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教學課題 《學習伴我成長》教學設計課型 新授 授課時間教學目標 1. 學生了解學習的多種途徑和豐富內容,認識到生活中處處有學習。 2. 掌握不同學習途徑的特點和方法,學會運用多種途徑主動學習。 3. 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思考能力和表達能力,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和綜合素質。教學重點、難點 (一)教學重點 1. 認識到生活中處處有學習,學會運用多種途徑學習。 2. 掌握不同學習途徑的特點和方法,提高學習能力。 (二)教學難點 1. 學會運用多種途徑主動學習,培養終身學習的意識。 2. 將學習的觀念和方法轉化為實際行動,持之以恒地學習。教學準備及手段 準備相關課件等教 學 流 程 動態修改部分 (一)導入新課 1. 播放一段關于學習的精彩視頻,展示不同人在不同場景下學習的畫面。 2. 提問學生:視頻中的人們在做什么?他們為什么要學習?你對學習有什么新的認識?引出本節課的主題 —— 學習伴我成長。 (二)認識學習的多樣性 1. 學習的定義 (1)教師講解學習的定義:學習不僅僅是在學校里讀書、做作業,它還包括我們在生活中通過各種方式獲取知識、技能和經驗的過程。 (2)提問學生:你認為學習還包括哪些方面?引導學生思考學習的廣泛含義。 2. 學習的途徑 (1)教師展示一些圖片和案例,如學生在圖書館看書、在博物館參觀、在戶外探索自然等。 (2)提問學生:這些圖片中的人們是通過什么途徑學習的?你還能想到哪些學習途徑? (3)學生進行小組討論,然后每個小組推選一名代表進行發言,分享他們小組討論出的學習途徑。 (4)教師對學生的發言進行總結,強調學習的途徑是豐富多樣的,包括向書本學、向他人學、在實踐中學、在參觀中學等。 (三)向書本學 1. 書籍的魅力 (1)教師展示一些精美的書籍圖片,介紹不同類型書籍的特點和價值。 (2)提問學生:你喜歡讀什么類型的書?為什么?從書中你學到了什么? (3)學生分享自己的閱讀經歷和收獲,交流讀書的樂趣和方法。 2. 電子閱讀的注意事項 (1)教師引導學生思考:隨著科技的發展,電子設備閱讀越來越普遍,在使用電子設備閱讀時,需要注意些什么? (2)學生進行小組討論,提出電子閱讀的注意事項,如保護眼睛、選擇正規的閱讀平臺、合理安排閱讀時間等。 (3)教師對學生的討論結果進行總結,提醒學生在享受電子閱讀便利的同時,也要注意保護自己的身心健康。 3. 小結 向書本學能夠幫助我們學習知識、提升自己,我們要多讀書,讀好書,無論是紙質書籍還是電子書籍,都可以成為我們學習的好幫手。 (四)向他人學 1. 同學之間的學習 (1)教師提問學生:你會積極主動地向同學學習嗎?你在與同學的交往中,學到了什么? (2)學生分享自己向同學學習的經歷和收獲,如學習同學的學習方法、解題技巧、藝術特長等。 (3)教師引導學生認識到同學之間可以互相學習、互相促進,共同進步。 2. 向身邊的人學習 (1)教師提問學生:除了同學,我們還可以向誰學習? (2)學生回答可以向老師、家長、朋友、鄰居等身邊的人學習。 (3)教師展示一些案例,如向老師學習知識和品德、向家長學習生活技能、向朋友學習興趣愛好等。 (4)提問學生:從這些案例中,你得到了什么啟示?我們應該如何向身邊的人學習? (5)學生進行小組討論,然后每個小組推選一名代表進行發言,分享他們小組討論出的向身邊人學習的方法和技巧。 (6)教師對學生的發言進行總結,強調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我們要善于發現身邊人的優點和長處,虛心向他們學習。 3. 小結 榜樣無處不在,我們可以從身邊的人身上學到很多東西,無論是知識、技能還是品德,都可以成為我們成長的養分。 (五)在參觀中學 1. 參觀的意義 (1)教師談話:世界各地,有很多的場館可以供人們參觀、學習。每一個場館都是一個立體的百科全書,有無數有趣而又深奧的知識等著我們去探索。 (2)提問學生:你去過哪些場館參觀?在參觀中,你學到了什么? (3)學生分享自己的參觀經歷和收獲,如在博物館了解歷史文化、在科技館學習科學知識、在美術館欣賞藝術作品等。 2.“云游” 北京故宮博物院 (1)教師播放 “云游” 北京故宮博物院的視頻,帶領學生一起領略故宮的魅力。 (2)提問學生:“云游” 北京故宮博物院,讓你學到了什么? (3)學生交流自己的感受和收獲,如了解故宮的歷史、建筑風格、文化內涵等。 (4)教師引導學生認識到參觀是一種很好的學習方式,可以拓寬我們的視野,增長我們的見識。 