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15課《秦漢時期的科技和文化》教案一、新課標標準知道這一時期的重要文化和科技成就,如司馬遷與《史記》、蔡倫與造紙術、張仲景與《傷寒雜病論》,華佗的故事等;了解佛教傳入和道教產生的背景。內容分析秦漢時期是我國統一民族國家的初步發展時期。這體現在政治、經濟、民族、文化、外交等各個方面。秦漢時期的主要特征有:統一王朝、氣勢恢宏;民族眾多,文化多元;中外交流頻繁;科技世界領先。秦漢時期社會經濟的繁榮為科技文化的發展提供了條件,從而在許多領域取得了突出的成就。教學目標1.知道造紙術的發明和改進,了解造紙術對文化傳播的作用;知道張仲景和華佗的主要醫學成就;知道司馬遷和《史記》的基本史實;知道道教的興起和佛教的傳入。(時空觀念、史料實證、唯物史觀)2.兩漢時期許多科學成就處于世界領先地位,從中感受我國古代科學家的聰明才智、優良品德和高尚情操,激發民族自豪感,加深對中國歷史和文化的認同感,堅定文化自信。 (家國情懷)教學過程新課導入講授新課1.造紙術的發明(1)教師活動西漢時期,人們已經懂得了造紙的基本方法。學生活動(3)教師活動造紙術的改進:“蔡倫,字敬仲,桂陽人也……倫乃造意,用樹膚、麻頭及敝布、漁網以為紙。元興元年奏上之。帝善其能,自是莫不從用焉,故天下咸‘蔡侯紙’?!? ——范曄《后漢書》學生活動2.醫學與數學與農學成就(1)教師活動閱讀教材P85,完成張仲景的相關史事填寫。(2)學生活動(3)教師活動閱讀教材P86,完成華佗的相關史事填寫。(4)學生活動3.司馬遷與《史記》(1)教師活動閱讀教材P87,完成下列內容填寫。學生活動(3)教師活動研讀材料,回答《史記》帶來的影響?材料1:其文直,其事核,不虛美,不隱惡,故謂之實錄。——班固《漢書·司馬遷傳》材料2:樸素凝練、渾然天成、滴 水不漏,增一字不容,減一字不能。—— 柳宗元(4)學生活動史學價值:秉筆直書,記錄保存了大量史料和史事,對我國史學發展產生深遠影響。文學價值:文筆優美,所記人物形象生動,在文學史上也有重要地位。4.道教和佛教(1)教師活動閱讀教材P88,完成下列內容填寫。(2)學生活動(3)教師活動閱讀教材P88,完成下列內容填寫。(4)學生活動(5)教師活動結合時代背景,分析道教、佛教得到發展的原因?(6)學生活動①勞動人民的精神寄托:東漢末年,社會動蕩,人民生活苦難,宗教符合人們的心理需求。②符合統治者的利益:佛教、道教都宣揚忍耐順從,符合統治者統治的需要,得到統治者的大力扶植。課堂總結本課主要學習四部分內容:造紙術的發明、醫學與數學的成就、司馬遷與《史記》、道教和佛教。分別反映的是兩漢時期的科技、中醫學、數學、史學、宗教思想。要思考這些文化現象的社會根源和歷史根源。板書設計教學反思在本課教學中,造紙術的改進對社會發展的貢獻是教學的重點,通過閱讀教材、觀察圖片、討論探究、教師講述等形式,掌握了本課重點。為了突破難點,通過學生自主學習的方法,分析兩漢時期科技與文化領域取得新成就的原因,認識兩漢四百年的政治統一、文化積累對社會經濟發展的重大影響。整節課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課堂氣氛活躍。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