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一周 社會主義從空想到科學、從理論到實踐的發展【重點難點復習】(1)正確把握生產力與生產關系(1)生產力①含義:人們利用和改造自然的能力。②內容:生產資料作為生產力中物的因素,包括生產工具和勞動對象;勞動者作為生產力中人的因素,是生產工具的創造者和使用者,在生產中起主導作用。③生產力發展水平的重要標志:生產工具。(2)生產關系①含義:生產過程中形成的人和人之間的關系。②內容生產資料歸誰所有;人們在社會生產中的地位和相互關系如何;產品如何分配。其中,生產資料所有制是生產關系的基礎,決定著生產關系的其他兩個方面。(3)生產力與生產關系是辯證統一的生產力決定生產關系,生產關系反作用于生產力,適合生產力狀況的生產關系推動生產力的發展,不適合生產力狀況的生產關系阻礙生產力的發展。(2)明確奴隸社會代替原始社會是歷史的進步判斷社會形態更替是歷史的進步還是倒退,關鍵是看生產關系是否適應生產力的發展。關于奴隸制的生產關系是否促進生產力的發展,需要從生產力的兩大因素(勞動者和生產資料)來分析。在奴隸制生產關系中,奴隸主階級能夠集中大量的生產資料和奴隸,組織大規模的生產協作,能完成個體勞動所無法做到的事;奴隸間有細密的分工,這大大提升了生產效率。奴隸社會的生產工具得到改進,金屬工具的廣泛使用促進了農業、手工業的發展。總之,奴隸制生產關系的確立,適應并促進了生產力的發展。因此,奴隸社會代替原始社會,是社會發展的必然趨向,是人類歷史發展中的巨大進步。(3)比較三個階級社會的主要異同點奴隸社會封建社會、資本主義社會是人類社會發展進程中出現的三個階級社會,這三個階級社會的主要異同點如下:項目 奴隸社會 封建社會 資本主義社會不 同 點 建立標志 奴隸制國家 封建制國家 資產階級革命的勝利生產力發展標志 金屬工具的廣泛使用 鐵制農具的廣泛使用 機器大生產生產關系的特點 剝削基礎 奴隸主占有生產資料并完全占有奴隸 封建土地所有制 生產資料資本主義私有制剝削手段 完全占有勞動成果 收取地租等 榨取剩余價值剝削特點 赤裸裸的 較明顯的 隱蔽的人身依附關系 奴隸主完全占有奴隸,奴隸毫無人身自由 農民有一定的人身自由,地主不完全占有農民 工人是自由勞動者國家的本質 奴隸主階級統治奴隸階級的工具 地主階級統治農民階級的工具 資產階級統治無產階級的工具統治特點 根本不把奴隸當人看 森嚴的等級制度 虛假的民主主要矛盾 奴隸主階級和奴隸階級之間的矛盾 地主階級和農民階級之間的矛盾 資產階級和無產階級之間的矛盾相同點 ①都是以生產資料私有制為基礎,都存在殘酷的階級剝削; ②社會的主要矛盾都是該社會兩大利益根本對立的階級之間的矛盾; ③都存在國家,國家的本質都是剝削階級統治被剝削階級的工具; ④都存在暴力統治和精神統治兩個方面; ⑤生產關系前期均促進了社會生產的發展,后期都阻礙了社會生產的發展; ⑥都受生產關系一定要適應生產力發展這一社會發展基本規律的支配,發展趨勢都是被高一級的社會形態所代替(4)全面理解資本主義社會的基本矛盾(1)資本主義基本矛盾的形成方面,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的產生,極大地促進了社會生產力的發展,使生產日益社會化,社會化大生產本身要求社會占有和支配生產資料,對社會生產進行統一的管理,產品歸社會占有和分配。但是,另一方面,資本主義私有制的存在,卻使應由社會占有的生產資料越來越集中在少數資本家手中,社會化的產品也為資本家私人所有,這就形成了生產社會化和生產資料資本主義私人占有之間的矛盾,這是資本主義社會的基本矛盾。(2)資本主義基本矛盾難以克服的原因資本主義雖然可以通過生產關系的自我調節,以資本的社會化來適應和推進生產的社會化,并使資本主義基本矛盾有所緩和。但資本主義生產關系的自我調節,是在資本主義自身范圍內進行的,只是資本占有形式的改變,而不是資本占有性質的改變,因此,資本主義生產關系的自我調節不能從根本上解決資本主義的基本矛盾。