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塑料》教學設計教材版本:湘科版(2024)科學一年級上冊課程單元:第三單元《常見的材料》授課課題:第10課《塑料》---教學目標(核心素養目標)1. 知識與技能:學生能夠識別并描述不同種類塑料的基本物理特性;了解塑料的用途及其在生活中的應用;認識塑料瓶底的安全標識及其含義。2. 過程與方法:通過觀察、比較、分類等科學探究方法,培養學生的觀察力、比較能力和分類能力;通過小組討論和實踐活動,提升學生的合作與交流能力。3. 情感態度價值觀:激發學生對塑料這種材料的興趣和探究欲,培養學生尊重科學、關注環保的意識;通過了解塑料的優缺點及正確處理方法,樹立節約資源、保護環境的責任感。---教學過程(一)導入新課(約5分鐘)情境創設:教師手持一個由塑料制成的日常用品(如塑料杯、塑料玩具等),提問學生:“同學們,你們知道這個東西是用什么材料做的嗎?”引導學生回答“塑料”,從而自然引入課題《塑料》。師:大家看,老師手里的這個杯子,你們知道它是由什么材料制成的嗎?生:塑料。師:對,它就是塑料做的。那么,今天我們就一起來探索一下關于塑料的秘密吧!(二)新知探索(約20分鐘)1. 塑料的種類與特性- 活動一:“塑料大家族”——教師準備多種不同類型的塑料樣品(如塑料袋、塑料瓶、塑料玩具等),讓學生分組觀察,并嘗試用語言描述每種塑料的顏色、透明度、硬度、韌性等特性。師生對話示例:- 師:大家看看這個塑料袋,它是什么顏色的?摸起來感覺怎么樣?- 生:它是白色的,摸起來很軟,可以隨便折疊。- 師:很好,那么我們再看看這個塑料瓶,它和塑料袋有什么不同呢?- 生:這個塑料瓶很硬,不容易變形,而且是透明的,可以看到里面的東西。2. 塑料的用途- 通過圖片或實物展示,介紹塑料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如包裝、建筑、交通、醫療等領域。師:同學們,你們知道塑料在我們的生活中有哪些用途嗎?比如我們剛才看到的塑料袋、塑料瓶,還有家里的玩具、電器外殼等,很多都是塑料做的。3. 塑料瓶底的安全標識- 引導學生觀察塑料瓶底的三角形標識及數字,介紹不同數字代表的含義(如PET、HDPE、PVC等),并強調正確識別和使用塑料制品的重要性。師:大家有沒有注意到塑料瓶底有一個三角形的標識?里面還有一個數字,你們知道這個數字代表什么嗎?它其實告訴我們這個塑料瓶是由什么材料制成的,以及它的使用注意事項。(三)深入探究(約15分鐘)實驗活動:“塑料的秘密”——設計一個簡單的實驗,讓學生比較不同種類塑料的耐熱性。例如,用不同材質的塑料片在熱水中浸泡一段時間后觀察變化。師:現在我們來做一個有趣的實驗,看看不同種類的塑料在受熱后會有什么不同。請大家按照老師的指示操作,注意安全哦!(四)創意表達(約10分鐘)活動:“我的塑料創意”——鼓勵學生發揮創意,用廢舊塑料制品制作手工作品,并分享創作過程和意義。師:同學們,廢舊塑料也可以變成寶哦!現在請大家發揮想象力,用桌上的廢舊塑料制作一件手工作品吧!完成后,請跟大家分享一下你的創作過程和這件作品的意義。(五)習題設計(約15分鐘)1. 填空題- 塑料的主要優點是_____、_____、_____等。- 塑料瓶底的三角形標識內數字“1”通常代表_____材料。2. 選擇題- 下列哪種塑料不適合用來裝熱飲?( )A. PET B. HDPE C. PVC D. PP- 下列哪種行為是正確的塑料處理方法?( )A. 隨意丟棄 B. 焚燒處理 C. 回收再利用 D. 掩埋地下3. 簡答題- 請列舉三種你在日常生活中常見的塑料制品,并說明它們的用途。- 你認為我們應該如何減少塑料垃圾的產生?請提出至少兩條建議。(六)總結提升(約5分鐘)師:通過今天的學習,我們不僅認識了塑料的種類和特性,還了解了它在生活中的廣泛應用以及正確處理塑料垃圾的重要性。希望大家能在日常生活中做到節約資源、減少塑料使用,并積極參與到塑料回收的行動中來,為保護我們的環境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師:最后,老師想問大家一個問題,你們覺得未來有沒有可能發明出更加環保、可降解的塑料替代品呢?生:(學生自由發言,表達自己的想法)師:非常好,大家的想法都很有創意!科學的發展是無限的,相信在不久的將來,我們一定能找到更好的解決方案,讓我們的生活既便利又環保。(七)作業布置(約2分鐘)1. 家庭作業:請每位同學回家后,與家人一起檢查家中的塑料制品,并嘗試對它們進行分類,記錄下哪些是可以回收的,哪些可能是有害的。同時,思考一下你們家有沒有減少塑料使用的好方法,并準備在下節課上分享。2. 實踐作業:利用周末時間,與家人一起參與社區的塑料回收活動,或者自己動手制作一件由廢舊塑料制成的手工藝品,并在下節課上進行展示和介紹。(八)結束語師:今天的課就上到這里,感謝大家的積極參與和認真思考。希望你們在生活中能夠成為小小環保衛士,用實際行動守護我們的地球家園。下節課再見!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