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彩云追月》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目標:能用圓潤、連貫的聲音演唱歌曲《彩云追月》。過程與方法目標:通過各種音樂活動,使學生能夠掌握切分音節奏,并能用各種音樂的形式來表現歌曲。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學生能體會歌曲情緒,并能用音樂的形式來表達自己的感情。教學重點:能掌握切分音節奏,用圓潤、連貫的聲音演唱歌曲。教學難點:通過小組合作,能按要求處理、表現歌曲。教學過程:導入:1、先請一個同學鋼琴獨奏《彩云追月》請大家討論欣賞感受,樂曲的情緒和表達的情緒是怎樣的?(學生討論、教師總結)2、師:我們再欣賞由鋼琴家郎朗演奏的鋼琴獨奏曲《彩云追月》,請同學們欣賞結束后給大家描述一下作品給你展示了怎樣的畫面。(A、節奏:平穩的 B、情緒:抒情的 C、速度:稍慢的 D、歌曲為我們展示了怎樣一幅畫面:描寫了浩瀚夜空的迷人景色。)師:今天我們就一同走進第五單元《弦管和鳴》,學習歌曲《彩云追月》 。3、欣賞同主題劉歡《彎彎的月亮》體會月亮的美好以及濃濃的思念。4、作品簡介:《彩云追月》是我國音樂家任光先生于1935年創作的一首民族器樂合奏曲。樂曲因抒情優美的旋律、淡雅清幽的風格而深受人們喜愛。在創作后的幾十年里,該曲曾被改編成歌曲、各種器樂獨奏、合奏曲。樂曲以富有民族色彩的五聲性旋律,上五度的自由模進,豎笛、二胡的輪番演奏,彈撥樂器的輕巧節奏,低音樂器的撥弦和吊鈸的空曠音色,形象地描繪了浩瀚夜空的迷人景色。5、作者簡介:任光:(1900—1941)中國作曲家。任光創作的歌曲有40多首。其中,《漁光曲》 、《月光光》等,以委婉抒情的曲調反映了30年代勞動人民的苦難生活和美好愿望。此處補充欣賞《漁光曲》。二、學習歌曲《彩云追月》1、聽原聲范唱,教師提問:歌曲表達了怎樣的情感?歌曲里面有一種特殊的節奏反復出現,演唱有一定的難度,大家能找出來嗎?學生回答:(略)教師提示:切分音節奏(重點講解并練習切分音節奏)2、教唱歌曲:(注意切分音樂句的重點練習)①教師彈琴,學生跟鋼琴唱歌譜②教師彈琴范唱歌曲。③聽原唱(童聲)用“LU”哼唱全曲。④跟鋼琴旋律填詞發現有問題的地方及時糾錯。⑤跟歌曲伴奏完整演唱,注意用科學的發聲方法、恰當的情緒、完整演唱歌曲。3、欣賞,感受歌曲,找出歌曲的節奏特點。(剛才我們在歌曲中聽到了一個代表性的節奏特點 |x .xx x |x x x x x | 這是探戈的節奏特點)簡介:探戈(tango)是一種雙人舞蹈,雖源于非洲,但流行于阿根廷。探戈最早期屬于拉丁舞項目,后來演變成摩登舞五種舞項之一,目前探戈是國際標準舞大賽的正式項目之一。三、拓展:分組請同學們用不同的演唱方式或者形式來表達《彩云追月》吧!(可以分組討論、簡單排練并上臺表演)四、教師總結:這節課學習了經典富有民族特色的樂曲《彩云追月》無論是管弦樂曲或者是歌曲,都流淌著中國音樂文化 的精神、濃郁的中國風格。我們每一個中華兒女都該好好學習、繼承與發揚中國優秀的民族音樂文化。教學反思:在《彩云追月》這節課的教學中,我設計了以唱歌教學為主,欣賞、唱歌相結合的綜合課。通過欣賞一位同學的鋼琴演奏以及欣賞劉歡的《彎彎的月亮》這個首歌讓學生感受月亮、思鄉這份情感的美好。體會歌曲中濃濃的那份思念,我想這是這節課設計比較合理的一個導入環節。不足之處有:教唱環節中 “切分音”的教學還不夠細致。今后要多站在學生更好地學習的角度來設計教學環節,而不是教師教學的需要。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