(5)正確理解科學社會主義的理論與實踐產生條件 思想來源 空想社會主義是科學社會主義的思想來源歷史前提 資本主義的發展和工人運動的興起,是科學社會主義產生的歷史前提理論基石 馬克思、恩格斯通過研究社會歷史,批判地吸收了德國古典哲學的合理成分,徹底擺脫了了唯心主義思想的影響,創立了唯物史觀馬克思、恩格斯通過剖析資本主義社會,批判繼承了英國古典政治經濟學的思想成果,創立了剩余價值學說創立者 馬克思和恩格斯標志 《共產黨宣言》發表,標志著科學社會主義的誕生實踐 十月革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個社會主義國家,將馬克主義關于無產階級革命的理論變為現實,實現了科學社會主從理論到現實的歷史性飛躍,開啟了人類歷史的新紀元。第二次世界大戰后,社會主義在世界范圍內獲得大發展,實現了從一國實踐到多國實踐的歷史性飛躍(6)理解社會主義代替資本主義的歷史必然性從人類社會發展進程來看,由于資本主義社會存在著自身不可克服的矛盾,必然導致資本主義社會向更高社會形態的轉化,因此,社會主義終將代替資本主義是不可逆轉的。(1)資本主義基本矛盾決定了資本主義必然被社會主義所代替①資本主義社會的基本矛盾是生產社會化和生產資料資本主義私人占有之間的矛盾。社會化生產既然已經不具有個體的私人生產的性質,因而也就否定了私人占有生產資料和勞動產品的基礎,生產的社會化要求改變以生產資料私有制為基礎的資本主義生產關系。這是由生產力決定生產關系、生產關系一定要適應生產力狀況的規律決定的②不斷追求剩余價值推動著資本主義基本矛盾不斷激化并最終否定資本主義自身。隨著資本主義生產社會化程度的不斷提高,它同生產資料資本主義私人占有之間的矛盾也日益尖銳起來,資本主義社會基本矛盾的尖銳化決定了資本主義必然滅亡(2)向社會主義過渡是一個漫長的歷史過程雖然資本主義必然被社會主義所取代,但這并不意味著資本主義社會將很快消亡,社會主義代替資本主義將是一個漫長、曲折的過程。①資本主義基本矛盾運動的復雜性和曲折性決定了社會主義取代資本主義的長期性②資本主義經濟和政治發展的不平衡性決定了過渡的長期性。資本主義各國間的經濟和政治的發展是不平衡的,決定了資本主義的滅亡和社會主義的勝利不可能在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同時實現③資本主義制度自我調節的能力尚未窮盡。資本主義演變的歷史表明,它所容納的生產力還沒有完全發揮出來,仍有可能調整其經濟制度的某些方面來適應當代資本主義經濟的發展。【基本方法與技能復習】一、各社會形態的生產關系特點(1)原始社會生產關系特點:①共同勞動,共同占有生產資料;②在生產中結成平等互助的關系;③平均分配勞動產品。(2)奴隸制生產關系的特點:①奴隸主占有生產資料并完全占有奴隸;②奴隸毫無人身自由,在奴隸主的強制下勞動;③奴隸的全部產品都歸奴隸主占有和支配,奴隸主只給奴隸最低限度的生活資料。(3)封建制生產關系的特點:①地主占有絕大部分土地,農民有自己的勞動工具甚至有自己的一點土地;②相對于奴隸,農民有一定的人身自由;(封建土地所有制是地主剝削農民的基礎,收取地租是最主要方式)③地主通過地租等方式,占有農民大部分勞動成果;農民的勞動成果除地租外能留下一部分歸自己支配。(4)資本主義生產關系的特點:①資本家占有一切生產資料;②失去生產資料的勞動者不得不出賣自己的勞動力,受雇于資本家,成為雇傭工人;③資本家在生產過程中占有工人創造的剩余價值。(5)社會主義生產關系的特點:①勞動者共同占有生產資料;②消滅了人剝削人的制度,人們在生產過程中建立起互助合作的關系;③個人消費品實行按勞分配。二、奴隸社會代替原始社會的歷史意義奴隸制生產關系的建立,適應了生產力的發展要求。奴隸社會代替原始社會后,金屬工具的廣泛應用、城市的出現、文字的發明和應用、腦力勞動和體力勞動的分工等,促進了生產力的發展,是人類擺脫了蒙昧野蠻的狀態,邁入了文明時代,是歷史的進步。三、運用所學知識分析為什么奴隸社會代替原始社會是歷史的進步?