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5課《中國古代官員的選拔與管理》總綱:本課學習任務學習任務一:探究中國古代選官制度演變的規律問題一:古代官員選拔制度為何會發生改變?問題二:以科舉制度為例探究古代選官制度發展演變規律學習任務二:探究先秦至清朝官員考核標準的嬗變問題一:秦漢到明清政府對官員的考核標準發生了什么變化?學習任務三:探究先秦至清朝監察制度的特點問題一:分析中國古代監察制度的特點?學習任務一:探究中國古代選官制度演變的規律自主梳理古代中國(先秦-清)官員選拔制度的演變朝代 選官制度 選拔方式 標準 階段特點西周至春秋 世代相傳春秋戰國 軍功大小漢代 察訪舉薦魏晉南北朝 品評授官隋唐至清 考試授官學習任務一:探究中國古代選官制度演變的規律材料一:《孟子》云:“舜發于畎畝之中,傅說舉于 版筑之間,膠鬲舉于魚鹽之中,管夷吾舉于士,孫叔敖舉于海,百里奚舉于市。” 材料二:東漢后期,隨著政治的腐敗, 察舉不實的現象漸趨嚴重。……大族出身的官吏們為了維持本家族的利益,“朋黨結私,背實趨華”。士人為了做官,也投靠依托權門。——白壽彝《中國通史》材料三:材料三:中正對于一人的品狀,不過一兩句話,如王濟狀孫楚說:“天才英博,亮拔不群。” ——楊筠如《九品中正與六朝門閥》材料四:唐朝考生與考官并不回避,士子往往事先向考官呈送詩文,趨附巴結,甚至出現泄漏試題、冒名頂替等科場舞弊現象。……從官員總數看,非科舉入仕者仍占很高比例,科舉取士并未成為選拔官員的主要途徑。上述狀況直至宋代方有明顯改觀。——王家范《大學中國史》問題一:不同歷史時期,古代官員選拔制度為何會發生改變?請結合時代背景著重分析。問題二:以科舉制度為例探究古代選官制度發展演變規律朝代 隋唐(581-907) 宋朝(960—1279) 明清(1368-1911)科舉考試內容 明經(貼經、墨義) 進士(詩賦) 重經義成績,由繁至簡 《四書集注》;八股文;1898年廢八股1905年廢科舉材料一:有學者指出,宋代中國已經由貴族社會轉向平民社會。世家大族已經無法像唐代以前一樣壟斷仕途,除非子孫能世代不斷地在科舉考試中表現優異。布衣只要在科舉考試中表現才能,就有機會進入仕途。 ——(美)柯瑞格材料二:學者論述,明代來自于祖上三代沒有功名家庭的進士占47.5%。來自平民階層的舉子比例在四成以上。明清江南進士主要出身于當地世家大族。——何炳棣《明清社會史論》材料三:《西游記》成書于萬歷二十年之前,為明中后期的作品,書中描繪了一個如金字塔般等級分化明顯的神仙社會。有福吃人參果的,限于法力大的神仙。壽福祿三星在神仙之中,地位不為不高,因見鎮元子有人參果,尚且說道:“我們不及他多矣,他得之甚易,就可與天齊壽。我們還要養精練氣存神,調和龍虎,提坎填離,不知費多少工夫。(第二十六回)問題三:如何分析看似矛盾的兩種觀點?談談你的看法?學習任務一小結:古代選官制度發展演變規律?學習任務二:探究先秦至清朝官員考核標準的嬗變問題一:秦漢到明清政府對官員的考核標準發生了什么變化?朝代 考核制度 考核標準 相關法律 考核機構秦漢 上計 戶口墾田錢谷入出盜賊多少 漢《上計律》 《五條課郡縣法》 御史隋唐 考課 品德和才能 《唐六典》 吏部明清 考滿考察 貪、酷和不作為 考成法 中央政府問題二:結合材料,談談你對官員考核制度的認識?蓋天下之事,不難于立法,而難于法之必行;不難于聽言,而難于言之必效。若詢事而不考其終,興事而不加屢省,上無綜核之明,人懷茍且之念,雖使堯舜為君,禹皋為佐,亦恐難以底績而有成也。——明·張居正《請稽查章奏隨事考成以修實政疏》學習任務三:探究先秦至清朝監察制度的特點朝代 中央 地方秦朝漢朝隋唐兩宋元朝明朝問題一:閱讀材料,分析監察制度的特點材料1:漢武帝派出的刺史,論職級只有六百石,卻可彈劾了二千石的郡國長官。唐代御史臺成為一獨立機構,所謂三省、六部、一臺,監察權脫離相權。宋朝諫官脫離了門下省,變成了禿頭的,獨立的,不再隸屬于宰相了。地方設通判,直隸皇帝。材料2:唐朝規定,一個官吏必須有地方行政官的經歷,才能到中央擔任監察官吏。宋朝規定,凡未經兩任縣令者不得為御史。在選拔監察官時特別重視文化素質 ,其中絕大部分為進士出身。問題二:觀看《海瑞與嘉靖皇帝的對話》談談你的認識?總結:如此完備嚴格的中國治理模式,是否能跳出王朝“其亡也忽焉”的歷史周期率?那么,中國古代官員的選拔與管理對新時代干部、官員治理有哪些借鑒經驗?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