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統編版(2024)小學道德與法治一年級上冊《11.對人有禮貌》教學設計(表格版)課題 《對人有禮貌》一、核心素養目標 1. 道德品質素養目標(1)培養學生尊重他人、關愛他人的道德品質,認識到禮貌是對他人的尊重和關愛。(2)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明白禮貌待人是一種美德,能夠促進良好人際關系的建立。2. 心理健康素養目標(1)通過學習禮貌行為,增強學生的自信心和自尊心,讓學生在與他人交往中感到愉悅和滿足。(2)培養學生的情緒管理能力,學會用禮貌的方式表達自己的情緒,避免沖突和矛盾。3. 社會責任素養目標(1)讓學生明白自己作為社會成員的責任,養成禮貌待人的習慣,為營造和諧社會環境貢獻自己的力量。(2)培養學生的團隊合作精神,學會在集體中禮貌地與他人相處,共同完成任務。4. 文化基礎素養目標(1)了解不同文化中關于禮貌的表現和要求,拓寬學生的文化視野,增強文化認同感。(2)通過學習禮貌用語和行為,提高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和人際交往能力。二、教學重難點 1. 教學重點(1)認識禮貌的重要性,掌握基本的禮貌用語和行為。(2)培養學生養成禮貌的習慣,能夠在日常生活中自覺踐行禮貌行為。2. 教學難點(1)如何引導學生將禮貌意識轉化為實際行動,真正做到對人有禮貌。(2)幫助學生在不同的情境中正確使用禮貌用語和行為。三、教材分析 本課文在小學道德與法治一年級上冊第三單元《養成良好習慣》中,旨在引導學生認識禮貌的重要性并學會禮貌待人。教材通過生動的圖片、故事等形式,展示了不同場景下的禮貌行為,讓學生在具體情境中感受禮貌的魅力。教材內容貼合一年級學生的認知水平和生活實際,有助于培養學生的良好品德和行為習慣。四、學情分析 一年級的學生剛進入校園,正處于習慣養成的關鍵時期。他們對周圍的人和事充滿好奇,具有較強的模仿能力。但由于年齡小,他們在與人交往中可能還不太懂得如何禮貌待人。部分學生可能比較自我,需要引導他們學會尊重他人、關愛他人。同時,這個階段的學生喜歡生動有趣的教學方式,如故事、游戲等,這為教學提供了切入點。五、教學方法 1. 情境教學法:通過創設各種情境,如校園、家庭、公共場所等,讓學生在情境中體驗禮貌的重要性。2. 故事教學法:講述與禮貌相關的故事,激發學生的興趣,引導學生從中領悟禮貌的意義。3. 角色扮演法:組織學生進行角色扮演活動,讓學生在模擬的情境中練習使用禮貌用語和行為。4. 小組討論法:組織學生進行小組討論,分享自己對禮貌的認識和體會,共同探討如何養成禮貌的習慣。5. 榜樣示范法:教師和學生中的榜樣通過自己的言行示范,引導學生養成禮貌的習慣。六、教學過程 1. 導入新課(5 分鐘)(1)播放一段關于禮貌的視頻,視頻中展示了不同場景下人們的禮貌行為,如在學校向老師問好、在公交車上給老人讓座等。設計意圖:通過直觀的視頻展示,引起學生的興趣,讓學生初步感知禮貌行為在生活中的具體表現,為后續的學習營造氛圍。(2)提問學生:視頻中的人們做了哪些禮貌的行為?你覺得禮貌重要嗎?為什么?設計意圖:引導學生思考禮貌行為的具體內容,激發學生對禮貌重要性的初步思考,為進一步探討禮貌的重要性做鋪墊。(3)引出課題:《對人有禮貌》。2. 認識禮貌的重要性(15 分鐘)(1)講述一個關于禮貌的故事,如《程門立雪》,讓學生感受古人的禮貌和尊重。設計意圖:利用故事的感染力,讓學生體會到禮貌在不同時代都具有重要意義,感受古人對師長的敬重,為理解現代禮貌的重要性提供歷史視角。(2)組織學生討論:故事中的人物為什么要這樣做?禮貌對他們有什么好處?設計意圖:通過討論,激發學生的思維,讓學生深入思考禮貌行為背后的原因和價值,培養學生的分析和表達能力。(3)教師結合故事和學生的討論,講解禮貌的重要性,如禮貌可以讓人感到尊重和關愛,有助于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促進社會和諧等。