(1)一種社會形態代替另一種社會形態,究竟是歷史的進步還是倒退,判斷的主要標準,是看生產關系是否適應生產力的發展,是否符合人類社會發展的總趨勢。新的生產關系的出現,如果能促進生產力的發展,則是歷史的進步;如果阻礙了生產力的發展,則是歷史的倒退。(2)奴隸社會代替原始社會后,金屬工具的廣泛使用、城市的出現、文字的發明和應用、腦力勞動和體力勞動的分工等,促進了生產力的發展,使人類擺脫愚昧野蠻的狀態,邁入了文明時代的門檻,這是歷史的進步。四、空想社會主義的評價(1)積極性:①看到了資本主義的弊端,對資本主義進行揭露和批判;②表達對未來理想社會的訴求;③是科學社會主義的思想來源。(2)局限性:①空想社會主義者僅從理性、正義等原則出發,揭露資本主義的弊端,設計未來社會的美好藍圖;②他們主張階級調和,反對階級斗爭;③看不到廣大人民群眾特別是無產階級的力量;④沒有找到消滅資本主義社會和建立新社會的強大力量;⑤也沒有找到進行社會變革的正確途徑。五、說明科學社會主義為什么科學。 ①空想社會主義是科學社會主義的思想來源。資本主義的發展和工人運動的興起是科學社會主義的歷史前提。唯物史觀和剩余價值學說是科學社會主義的理論基石。②唯物史觀批判吸收了德國古典哲學的合理成分;剩余價值學說批判繼承了英國古典政治經濟學的思想成果。唯物史觀和剩余價值學說揭示了人類社會發展的一般規律,揭示了資本主義運行的特殊規律,為科學社會主義的創立奠定了理論基石,使社會主義實現了由空想到科學的偉大飛躍。③科學社會主義是實踐的理論。來源于實踐,又經受實踐檢驗。它歸納了工人運動的經驗,為無產階級的斗爭指明方向。第二次世界大戰后,社會主義實現從一國實踐到多國實踐的歷史性飛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正進行偉大實踐。六、《共產黨宣言》發表的意義?①分析了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的內在矛盾與人類社會的發展規律,科學論證了資本主義必然滅亡和社會主義必然勝利的歷史必然性;②總結了工人運動的經驗和教訓,第一次系統論述了無產階級政黨的性、特點、任務、策略原則,闡明了建立無產階級政黨的必要性;③闡述了未來共產主義社會的理想目標(消滅階級和階級對立,每個人的自由發展是一切人的自由發展的條件,使全體社會成員全面發展);④第一次闡述科學社會主義原理的偉大著作,標志著科學社會主義的誕生;⑤在科學理論的指導下,國際工人運動蓬勃發展起來,對人類社會進程產生了深遠影響。七、運用社會基本矛盾運動原理,說明社會形態更替的一般進程?(1)生產力與生產關系、經濟基礎與上層建筑相互作用、相互影響,構成了社會基本矛盾。生產關系一定要適應生產力的狀況、上層建筑一定要適應經濟基礎的狀況,這一規律決定著社會形態的依次形成和更替,推動人類社會向前發展。(2)在社會基本矛盾的推動下,社會形態由低級向高級依次更替、不斷演進,形成人類社會的歷史。關于社會形態的演進順序,人們依次概括出社會形態演進的“五形態”說,即原始社會----奴隸社會------封建社會------資本主義社會------社會主義社會和共產主義社會。八、運用社會基本矛盾運動的原理,說明資本義被社會主義所取代是歷史發展的必然。①生產力與生產關系、經濟基礎與上層建筑相互作用、相互影響,構成了人類社會基本矛盾。生產關系一定要適應生產力狀況、上層建筑一定要適應經濟基礎的狀況,這一規律決定著社會形態的依次形成和更替,推動著人類社會向前發展。②資本主義基本矛盾是生產社會化與生產資料資本主義私人占有之間的矛盾, 是資本主義社會一切矛盾和沖突的總根源。資本主義基本矛盾的發展,貫穿于資本主義社會的始終,決定著資本主義的命運。生產社會化的程度越高, 資本主義社會基本矛盾的尖銳化就越不可避免。③社會主義中國取得的偉大成就證明社會主義生產關系更能適應生產力發展的要求,上層建筑更能適應經濟基礎的發展要求。資本主義終究要被社會主義所取代,這是歷史發展的必然趨勢。【試題練習】1.