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第8課《世說新語》二則 陳太丘與友期行 課前預習單◎字詞積累1.字音、字形拼音 fǒu zāi字詞 尊君在不 哉◎知識清單通假字 尊君在不(“不”通“否”,用在問句句尾表詢問)古今異義 陳太丘與友期行(古義:約定今義:日期)太丘舍去(古義:離開今義:前往)元方時年七歲,門外戲(古義:玩耍今義:戲劇,雜技)下車引之(古義:拉今義:引導)元方入門不顧(古義:回頭看今義:照顧或光顧)一詞多義 信 則是無信(名詞,信用)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形容詞,真誠,誠實)不 尊君在不(通“否”,表疑問)待君久不至(表示否定)詞類活用 友人慚(意動用法,感到慚愧)文言句式 省略句去后乃至(“乃”前省略主語“友”,可譯為“友人”)待君久不至(“待”前省略主語“家君”,可譯為“我父親”)◎編者簡介劉義慶(403—444),字季伯,彭城(今江蘇徐州)人,南朝宋文學家。他自幼才華出眾,愛好文學,喜納文士,組織編寫的志人小說集《世說新語》,是六朝志人小說的代表作,還著有志怪小說《幽明錄》。◎作品簡介《世說新語》,原書八卷,今本作三卷,分《德行》《言語》《政事》《文學》《方正》《雅量》等三十六篇,主要記載漢末至東晉士大夫的言談、逸事,較全面地反映出當時士族的生活方式和精神面貌。藝術成就較高,語言精練、雋永傳神,對后世筆記文學影響甚大。書中不少故事,如“曹植七步成詩”“望梅止渴”等,成為后世戲曲小說的素材;“新亭對泣”“謝女詠雪”等,成為后世詩文常用的典故。◎文體知識“志人小說”是中國古典小說的一種,指魏晉南北朝流行的專記人物言行和記載歷史人物的傳聞軼事的一種雜錄體小說,又稱清談小說、軼事小說。◎課文翻譯原文:陳太丘與友期行,期日中。過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注釋期:約定。至:到。舍去:丟下(他)而離開。舍,舍棄。去,離開。乃:才。譯文:陳太丘跟一位朋友相約同行,約好正午時分碰頭。(那朋友)正午已過還沒到,太丘丟下(他)而離開,太丘走后,那人才到。原文:元方時年七歲,門外戲。客問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注釋時年:那年。戲:玩耍。尊君在不:令尊在不在?尊君,對別人父親的尊稱。不,同“否”。譯文:太丘的長子陳元方那年七歲,當時正在門外玩耍。那人問元方:“令尊在不在?”元方答道:“等您好久都不到,他已經走了。”原文:友人便怒曰:“非人哉!與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與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則是無信;對子罵父,則是無禮。”注釋相委而去:丟下我走了。相,表示動作偏指一方。委,舍棄。譯文:那人便發起脾氣來說:“真不是人!跟別人相約同行,卻丟下我走了。”元方說:“您跟我父親約定的時間是正午。您正午不到,就是不講信用;對著人家兒子罵他的父親,就是失禮。”原文:友人慚,下車引之。元方入門不顧 。注釋慚:感到慚愧。引:拉,牽拉。顧:回頭看。譯文:那人感到慚愧,便從車里下來,想拉元方。元方頭也不回地走進了自家的大門。◎梳理故事內容,完成下面任務單,然后用自己的話講述這個故事。學習任務單起因→①_________與友期行,友人失②___________久未至發展→友人后至問元方,元方以禮相答高潮→友人無③____________罵太丘,元方以理相駁結局→友人慚愧拉元方,元方④_____________[參考答案]①陳太丘 ②信 ③禮 ④入門不顧◎元方、友人、陳太丘分別是怎樣的人?結合其言行簡要分析。言行 特點元方 對父親的友人始終使用敬辭“君” 懂禮貌認為期行不至是無信、對子罵父是無禮 守信重禮面對父親的友人粗魯無禮的言辭,元方大膽辯駁,有理有據,落落大方,維護了父親和自己的尊嚴 方正機敏鄙視失信無禮之人,入門不顧 率性倔強友人 期日中,過中不至 言而無信怒責陳太丘 粗魯無禮被駁斥后感到慚愧,下車拉元方 知錯就改陳太丘 友人失約,太丘舍去 崇尚誠信,堅持原則◎文中謙敬辭歸納:敬辭,即表示對別人敬重的詞語;謙辭,則是用于自我表示謙恭的詞語。尊君 對別人父親的尊稱君 對對方的尊稱家君 對人謙稱自己的父親◎問題解疑1.“非人哉! 與人期行,相委而去”說明了什么 陳太丘的這位朋友,自己言而無信,失了約不自我反省,反而責怪別人,說明他不但無信,而且無禮。2.陳元方反駁“客”的話精彩在何處 陳元方的反駁有三個特點。首先是言簡意賅,內容凝練。“期日中”是前提,“日中不至”是無信,“對子罵父”是無禮,這些都寫得很清楚;其次,條理清晰,有理有據。先言前提,再指出言而無信和無禮的表現,有根據,有結論;最后,用詞講究分寸,“無信”“無禮”義正詞嚴,不失身份,也不過火。3.友人的態度發生了怎樣的變化?從中可以看出友人怎樣的性格特點?