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明至清中葉的經濟與文化一、課標要求了解明清時期社會經濟、思想文化的重要變化。二、教材分析本課分為四個子目,“社會經濟的發展與局限”主要介紹明至清中葉農業、手工業、商業發展的情況,指出與以前古代社會相比出現的新變化,也指出其發展的歷史局限性,“思想領域的變化”主要介紹了陸王心學,隨后出現了“異端”思想,“小說與戲曲”介紹了文藝上的變化,“科技”出現了總結性的著作,同時西方的科技被介紹進中國。三、教學目標通過梳理教科書中史實及解讀史料,掌握明清時期在社會經濟、思想文化、科技方面取得的成就,理解明清時期出現的新變化及其原因、意義;通過史料解讀,了解新航路開辟后,中西方開始的直接的經濟文化交流,認識其與明清社會經濟文化之間的關系,培養時空觀念、歷史解釋素養。四、學情分析在初中的學習中,學生已經學習過關于明至清中葉的經濟變化,但是對于資本主義的萌芽這一知識點學生容易混淆,對于陸王心學與程朱理學學生容易混淆,明末清初思想界的活躍學生容易混淆幾位思想家的思想,這里老師需要注意區分。五、教學重難點教學重點:明清時期社會經濟的發展與局限教學難點:明清時期思想領域的變化六、教學過程導入:用《水滸傳》電視劇中出現的錯誤來引入,詢問學生玉米是什么時候傳入中國的,隨著玉米傳入的還有些什么?由此進入本課。經濟之發展除了玉米以外,當時傳入農作物還有甘薯、馬鈴薯等,他們不僅產量高,而且適應力強,這些高產作物的引進及推廣,一定程度緩解了我國人地矛盾,糧食總產量的提高也使得有更多的土地來種植經濟作物,有利于農產品的商品化,同時這一時期農業的多種經營日益興盛,(利用課本引入的那個材料來講解)此外,一件產品怎么樣才能賣到更高的價錢呢?(學生回答:對他進行一些加工),這一時期,很多農民還兼營產品初級加工或相關副業,使初級產品產生更高的價值,獲取更多的收入。農產品商品化的提升,加劇了農民與市場的必然聯系,農業的發展推動了手工業的進步。私營手工業者后來者居上,此時的手工業各行業都有著不同程度的進步。比如說明朝后期,南方的一些絲織、榨油、制瓷等行業出現了新的經營方式(用課本歷史縱橫的材料來講)。自明朝后期起,商品經濟進入新的繁榮期。首先,明朝的法定流通貨幣是什么?(學生回答:白銀,利用材料講解白銀大量流入中國的影響),這里提到白銀大量流入促進了長途和大額貿易的發展,有利于商業資本的集聚,明清時期形成了哪些實力雄厚的商人群體呢?(利用課本進行講解)。補充講解人身依附關系減弱。在明清時期農業、手工業、商業貿易得到了如此明顯的發展基礎之上,中國社會是否成功實現了進步與轉型?(學生回答:沒有,因為此處經濟的發展導致江南出現了一些新現象,這在微觀上實現了突破,但是他在宏觀上卻處于停滯之中,這是因為什么阻礙了它呢?——引出小農經濟與專制統治及明清經濟的轉型與局限)思想之變化經濟的發展促使思想領域也發生了變化,宋代以后,程朱理學獲得官方尊崇,成為人們求取功名的敲門磚,失去了尋求圣賢學問的精神,學術流弊導致道德淪喪,引發社會動蕩,此時就需要新的學說來更新儒學。這就是心學,心學程顥開其端,陸九淵大啟門庭,王守仁集其大成。(按照課本主要來講解王守仁的思想),同時點明心學的意義,用李贄引出其他明末清初的思想家,(按照PPT來講)。文化之繁榮我們說社會存在決定社會意識,在城市商品經濟繁榮、社會娛樂活動豐富,文化知識進一步普及的背景下,人們對通俗文學的需求增多,此時識字率也變高,下層文人也能從事小說創作,文學創作也日益平民化、世俗化。(根據課本進行講解)科技之進步羅列明清時期中國科技的總結性特點具體表現,并說明明清時期科技發展的特點,補充中國古代科技的特點給學生,將課本知識用圖片的形式羅列在PPT上進行講解。注意解釋西學東漸的概念。小結七、板書設計補充PPT上沒有的內容,寫關鍵詞八、教學反思教學內容過多,對于課本補充的內容較多,課程容量大。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