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15講 貨幣的使用與世界貨幣體系的形成了解中國歷史上貨幣發行,使用情況和現代世界貨幣體系的形成知識點一 中國貨幣的演進歷程1.銅鑄幣(1)中國古代最初被用作貨幣的可能是海貝。(2)大約在商朝后期,開始出現銅鑄幣。(3)春秋戰國時期,各國分別使用布幣、刀幣、圜錢、蟻鼻錢等多種樣式的銅鑄幣。(4)秦朝在圜錢基礎上將貨幣統一為圓形方孔錢,這種樣式在此后被長期沿用。2.紙幣(1)北宋,出現“交子”,這是世界上最早的紙幣,與宋朝后來發行的其他紙幣,都是作為輔幣,與銅錢兼行。(2)元朝則將紙幣作為單一流通貨幣來發行,稱為“鈔”。(3)明朝又恢復銅錢、紙幣并行的貨幣體制。3.白銀(1)從戰國到元朝,貴金屬金、銀也時常承擔貨幣職能,但并未成為主要貨幣。(2)自明朝中期起,白銀逐漸成為國家財政和民間交易的基本支付手段,物價也多以銀兩計算。(3)清朝完全承認白銀的法定貨幣地位,與銅錢兼用。(4)晚清時,清政府開始鑄造銀元。4.民國時期貨幣(1)1912年中華民國建立后,以銀元為法定貨幣。(2)1935年,國民政府實行法幣改革,規定由中央銀行、中國銀行、交通銀行發行的鈔票為法幣,并禁止流通銀元,將白銀收為國有。(3)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時期,國民政府發行金圓券。由于急速貶值,民間自動重新使用銀元。國民政府又發銀圓券,仍以失敗告終。5.人民幣(1)華北人民政府于1948年12月1日在河北石家莊成立中國人民銀行,開始統一發行人民幣。新中國成立后,人民幣成為法定貨幣。(2)從最初發行到1999年10月1日啟用新版,人民幣先后共發行五套,形成多品種、多系列的貨幣體系。(3)長期以來,人民幣對國民經濟發展作出了重大貢獻,在國際貨幣體系中也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知識點二 世界貨幣體系的形成1.金本位制(1)形成:1816年,英國制定法案,實行金本位制。此后,形成以英鎊為中心、以金幣或黃金在國際間流通為主的國際金本位貨幣制度。(2)特點:各國的金幣具有法定的含金量,人們可以根據規定鑄造金幣,金幣可以自由流通,而且不易貶值。(3)作用:金本位制的實行,促進了資本主義生產和世界經濟的發展。(4)瓦解及影響①1929年,美國爆發經濟大危機,美國政府不得不宣布停止兌換黃金,全面禁止黃金出口,導致金本位制崩潰。②資本主義世界貨幣失去統一的標準和基礎。③英國、法國和美國構建了以英鎊、法郎和美元為中心的貨幣集團,各自為政。2.布雷頓森林體系(1)背景①二戰嚴重削弱了英國等歐洲國家,美國成為資本主義世界的霸主。②1944年7月,美國、英國等44個國家在美國新罕布什爾州布雷頓森林召開會議,討論戰后國際貨幣問題。(2)形成:為了協調資本主義國家的經濟,會議確立了以美元為中心的國際貨幣體系,即布雷頓森林體系。(3)特點:布雷頓森林體系確定35美元兌換1盎司黃金的固定比值,各國貨幣與美元掛鉤。(4)影響①積極:世界貨幣體系的建立一定程度上促進了國際貿易,穩定了國際金融。②消極:美元取得在資本主義世界貨幣體系中的霸權地位,為美國推行世界霸權提供了有利條件。(5)瓦解:20世紀70年代初,美國政府宣布停止美元兌換黃金,布雷頓森林體系走向瓦解。后來,固定匯率制被浮動匯率制取代。考點01 中國貨幣的演進進程1.圖2為形成于清朝前期的莊票,是錢莊簽發的一種票據。