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39張PPT)必修一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第一課:社會主義由空想到科學、從理論到實踐的發展第二課:只有社會主義才能救中國第三課:只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才能發展中國第四課:只有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才能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人類社會發展的規律站起來富起來強起來第一框 原始社會的解體和階級社會的演進第一課 社會主義從空想到科學、從理論到實踐的發展人類社會發展的五種不同的社會形態是什么?原始社會奴隸社會封建社會資本主義社會共產主義社會是什么推動社會形態的不斷更替 生產工具:是生產力發展的主要標志(石器—青銅器——鐵器—機器—智能機器人 )人類用什么樣的勞動工具改造自然的能力勞動者生產工具勞動對象誰來改造怎么改造改造什么生產力生產資料利用加工勞動者:起主導作用生產關系:在生產過程中形成的人與人之間的關系。注:生產資料所有制是生產關系的基礎,決定著生產關系的其他兩個方面。生產資料歸誰所有人們在生產中的地位和相互關系產品的分配方式生產關系平均分配、按勞分配、按需分配所有制:公有制、私有制剝削與被剝削、平等互助原始社會是人類社會發展的最初階段,也是最低階段。這個童年長達二三百萬年,其中絕大部分處于舊石器時代。原始社會和我一樣,是個寶寶!只不過它的寶寶階段持續了二三百萬年!一、原始社會——人類的童年1.原始社會的基本特征(1)生產力狀況:①舊石器時代(打制石器)②新石器時代(磨制石器)②②原始畜牧業和農業開始出現200-300萬年至1萬年前以采集天然食物為生1萬年前從食物采集者變成生產者在原始社會,人們的勞動技能低下、生產工具極其簡陋,勞動對象范圍有限,社會生產力非常低下。新石器時代和舊石器時代的區別舊石器時代 新石器時代時間段使用工具取火方式食物產業 ——中國古人/古文化代表距今約300萬年—距今約1萬年約從1萬年前開始—距今約5000年至2000多年主要是使用打制石器普遍使用磨制石器天然取火人工取火天然食物(采集、漁獵)生產食物制陶業、農業、家畜飼養業和磨制石器制造業元謀猿人、陜西藍田人、山頂洞人河姆渡文化、半坡文化、仰韶文化觀察上圖,原始社會的生活方式是怎樣的?怎樣分配勞動果實?人與人之間的關系怎樣?群居生活、平均分配,共同享有為什么要這樣?生產力狀況決定的打制石器磨制石器舊石器時代,人們主要以采集天然食物為生新石器時代,原始畜牧業和農業開始出現生產工具的變革是生產力發展的主要標志生產力狀況決定原始社會生產力低共同勞動(勞動方式)共同占有生產資料(生產資料所有制)在生產中結成平等互助的關系(人們在生產中的地位和相互關系)平均分配勞動產品(產品的分配關系)決定生產關系特點(2)生產關系特點:①生產資料所有制:共同占有生產資料②人與人的相互關系和地位:共同勞動、平等互助的關系③產品的分配:平均分配勞動產品(3)政治關系狀況(原始社會的管理方式、社會組織形式)血緣關系A氏族B氏族①部落血緣關系血緣關系C氏族D氏族②部落血緣關系部落聯盟基本單元近親近親①基本單位:按照血緣關系結成的氏族。②氏族的管理方式:氏族議事會管理集體事務。③氏族的發展:原始社會末期,近親的氏族構成部落,有的部落聯合起來組成部落聯盟。