誼的溫暖和快樂,激發學生對友誼的向往和珍惜之情。(2)教師組織學生進行小組討論:友誼對我們有什么重要意義?設計意圖:通過小組討論,培養學生的思考能力和交流能力,讓學生深刻理解友誼的重要性。(3)教師請各小組代表發言,分享小組討論的結果。設計意圖:讓學生展示自己的思考成果,提高學生的表達能力,同時也讓其他同學更加深刻地認識到友誼的重要性。三、深化理解1. 情境模擬(1)教師創設一些情境,如在操場上遇到新同學、在教室里借文具等,讓學生進行情境模擬,練習交朋友的方法和技巧。設計意圖:通過情境模擬,讓學生將所學的知識運用到實際生活中,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2)教師請學生上臺表演情境模擬,其他學生進行觀察和評價。設計意圖:讓學生在表演和評價中不斷提高自己的社交能力和表達能力。2. 分享與合作(1)教師組織學生進行小組活動,讓學生共同完成一幅畫或一個手工制作。設計意圖:通過小組活動,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和團隊精神,讓學生學會分享和合作。(2)教師請各小組展示自己的作品,并分享在活動中的感受和收獲。設計意圖:讓學生展示自己的成果,提高學生的自信心和成就感,同時也讓其他同學學習到分享和合作的重要性。四、課堂總結1. 教師總結本節課的內容,強調交朋友的重要性和方法技巧。設計意圖:幫助學生回顧本節課所學的知識,鞏固學習成果。2. 教師提問:同學們,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們有什么收獲?設計意圖:引導學生總結自己的學習收獲,培養學生的思考能力和表達能力。3. 教師鼓勵學生在今后的生活中主動與他人交往,結交更多的好朋友。設計意圖:激發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讓學生將所學的知識運用到實際生活中。五、布置作業1. 回家后,向爸爸媽媽介紹自己的一位新朋友。設計意圖:讓學生在家庭中鞏固所學的知識,提高學生的表達能力。2. 制作一張友誼卡,送給自己的好朋友。設計意圖:通過制作友誼卡,讓學生表達對朋友的祝福和感激之情,增進彼此的友誼。板書設計 手拉手 交朋友一、認識新朋友二、交朋友的方法三、友誼的重要性四、情境模擬五、分享與合作教學反思 在教學《手拉手 交朋友》這篇課文時,我采用了多種教學方法和策略,如情境教學法、游戲教學法、小組合作學習法、故事講述法等,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了教學效果。通過創設各種生動有趣的情境,讓學生在情境中體驗交朋友的過程,掌握交朋友的方法和技巧。設計了一些有趣的游戲活動,如 “找朋友”“擊鼓傳花” 等,讓學生在游戲中增進彼此的了解,培養團隊合作精神。將學生分成小組,讓學生在小組中共同完成任務,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和交流能力。講述了一些關于交朋友的故事,引導學生從中吸取經驗教訓,學會與他人友好相處。在教學過程中,我也注意到了一些問題。例如,部分學生在交往中仍然存在害羞和膽怯的心理,不敢主動與他人交往。在今后的教學中,我將更加關注這些學生,給予他們更多的鼓勵和支持,幫助他們克服心理障礙,勇敢地邁出交朋友的第一步。同時,我也將進一步引導學生在交往中學會尊重他人的差異,處理好與不同性格同學的關系,培養學生的包容心和團隊合作精神。總之,通過這節課的教學,我深刻地認識到了交朋友對于一年級學生的重要性。在今后的教學中,我將繼續努力,不斷探索更加有效的教學方法和策略,幫助學生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培養學生的社交能力和團隊合作精神,為學生的健康成長和全面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