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統編版(2024)七年級上冊道德與法治《友誼的真諦》教學設計一、核心素養目標1.道德品質:培養學生真誠、善良、寬容等道德品質, 引導學生在友誼中踐行這些品質。2.心理健康:幫助學生正確認識友誼,增強人際交往能 力,促進心理健康發展。3.責任意識:讓學生明白在友誼中應承擔的責任,如真 誠對待朋友、尊重朋友的選擇等。4.健全人格:通過對友誼的深入理解,促進學生健全人 格的形成,培養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和批判性思維。二、學情分析七年級學生正處于身心迅速發展和人際交往需求旺盛 的時期,他們渴望友誼,對朋友關系非常重視。但由于他們 年齡較小,社會經驗不足,在處理友誼問題時可能會存在一 些困惑和錯誤認識,需要正確的引導和教育。三、教學重難點 1.教學重點理解友誼的特質。掌握呵護友誼的方法。 2.教學難點正確處理友誼中的沖突和變化。理解友誼需要原則。四 、教學方法講授法、案例分析法、小組討論法、情境模擬法。五 、教學過程1.導入新課(5分鐘)教學環節:播放歌曲《朋友》。教師活動:“同學們,剛才我們聽到的這首歌叫《朋友》。 大家有沒有自己的好朋友呢 朋友在我們的生活中扮演著 怎樣的角色呢 今天,我們就一起來探討友誼的真諦?!?br/>學生活動:學生聆聽歌曲,思考問題并回答。設計意圖:通過歌曲營造輕松的氛圍,激發學生對友誼 的思考,引出課題。2.友誼的特質(15分鐘)教學環節:案例分析與小組討論。教師活動:展示案例一:小明和小剛是好朋友,他們經 常一起學習、一起玩耍。有一次,小明在考試中遇到了難題, 小剛毫不猶豫地把答案告訴了他。案例二:小美和小麗是好 朋友,小美家庭條件比較好,經常給小麗買禮物。小麗覺得 小美對她很好,所以也經常幫小美做一些事情?!罢埻瑢W們 思考,這兩個案例中的友誼是真正的友誼嗎 為什么 ”學生活動:學生分組討論,然后派代表發言?!鞍咐?br/>中的友誼不是真正的友誼,因為考試作弊是不對的。”“案例 二中的友誼也不是真正的友誼,友誼不應該建立在物質基礎 上?!?br/>教師活動:“非常好。那真正的友誼有哪些特質呢 請 大家結合自己的經歷,說說你認為友誼的特質是什么?!?br/>學生活動:學生思考后回答。“友誼是真誠的,朋友之 間要相互信任?!薄坝颜x是平等的,不能有高低之分。”“友誼 是雙向的,要相互付出?!?br/>設計意圖:通過案例分析和小組討論,引導學生理解友 誼的特質,培養學生的分析和思考能力。3.友誼的澄清(15分鐘)教學環節:問題引導與小組討論。教師活動:提出問題一:“友誼是一成不變的嗎 ”問 題二:“競爭會傷害友誼嗎 ”“請同學們分組討論這兩個問 題,并結合自己的經歷談談你的看法。”學生活動:學生分組討論,然后派代表發言。“友誼不 是一成不變的,隨著時間的推移和環境的變化,友誼也會發 生變化?!薄案偁幉灰欢〞τ颜x,合理的競爭可以促進友 誼的發展。”教師活動:“同學們說得很有道理。友誼需要我們正確 認識和澄清一些錯誤認識,這樣我們才能更好地維護友誼?!?br/>設計意圖:通過問題引導和小組討論,幫助學生澄清對友誼的錯誤認識,樹立正確的友誼觀。 4.呵護友誼(15分鐘)教學環節:情境模擬與討論。教師活動:設置情境一:你和好朋友因為一件小事發生 了爭吵,你會怎么做 情境二:你的好朋友向你提出了一個 不合理的要求,你會怎么做 “請同學們分成小組,選擇一 個情境進行模擬表演,并討論在這種情況下應該如何呵護友 誼?!?br/>學生活動:學生分組進行情境模擬表演,然后討論并發 言?!叭绻秃门笥寻l生爭吵,我會先冷靜下來,然后主動 和他溝通,承認自己的錯誤。”“如果好朋友提出不合理的要 求,我會委婉地拒絕,并向他說明理由?!?br/>教師活動:“大家的做法都很正確。呵護友誼需要我們 用心去關懷對方、尊重對方、正確處理沖突、正確對待交友 中受到的傷害?!?br/>設計意圖:通過情境模擬和討論,讓學生在實踐中學會 呵護友誼,提高學生的交往能力。5.課堂總結(5分鐘) 教學環節:教師總結。教師活動:“今天,我們一起探討了友誼的真諦。我們 了解了友誼的特質,澄清了對友誼的錯誤認識,也學會了如 何呵護友誼。希望同學們在今后的生活中,珍惜身邊的友誼,用真誠和智慧去經營友誼,讓友誼之花綻放得更加絢爛。” 學生活動:學生認真聽講。設計意圖:幫助學生鞏固所學知識,強化對友誼的認識。 六 、教學反思在本節課的教學中,通過歌曲導入、案例分析、小組討 論、情境模擬等多種教學方法,充分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和 主動性,讓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理解了友誼的真諦。但 在教學過程中也存在一些不足之處,比如部分學生在討論和 表演中不夠積極主動,需要進一步引導;在教學時間的安排 上還可以更加合理,給學生更多的思考和發言時間。在今后 的教學中,我將不斷改進教學方法,提高教學質量,更好地 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友誼觀。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