在我國云南省,景頗、傈僳、獨龍、怒、佤、布朗等20個民族及尚未確定族屬的“克木人”共66萬人,直接從原始社會和奴隸社會過渡到社會主義社會(簡稱“直過民族”),國家對他們采取了不同于其他地區的特殊政策,使他們跨越若干社會發展階段,得以與其他兄弟民族一起邁步在社會主義道路上,實現各民族共同繁榮進步。“直過民族”的發展歷程表明( )①沒有任何國家和地區的歷史發展道路是一模一樣的②社會主要矛盾的變化決定社會發展的方向③人類社會歷史進程是統一性和多樣性的統一④某民族突破規律制約直接走向更高級社會形態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2.資本主義發展到一定階段,就會發生以生產過剩為基本特征的經濟危機。經濟危機使企業倒閉,生產下降,供求矛盾得到緩解,隨著經濟的恢復和高漲,矛盾又重新激化,這必然再一次導致經濟危機的爆發。以下有關資本主義經濟危機的說法,正確的是( )①生產過剩是社會生產與勞動人民的實際需求相比的絕對過剩②資本主義社會的基本矛盾是導致資本主義經濟危機的根本原因③生產無限擴大與勞動人民有限的支付能力之間的矛盾是危機的直接原因④資產階級與無產階級的斗爭是資本主義社會一切矛盾和沖突的總根源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3.馬克思恩格斯指出,資本主義現代文明體系無法解決個人利益與集體利益的天然對抗性,迫使共同利益“采取國家這種與實際的單個利益和全體利益相脫離的獨立形式,同時采取虛幻的共同體的形式”。而共產主義現代文明則是在個人利益與普遍利益相一致的前提下“控制了自己的生存條件和社會全體成員的生存條件的革命無產者的共同體”。上述論斷揭示出( )①在不同人類文明形態下,階級斗爭是推動社會發展的不竭動力②資本主義與共產主義在是否真正維護人民利益上存在本質差別③資本主義現代文明向共產主義現代文明過渡具有歷史必然性④各國在探索和發展社會主義道路時應與本國具體實際相結合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4.從19世紀開始,迫于動蕩的社會形勢,資本主義國家試圖解決廣大勞工階級的社會問題,如提高工人在確定工資水平中的談判能力,鼓勵員工持有公司股票,促進股權的分散化,在公司管理中設置部分工人代表等,“人民資本論”也隨之產生。對此現象理解正確的是( )①資產階級和無產階級之間的剝削關系可以消除②階級斗爭是推動階級社會發展的直接動力③資產階級和無產階級之間的階級差別不斷淡化、階級界限逐漸模糊④這是人類社會發展的一般規律和資本主義經濟規律共同作用的結果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5.雇員持股計劃最早起源于20世紀中葉的美國,通過讓雇員持股成為公司股東,使雇員產生責任感從而提升工作效率、降低管理成本。雇員持股計劃( )①動搖了資本主義社會一切矛盾的總根源②能緩和資產階級和無產階級的矛盾③未改變廣大工人被剝削的經濟地位④某種程度上使工人成為生產資料的所有者A.②③ B.②④ C.①④ D.①③6.“杜陵叟,杜陵居,歲種薄田一頃余。三月無雨旱風起,麥苗不秀多黃死。九月降霜秋早寒,禾穗未熟皆青干。長吏明知不申破,急斂暴征求考課。典桑賣地納官租,明年衣食將何如。”節選唐代詩人白居易的《杜陵叟》。下列對詩歌中所呈現的社會現象分析正確的是( )①農民有一定的人身自由,能夠比較自主地進行勞動②有少量土地歸農民自己,農民仍不得不依附于地主③地主以收取地租等方式,占有農民大部分勞動成果④君主專制國家暴力統治,激起農民階級反抗地主階級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7.“長安大道連狹斜,青牛白馬七香車。玉輦縱橫過主第,金鞭絡繹向侯家。”《長安古意》是唐代詩人盧照鄰創作的一首七言古詩。此詩描繪當時京都長安的現實生活場景,也寫出了權貴階層驕奢淫逸的生活,深寓諷喻之旨。