分為即期和遠期兩種,即期莊票見票即可支付,遠期莊票須到期才能支付,莊票彌補了商販的資金問題。莊票的流通反映了A.政府需加強對金融業的管控 B.資本性借貸有了顯著發展C.莊票代替白銀成為主要貨幣 D.民間資本推動貨幣政策調整【答案】B【解析】根據題干中莊票的分類和職能可以看出,莊票是一種借貸憑證,其在市場上流通,說明當時資本性借貸有了顯著發展,B正確;莊票流通利于商業發展,而且其本身是有序發展,并未擾亂當時市場秩序,排除A;C不符合史實,莊票只是憑證,不能取代白銀的貨幣地位,排除;題干未涉及貨幣政策調整,排除D。2.美國學者查爾斯·默里在《文明的解析》中寫道:宋代經濟已含有近代商業的很多因素。其依據之一是A.出現地域性的商幫 B.流通領域出現紙幣C.城市政治功能加強 D.市場監管不復存在【答案】B【解析】宋代經濟中的近代商業因素主要體現在金融貨幣領域的變化,如紙幣的出現和流通,B正確;地域性商幫出現在明朝,排除A;宋代城市經濟職能增強,排除C;宋代政府不再直接監管市場,但不等于不再監管,排除D。考點02 世界貨幣體系的形成3.由于多年戰爭及歐洲國家兌換黃金,到1971年,美國黃金儲備減少60%。1973年,歐美爆發經濟危機,美國政府被迫放棄按固定官價美元兌換黃金的政策,布雷頓森林體系徹底崩潰。這導致了A.美國失去世界金融霸主地位 B.美元被歐元取代C.美國尋找新的美元掛鉤標的 D.尼克松總統下臺【答案】C【解析】根據所學知識可知,布雷頓森林體系下,美元與黃金掛鉤,隨著美國黃金儲備的減少以及美國為應對經濟危機,放棄按固定官價美元兌換黃金的政策,導致布雷頓森林體系瓦解,但是美國為主導世界金融體系,尋找新的美元掛鉤標的,C正確;布雷頓森林體系瓦解后,美國并未失去世界金融霸主的地位,排除A;歐元誕生于1999年,與布雷頓森林體系瓦解時間相隔較遠,而且其并未取代美元,排除B;尼克松下臺是因為“水門事件”,排除D。4.某國際組織非洲區業務與戰略發展部經理表示,該組織計劃向剛果(金)東部魯齊齊河平原地區的農業開發項目投入1.5億美元資金。此外,還將向赤道省提供1200萬美元援助資金用以支持該省農業的振興。根據材料分析,這一國際組織是A.A B.B C.C D.D【答案】B【解析】根據所學知識可知,世界銀行向成員國提供長期貸款以促進其經濟恢復發展,世界銀行對剛果(金)的援助有助于其發展,B正確;A是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其主要職能是維護世界金融穩定,排除A;C是關貿總協定,其旨在促進世界貿易自由化,沒有向會員國貸款職能,排除;D是聯合國組織,其旨在維護世界和平,與題干內容不符,排除。1.(2015·浙江高考真題)二戰后,國際貨幣體系與世界經濟體休戚相關。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A.歐元的問世反映了歐盟對世界經濟發展的影響B.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有助于世界經濟秩序的穩定C.世界銀行的建立反映了世界經濟區域集團化的發展D.美元等同黃金標志其在金融領域霸主地位的確立【答案】C【詳解】試題分析:尊重材料是做對歷史題目的唯一秘籍。