孩兒他媽,我研究出個銅器,用它打出的糧食足夠咱一家了!咱倆單飛吧!歐了!生產工具的改進大大推動了生產力的發展,剩余產品出現氏族為單位的共同勞動被家庭為單位的個體勞動代替生產資料由氏族公有轉歸家庭私有土地變成私有財產,標志著私有制的確立貧富分化加劇,氏族成員地位越來越不平等原始社會逐漸解體兄dei們,銅器是我造的,所以我就自己用了啊!你們想用你們自己造!兄dei們,我種地的效率高,和你們一起種地平均分配很吃虧,我家想要一塊地自己種!想不想和我一樣打出很多糧食?想不想吃飽穿暖?那你們就得聽我的!2.原始社會的解體生產工具改進(金屬工具廣泛應用)生產力發展(根本原因)推動導致個體勞動盛行貧富分化加劇原始社會逐漸解體原始社會末期生產資料公有轉為私有(土地變成私有財產標志著私有制的確立---直接原因)氏族地位不平等階級產生1.奴隸社會的產生(階級的出現)剝削地位被剝削地位二、奴隸社會(1)奴隸社會的兩大階級:奴隸主階級和奴隸階級(人類社會最早形成的對立階級)(2)奴隸社會產生時間、原因、標志:時間:原始社會末期原因:生產力發展標志:私有制確立青銅工具商周時期青銅器掐銀絲爵杯商后母戊鼎(司母戊鼎)金屬工具廣泛使用,生產力水平較原始社會有了顯著提升2.奴隸社會的特征(1)生產力狀況:①勞動者:腦體分工出現文字②勞動對象:手工藝、商業、城市繁榮③生產工具:金屬工具趕緊給我干活,不然就打死你!①生產資料所有制:奴隸主占有生產資料并完全占有奴隸。②人與人的相互關系和地位:奴隸毫無人身自由,在奴隸主的強制下勞動。③產品的分配:奴隸勞動的全部產品都歸奴隸主占有和支配,奴隸主只給奴隸最低限度的生活資料。(2)生產關系狀況:3.國家的產生國家本質:國家是階級矛盾不可調和的產物,是階級統治的工具。奴隸主為維護本階級的統治,建立了軍隊、法庭、監獄等暴力機關—奴隸制國家產生一種社會形態替代另一種社會形態,究竟是歷史的進步還是倒退,判斷的標準是:生產關系是否適應生產力的發展,是否符合人類社會發展的總趨勢。討論:原始社會被奴隸社會取代,是歷史的進步還是倒退?4.奴隸社會的進步意義:城市的出現金屬工具的廣泛使用腦力勞動和體力勞動的分工文字的發明和應用奴隸社會代替原始社會,促進了生產力的發展,使人類擺脫蒙昧野蠻的狀態,邁入了文明時代的門檻,這是歷史的進步。從原始社會到奴隸社會原始社會奴隸社會地位:生產力狀況:生產關系的特點:基本生活單位:解體:最初階段、最低階段石器,水平低下共同占有生產資料;共同勞動、平等互助;平均分配決定(人類的童年)(邁入文明時代的門檻)產生:原始社會的解體,出現了兩大地位不同的集團、階級產生生產力狀況:金屬工具,較原始社會有顯著提升生產關系的特點:奴隸主占有生產資料并完全占有奴隸、奴隸沒有人身自由、全部產品都歸奴隸主決定主要矛盾:奴隸主階級和奴隸階級的矛盾國家的產生:本質是階級統治的工具評價:歷史的進步氏族、部落或部落聯盟生產力發展、私有制的確立鐵制農具得到廣泛使用和推廣耕作技術顯著進步水利事業有了較大發展手工業有了進一步發展,冶鐵業成為最重要的手工業部門封建社會的城市和商業繁榮的景象(1)生產力狀況三、封建社會1.封建社會的基本特征(2)生產關系特點①生產資料所有制——地主占有絕大部分土地;農民占有少量土地,并有自己的勞動工具。②產品的分配方式——地主通過地租等方式,占有農民大部分勞動成果;農民能夠比較獨立的勞動,勞動成果除地租外能留下一部分歸自己支配。③人與人的關系——地主和農民是剝削與被剝削關系。