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單元整體教學設計單元教學設計單元名稱 百年追夢 復興中華1.單元教學設計說明(依據課程標準的要求,簡述本單元學習對學生核心素養發展的價值;簡要說明教學設計與實踐的理論基礎) 本單元的編寫依據是《義務教育品德與社會課程標準( 2011年版)》中主題五“我們的國家”第10條“知道近代我國遭受過列強的侵略以及中華民族的抗爭史。敬仰民人族英雄和革命先輩,樹立奮發圖強的愛國志向”;第11條“知道中國共產黨的成立,知道新中國成立和改革開放以來取得的成就,加深對社會主義祖國和中國共產黨的熱愛之情”。本單元根據課程標準的要求,結合五年級學生的年齡特點、生活實際和成長需求以及時代的發展和社會的進步,設置了教學內容。 引導學生了解、認識和感悟先輩們走出苦難、復興中華的艱難歷程,樹立奮發圖強的愛國志向。2.單元目標與重點難點(根據課程標準和學生實際,指向學科核心內容、學科思想方法、核心素養的落實,設計單元學習目標,明確重點和難點) 引導學生知道從鴉片戰爭到甲午中日戰爭我國遭受的列強侵略;了解中國人民面對外來侵略曾經進行了不屈不撓的斗爭,革命先驅孫中山和其他革命黨人為了推翻清朝反動統治,尋求救國救民道路所進行的奮勇抗爭;了解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傳播、五四運動、中國共產黨的誕生、井岡山道路的開辟、紅軍長征等重要史實;了解抗日戰爭時期國家悲痛的記憶,以及中華民族奮勇抗爭的事跡;了解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來,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全國人民自力更生、齊心協力、艱苦奮斗、奮發圖強,在一窮二白的基礎上,建設偉大祖國的歷史;了解社會主義建設突飛猛進,取得了世界矚目的成就;了解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各個領域取得的卓越成就。 懂得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懂得辛亥革命在推動近代中國變革上的重要意義、中國共產黨的誕生是歷史的必然選擇;懂得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是中華民族近代以來最偉大的夢想。 體會中華民族頑強的抗爭精神、仁人志土英勇無畏的革命精神。感悟先烈們的革命精神、抗日戰爭和人民解放戰爭中體現的革命精神,感受新中國建設者奮力拼搏、不畏艱難、為國獻身的愛國熱情和愛國精神。 理解只有社會主義才能發展中國,只有堅持中國共產黨的正確領導,才能實現國家富強、民族復興和人民幸福。單元整體教學思路(介紹單元整體教學實施的思路,包括課時安排、教與學活動規劃,以結構圖等形式整體呈現單元內的課時安排及課時之間的關聯等) 本單元共六課,以時間為脈絡,以精神為核心,呈現了近代以來中國人民為實現民族復興走過的歷史進程,歌頌了仁人志士的革命精神與愛國精神。 《不甘屈辱奮勇抗爭》引導學生知道從鴉片戰爭到甲午中日戰爭我國遭受的列強侵略,懂得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了解中國人民面對外來侵略曾經進行了不屈不撓的斗爭,從中體會中華民族頑強的抗爭精神。 《推翻帝制民族覺醒》引導學生了解革命先驅孫中山和其他革命黨人為了推翻清朝反動統治,尋求救國救民道路所進行的奮勇抗爭,體會仁人志土英勇無畏的革命精神,懂得辛亥革命在推動近代中國變革上的重要意義。 《中國有了共產黨》引導學生了解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傳播、五四運動、中國共產黨的誕生、井岡山道路的開辟、紅軍長征等重要史實,懂得中國共產黨的誕生是歷史的必然選擇,感悟先烈們的革命精神。 《奪取抗日戰爭和人民解放戰爭的勝利》引導學生了解抗日戰爭時期國家悲痛的記憶,以及中華民族奮勇抗爭的事跡,領悟抗日戰爭和人民解放戰爭中體現的革命精神,認識抗戰精神是民族復興的強大精神動力,樹立奮發圖強的愛國志向。 