在這一歷史時期( )①權貴階層占有農民的全部勞動成果②君主專制、等級森嚴是顯著特征③封建土地所有制是地主階級剝削農民的基礎④鐵制農具還未得到使用和推廣A.①④ B.①③ C.②③ D.②④8.2023年是《共產黨宣言》發表125周年。1848年2月,馬克思、恩格斯發表的《共產黨宣言》確立了人民立場,對歷史成果的生成正本清源,解決了歷史由誰創造、依靠誰推動以及最終走向等問題。在科學理論的啟示和鼓舞下,工人運動風起云涌,革命斗爭跌宕起伏,深刻地改變了人類歷史進程。這說明《共產黨宣言》( )①是為全人類謀解放謀利益的經典著作②為科學社會主義創立奠定了理論基石③具有鮮明的人民性、科學性和革命性④實現了社會主義從理論到實踐的跨越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9.經濟危機是資本主義社會無法克服的痼疾,造成經濟危機的根源是( )A.生產關系總是推動生產力的發展B.機器的大規模使用和社會分工的細化C.生產絕對過剩,大量商品賣不出去D.生產社會化和生產資料資本主義私人占有之間的矛盾10.1917年,十月革命一聲炮響,給中國送來了馬克思列寧主義。下列關于馬克思列寧主義傳入中國的過程及其影響,按時間先后排序正確的是( )①五四運動促進了馬克思列寧主義在中國的傳播及與中國工人運動的結合②馬克思列寧主義指導下,新民主主義革命勝利完成,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③俄國十月革命影響下,中國先進知識分子開始接受和傳播馬克思列寧主義④在馬克思列寧主義同中國工人運動結合的過程中,中國共產黨成立A.③→①→④→② B.③→④→①→② C.④→③→②→① D.①→④→②→③11.周恩來暮年之時,仍在尋找《共產黨宣言》首印本。馬克思和恩格斯在撰寫《共產黨宣言》時,絕對想不到,一位大國總理在垂暮之年依然對這部作品牽腸掛肚。當然,他們也絕對想不到,這個古老的東方國度里有數量如此龐大的忠實追隨者。《共產黨宣言》有數量如此龐大的忠實追隨者,是因為它( )①正確分析了資本主義社會生產方式的內在矛盾與人類社會的發展規律②闡述了馬克思主義原理,為中國的革命建設提供了科學世界觀的指導③為科學社會主義的創立奠定了理論基石,標志著科學社會主義的誕生④闡述了未來共產主義社會的理想目標,為人類社會發展提供具體方法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④12.1848年,馬克思、恩格斯合作撰寫的《共產黨宣言》一經問世就震動了世界。《共產黨宣言》指出:資本家社會,是過去支配現在;共產主義社會,是現在支配過去。通過學習研究《共產黨宣言》,我們可以認識到( )①社會主義終將代替資本主義是不可逆轉的②科學社會主義的發展順應潮流,一帆風順③資本主義社會基本矛盾的尖銳化不可避免④生產絕對過剩是資本主義經濟危機的重要特征A.②④ B.③④ C.①② D.①③13.M高中高一年級同學在學校舉辦的政治學科節中對“科學社會主義的創立”這一主題進行了研究性學習總結。以下事件與社會主義的發展過程對應正確的是( )①《共產黨宣言》的發表——標志著科學社會主義的誕生②1871年巴黎公社成立——建立了世界上第一個社會主義國家③十月革命勝利——實現了科學社會主義從理論到實踐的偉大飛躍④東歐劇變、蘇聯解體——社會主義實現了從一國到多國實踐的飛躍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14.社會主義500多年的發展歷史,可謂波瀾壯闊,跌宕起伏,既有高歌猛進,也有坎坷曲折。在其發展進程中,人們通常認為社會主義經歷了三次偉大的飛躍,關于這三次飛躍表述正確的是( )①唯物史觀的創立實現了社會主義從空想到科學的飛躍②巴黎公社的建立標志著社會主義實現了從理論到現實的飛躍③十月革命的勝利實現了科學社會主義從理論到現實的歷史飛躍④二戰后,社會主義實現了從一國實踐到多國實踐的歷史性飛躍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15.