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教學內容 八年級上冊道德與法治《網絡改變世界》教學目標 政治認同 : 通過了解網絡對社會經濟、 政治、 文化等方面的推動作用, 增強對網絡的認同感和合理利用網絡的意識。 道德修養 : 養成網絡素養, 遵守網絡公德, 形成文明上網、 合理用網的良好習慣。 法治觀念 : 樹立法治意識, 了解網絡規則, 對網絡陷阱具有分辨能力, 做到綠色上網, 維護自身和他人的合法權益。 健全人格 : 理解網絡的價值與作用, 善用網絡帶來的正向價值, 促進自我和社會的發展, 保持積極健康的生活態度。 責任意識 : 辨析網絡中的不良信息, 對自己負責、 對他人負責、 對社會負責, 有序參與網絡生活, 承擔網絡主人翁的責任。 教學重點 網絡發展給社會和人們帶來的積極作用 教學難點 要求學生能夠分辨網絡信息的真偽, 警惕網絡詐騙、 不良信息等問題, 同時避免沉迷于網絡, 保護個人隱私, 防止被侵犯 教學過程導入 播放視頻:“滄桑巨變:互聯網發展歷程”—— 感受網絡的魅力 思考:請同學們回想一下, 自己一天中使用網絡的次數和用途, 看看大家使用網絡最頻繁的活動是什么? 學生: 教師:看來, 網絡確實已經深深地滲透到了我們的生活中, 它不僅改變了我們的生活方式, 還在更大范圍內影響著社會、 經濟、 文化等多個方面。 那如果沒有網絡, 我們的生活會怎樣? 授新課 【探究一】互聯網出現之后,人們的生活發生了哪些變化? 思考:網絡對我們的日常生活產生了哪些積極影響? 學生: 教師:網絡讓我們日常生活中的信息傳遞和交流變得方便迅捷。 【探究二】展示圖片: 思考:網絡對我們的日常生活產生了哪些積極影響? 學生:通過網絡,我們可以隨時隨地與地球上任何角落的人交流、互動,世界變成了地球村,人們不再“老死不相往來”,縱使相隔萬里,也如近在咫尺。 教師:網絡打破了傳統人際交往的時空限制,促進了人際交往。 【探究三】展示圖片: 思考:網絡對我們的日常生活產生了哪些積極影響? 學生:打開網頁,就等于與世界握手。看新聞、辦商務、結交朋友、查詢資料、求醫問藥、遠程教育、在線影院、網上購物等,不用舟車勞頓,不用費時周折,我們的愿望就可以實現。 教師:網絡讓我們的生活變得更加便利和豐富多彩。 【探究四】 思考:網絡對經濟的積極影響 學生: 教師:網絡為經濟發展注入新的活力。互聯網大大促進了人才、資金、技術、物資的流動,已經成為社會生產的新工具、經濟貿易的新途徑。 【探究五】 思考:網絡對政治的積極影響 學生: 教師:促進了民主政治的進步。豐富了民主形式,拓寬了民主渠道,對保障公民的知情權、參與權、監督權發揮著重要作用。 【探究六】李子染在帶有詩意的田園背景中制作著各種美食,將其制作成短視頻上傳到網絡上,不僅吸引中國網友的關注,還讓全世界各地的人傳播了“有趣好看”的中國傳統文化。 《中國大運河博物館》采用了全息投影、互動投影、虛 擬現實、三維立體等多種方式,讓觀眾置身于虛擬的“真實場景”中,運用“三維版畫”數字媒體技術復原古代城市場景,以多視角遞進的方式營造出“人在畫中游”的沉浸式體驗。 思考:網絡對文化的積極影響 學生: 教師:網絡文化傳播和科技創新搭建新平臺。互聯網打破了地域界限,極大地拓展了文化交流的內容、場合及范圍,提高了文化傳播速度。 【合作討論】網絡給我們帶來了極大的便利,會不會帶來哪些不利影響? 在網絡時代,人人能夠參與信息發布,信息變得豐富的同時,也出現了一些虛假的、不良的信息。有的人有意無意地歪曲事實,誤導大眾;有的人隨意宣泄情緒,謾罵、中傷他人,侵犯他人人格尊嚴;有的人通過設置陷阱進行網絡詐騙,侵害他人利益;有的人惡意發布暴力、色情和危害社會穩定的信息,造成惡劣影響。 思考:網絡有哪些消極影響 學生: 教師:①在網絡時代,出現了一些虛假的、不良的信息。 ②沉迷于網絡,影響學習、工作和生活。 ③個人隱私容易被侵犯。課堂小結課堂練習 1.小雪在網上讀到一段美文:“此岸,彼岸,花開又落,幾輪回?塵緣落處,不聞浮世喧囂幾何,不問繁華滄桑幾度。任憑,時光匆匆遠去,我依然握一份初見,攜一顆初心,如初靜好!”她馬上分享到微信朋友圈,獲贊無數。這說明網絡時代( A ) A.信息交流與傳播更加迅捷B.個人隱私更加難以保護 C.有利于推動民主政治的進步D.有利于提升經濟發展水平 2.“市民找代表”是深圳市人大常委會網站的常設欄目。在該欄目,市民可以直接與市、區人大代表對話,反映問題,提出建議。這說明互聯網( C ) A.豐富了日常生活B.推動了法治建設 C.拓寬了民主渠道D.促進了人際交往 知識點2 網絡的消極作用 3.中學生陳某經常徹夜上網玩游戲,導致精神萎靡。后來,在老師幫助下,陳某擺脫了游戲的誘惑,利用網絡學習網頁制作,并在市比賽中獲得一等獎。這啟示我們( C ) A.網絡交往擴大了我們的生活空間 B.網絡信息良莠不齊,不應上網 C.網絡是把雙刃劍,要合理利用 D.遵守上網道德,加強安全防范意識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