而通過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不難發現,世界銀行的建立反映了世界經濟全球化的發展而不是世界經濟區域集團化的發展,而其他三個選項的描述均是正確的描述,所以綜上所述本題答案只能是C,例如,歐元的問世是歐盟一體化具體表現,說明歐盟對世界經濟發展的影響,故A項正確,不符合題意;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主要是維護國際收支平衡,有助于經濟的穩定,故B項正確,不符合題意,布雷頓森林體系的建立標志著美元等同于黃金的地位,說明美國在金融領域霸主地位的確立,故D項正確,不符合題意。。2.(2015·全國高考真題)世界銀行在1968年的貸款項目為62個,貸款總額為9.5億美元;1981年貸款項目為266個,貸款總額為124億美元。出現這一變化是因為( )A.新興獨立國家大量增加 B.各國關稅稅率明顯降低C.美國西歐經濟實力下降 D.世界貿易組織大力推動【答案】A【詳解】試題分析:本題考查世界銀行的職能。結合所學知識可知,世界銀行的職能之一是為發展中國家提供貸款或幫助,所以本題正確答案為A項。依據所學知識可知,“各國關稅稅率明顯降低”得益于關貿總協定,故B項與世界銀行無關;經歷“滯漲”后,80年代美歐經濟開始復蘇,特別是歐共體推動了西歐經濟快速發展,故C項錯誤;而世界貿易組織成立于1995年,因此D項錯誤。3.(2014·廣東高考真題)美國試圖通過某項協定,用新型的金本位來達到貿易自由化,把國際金融的大權集中到華盛頓。以此協定為基礎所建立的是A.北美自由貿易區 B.世界貿易組織C.布雷頓森林體系 D.北大西洋公約組織【答案】C【詳解】試題分析:根據“美國”、“金本位”、“把國際金融的大權集中到華盛頓”可以判定應該是指二戰后期美國試圖憑借強大的經濟實力,建立自己在世界金融領域霸權的意圖,結合所學知識,應該指布雷頓森林體系,故選C。AB是有關國際貿易的組織,D是一個軍事政治組織,都不符合金融這一條件,故排除ABD。4.(2015·廣東高考真題)一位學者說:“在自家的院子里有印鈔機是一件愉快的事情,而黃金兌換標準給了我們這個特權。”賦予“我們這個特權”的是( )A.《北美自由貿易協定》 B.馬歇爾計劃C.《關稅和貿易總協定》 D.《布雷頓森林協定》【答案】D【詳解】本題主要考查學生正確解讀材料和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由“黃金兌換標準給了我們這個特權”結合所學知識可知這個特權是《布雷頓森林協定》:會員國貨幣與美元掛鉤,美元與黃金掛鉤,確立了美元等同于黃金的特殊地位。故本題選D。A項主要是美、加、墨之間的貿易,材料沒有體現;B項主要是對歐洲的援助計劃,材料沒有體現;C項主要是自由貿易,材料中沒有體現。一、單選題1.據弘治四年(1491年)大同右儉都御史稱“(大同)街市買賣行使銀兩多系茴香花銀,止有六七成色……因循已久……非但大同一城如此,外衛城市皆然。”當時流通的銅錢仍是唐宋舊錢,歷經幾個世紀損耗所存有限,同時私鑄錢大量投人市場……在京城,民間交易“紛競銅錢,不復以鈔為事”說明當時A.銅錢成為主要流通貨幣 B.白銀廣泛使用C.寶鈔貶值退出流通 D.沒有建立有效的貨幣制度2.1933年,美國國會通過議案,放棄了金本位體制,限定過去和未來一切公司契約均禁止用黃金支付。二戰后,布雷頓森林體系規定用美元確定國際金價,重新確立金本位體制。兩次改變A.提高美元的國際貨幣地位 B.旨在助推美國經濟增長C.推動世界經濟逐步實現體系化 D.體現美國主導世界經濟霸權的意圖3.西方學者霍布斯鮑姆指出:“對于二戰后的國策方針,美國政府用在避免另一場經濟大蕭條襲擊所花費的心血,更勝于為防止另一場戰爭發生所做的努力。”