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八年級下道德與法治 202409013-1《維護秩序》導學案一、【自主學習】(一)學習目標1.認識到社會秩序與社會規則的關系,樹立秩序意識和規則意識。2.懂得生活中的各種規則,能夠自覺遵守社會規則,維護社會秩序。3.知道良好的社會秩序促進社會正常運轉,保證人們安居樂業;社會規則營造良好的社會秩序;人們應自覺遵守社會規則。(二)學(自主學習6分鐘)1.社會秩序是社會生活的一種 狀態。與人們日常生活關系密切的社會秩序包括__________秩序、生產秩序、 秩序和 秩序等。2.社會規則是人們為了維護 的社會環境,在逐漸達成默契與共識的基礎上形成的。生活中,調節我們行為的規則有很多,如 、 、 等。二、【合作探究】任務一1.學+研:(師徒對研2分鐘)社會秩序的含義和種類。2.展+評:社會秩序是社會生活的一種有序化狀態。社會秩序包括社會管理秩序、生產秩序、交通秩序和公共場所秩序等。3.展:圖片體現了哪些方面的社會秩序?4.展:如果沒有秩序,我們的生活將會怎樣?提示:如果沒有秩序,我們的生活將會出現一種無序化狀態,社會將會混亂不堪,社會生產和生活將無法正常進行。任務二5.學+研:(小組共研2分鐘)(1)校門口的這種混亂狀況會造成哪些影響?(2)你認為應該如何改變這種混亂狀況?6.展+評:(1)影響學生正常放學,出現安全隱患,可能導致交通事故的發生;(2)需要制定相關的規則,來接孩子的家長要自覺遵守規則,維護秩序。提示:(1)社會正常運行需要秩序。只有每個社會成員有序地占據一定的社會資源和承擔相應的社會責任,才能避免混亂、減少障礙、化解矛盾,從而提高社會運行效率,降低管理成本。(2)社會秩序是人民安居樂業的保障。任務三7.學+研:(師徒對研2分鐘)社會規則的含義和種類。8.展:(1)社會規則是人們為了維護有秩序的社會環境,在逐漸達成默契與共識的基礎上形成的。調節我們行為的規則有道德、紀律、法律等。(2)分為成文的和不成文的兩類:風俗習慣、部分道德規范及部分法律規范、宗教規范是不成文的;法令、條例、規章和大部分法律、重要的教規是成文的。9.研+展:(小組共研3分鐘)你還知道哪些類似的規則?這些規則在生活中起什么作用?10.理:請同學們根據本節課所學的知識,構建本節課思維導圖。11.練:(1)小剛騎著自行車剛到十字路口紅燈恰巧亮了,這時綠燈方向正好沒車,在小剛前面的幾個人便沒有停車,直接過去了。這時,小剛應該( )A.“隨大流”,與大家一塊過去B.在保證自身安全的前提下迅速過去C.按交通信號燈指示,停車等待D.走自己的路,無需遵守信號燈(2)作為中學生,我們要面對各種校規校紀。對此,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A.我們要自覺遵守校規校紀,學會自我約束B.校規校紀對遵守紀律的同學沒有什么用C.新的校規校紀反映了學校和社會對我們的新要求D.制定校規校紀的目的在于維護學校的正常教育教學秩序(3)社會秩序的含義和內容是什么?(4)社會秩序的重要性:(或社會生活需要秩序的原因是什么?)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