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據有關史料表明,舊西藏占人口不到5%的官家、貴族和寺院上層僧侶等農奴主,占有西藏幾乎全部耕地、牧場和絕大部分牲畜。農奴超過舊西藏人口的95%。農奴主占有農奴的人身,把農奴當作自己的私有財產隨意支配,可以買賣、轉讓、贈送、抵債和交換。藏族民諺中描寫道:“農奴身上三把刀,差多、租重、利錢高;農奴面前三條路,逃荒、為奴和乞討”。材料二 西歐農奴制:農奴(serf)一詞源自羅馬人對奴隸的稱呼——servus,是人身屬于主人的農業勞動者,社會地位極為低下,受到封建主多方面的剝削和奴役。農奴世代耕種莊園的份地,但對土地沒有所有權,還必須為封建主服沉重的勞役。農奴是不自由人,人身屬于主人,且世代相傳。主人可以將農奴買賣、轉讓、交換或贈送他人。但是農奴的生命得到保障,主人不能隨便將其殺害。結合材料,運用所學知識說說奴隸社會的生產關系及其相對于原始社會生產關系的進步性。16.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黨的二十大報告明確提出“完善黨中央對科技工作統一領導的體制,健全新型舉國體制,強化國家戰略科技力量”的重要任務。建國以來,我國科技事業發生了歷史性、整體性、格局性重大變化,下表為我國舉國體制下的科技強國之路:時間 頂層設計 成就新中國成立后 在高度集中的計劃經濟條件下,實行政府主導,廣泛動員工人、農民,開展“大協作”。 自主成功研制出“兩彈一星”,實現了我國科學技術和制造業從無到有的劃時代進步,為中國的工業化和科技趕超奠定了基礎。改革開放以來 把科技創新擺在國家發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實行政府主導,市場、社會協同。 銀河系列計算機研制成功,長征系列火箭各項指標達到國際先進水平,三峽工程許多指標都突破了世界水利工程的記錄。進入新時代 探索建立新型舉國體制,面向國家重大需求,政產研學用合力,共同攻克重大科技難題。 天宮、天眼、蛟龍、悟空、墨子、大飛機等重大科技成果相繼問世,我國成功進入創新型國家行列。有人認為,時代雖不同,但選擇應相同,我國要堅持舉國體制。運用社會基本矛盾的相關知識,對此觀點進行評析。答案以及解析1.答案:B解析:“直過民族”跨越若干社會發展階段,直接從原始社會和奴隸社會過渡到社會主義社會,與其他兄弟民族一起邁步在社會主義道路上,實現各民族共同繁榮進步。這一發展歷程表明沒有任何國家和地區的歷史發展道路是一模一樣的,人類社會歷史進程是統一性和多樣性的統一,應具體問題具體分析,①③符合題意。生產力與生產關系的矛盾運動決定社會發展的方向,②錯誤,“直過民族”直接從原始社會和奴隸社會過渡到社會主義社會,遵循了社會發展的客觀規律,不能夠突破規律制約,④錯誤。故選B。2.答案:B解析:生產過剩是社會生產與勞動人民的實際需求相比的相對過剩而不是絕對過剩,故①錯誤。馬克思的這段論述,指出生產無限擴大與勞動人民需求相對縮小之間的矛盾是導致危機的直接原因,而資本主義經濟危機爆發的根本原因是資本主義社會的基本矛盾,故②③符合題意。資本主義基本矛盾是資本主義社會一切矛盾和沖突的總根源,故④錯誤。故選B。3.答案:C解析:階級斗爭是推動階級社會發展的直接動力,①錯誤。資本主義現代文明體系無法解決個人利益與集體利益的天然對抗性,共產主義現代文明則是在個人利益與普遍利益相一致的前提下“控制了自己的生存條件和社會全體成員的生存條件的革命無產者的共同體”這揭示出資本主義與共產主義在是否真正維護人民利益上存在本質差別,資本主義現代文明向共產主義現代文明過渡具有歷史必然性,②③正確。材料未涉及各國在探索和發展社會主義道路時應與本國具體實際相結合,④排除。綜上所述,②③正確,故選C。4.