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統編版(2024)小學道德與法治一年級上冊《平平安安回家來》教學設計及反思一、教材分析《平平安安回家來》是統編版(2024)小學道德與法治一年級上冊第一單元《我是小學生啦》中的一篇重要課文。本課主要圍繞學生上下學途中的安全問題展開,旨在通過教育引導學生掌握基本的交通安全知識,增強自我保護意識,確保學生能夠安全往返學校。教材內容通常包括交通規則的學習、安全出行方式的介紹、以及應對突發情況的策略等,旨在通過生動具體的案例和實踐活動,幫助學生樹立安全第一的觀念,養成良好的出行習慣。二、教學目標(一)知識目標:學生能夠了解并掌握基本的交通規則和安全出行知識。學生能夠識別常見的交通標志和信號,并理解其含義。(二)能力目標:培養學生的觀察力和判斷力,能夠在復雜交通環境中做出正確的決策。提高學生的自我保護能力,能夠在遇到危險時采取適當的應對措施。(三)情感目標:增強學生的安全意識,樹立“安全第一”的觀念。培養學生的責任感和自我保護意識,關注自身和他人的安全。三、教學重難點(一)教學重點:1、讓學生掌握基本的交通規則和安全出行知識。2、引導學生識別并理解交通標志和信號的含義。(二)教學難點:1、如何通過實踐活動和情境教學,讓學生將所學的交通規則和安全知識內化為行為習慣。2、培養學生在面對復雜交通環境時的應變能力和自我保護能力。四、學情分析一年級學生剛剛踏入小學校園,對周圍的世界充滿了好奇和探索欲。然而,他們的認知能力和生活經驗相對有限,對于交通安全知識的理解和掌握可能存在一定的困難。此外,由于學生年齡較小,自我約束能力和判斷力相對較弱,容易在上下學途中出現安全隱患。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教師需要充分考慮學生的年齡特點和認知規律,采用直觀、生動的教學方法,幫助學生理解和掌握交通安全知識,并養成良好的出行習慣。五、教學方法與建議情境教學法:通過模擬交通場景,讓學生在情境中學習交通規則和安全知識,增強學習的直觀性和趣味性。故事講述法:講述與交通安全相關的故事或案例,引發學生的共鳴和思考,加深對交通安全重要性的認識。互動討論法:組織學生就交通安全問題進行討論和交流,鼓勵學生發表自己的觀點和看法,培養學生的表達能力和批判性思維。實踐操作法:通過角色扮演、交通標志識別游戲等實踐活動,讓學生在實踐中學習和掌握交通安全知識,提高自我保護能力。家校合作:加強與家長的溝通和合作,共同關注學生的交通安全問題,形成家校共育的良好氛圍。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和學習需求,采用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和手段,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確保每位學生都能掌握交通安全知識,養成良好的出行習慣。教學過程教學環節 教學內容 教學方法 教學時間 教學目標一、導入新課 1. 播放一段關于小學生放學回家的視頻,視頻中展示孩子們開心地走出校園,有的結伴而行,有的被家長接走等場景。2. 提問學生:“同學們,你們每天放學是怎么回家的呢?回家的路上要注意什么呢?” 引導學生思考并回答問題。 視頻導入法、提問法 5 分鐘 激發學生對放學回家這一話題的興趣,引出本節課的主題 “平平安安回家來”。讓學生初步思考回家路上的安全問題。二、新課講授 1. 認識交通標志(1)展示各種常見的交通標志圖片,如紅綠燈、人行橫道、禁止通行等。(2)逐一介紹這些交通標志的含義和作用,通過生動的例子讓學生更好地理解。(3)提問學生:“在你們回家的路上見過哪些交通標志呢?這些標志告訴我們什么?” 引導學生回憶并回答。 圖片展示法、講解法、提問法 10 分鐘 幫助學生認識常見的交通標志,了解其含義和作用,提高學生的交通安全意識。