基于此,二戰后的美國A.推行遏制社會主義的“冷戰”政策 B.試圖通過馬歇爾計劃控制西歐C.主導建立資本主義世界經濟體系 D.組建了與蘇聯對抗的北約組織4.明初法定的流通貨幣是銅錢和寶鈔,后來民間交易多用白銀。明中葉以后,以票據結算代替現金清算的會票應運而生且流通日廣。會票的產生和流通緣于A.一條鞭法政策的推行 B.長途與大宗貿易發展C.新的經濟形態的出現 D.世界市場的逐漸形成5.圖5為不同時期的部分貨幣,據圖可知,其形制變化的共同原因是商周貝幣 春秋戰國布幣 漢五銖錢圖5A.鑄鐵技術的進步 B.商品交易的需要C.審美觀念的不同 D.國家統一的推動6.明清時期,國家只有“錢法”、“鈔法”而無“銀法”,白銀的熔鑄、發行及管理權利多屬民間勢力,供應來源主要是海外的日本、美洲等地。政府對于白銀的開采也是采取放任自流的態度。據此可知,明清時期A.貨幣主導權逐漸下移 B.政府放棄了抑商政策C.白銀貨幣價值被忽視 D.外商控制了中國市場7.秦半兩錢重十二銖,幣值也很高。在經歷了秦末農民起義和慘烈的楚漢之爭后,若仍以秦半兩錢為基礎貨幣,則小件物品無法交易,財貨難以流暢,故漢初改鑄為小錢。這一變化表明A.秦半兩錢的貨幣價值消失 B.政府放棄了重農抑商政策C.貨幣改革要適應經濟發展 D.楚漢戰爭導致了貨幣混亂8.下圖為不同時期的部分貨幣,據如圖可知,其形制變化的共同原因是A.手工業生產技術不斷進步 B.商品經濟得到較快的發展C.儒家正統思想的影響深遠 D.封建大一統局面逐漸形成9.下表為不同史籍關于唐武德四年(621年)同一事件的歷史敘述。據此能夠被認定的歷史事實是記述 出處“廢五銖錢,鑄‘開通元寶’錢。……輕重大小,最為折衷,遠近便之。后盜鑄漸起。” 《通典》“廢五銖錢,行開元通寶錢……置錢監于洛、并、幽、益等州。……盜鑄者論死,沒其家屬。” 《舊唐書》“鑄‘開元通寶’……得輕重大小之中……盜鑄者論死,沒其家屬。” 《新唐書》A.唐代存在非法鑄造錢幣現象 B.五銖錢比通寶錢價值高C.唐朝全盛時鑄造開元通寶 D.唐代防止盜鑄錢幣的成效顯著10.《舊唐書食貨上》記載:“武德四年(621年)七月,廢五銖錢,行開元通寶錢(見如圖)……開元錢之文,給事中歐陽詢制詞及書……其字含八分及隸體,其詞先上后下,次右后左(讀作“開元通寶”)。”通寶則是“流通寶貨”之內涵。下列對“開元通寶”錢的解讀正確的是A.名稱來源于皇帝年號 B.開創了中國古代統一銅幣的新形制C.折射出大唐盛世氣象 D.反映了當時政府對貨幣作用認識的增強二、論述題11.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隨著科技的發展,時代的進步,支付方式越來越多,從以物易物到貨幣的出現,從現金到代金券的流行,從卡片支付到手機支付。這種變遷標志著人類交易活動趨于頻繁,也表現了人們交易中對支付便捷方式的訴求。根據以上不同時代的支付方式演變過程,選取至少兩個以上支付方式,擬定一個論題,并就所擬論題進行簡要闡述。(要求:主題明確,史論結合。)三、材料分析題12.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 南北長期對立,朝代又不斷改換,各個政權都曾鑄錢,貨幣制度很不統一,貨幣減重極盛,私鑄劣錢盈市,甚至還出現了不以重量命名的國號錢和年號錢,人們在日常交換特別是南北跨區域的商品交換中寧肯收受谷帛,而不愿意收受貨幣……但總的說來,在整個南朝,錢幣的使用范圍和地域在不斷擴大之中,谷帛的使用范圍和地域則與此相反,呈逐漸縮小的趨勢。