答案:C解析:①錯誤,資產階級為了維護自己的統治,會采取一些緩和階級矛盾的措施,但是這些措施并沒有也不可能改變資本主義私有制及其剝削關系;②④正確,材料中指出階級矛盾逐漸激化,為了緩解矛盾,資產階級開始采取一些措施進行調整,由此“人民資本論”也隨之產生。這說明階級斗爭是推動階級社會發展的直接動力,這是人類社會發展的一般規律和資本主義經濟規律共同作用的結果;③錯誤,資產階級和無產階級的階級差別明晰,階級界限明確。故選C。5.答案:A解析:雇員持股計劃在一定程度上緩和資產階級和無產階級的矛盾,并沒有動搖資本主義社會一切矛盾的總根源,①說法錯誤。雇員持股計劃未改變廣大工人被剝削的經濟地位,但可以緩和資產階級和無產階級的矛盾,②③正確。資產階級仍然是生產資料的所有者,④說法錯誤。故選A。6.答案:B解析:唐代詩人白居易的《杜陵叟》,反映了封建社會農民階級遭受剝削的悲慘境況。在封建社會有少量土地歸農民自己,農民仍不得不依附于地主,地主以收取地租等方式,占有農民大部分勞動成果,②③符合題意。材料反映了農民租稅沉重,生活艱辛,不體現農民有一定的人身自由和能夠比較自主地進行勞動,①與題意不符。材料不體現君主專制國家暴力統治,激起農民階級反抗地主階級,④與題意不符。故選B。7.答案:C解析:材料體現的是封建社會。在封建社會,地主占有農民的大部分勞動成果,①排除。材料體現的是封建社會。在封建社會,君主專制、等級森嚴是其顯著特征,封建土地所有制是地主階級剝削農民的基礎,②③正確。材料體現的是封建社會。封建社會,鐵制農具得到廣泛使用和推廣,排除④。故選C。8.答案:B解析:根據《共產黨宣言》的立場、解決的問題以及產生的巨大影響等信息,這說明《共產黨宣言》是為全人類謀解放謀利益的經典著作,具有鮮明的人民性、科學性和革命性,①③符合題意。科學社會主義兩大理論基石是唯物史觀和剩余價值學說。《共產黨宣言》發表,標志科學社會主義誕生,②說法錯誤。俄國十月革命實現了社會主義從理論到實踐的跨越,④說法錯誤。故選B。9.答案:D解析:造成經濟危機的根源是生產社會化和生產資料資本主義私人占有之間的矛盾,故選D。10.答案:A解析:1919年五四運動的爆發,促進了馬克思列寧主義在中國的傳播及與中國工人運動的結合,故①排在第二位。1949年在中國共產黨的帶領下完成了新民主主義革命,建立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故②排在第四位。1917年俄國十月革命的勝利,給中國送來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先進知識分子開始接受和傳播馬克思列寧主義,故③排在第一位。1921年在馬克思列寧主義同中國工人運動結合的過程中,中國共產黨成立,自此中國人民謀求民族獨立和國家富強的斗爭有了主心骨,故④排在第三位。故選A。11.答案:A解析:《共產黨宣言》在中國有數量如此龐大的忠實追隨者,是因為它闡述了馬克思主義原理,正確分析了資本主義社會生產方式的內在矛盾與人類社會的發展規律,為中國的革命建設提供了科學世界觀的指導,①②符合題意。唯物史觀與剩余價值學說為科學社會主義的創立奠定了理論基石,《共產黨宣言》的發表標志著科學社會主義的誕生,③錯誤。《共產黨宣言》闡述了未來共產主義社會的理想目標,為人類社會發展提供了科學的世界觀和方法論指導,而不是提供了具體方法,④錯誤。故選A。12.答案:D解析:《共產黨宣言》指出:資本家社會,是過去支配現在;共產主義社會,是現在支配過去,這強調了《共產黨宣言》分析了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的內在矛盾與人類社會的發展規律,科學論證了資本主義必然滅亡和社會主義必然勝利的歷史必然性,宣告了資產階級的滅亡和無產階級的勝利是同樣不可避免的,可見,通過學習研究《共產黨宣言》,我們可以認識到資本主義社會基本矛盾的尖銳化不可避免,社會主義終將代替資本主義是不可逆轉的,①③正確。科學社會主義的發展不是一帆風順的,受到了許多的挫折和阻礙,②錯誤。生產相對過剩是資本主義經濟危機的重要特征,④錯誤。故選D。13.