3. 其他場合的學習 (1)教師提問學生:在電影院、超市、名勝古跡等場合,我們可以學到什么? (2)學生進行小組討論,然后每個小組推選一名代表進行發言,分享他們小組討論出的在不同場合可以學到的知識和技能。 (3)教師對學生的發言進行總結,強調走到哪,學到哪,每個場合都有學問,我們要善于觀察和思考,從生活中的各個地方獲取知識。 4. 小結 參觀是一種生動有趣的學習方式,我們可以通過參觀各種場館和場合,學習到不同領域的知識和文化,豐富我們的生活和閱歷。 (六)玩中學 1. 玩耍的價值 (1)教師談話:有的同學在野外玩耍時,通過觀察和思考,認識了許多昆蟲和植物。你們在玩耍中學到了什么? (2)學生分享自己在玩耍中的收獲,如學會團隊合作、培養創造力、了解自然知識等。 (3)教師引導學生認識到玩和學其實并不沖突,只要我們眼睛仔細看,大腦勤思考,玩耍也是一種很棒的學習途徑。 2. 游戲中的學習 (1)教師組織學生進行一個小游戲,如猜謎語、拼圖比賽等。 (2)游戲結束后,提問學生:在游戲中,你學到了什么?游戲對學習有什么幫助? (3)學生交流自己在游戲中的感受和收獲,如提高思維能力、增強記憶力、培養競爭意識等。 (4)教師對學生的發言進行總結,強調游戲是一種輕松愉快的學習方式,可以讓我們在玩中學習,提高學習的興趣和效果。 3. 小結 玩耍是孩子們的天性,我們可以在玩耍中學習,讓學習變得更加有趣和生動。只要我們善于發現和利用玩耍中的學習機會,就可以在快樂中成長。 (七)做中學 1. 實踐的重要性 (1)教師提問學生:“做” 中學的學習方式也很不錯。你有這樣的學習經驗嗎? (2)學生分享自己在實踐中的學習經歷,如做手工、做家務、參加社會實踐等。 (3)教師展示一些案例,如學生通過做實驗學習科學知識、通過參加志愿者活動培養社會責任感等。 (4)提問學生:從這些案例中,你體會到了什么?實踐對學習有什么重要意義? (5)學生進行小組討論,然后每個小組推選一名代表進行發言,分享他們小組討論出的實踐對學習的重要性。 (6)教師對學生的發言進行總結,強調做中學可以加深我們的記憶,可以讓我們掌握更多的本領,可以把想象變成事實。我們要多動手、勤動腦,爭取更大進步。 2. 實踐活動設計 (1)教師組織學生進行一個實踐活動設計,如設計一個環保方案、制作一個手工藝品等。 (2)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進行實踐活動設計,然后每個小組推選一名代表進行展示和介紹。 (3)教師對學生的設計進行點評和指導,鼓勵學生將設計付諸實踐,在實踐中學習和成長。 3. 小結 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我們可以通過實踐活動,親身體驗學習的過程和收獲,提高自己的動手能力和創新能力。 (八)總結與拓展 1. 課堂總結 (1)教師對本節課的內容進行總結,強調生活處處皆學問,生活處處可學習。豐富多樣的學習途徑為我們的學習提供了有力的支持,我們要學會選擇學習途徑,將其綜合地運用到學習之中,從而使學習更好地助力我們的成長。 (2)提問學生:通過本節課的學習,你對學習有了哪些新的認識?你打算在今后的學習中如何運用這些學習途徑? (3)學生進行發言,分享自己的學習收獲和今后的學習計劃。 2. 拓展延伸 (1)教師布置課后作業,讓學生選擇一種自己感興趣的學習途徑,進行深入探索和實踐,并記錄自己的學習過程和收獲。 (2)教師鼓勵學生在日常生活中,積極尋找學習的機會,不斷探索和嘗試新的學習途徑和方法,養成終身學習的習慣。 (3)教師提出希望,希望學生們能夠將學習作為一種生活方式,不斷充實自己,提高自己,為自己的未來打下堅實的基礎。 板 書 設 計 教學反思: 通過本節課的教學,學生對學習的途徑和方法有了更全面的認識,激發了學生對學習的興趣和熱愛,培養了學生終身學習的意識。在教學過程中,采用了多種教學方法,如情境教學、案例分析、小組合作學習、實踐體驗等,讓學生在不同的學習活動中,積極參與,主動思考,深刻理解了學習的意義和價值。同時,通過課后作業和拓展延伸,讓學生將學習的觀念和方法轉化為實際行動,培養了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和創新精神。在今后的教學中,還可以進一步豐富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如組織學生進行實地參觀、開展學習分享會等,讓學生更好地體驗學習的樂趣和收獲,為學生的成長和發展提供更多的幫助。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