2. 安全過馬路(1)通過圖片和動畫演示,講解如何安全過馬路,包括走人行橫道、看紅綠燈、先看左再看右等步驟。(2)請幾位學生上臺模擬過馬路的場景,其他學生觀察并指出正確和錯誤的地方。(3)教師總結安全過馬路的要點,強調遵守交通規則的重要性。 圖片動畫演示法、模擬演示法、總結法 10 分鐘 讓學生掌握安全過馬路的方法,培養學生的自我保護能力。3. 乘坐交通工具的安全(1)分別介紹乘坐公交車、校車、私家車等交通工具的安全注意事項。(2)組織學生進行小組討論,分享自己乘坐交通工具的經歷和注意事項。(3)教師引導學生總結乘坐不同交通工具的安全要點。 講解法、小組討論法、引導總結法 10 分鐘 讓學生了解乘坐不同交通工具的安全知識,增強學生的交通安全意識。4. 遇到危險怎么辦(1)創設一些可能在回家路上遇到的危險情景,如迷路、遇到陌生人搭訕等。(2)提問學生在這些情況下應該怎么辦,引導學生思考并提出應對方法。(3)教師總結遇到危險時的正確應對措施,如保持冷靜、向警察或可靠的人求助等。 情景創設法、提問法、總結法 10 分鐘 培養學生應對危險的能力,提高學生的自我保護意識。三、課堂練習 1. 交通標志連連看(1)準備一些交通標志圖片和對應的名稱卡片。(2)讓學生進行連線游戲,將交通標志圖片與名稱卡片正確連接起來。(3)檢查學生的連線結果,對錯誤的地方進行糾正和講解。 連線游戲法 8 分鐘 鞏固學生對交通標志的認識,提高學生的識別能力。2. 判斷對錯小練習(1)展示一些關于回家路上安全行為的描述,讓學生判斷對錯。(2)例如:“過馬路不走人行橫道。”“乘坐公交車時大聲喧嘩。” 等。(3)請學生說明判斷的理由,教師進行點評和總結。 判斷題法、說明理由法、點評總結法 10 分鐘 強化學生對安全行為的理解,糾正錯誤觀念。3. 安全回家路線規劃(1)給出學校周邊的簡易地圖,讓學生標注出自己回家的路線,并在路線上標注出需要注意的安全地方和交通標志。(2)邀請學生上臺展示自己的路線規劃,分享自己的思考過程。 地圖標注法、展示法 12 分鐘 培養學生的實際應用能力,讓學生學會在實際生活中規劃安全回家路線。四、課堂小結 1. 教師提問:“這節課我們學習了什么內容呢?” 引導學生回顧本節課的主要內容,包括認識交通標志、安全過馬路、乘坐交通工具的安全、遇到危險的應對方法等。2. 教師總結:“同學們,平平安安回家是我們每天的愿望。希望大家在回家的路上牢記交通安全知識,遵守交通規則,保護好自己。這樣,我們才能每天都開開心心地來學校,平平安安地回家去。” 提問法、總結法 5 分鐘 幫助學生鞏固本節課的知識,明確學習目標,強化學生的交通安全意識。五、布置作業 1. 回家后,和爸爸媽媽一起找出家附近的交通標志,并向他們介紹這些標志的含義。2. 制作一張交通安全手抄報,內容包括交通標志、安全過馬路的方法、乘坐交通工具的注意事項等。 口頭布置作業 2 分鐘 讓學生在課后進一步鞏固所學知識,增強與家長的溝通和交流,同時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和創造力。教學反思在本節課的教學中,通過新增的課堂練習環節,進一步鞏固了學生對交通安全知識的掌握。交通標志連連看游戲增加了趣味性,讓學生在輕松的氛圍中加深對交通標志的記憶;判斷對錯小練習則促使學生思考安全行為的正確與否,及時糾正錯誤觀念;安全回家路線規劃培養了學生的實際應用能力,讓他們將所學知識運用到實際生活中。然而,在練習過程中也發現部分學生對一些較為復雜的交通標志理解還有困難,在今后的教學中可以增加更多的實際案例和反復練習的機會。同時,在學生展示路線規劃時,可以給予更具體的指導,幫助他們更好地表達自己的想法。總之,通過不斷優化教學過程,提高教學質量,為學生的安全成長提供更好的保障。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