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二章 認識細胞第一節 學習使用顯微鏡教學目標 1.通過觀察顯微鏡并結合教材插圖,說明顯微鏡的構造和作用。 2.練習使用顯微鏡,初步學會使用顯微鏡。 3.知道顯微鏡的成像特點,學會計算顯微鏡的放大倍數。重點 難點 重點 1.顯微鏡的使用方法,學生獨立操作能力的培養。 2.知道顯微鏡的成像特點,學會計算顯微鏡的放大倍數。難點 1.規范使用顯微鏡,并觀察到物像。 2.理解顯微鏡的成像特點。教學準備 準備光學顯微鏡、動植物玻片標本、池塘水、滴管、擦鏡紙、蓋玻片、載玻片;課前每班培訓兩名“小先生”,以便課上幫助教師使用顯微鏡。【導學過程】一、新課導入課件展示:介紹顯微鏡發明的背景:“科學家的故事”——施萊登、施旺與細胞學說,說明細胞與生物體的關系,從而引出顯微鏡,簡述顯微鏡的分類,目前研制狀況;通過課件與實物的對照,介紹顯微鏡結構和各結構相應功能,得出其工作原理。二、新課學習1.自主探究:(1)單目顯微鏡和雙目顯微鏡的構造是怎樣的 (2)單目顯微鏡和雙目顯微鏡的使用步驟分別有哪些 (3)使用單目顯微鏡觀察時,在下降鏡筒時眼睛要注視物鏡;使用雙目顯微鏡觀察時,在載物臺上升時眼睛要從側面注視,這是為什么 (4)目鏡內看到的是什么像 怎樣計算顯微鏡的放大倍數 教師出示自主探究題,指導學生根據有關問題自主學習。巡視、輔導,注意個別學生學習習慣的培養,及時發現問題。2.單目顯微鏡的構造和使用:(1)單目顯微鏡的構造。教師指導學生對照實物交流顯微鏡各部分構造,特別是目鏡、物鏡的長短與放大倍數的關系,還有反光鏡的兩面的區別與使用。通過課件展示圖片,抽查學生掌握情況。 小組交流,對照實物認識顯微鏡各部分名稱。對照課件回答教師指示部分的名稱。(2)單目顯微鏡的使用。①取鏡和安放。②對光調光。a.低倍物鏡對準通光孔。b.大光圈對準通光孔。c.轉動反光鏡,使反射光線到達目鏡,以通過目鏡看到明亮的圓形視野。③調焦觀察。a.標本放在載物臺上,壓住,正對通光孔中心。b.轉動粗準焦螺旋,使鏡筒緩慢下降,直到物像接近標本為止。然后用一只眼向目鏡內看,另一只眼睛要睜開,便于畫圖,同時轉動粗準焦螺旋,使鏡筒緩緩上升,直到看清物像為止。教師進行鼓勵,引出雙目顯微鏡的使用方法。3.雙目顯微鏡的使用:(1)打開電源:①移動顯微鏡至實驗臺邊緣15 cm左右,確認目鏡和物鏡安裝完成;②打開電源。(2)對光調光:①轉動轉換器,使低倍物鏡對準通光孔;②調節兩個目鏡間距離以適應瞳距;③雙眼注視目鏡,調節光源調節旋鈕,直到看到明亮的視野。(3)放置玻片標本:①將帶有字符的玻片標本放在載物臺上,用壓片夾固定;②調整移動手輪,將標本移至通光孔中心(4)調焦觀察:①從側面注視物鏡,轉動粗準焦螺旋使載物臺緩慢上升,直到物鏡接近玻片標本。②雙眼注視目鏡,雙手緩慢轉動粗準焦螺旋使載物臺下降,直到看清物像,微調目鏡間距離使雙目觀察到的視野完全重合,調節細準焦螺旋,使物像更加清晰。(5)收放。①觀察完畢,先轉動粗準焦螺旋使載物臺下降至最低處,然后取下玻片標本,轉動轉換器使物鏡伸向前方;②將電源亮度調節到最低后,關閉電源,罩上鏡罩,放回原處。4.訓練:(1)觀察動植物標本,找到清晰的像。(2)換用高倍物鏡,觀察視野的變化。要求學生先看書,然后指導學生動手觀察。教師觀察學生操作發現其普遍存在的問題,請一名同學上前演示。5.顯微鏡的成像特點:教師提出問題,指導觀察,歸納總結:(1)物像是倒像。(2)放大倍數=目鏡的放大倍數×物鏡的放大倍數。學生通過觀察交流總結顯微鏡的成像特點。三、當堂達標(略)【板書設計】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