在北朝,實物經濟的色彩卻遠比南朝濃厚,谷帛在流通領域十分盛行。自北魏建國初年到孝文帝太和十九年的100多年時間里,“錢幣無所周流”,民間交易完全以谷帛作為貨幣。——摘編自《三國兩晉南北朝時期的社會經濟與錢幣流通》(1)根據材料,概括南北朝貨幣制度的特點。(2)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分析出現上述特點的原因。試卷第1頁,總3頁參考答案1.D【詳解】根據材料可知,當時市場流通中的貨幣包括銀、銅錢和寶鈔,但銀含量不足,銅錢私鑄嚴重,寶鈔信用降低,反映了當時沒有建立有效的貨幣制度,導致貨幣發展紊亂,故D正確;材料未顯示銅錢是主要流通貨幣,故A錯誤;題干未體現白銀廣泛使用,故B錯誤;通過材料無法判斷寶鈔退出流通,故C錯誤。2.B【詳解】根據材料“1933年……放棄了金本位體制”“二戰后,布雷頓森林體系規定用美元確定國際金價”等信息結合所學可知,20世紀30年代美國放棄金本位體制,美元貶值,有利于開拓美國國內、國際市場,促進美國經濟恢復,二戰后布雷頓森林體系規定用美元來確定國際金價,確立了美元在資本主義世界的霸主地位,適應了美國對外經濟擴張的需要,說明兩次變革都旨在助推美國經濟增長,B項正確;根據所學可知,1933年美國為應對經濟危機,放棄金本位體制,實際上美元貶值,增發鈔票以解決貨幣短缺,而不是為提高美元的國際貨幣地位,A項錯誤;,1933年美國為應對經濟危機,放棄金本位體制,加劇了當時各國傾銷戰、貨幣戰,阻礙了世界經濟的體系化,C項錯誤;20世紀30年代美國迫不得已放棄金本位體制,使美元在世界貨幣地位大大降低,美國主導世界經濟的愿望難以實現,D項錯誤。3.C【詳解】根據材料“對于二戰后的國策方針,美國政府用在避免另一場經濟大蕭條襲擊所花費的心血”可知,材料說明二戰后美國把主要精力放在對抗經濟危機,即避免再次經歷1929-1933年時期的嚴重經濟危機,由此,美國為對抗經濟危機而主導建立了資本主義世界經濟體系,C項正確;二戰后美國推行遏制社會主義的“冷戰”政策是為對抗蘇聯,而對抗蘇聯的目的不是題干主旨,A項錯誤;二戰后美國推行馬歇爾計劃的主要目的是為擴大美國在歐洲的商品市場及控制西歐,并非為了對抗材料所述經濟危機,B項錯誤;二戰后美國為首的北約組織是美蘇冷戰的產物,并非為了對抗材料所述經濟危機,D項錯誤。4.B【詳解】會票代替現金結算,對于商業活動而言,規避了攜帶大量貨幣不便,有助于長途與大宗貿易的發展,B正確;A與題干信息無關,排除;這一時期依然是封建式的經濟形態,排除C;會票主要是在國內使用,與世界市場的形成無直接關聯,而且世界市場形成時間晚于會票出現時間,排除D。5.B【詳解】據材料可知貨幣由自然貨幣(貝幣)向人工貨幣(布幣)轉變,由雜亂形態(春秋戰國布幣)向統一形態(圓形方孔)轉變,自然貨幣無法滿足商品交易擴大的需要,雜亂貨幣不利于貿易的開展,因此隨著商品交易的需要,貨幣形制發生變化,故選B項;據所學春秋戰國布幣是銅幣,而商周是貝幣,與鑄鐵技術進步無關,排除A項;材料中貨幣形制的變化主要是因為商品交易發展的需要,與審美觀念不同無關,排除C項;春秋戰國社會戰亂不斷,國家并沒有統一,排除D項。6.A【詳解】白銀是明清時期的主要貨幣,白銀的熔鑄、發行及管理權利多屬民間勢力,政府對于白銀的開采也放任自流,說明明清時期貨幣主導權逐漸下移,故選A;B不符合史實,排除;白銀是明清時期的主要貨幣,C不符合史實,排除;材料無法體現外商控制了中國市場,排除D。