答案:A解析:1848年2月,《共產黨宣言》的發表,標志著科學社會主義的誕生,①正確。十月革命的勝利建立了世界上第一個社會主義國家,②錯誤。十月革命勝利,實現了科學社會主義從理論到實踐的偉大飛躍,③正確。第二次世界大戰后,社會主義在世界范圍內獲得大發展,社會主義實現了從一國到多國實踐的飛躍,④錯誤。故選A。14.答案:D解析:社會主義經歷了三次偉大的飛躍:唯物史觀和剩余價值學說使科學社會主義實現了從空想到科學的飛躍:十月革命的勝利使科學社會主義實現了從理論到現實的飛躍:二戰后社會主義實現了從一國實踐到多國實踐的歷史性飛躍,③④正確,①不準確。巴黎公社的建立是無產階級建立政權的第一次偉大嘗試,但其僅僅存在了72天,就失敗了。十月革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個社會主義國家,實現了社會主義從理論到現實的歷史性飛躍,②排除。15.答案:奴隸制生產關系的特點是:奴隸主占有生產資料并完全占有奴隸;奴隸毫無人身自由,在奴隸主的強制下勞動;奴隸勞動的全部產品都歸奴隸主占有和支配,奴隸主只給奴隸最低限度的生活資料。奴隸制生產關系的進步性:相對于原始社會,奴隸制的生產關系更加適合生產力的發展要求,大大促進了生產力的發展。奴隸制生產關系使得奴隸勞動能夠提供較多的剩余產品,從而出現腦體分離,為科學文化的發展創造了前提,人類開始進入文明時代。解析:本題要求結合材料,運用所學知識說說奴隸社會的生產關系及其相對于原始社會生產關系的進步性。考查奴隸制生產關系的特點,屬于教材基礎知識考查。解答本題,考生可以通過教材上的知識,從奴隸制生產關系的特點,即完全占有奴隸、毫無人身自由,強制勞動、全部產品都歸奴隸主占有和支配以及奴隸制生產關系的進步性即促進了生產力的發展、出現腦體分離,為科學文化的發展創造了前提,人類開始進入文明時代這幾點內容來進行回答,回答過程中注意答案的條理性。16.答案:①生產關系一定要適應生產力的狀況,上層建筑一定要適應經濟基礎的狀況,這一規律推動著人類社會向前發展。我國舉國體制下的科技強國之路,符合人類社會歷史發展的規律,符合社會主義建設規律,是被實踐證明了的正確道路。②實行什么樣的經濟制度,決定這一個國家的性質與方向,同人民的命運密切相關。因此,任何時代的經濟制度都應與當時的生產力發展水平相適應。改革開放后,我國逐步建立起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要完善市場機制有效、微觀主體有活力、宏觀調控有度的機制,健全新型舉國體制,提升參與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的自覺性和能力。所以,時代雖不同,但選擇應相同,有失偏頗。解析:第一步:審設問。明確知識范圍、問題限定和作答角度。本題的設問要求為“運用社會基本矛盾的相關知識,對此觀點進行評析”,需要調用社會基本矛盾的有關知識,從評析的角度分析作答。第二步:審材料。提取關鍵詞,鏈接教材知識。關鍵詞①:新中國成立后,高度集中的計劃經濟條件下,實行政府主導,自主成功研制出“兩彈一星”,實現了我國科學技術和制造業從無到有的劃時代進步;改革開放以來,實行政府主導,市場、社會協同,銀河系列計算機研制成功,長征系列火箭各項指標達到國際先進水平,三峽工程許多指標都突破了世界水利工程的記錄;進入新時代,政產研學用合力,共同攻克重大科技難題,我國成功進入創新型國家行列→可聯系教材知識“生產力與生產關系、經濟基礎與上層建筑”作答,說明我國舉國體制下的科技強國之路符合人類社會發展規律,是正確的道路;關鍵詞②:新中國成立后,高度集中的計劃經濟條件下,實行政府主導;改革開放以來,實行政府主導,市場、社會協同→可聯系教材知識“生產資料所有制”作答,說明時代不同,我們選擇的舉國體制有變化;第三步:整合信息,組織答案。注意設問限定以及教材知識與材料、時政信息等相結合。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