《屹立在世界的東方》讓學生了解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來,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全國人民自力更生、齊心協力、艱苦奮斗、奮發圖強,在一-窮二白的基礎上,建設偉大祖國的歷史;了解社會主義建設突飛猛進,取得了世界矚目的成就;感受新中國建設者奮力拼搏、不畏艱難、為國獻身的愛國熱情和愛國精神。 《富起來到強起來》引導學生了解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各個領域取得的卓越成就;懂得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是中華民族近代以來最偉大的夢想;初步理解只有社會主義才能發展中國,只有堅持中國共產黨的正確領導,才能實現國家富強、民族復興和人民幸福。課時教學設計課題 紅軍不怕遠征難1.教學內容分析(分析本課時教學內容在單元中的位置,學習內容對發展學生核心素養的功能價值,蘊含的正確價值觀念等) 本課是位于部編版《道德與法治》五年級下冊第19課 《中國有了共產黨》第三課時,通過初步學習紅軍長征重大歷史事件,講述過雪山草地、飛奪瀘定橋、一彝海結盟等紅軍故事,培養學生對中國共產黨和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樸素感情,使學生感受紅軍不怕犧牲、浴血奮戰、勇往直前、百折不撓的長征精神,感知紅軍長征勝利的偉大意義和中國共產黨的英明偉大,在生活中學習、傳承長征精神。2.學情分析(分析學生與本課時學習相關的學習經驗、知識儲備、學科能力水平、學生興趣與發展需求、發展路徑等) 小學五年級的學生對革命歷史有了一定的了解,但對長征,充滿探究的興趣。其它學科如語文課上也學習過《飛奪瀘定橋》等長征故事,也受到了長征精神的熏陶,但這些都是割裂的,片段式的,對長征過程及長征精神沒有系統的、完整的了解。五年級學生關于長征已有的經驗難以理解紅軍長征的艱難和紅軍不畏艱難的原因。學生對長征精神只停留在了解層面,怎樣結合學習和生活,用平時的行動進行傳承認識還不夠到位。3.目標確定(根據課程標準和學生實際,指向學科核心內容、學科思想方法,描述學生經歷學習過程后應達成的目標) 1、了解紅軍在長征途中面臨的各種各樣的艱難險阻,探索紅軍戰士體現的長征精神。 2、懂得紅軍長征勝利的偉大意義,感悟長征精神,在生活中學習、傳承長征精神。 3、懂得今日的美好生活是由革命先輩用鮮血換來的,來之不易,要加倍珍惜。 4、樹立崇高的理想信念和民族責任感,有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為實現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奮斗的價值觀。4.學習重點難點 學習重點:中央紅軍長征的原因、紅軍在長征途中面臨的各種各樣的艱難險阻、遵義會議的意義。 學習難點:感知紅軍長征勝利的偉大意義和中國共產黨的英明偉大,懂得今日的美好生活來之不易,樹立為國家富強而奮斗的志向。感悟長征精神,在生活和學習中傳承和發揚長征精神。5.學習活動設計音樂導入播放《十送紅軍》歌曲,引出長征主題設計意圖 經典歌曲激起學生興趣,拋出問題引發學生好奇心環節一:重走長征路線,感知悲壯歷程。教師活動 (教學環節中呈現的學習情境、提出驅動性問 題、學習任務類型等) 出示工農紅軍長征路線地圖,小組合作探究紅軍長征去了哪里?遇到了哪些困難? 圖文結合,創設紅軍長征情景,引導學生理解紅軍長征時的路途遙遠、環境險惡、生活艱苦、敵人圍堵。 計算“兩萬五千里”的長度。 介紹湘江血戰,播放視頻,引導學生明白遵義會議的重要性。 學生活動 (學生在真實問題情境中開展學習活動,與教的環節對應) 1、小組合作探究紅軍長征去了哪里?遇到了哪些困難?討論完畢后上臺匯報。 2、在教師的引導下理解紅軍長征時的路途遙遠、環境險惡、生活艱苦、敵人圍堵。 3、動手計算“兩萬五千里”相當于學校操場的多少圈。 4、在教師的引導下明白遵義會議的重要性和中國共產黨的英明偉大。