【點睛】7.C【詳解】為適應小件物品交易,漢初將幣值高、質重沉的秦半兩錢,改鑄為小錢,表明貨幣改革要適應經濟發展,C項正確;漢代用小錢代替秦半兩錢,秦半兩錢不再是基礎貨幣而非貨幣價值消失,A項錯誤;秦漢政府并未“放棄”重農抑商政策,B項錯誤;楚漢戰爭導致了貨幣混亂與材料內容不符,D項錯誤。8.B【詳解】據材料并結合所學可知,自然貨幣無法滿足商品交易擴大的需要,貨幣形態雜亂不利于貿易的開展,隨著商品經濟的發展,貨幣形制也發生變化,故選B項;布幣與五銖錢同為銅幣,體現不出生產技術進步,排除A項;材料中貨幣形制的變化與儒家思想關系不大,排除C項;春秋戰國社會戰亂不斷,國家并沒有統一,排除D項。9.A【詳解】材料“后盜鑄漸起”“盜鑄者論死,沒其家屬”體現的是唐代存在非法鑄造錢幣現象 ,A正確;材料未涉及二者的價值比較,B排除;開元通寶是在唐高祖執政時期鑄造的,C排除;D與材料無關,排除。故選A。10.D【詳解】根據材料信是中最后一句”通寶則是‘流通寶貨’之內涵",充分把反映當時的人們對貨幣的作用有了進一步的認知,把錢幣當寶貝則意味著貨幣為財寶觀念的增強,D正確;開元通寶是在唐高祖時期鑄造的,當時的年號是“武德”,因此名稱并非是來源于皇帝的年號,排除A;秦半西開創了中國古代統一銅幣的新形制,B排除;C與材料無關,排除。故選D。11.示例一:論題:政策推動支付方式的變革。闡述:可選取秦漢的貨幣政策,明朝張居正的改革,新中國成立后實行計劃經濟體制等角度展開論述。示例二:論題:思想觀念的變化影響支付方式的變革。闡述:可選取20世紀80年代以來,改革開放新時期思想、消費、價值等觀念的變化進行闡述。示例三:論題:時代的進步(政治、經濟,思想文化)推動支付方式的不斷革新。闡述:言之有理即可【詳解】本題相對開放,言之成理即可,如根據材料中的內容可提取主題為論題:社會經濟的發展推動支付方式的變革。闡述時選取宋元、明清時期,從商品經濟發展的角度進行論述。農業、手工業發展為市場提供了大量的產品,城市貿易及對外貿易的繁,商業市鎮的興起。所以,紙幣、白銀成為主要的流通貨幣。最后再總結,社會經濟的發展為社會的進步和支付方式變化提供了強有力的物質基礎。其他的角度言之有理亦可。12.(1)特點:貨幣制度不統一,劣錢泛濫;貨幣價值不穩定,貶值嚴重;南北跨區域,多采用實物貨幣交易;南北貨幣流通存在明顯不同(南朝錢幣流通較為普遍,北朝實物貨幣比較流行,實物經濟的色彩濃厚;南朝江南等經濟發達地區使用錢幣較多,落后和邊遠地區使用實物貨幣較多;南朝錢幣的使用范圍和地域在不斷擴大,谷帛的使用范圍和地域則與此相反)。(2)原因:國家分裂,政局動蕩;南朝政局相對穩定,為經濟發展提供了較好的社會條件;北民南遷,促進了南方開發;南朝商品經濟發展程度比北朝高,對貨幣需求量大;北朝政權更迭頻繁,對經濟發展造成不利影響;少數民族內遷,南北朝經濟活動習慣的差異性。【詳解】(1)特點:根據材料“貨幣制度很不統一,貨幣減重極盛,私鑄劣錢盈市”可歸納出貨幣制度不統一,劣錢泛濫;根據材料“人們在日常交換特別是南北跨區域的商品交換中寧肯收受谷帛,而不愿意收受貨幣”可歸納出貨幣價值不穩定,貶值嚴重;根據材料“在整個南朝,錢幣的使用范圍和地域在不斷擴大之中,谷帛的使用范圍和地域則與此相反”可歸納出南北貨幣流通存在明顯不同。(2)原因:結合上述分析和所學知識可知,可從當時的社會環境、南方的開發、商品經濟發展的差異及少數民族內遷等角度進行分析即可。試卷第1頁,總3頁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