進步性:農民能夠比較自主地勞動,有了生產積極性,促進了社會生產的發展,當奴隸制日漸成為生產力進一步發展的障礙時,就被封建制所代替,這是生產力發展的必然結果。(3)地主階級剝削農民的基礎及主要方式①剝削基礎:封建土地所有制是地主階級剝削農民的基礎。②剝削方式:地租是地主階級剝削農民的主要方式,(包括勞役地租、實物地租和貨幣地租。)此外,地主階級還利用高利貸、強追農民交納苛捐雜稅,從事各種徭役來剝削農民干了半天全是給地主干,太苦了!哪里有壓迫,哪里就有反抗,面對地主階級的經濟剝削和政治壓迫,農民階級的反抗斗爭從來就沒有停止過……陳勝吳廣起義 黃領巾起義 瓦崗起義假如你是封建社會的貴族,你如何鞏固自己的統治?(4)封建社會的上層建筑①政治上:封建國家最顯著的特征就是君主專制、等級森嚴。②思想上:地主階級還通過散布封建迷信、傳播封建道德、鼓吹“君權神授”,鉗制勞動人民的思想。————封建君主專制四、資本主義社會1.資本主義社會的生產力狀況和生產關系特點及建立條件(1)生產力狀況:①萌芽:生產力和商品經濟的發展②發展:機器大生產、生產社會化、科技快速發展并應用于生產,這些都使生產力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巨大飛躍。(2)生產關系特點:①生產資料所有制:資本家占有一切生產資料②產品的分配方式:失去生產資料的勞動者不得不出賣自己的勞動力,受雇于資本家,成為雇傭工人。③人與人的關系:資本家在生產過程中占有工人創造的剩余價值。①失去生產資料、有人身自由、自由出賣勞動力的人(3)生產關系建立基本條件:②開辦資本主義企業所需的大量貨幣當作資本通過“圈地運動”“羊吃人”實現“人”和“錢”黑奴貿易通過殖民擴張、掠奪實現條件實現方式:暴力和掠奪資產階級革命的勝利2.資本主義社會開始標志:生產無限擴大的趨勢與勞動人民有支付能力的需求相對縮小之間的矛盾,個別企業內部生產的有組織性與整個社會生產的無政府狀態之間的矛盾。資本主義社會的基本矛盾生產社會化和生產資料資本主義私人占有之間的矛盾。生產過剩——相對過剩大量商品賣不出去、大量生產資料被閑置,大批生產企業、銀行破產,大批工人失業,生產迅速下降,信用關系被破壞,整個社會生活陷入混亂。①基本特征:②主要表現:③原因:直接原因根本原因3.資本主義經濟危機相對生產過剩和絕對生產過剩相對生產過剩是指人們有需求但無購買能力。絕對生產過剩是指生產的數量已經大于人們需求的數量了。eg: 中國的房產市場由于價格太高老百姓買不起導致房子大量空置,看來房子好像是過剩了,實際上老百姓的住房需求并沒有得到滿足這就是生產相對過剩。如果每個人都有了自己的房子了,不需要更多了房子了但是還有太量房子未售出就是生產絕對過剩。4.資本主義社會的基本矛盾(2)性質:資本主義基本矛盾是生產力與生產關系之間的矛盾在資本主義社會的體現。(3)在階級關系上:表現為無產階級和資產階級的對立(4)地位:貫穿于資本主義社會的始終,決定著資本主義的命運,是資本主義一切矛盾和沖突的總根源。(1)內容:生產社會化和生產資料資本主義私人占有(5)危害:資本主義無法解決基本矛盾,生產力水平越高,生產社會化程度就越高,資本主義社會的基本矛盾就越尖銳。從封建社會到資本主義社會封建社會資本主義社會產生原因:生產力狀況:生產關系的特點:封建剝削的基礎和主要方式:封建國家的顯著特征:生產力發展鐵制農具廣泛使用和推廣;耕作技術進步;水利事業、手工業發展...