由“怒”到“慚”,走下車子拉元方,表明友人認識到了自己的錯誤。說明友人雖然不守信用、不懂禮貌,但知錯能改。4.“元方入門不顧”屬于什么描寫?表現了元方的什么特點?本題運用動作描寫作用分析法。屬于動作描寫,這一動作真實地表現了元方作為一個小孩子的直率、好惡情感容易外露的特點。5.本文給我們怎樣的啟示 從本文中我們會得到很多啟示。通過陳太丘的行為,我們知道了要做一個言而有信的人;通過元方的言行舉止,我們知道了要做一個堅持原則的人;通過友人的行為,我們知道了要做一個知錯就改的人。而友人又作為一個反面教材告訴我們:一個人辦事要講誠信,為人要方正,否則會失去朋友,失去友誼。◎文章主旨本文《陳太丘與友期行》講的是七歲兒童陳元方的故事,表現出小小年紀的陳元方明白事理、落落大方;同時從另一個側面告誡人們做事要講誠信,為人要方正。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HYPERLINK "http://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第8課《世說新語》二則 陳太丘與友期行 課前預習單◎字詞積累1.字音、字形拼音字詞 尊君在不 哉◎知識清單通假字 尊君在不( )古今異義 陳太丘與友期行(古義: 今義: )太丘舍去(古義: 今義: )元方時年七歲,門外戲(古義: 今義: )下車引之(古義: 今義: )元方入門不顧(古義: 今義: )一詞多義 信 則是無信( )與朋友交而不信乎( )不 尊君在不( )待君久不至( )詞類活用 友人慚( )文言句式 省略句去后乃至( )待君久不至( )◎編者簡介劉義慶(403—444),字季伯,彭城(今江蘇徐州)人,南朝宋文學家。他自幼才華出眾,愛好文學,喜納文士, 《世說新語》,是六朝志人小說的代表作,還著有志怪小說《 》。◎作品簡介《世說新語》,原書八卷,今本作三卷,分《德行》《言語》《政事》《文學》《方正》《雅量》等三十六篇,主要記載漢末至東晉士大夫的言談、逸事,較全面地反映出當時士族的生活方式和精神面貌。藝術成就較高,語言精練、雋永傳神,對后世筆記文學影響甚大。書中不少故事,如“曹植七步成詩”“望梅止渴”等,成為后世戲曲小說的素材;“新亭對泣”“謝女詠雪”等,成為后世詩文常用的典故。◎文體知識“志人小說”是中國古典小說的一種,指魏晉南北朝流行的專記人物言行和記載歷史人物的傳聞軼事的一種雜錄體小說,又稱清談小說、軼事小說。◎課文翻譯原文:陳太丘與友期行,期日中。過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注釋期: 。至: 。舍去: 。乃: 。譯文:原文:元方時年七歲,門外戲。客問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注釋時年: 。戲: 。尊君在不: 。譯文:原文:友人便怒曰:“非人哉!與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與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則是無信;對子罵父,則是無禮。”注釋相委而去: 。譯文:原文:友人慚,下車引之。元方入門不顧 。注釋慚: 。引: 。顧: 。譯文:◎梳理故事內容,完成下面任務單,然后用自己的話講述這個故事。學習任務單起因→①_________與友期行,友人失②___________久未至發展→友人后至問元方,元方以禮相答高潮→友人無③____________罵太丘,元方以理相駁結局→友人慚愧拉元方,元方④_____________◎元方、友人、陳太丘分別是怎樣的人?結合其言行簡要分析。言行 特點元方 對父親的友人始終使用敬辭“君”認為期行不至是無信、對子罵父是無禮面對父親的友人粗魯無禮的言辭,元方大膽辯駁,有理有據,落落大方,維護了父親和自己的尊嚴鄙視失信無禮之人,入門不顧友人 期日中,過中不至怒責陳太丘被駁斥后感到慚愧,下車拉元方陳太丘 友人失約,太丘舍去◎文中謙敬辭歸納:敬辭,即表示對別人敬重的詞語;謙辭,則是用于自我表示謙恭的詞語。尊君君家君◎問題解疑1.“非人哉! 與人期行,相委而去”說明了什么 2.陳元方反駁“客”的話精彩在何處 3.友人的態度發生了怎樣的變化?從中可以看出友人怎樣的性格特點?4.“元方入門不顧”屬于什么描寫?表現了元方的什么特點?5.本文給我們怎樣的啟示 ◎文章主旨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HYPERLINK "http://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第8課《世說新語》二則 陳太丘與友期行 課前預習單 學生版.doc 第8課《世說新語》二則 陳太丘與友期行 課前預習單 教師版.doc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