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2課《原始農業與史前社會》教案一、新課標標準通過了解河姆渡、半坡等新石器時代的文化遺存,知道中國的原始農耕生活。內容分析原始農耕文化的產生,是人類向文明社會過渡的重要里程碑。我國發現世界上最早的人工裁培稻、裁培粟和黍,這些都體現了原始農耕文化的豐富內涵。河姆渡遺址和半坡遺址是我國原始農耕文化的典型代表,長江流域和黃河流域優越的自然條件孕育了兩種不同風格的農耕文化。仰韶文化和大汶口文化也是代表著不同時期的文化遺存表現。教學目標1.知道原始農業的興起和發展的表現、標志,理解其意義。(歷史解釋)2.閱讀地圖,知道我國原始農耕時代的重要遺址,了解河姆渡居民和半坡居民的生產生活狀況,通過兩者的對比認識到中國南北原始農耕文化的異同。通過仰韶文化和大汶口文化,理解生產力的發展對人類社會發展的影響。(時空觀念、史料實證、唯物史觀)3.認識我國是世界農耕文明的發源地之一,培養對祖國悠久歷史的認同和尊重。(唯物史觀、家國情懷)教學過程(一)新課導入問題:要如何解決這些問題呢【設計意圖】:以上課內容做設問,加深學生已學知識記憶力,聚集學生注意力,開展新課學習。(二)講授新課1.農業的起源與定居生活新石器時代:從距今約1萬年開始,新石器時代是以使用磨制石器為標志的人類物質文化發展階段。(1)教師活動(2)學生活動【記筆記】農作物種植、家畜飼養的出現以及聚落、磨制石器的發展,是原始農業興起和發展的重要標志。原始農業為古代文明社會的形成奠定了重要基礎。2.稻作農業的繁榮(1)教師活動閱讀教材P11,概況河姆渡文化的基本內容。學生活動(3)教師活動問題探究:思考干欄式建筑房屋的特點及搭建原因?(4)學生活動房屋特點:大小木樁為基礎,上面用木板等拼接成屋。建造原因:既可防蛇蟲猛獸之害,又可避潮濕,下面還可養殖家禽家畜。3.仰韶文化和大汶口文化(1)教師活動閱讀教材p12,整理半坡居民的生產生活等概況。(2)學生活動(3)教師活動問題探究:為什么半坡人的房屋與河姆渡人的房屋類型不同(4)學生活動【記筆記】①因為河姆渡人居住在長江流域,氣候濕熱,干欄式房屋可以防潮,還可以防蛇蟲猛獸之害。②半坡人居住在黃河流域,風大、干旱寒冷,半地穴式房屋可以御寒保暖。啟示:人類在利用自然時要因地制宜。教師活動閱讀課本P13,了解仰韶文化中晚期的相關史事。學生活動仰韶文化中晚期——河南靈寶西坡遺址:①大房子:可能是氏族首領居住或處理部落事務的場所。②公共墓地:墓葬規模和隨葬品看不出顯著差別。——大汶口文化:出現了貧富分化課堂總結本課主要學習三部分內容:農業的起源與定居生活、稻作農業的發展、仰韶文化和大汶口文化。其中河姆渡文人的生活、半坡居民的生活分別是長江流域和黃河流域原始農耕生活的典型代表。仰韶文化時期是原始氏族社會的大發展時期。氏族成員之間地位平等,沒有明顯的階級分化。大汶口文化主要分布于黃河下游和淮河中下游地區,當時已出現貧富分化,加快了邁向文明社會的步伐。板書設計教學反思本課學習圍繞新石器早期文化遺存這一內容開展。結合已有知識,通過討論的形式,初步分析、解釋圖中歷史信息,作出簡單的或主要的歷史結論,使學生認同創造出我國原始農耕文化的先民們在自己勞動成果中體現出的智慧與淳樸的情感。整節課體現了學生是學習的主體這一理念。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