地主占絕大部分土地;農民有一定人身自由;地主占有大部分勞動成果決定(人身依附的繩索)(看不見的鎖鏈)萌芽:生產力和商品經濟的發展生產關系的特點:資本家占有生產資料;工人受雇于資本家;資本家占有剩余價值資本主義制度的確立:原因、途徑、標志、意義資本主義經濟危機:基本特征、主要表現、原因(直接原因、根本原因)資本主義社會的基本矛盾:內容、在階級關系上的表現、性質、地位、解決剝削基礎:封建土地所有制剝削方式:收取地租等君主專制、等級森嚴封建社會的主要矛盾:地主階級和農民階級的矛盾資本主義生產關系的建立條件:勞動力,資本資本主義終究要被社會主義所取代,雖然這是一個漫長的過程,但這是歷史發展的必然趨勢。生產社會化和生產資料資本主義私人占有之間的矛盾原始社會 奴隸社會 封建社會 資本主義社會生產力 生產工具 石器 金屬工具 鐵制工具 蒸汽機、機器、電氣、信息勞動對象 天然食物,原始畜牧業、農耕 手工藝、商業、城市繁榮 范圍擴大 范圍進一步擴大勞動者 勞動技能低下 腦體分工出現文字 農民農耕技術進步 工人勞動技能提高生產關系 生產資料歸誰所有 生產資料原始公有 奴隸主占有生產資料 封建土地所有制 資本家占有生產資料人與人之間關系 平等互助 奴隸主完全占有奴隸 農民有一定人身自由,但不得不依附于地主 勞動者出賣勞動力受雇于資本家產品如何分配 平均分配 奴隸主支配,奴隸主只給奴隸最低限度生活資料 地主階級通過收取地租等方式,占有農民大部分勞動成果 資本家占有工人創造的大量剩余價值主要矛盾 人與自然的矛盾 奴隸主階級和奴隸階級之間的矛盾 農民階級和地主階級之間的矛盾 無產階級和資產階級之間的矛盾基本矛盾 生產力和生產關系、經濟基礎與上層建筑的矛盾運動 總結:人類社會發展形態1.關于生產力和私有制、階級、國家的產生,對其內在關系分析正確的是A.生產力發展→階級產生→國家產生→私有制產生B.生產力發展→私有制產生→階級產生→國家產生C.私有制產生→階級產生→國家產生→生產力發展D.階級產生→國家產生→私有制產生→生產力發展B2. 達爾文在環球考察中記述了這樣一個故事:一個歐洲人來到美洲的火地島,送給島上的居民一條被子。不料接受贈物的居民把被子撕成一塊塊的布片,分給了當地的每一個人。好端端的被子頃刻間變成了用處不大的碎布片。這個分送布片的舉動主要表明A.當時的美洲仍處于原始社會B.當地居民仍然保持著平均分配的原始習俗C.當地社會實行氏族制度D.當地居民仍保持著共同勞動的習俗B3. 以下對原始社會的正確認識有( )①原始社會是人類社會發展的最初階段、最低階段②原始社會平均分配,又稱為“原始共產主義社會”③原始社會沒有剝削、沒有壓迫,是理想的“黃金時代”④原始社會是人類歷史上的第一個階級社會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A4.人類社會由奴隸社會進入封建社會,鐵制農具的廣泛使用和牛耕的普遍推廣,使農業發展到新水平。在農業發展的基礎上,手工業、商業和城市也有較大的發展。這表明( )①封建社會生產力的發展跨上了一個新臺階②封建社會的生產關系代替奴隸社會生產關系促進了生產力的發展③封建社會的農民比奴隸社會的奴隸的處境有所改善④當時封建社會的生產關系決定社會生產力的發展A. ①② B.①④ C. ②③ D. ③④A5.馬克思在《資本論》中指出:“吃穿好一些,待遇高一些,持有財產多一些,不會消除奴隸的從屬關系和對他們的剝削,同樣也不會消除雇傭工人的從屬關系和對他們的剝削。”從根本上說這是因為( )A.工人被雇傭的地位沒有改變B.生產資料的資本主義私有制沒有改變C.無產階級和資產階級的矛盾依然存在D.工人階級的生活待遇沒有資本家高B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