設計意圖(簡要說明教學環節、學習活動等,組織與實施意圖,說明活動對目標達成和學生發展的意義,說明如何在活動中達成目標,關注課堂互動的層次與深度) 小組合作探索長征路線,融合數學學科,通過計算得出“兩萬五千里”相當于31250圈操場的長度,通過直觀的圖文結合,使學生了解紅軍在長征途中面臨的各種各樣的艱難險阻、湘江戰役的悲壯和遵義會議的重要性,理解中國共產黨的英明偉大。環節二:講述紅軍故事,感悟長征精神。教師活動 請學生分享他所知道的紅軍故事。 提問:你認為紅軍戰士擁有哪些可貴的精神? 提問:我們還需要長征嗎?我們還需要學習長征精神嗎?你身邊有長征精神的實踐者嗎? 圖文結合,播放視頻,領悟現代長征精神。 學生活動 學生上臺講述紅軍故事。 在教師的引導下感受紅軍不怕犧牲、浴血奮戰、勇往直前、百折不撓的長征精神。 發現身邊的“長征精神踐行者”,思考回答發言長征精神對于現代的重要性。 4、觀看視頻,發表感想。設計意圖 圖文與音樂的結合,創設故事情境,通過革命英雄事跡,使學生體會紅軍在長征中的不易,明白如今的幸福生活是革命先輩用鮮血換來的,應該好好珍惜。引導學生認識到,無論國家發展到哪一步,無論取得多大成就,每代人都有每代人要走的長征路,我們都要繼承并弘揚長征精神。環節三:書寫“我的長征卡”,踐行“現代長征魂”。教師活動 1提問:作為新時代的小學生,我們該如何繼承和發揚長征精神呢?、 出示習近平主席在紀念長征勝利80周年紀念會上說的話。 總結回顧。 出示《七律·長征》 學生活動 1、請學生書寫“長征卡”,貼在黑板上,并與同學分享。 2、齊讀習近平主席在紀念長征勝利80周年紀念會上說的話。 3、學生總結本節課所學知識。 4、配樂詩朗誦《七律·長征》設計意圖 引導學生在生活的方方面面踐行“長征精神”,弘揚革命精神,引導學生愛黨愛國,培養高尚品德,培養對中國共產黨和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樸素感情,初步樹立為國家富強而奮斗的志向,建立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的責任感。板書設計(板書完整呈現教與學活動的過程,最好能呈現建構知識結構與思維發展的路徑與關鍵點)7.作業與拓展學習設計(關注作業的針對性、預計完成時間,發揮作業對復習鞏固、引導學生深入學習的作用) 請同學們跟家人講一講紅軍的故事,并繪制一張關于“長征”的手抄報。8.特色學習資源分析、技術手段應用說明(結合教學特色和實際撰寫) 1、融合數學學科計算兩萬五千里的長度,融合語文學科進行詩朗誦《七律·長征》,融合音樂學科,將音樂的渲染作用發揮極致,烘托學生的革命情感、愛國情感。 2、撰寫“長征卡”,為學生打造“種下‘長征精神’的種子”儀式感。 3、多視頻、圖文、音樂結合,給學生直觀感受,沖擊學生心靈,更好地塑造踐行長征精神的價值觀。 4、巧妙結合時事,引用2022年暑假期間發生的新聞——“現代飛奪瀘定橋”來烘托和弘揚長征精神。 5、引經據典,引用了習近平主席和毛澤東爺爺的金句作為學習內容。 6、把時間和主動權還給學生,請學生來做小歷史家、小地理家、小故事家。9.教學反思與改進(教與學的經驗性總結,基于學情分析和目標達成度進行對比反思,教學自我評估與改進設想) 本節課融合了多學科,結合視頻、圖片給學生直觀視覺沖擊,加之音樂進行情感烘托,教學內容環環相扣,引用了習近平主席和毛澤東爺爺的金句、時事新聞作為學習內容,讓學生充分地感受到長征永遠在路上。本節課把時間還給了學生,讓學生動手算,動口說,講故事,貼上長征卡,學生的課前準備得較充分,對革命歷史了解較多,教學過程流暢、順利。沒有把握好時間是不足之處。10.學習評價設計(從知識獲得、能力提升、學習態度、學習方法、價值觀念培育等方面設計過程性評價的內容、方式與工具等;過程性評價要適量、適度,通過學生的行為表現判斷學習目標的達成度) 本節課的評價方式為學生自評、學生互評、最后師生共同小結。從學生的表達中可以看出,學生已了解紅軍在長征途中面臨的各種各樣的艱難險阻,感悟到了長征精神,并明白遵義會議對長征的重要性,明白中國共產黨領導對國家發展的重要性。從學生寫的“長征卡”可以看出,學生懂得今日的美好生活是由革命先輩用鮮血換來的,來之不易,要加倍珍惜。初步樹立了崇高的理想信念和民族責任感,有為為國家富強而奮斗的志向。在生活和學習中傳承和發揚長征精神。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