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青年友誼圓舞曲》教學設計學情分析從整體的水平看,整體水平相差不是特別明顯。學生在音準、對歌曲的接受能力和音樂表現能力方面學生相對可以,但是部分班級在音樂的聽覺稍有差異。教材分析《青年友誼圓舞曲》是一道洋溢青春活力的圓舞曲,旋律熱情、優美,全曲共有六個樂句,前面四句節奏完全一樣,五、六兩句有小的變化,學生容易掌握。但旋律比較活躍,大跳較多,旋律線起落幅度較大。教學目標1、知識與技能 了解圓舞曲風格,三拍子指揮圖示和自然大調音階的基礎音樂知識。2、過程與方法 學唱歌曲《青春友誼圓舞曲》,能用正確的歌唱姿勢、飽滿的聲音演唱。3、情感態度與價值 感受歌曲所表現的青年人熱愛和平、珍惜友誼,增進團結、發展友誼、爭取世界和平貢獻力量的崇高精神。教學重點難點1、教學重點 能用正確的演唱姿勢,飽滿圓潤的聲音,熱情爽朗的情緒演唱歌曲。2、教學難點 感受三拍子的強弱弱規律以及表演唱中身體動作的表現。教學策略設計抓住七年級學生活潑好動的特征,對新鮮事物充滿興趣為切入口,展現給學生一個較為寬松的、和諧的、動態的、充滿了美感與濃厚人情味的音樂學習的空間,讓他們在童話般的夢境中以一種積極樂觀的態度來看待美好的生活。教學過程一、組織教學 師生問好教師活動 創設情境導入:聽陳思思演唱的《春天的芭蕾》進教室預設學生行為 聽《春天的芭蕾》的音樂能吸引住學生。 二、創設情境,提問導入歌曲師:同學們,剛才課前我們聽的歌曲是幾拍子?生:三拍子師:聽說過華爾茲嗎?師隨音樂跳起舞步。(華爾茲,或圓舞曲)生:、、、(引入音樂知識——舞曲,圓舞曲。)根據舞蹈節奏寫成的樂器樂曲或聲樂曲稱為舞曲。舞曲一般根據節拍或特性節奏區分為:三拍子舞曲(圓舞曲) 二拍子舞曲(波爾卡) 四拍子舞曲(探戈)圓舞曲: 又稱華爾茲,它起源于奧地利民間的一種三拍子舞蹈,由于舞蹈時需由兩人成對旋轉,因而被稱為圓舞曲。19世紀風行于歐洲各國。圓舞曲的特點:節奏明確、輕快旋律流暢、熱情節拍感鮮明,第一拍重音較為突出師:接下來我們就一起來學唱這首歌《青年友誼圓舞曲》教師活動 揭示課題—《青春友誼圓舞曲》設計意圖 播放美聲唱法的三拍子歌曲,讓學生逐漸感受到輕松快樂的課堂氛圍。也為課堂導課做好鋪墊。三、歌曲學唱(一)發聲練習師:在學習歌曲之前,請同學們跟著老師做一個發聲練習。5 3 1 5 3 1Mi ma(大多數學生性格上稍微有點內斂,碰到音高一點的都不能很好的演唱,所以開口音有利于他們的演唱。)(二)簡介歌曲背景。《青年友誼圓舞曲》這首音樂作品是1955年,中國青年代表團為參加在波蘭舉行的第五屆青年與學生和平友誼聯歡節而創作的。歌曲表現了和平、友誼、團結的主題思想。(三)欣賞歌曲播放歌曲《青年友誼圓舞曲》回答問題。(學生打節拍欣賞)思考:歌曲表達了怎樣的思想感情?學生回答:歡快、活潑 、激情、舒暢、、、、、、提問:你覺得這首歌曲最令人激動的樂句是哪句?學生欣賞,并回答問題。師總結。(四)學唱歌曲師:那下面我們就來學唱這首歌曲,先來學習樂譜。生:、、、難點:1 5 3 2 1 4 6. 3 5 2——穿 深 林 過 海 洋 來 自 各 方重點:視唱的同時一邊劃拍或打拍。1.師:下面我們加入歌詞來學唱一下這首歌曲生:、、、第一遍輕聲慢速代入歌詞。理解歌詞含義,教育學生珍惜友誼。第二遍有感情的完整演唱歌曲。第三遍用不同速度表現歌曲。2.提問這首歌分為幾句:共6句。3.學生跟琴演唱歌曲《青年友誼圓舞曲》。注意樂句的斷和連。4..讓學生畫出旋律線。5.選擇三拍子的擊拍圖示,并用右手練習,為歌曲《青年友誼圓舞曲》擊拍,感受圓舞曲的特點。6.演唱最后一句歌曲,并讓學生演唱中注意強弱的變化。7.師:接下來我們完整的演唱一遍歌曲生:演唱歌曲、、、8.師:下面我們分組來演唱歌曲,女生唱第一段,男生唱第二段,第三段齊唱。要注意歌曲的情緒,有感情的演唱!(五)、采用各種形式熟唱歌曲(1)師生對唱(2)生生對唱(3)跟著鋼琴伴奏完整演唱(六)、觀看華爾茲表演(七)、課堂小結預設學生行為 學會了歌曲之后,進行拓展的環節,激發學生的思維和興趣。設計意圖通過師生對唱,生生對唱等形式,不僅激發了學生的興趣,同時又貫徹了“兩綱教育”理念對于低年級學生“合作”的要求,幫助學生樹立相互合作的意識,逐步加深學生對旋律的熟悉程度。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