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第三章第三節《海陸的變遷》教學設計(第1課時:滄海桑田和大陸漂移學說)課題 3.3.1《海陸的變遷》 單元 第3單元 學科 地理 年級 七上教材分析 依據課程標準的要求,本節教學內容的選擇和編排有兩個顯著特點。一是在教學內容中貫穿科學史教育及科學精神的培養,例如,魏格納和大陸漂移學說的有關內容。另一個顯著特點是強調了以求證和探索的思路來組織教學內容。教材敘述式課文部分用事實闡述基本觀點,即大地是不斷變化的。教材活動式課文則圍繞基本觀點,以實例舉證、實例解釋和實證分布為主。2022新課標要求 1. 結合實例,說明海洋與陸地處于不斷地運動變化之中。 2. 能說出板塊構造學說、大陸漂移學說的基本觀點,并解釋火山地震帶的分布與板塊運動的關系。3. 結合實例,說出海洋對人們生產生活的影響。學習目標與核心素養 【區域認知】舉例說明地球表面海洋和陸地處在不斷地運動和變化之中;知道板塊構造學說的基本觀點,說出世界著名山系及火山、地震分布與板塊運動的關系。【綜合思維】學會從自然原因(地殼運動、海平面升降)和人為原因(填海造陸)等方面分析海陸變遷的原因和過程,理解各要素之間相互作用、相互制約的關系。【地理實踐力】鼓勵學生積極參與地理實踐活動,如實地考察海岸線變化、調查當地地質地貌特征等,提升學生的地理實踐能力和學習興趣。【人地協調觀】通過學習,能理解人類活動對地理環境的影響;知道世界著名山系及火山地震帶的分布特點,掌握一些常見的地震防災知識,指導生產和生活。學情分析 前面剛剛學習了“大洲和大洋〞和“世界的地形”,知道了七大洲四大洋分布概況和世界主要的山脈分布,為本節課的學習提供了必備的知識基礎。初一學生根據其年齡、心理特點和已有知識程度,要順利完本節課的學習目的,仍存在一定的難度,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更應該注意教學方法的運用。重點和難點 1.了解人類探索海陸變遷的過程。2.知道大陸漂移學說及其基本觀點,了解地理科學發展史,培養學習興趣。課時 1課時材料準備 多媒體課件,包含海陸變遷和大陸漂移學說的圖片、視頻等。教學過程教學環節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導入新課 【導入新課】(播放滄海桑田的故事視頻)教師小結:滄海桑田的故事告訴我們,海洋和陸地是會發生變化的,陸地可以變成海洋,海洋也可能變成陸地。(承轉)你知道哪里發生過海陸變遷嗎? 觀看視頻,思考問題 用成語故事的視頻導入新課,創設情境,提高學習興趣。講授新課講授新課講授新課講授新課 【學習活動一】了解海陸變遷的實例,分析海陸變遷的原因【方法指引】研讀課文P57-58頁,讀圖3.18-圖3.20。【問題引領1】(1)描述下圖海陸變遷的實例。(2)總結海陸變遷的原因。【學生】……(回答略)【教師小結】(1)喜馬拉雅地區發現了海洋生物的化石,說明地殼運動會讓海洋變成陸地(自然原因);(2)我國東海海域的海底,人們發現古河道和水井等人類活動的遺跡,說明海平面的升降也會讓陸地變成海洋(自然原因);(3)荷蘭填海造陸,說明人類活動也可以把陸地變成海洋(人為原因)。(承轉)在認識到局部海陸變遷后,全球范圍內的海陸輪廓形成的探討引發新的討論。【學生活動二】了解海陸變遷理論—大陸漂移學說【方法指引】研讀課文P58-61頁,讀圖3.21-圖3.25。【問題引領2】關于海陸輪廓的爭論,你贊成哪種看法?【學生】……(回答略)【教師小結】20世紀上半葉在認識到局部的海陸變遷后,全球范圍的海陸輪廓形成的探討在地學科學史上引發了一場爭論。主要存在“活動論”和“固定論” 兩種觀點。【問題引領3】關于海陸輪廓的形成,魏格納提出了什么理論?該理論的主要內容是什么?【學生1】大陸漂移假說。【學生2】大陸漂移說認為在2億年前,地球上各大洲是相互連接的一塊大陸,它們的周圍是一片海洋。后來,原始大陸才分裂成幾塊大陸,緩慢地漂移分離,逐漸形成了今天的七大洲、四大洋的分布狀況。【教師小結】利用多媒體課件播放“地球板塊演化史”視頻。【問題引領4】大陸漂移說有哪些證據?看圖3.22、圖3.24、圖3.25回答問題。【學生1】證據一:兩個大洲之間有高度吻合的海岸線形態。【學生2】證據二:兩個大洲之間具有相似的古老地層結構。【學生3】證據三:兩個大洲之間具有相似的古生物。【教師】還有其他證據嗎?【學生】……(回答略)【教師小結】證明大陸漂移說的其他證據還有:(1)根據測量,大西洋在擴張,太平洋在收縮。(2)紅海在擴張,地中海在收縮。(3)人們在南極大陸發現了煤。(4)在赤道附近地區發現了古冰川遺跡。等等。 看圖析圖,合作探究,交流發言合作探究,交流發言觀看多媒體課件展示,回答問題合作探究,回答問題合作探究,回答問題 發現問題—著手探究—解決問題。這是本節課的重點之一,要認識地球表面海洋和陸地處在不斷地運動和變化之中。學生各抒己見,發表看法,養成合作學習的習慣。發現問題—著手探究—解決問題。這是本節課的重點之一,了解大陸漂移假說的理論研讀課文,發表看法,養成合作學習的習慣。研讀課文,發表看法,養成合作學習的習慣。發現問題—著手探究—解決問題。課堂練習 【課堂活動】P61頁,運用大陸漂移說的觀點,合理解釋地理現象。 學練結合,培養地理實踐能力課堂小結 本節課根據初一學生的年齡特點,按照“發現問題—著手探究—尋找證據—解決問題”的教學思路,引導學生循序漸進地學習“滄海桑田”和“大陸漂移說”兩個內容,知道了大陸漂移學說及其基本觀點,既了解地理科學發展史,又培養了學習興趣。板書 略特色資源分析和技術手段說明 發現問題—著手探究—尋找證據—解決問題教學反思 本節課改變了傳統的教學方式,最初并沒有提出“大陸漂移說”和“板塊構造學說”,而是通過時空穿梭呈現大陸漂移過程,引起學生的探究興趣,進而引導學生嘗試一種新的探究方法。設計的目的是使學生自主生成探究結論,從而提高學生自主學習能力,通過學生探究。最終歸納出板塊學說的主要內容,學生在不知不覺中意識到原來一個偉大深奧的學說,也可以通過自己的探究一步步總結出來。培養了學生熱愛科學,勇于探索的精神,激發了學習興趣,增強了自信心。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