設計意圖:教師的總結和講解,幫助學生系統地認識禮貌的重要性,明確禮貌在個人、人際關系和社會層面的積極作用。3. 學習禮貌用語和行為(20 分鐘)(1)展示一些圖片,圖片上展示了不同的禮貌用語和行為,如 “您好”“謝謝”“對不起”“再見” 等禮貌用語,以及見面打招呼、微笑、傾聽他人講話等禮貌行為。設計意圖:以圖片的形式直觀地呈現禮貌用語和行為,讓學生清晰地了解具體的表現形式,便于學生學習和模仿。(2)教師逐一講解這些禮貌用語和行為的含義和用法,讓學生了解在什么情況下應該使用這些禮貌用語和行為。設計意圖:詳細的講解幫助學生準確理解禮貌用語和行為的適用場景,提高學生在實際生活中正確運用的能力。(3)組織學生進行小組練習,讓學生互相使用禮貌用語和行為,加深對禮貌用語和行為的理解和掌握。設計意圖:通過小組練習,讓學生在互動中實踐禮貌用語和行為,增強學生的體驗感,鞏固所學知識。4. 情境模擬(20 分鐘)(1)創設不同的情境,如在學校、家庭、公共場所等,讓學生進行角色扮演,模擬在這些情境中如何使用禮貌用語和行為。設計意圖:創設真實的情境,讓學生在模擬中體驗不同場景下的禮貌要求,提高學生在實際情境中的應對能力。(2)組織學生進行小組討論,分享自己在角色扮演中的感受和體會,以及在不同情境中使用禮貌用語和行為的注意事項。設計意圖:小組討論可以促進學生之間的交流和分享,讓學生從不同角度思考禮貌行為的要點,培養學生的合作和反思能力。(3)教師對學生的角色扮演和討論進行點評和總結,肯定學生的積極參與和表現,同時提出一些改進的建議。設計意圖:教師的點評和總結可以給予學生及時的反饋,鼓勵學生的努力,同時指出不足之處,幫助學生進一步提高。5. 養成禮貌習慣(20 分鐘)(1)組織學生進行小組討論,分享自己在日常生活中如何養成禮貌習慣的方法和經驗。設計意圖:通過學生之間的交流,激發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讓學生從同伴那里學習養成禮貌習慣的方法。(2)教師結合學生的討論,總結一些養成禮貌習慣的方法,如從小事做起、堅持每天使用禮貌用語和行為、向身邊的榜樣學習等。設計意圖:教師的總結為學生提供系統的養成禮貌習慣的方法指導,幫助學生明確努力的方向。(3)鼓勵學生在日常生活中自覺踐行禮貌行為,養成良好的禮貌習慣。設計意圖:激發學生將所學知識轉化為實際行動的動力,培養學生的自律和堅持精神。6. 課堂總結(10 分鐘)(1)教師回顧本節課的主要內容,強調禮貌的重要性和養成禮貌習慣的方法。設計意圖:幫助學生梳理本節課的重點內容,加深學生對禮貌的認識和理解。(2)鼓勵學生在今后的生活中繼續保持禮貌的行為,做一個文明有禮的小學生。設計意圖:對學生提出期望,激發學生持續踐行禮貌行為的熱情。(3)布置作業:讓學生在日常生活中觀察身邊的人是否有禮貌,記錄下他們的禮貌行為,并向他們學習。設計意圖:通過作業,引導學生關注身邊的禮貌行為,進一步強化學生對禮貌的認識,促進學生在生活中不斷學習和進步。七、教學反思 通過多種教學方法的運用,學生在認識禮貌重要性、學習禮貌用語和行為、進行情境模擬以及養成禮貌習慣等方面都有了積極的表現。情境教學法讓學生更好地理解了不同情境下的禮貌要求,故事教學法激發了學生的興趣和思考,角色扮演法和小組討論法提高了學生的參與度和實踐能力。然而,也存在一些需要改進的地方,如部分學生在情境模擬中還不夠自然,需要更多的練習;在養成禮貌習慣方面,還需要加強與家長的溝通合作,共同引導學生。總體來說,本節課在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學生對禮貌有了更深刻的認識,也在努力將禮貌行為融入日常生活中。八、板書設計 《對人有禮貌》一、認識重要性二、學習用語行為三、情境模擬四、養成習慣五、課堂總結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