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7】9a4.1夯實法治基礎 講義1、7 月 1 日起,《中華人民共和國消費者權益保護法實施條例》正式施行!這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消費者權益保護法》實施 30 周年后的首部配套行政法規(guī),人們期盼這一條例能夠打通新型消費,讓錢花得更省心,更舒心。消保條例共七章五十三條,體例上與消保法呼應。值得注意的是,《條例》對預付式消費、直播帶貨、“大數(shù)據(jù)殺熟”等新領域新問題均作出了規(guī)定。今天,就讓我們一起深入探索其中諸多亮點吧!6、據(jù)新京報報道,一輛剛卸完煤制油的罐車未經(jīng)清洗就裝上了35噸大豆油,并進入了中儲糧油脂(天津)有限公司的廠區(qū)。槽cáo頭肉是指豬頭與軀干連接部位的肉,含有大量淋巴結、脂肪瘤和甲狀腺,是豬肉中品質(zhì)較差的部分。這種肉未經(jīng)嚴格處理,不符合食品安全標準。安徽廚先生食品有限公司等企業(yè)被曝光使用這種劣質(zhì)肉制作梅菜扣肉。7、無產(chǎn)階級革命領袖列寧曾說過“法律不是用來裝點門面的!”有了良好的法律,我們還要有民主的政治,讓良法真正得以在實踐中發(fā)揮作用。因此,我們說法治的兩大要義——良法+善治,一個都不能少!9、①產(chǎn)生的時間先后不同:人類世界還沒有產(chǎn)生憲法以及民主的時候(奴隸社會、封建社會),就存在“法制”;“法治”則是晚近才產(chǎn)生。例如:公元前18世紀巴比倫國王漢謨拉比制定的《漢謨拉比法典》,公元前5世紀古羅馬的《十二銅表法》;在中國封建社會,如唐朝時期,有《唐律疏議》等法律文獻【板書】②在社會規(guī)范中的地位不同:在法制社會中,法律只是確保社會秩序的正式框架,但在日常生活中,道德、文化、宗教和習慣(比如說人情世故)等社會規(guī)范往往地位更重要,作用更持久,發(fā)生矛盾的時候,法律往往會讓位,成為一紙空文。中國從法治社會走向全面法治社會的過程是一個漸進的發(fā)展過程,我們待會兒會學到這個歷程中的一些里程碑事件,這里暫時按下不表。③基本價值追求不同:“法治”追求法律至上、社會民主、維護自由平等正義等;法制和這些追求沒有必然的聯(lián)系,它可以和“法治”相結合,也可以和“人治”相結合。11、贈品是“法外之物”的負面案例:過期或變質(zhì)產(chǎn)品:贈品是食品或化妝品,但已經(jīng)過期或因儲存不當而變質(zhì),消費者使用后可能會引起食物中毒或皮膚問題。不合規(guī)的充電設備:贈品是一個手機充電器,但不符合國家標準,使用時可能會過熱甚至引發(fā)火災,危及消費者的財產(chǎn)安全。12、五花八門的“高端”詞匯eg:奢華、頂級、尊貴、精品、旗艦、高端定制、尖端科技、原單外貿(mào)、限量版13、《中華人民共和國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簡稱消保法)中的“退一賠三”原則是指在一定情況下,消費者因購買商品或接受服務而受到欺詐時,可以要求經(jīng)營者退還已支付的款項,并且經(jīng)營者還需要支付相當于商品價款或者服務費用三倍的賠償金。14、值得一提的是:這個“各國”嚴格意義上來說,并不是所有國家,而是絕大多數(shù)國家。因為在現(xiàn)實中,不同國家對于法治的理解和實踐可能存在差異。有些國家可能在法律體系、法治實施等方面存在不足,或者在某些情況下,法治原則可能受到政治、經(jīng)濟、社會等因素的影響。因此,雖然法治是一種普遍追求,但在具體實踐中,不同國家的狀況和進展可能會有所不同。17、透過消保條例與諸多法律的銜接和同頻,我們可以看到我國法治格局的完善,全面依法治國總體格局基本形成。20、全面依法治國要求這些主體分別要怎樣做?社會公眾-公民:全民守法市場監(jiān)督部門-人民政府:嚴格執(zhí)法市場監(jiān)管總局在中國政府的體系內(nèi)具有一定的立法權限:科學立法23、整體而言,消保條例回應了傳統(tǒng)消費模式下預付式消費等新問題,也關注了經(jīng)營者和消費者在新型消費模式下的各方訴求,具有鮮明的時代特點。我們期待條例的頒布和實施能夠推動我國消費者權益保護的進步,也期待“一法一條例”不斷落實,讓誠信成為市場底色,讓公平成為消費基石,讓造福百姓的制度真正見效!26、B:完善法律體系,有利于推進依法治國的進程,“就能”說法絕對,B說法錯誤;C:黨領導人民制定和修改法律,C說法錯誤;D:題文中體現(xiàn)的是制定或認可法律,沒有體現(xiàn)國家強制力,D說法與題不符27、BCD與題無關28、A過于絕對,說法錯誤;BD與題無關。21世紀教育網(wǎng)(www.21cnjy.com)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