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上好科學課》教學設計 (第2課時)課程 科學 類型 新授課一、教學目標:知識與技能:學生能夠認識并簡單使用幾種常見的科學觀察工具(如放大鏡、尺子);理解觀察在科學學習中的重要性。 過程與方法:通過小組活動,學生能夠運用觀察工具對指定物體進行細致觀察,記錄并分享觀察結果;學會初步的科學記錄方法。 情感態度價值觀:激發學生對科學探索的興趣和好奇心,培養耐心、細致的科學態度;增強團隊合作意識。二、教學重難點教學重點:引導學生參與制定科學課的規則,并在實際活動中能夠自覺地遵守這些規則。 教學難點:使學生在活動中能夠形成并主動遵守規則意識。三、教學準備:教師準備:放大鏡、尺子、不同材質的小物品(如樹葉、石頭、紙張等)、科學記錄本、多媒體教學設備。 學生準備:科學筆記本、鉛筆。四、教學過程:(一)導入新課(約5分鐘):展示一幅有趣的自然現象圖片(如螞蟻搬家、蜜蜂采蜜)或播放一段簡短的科普視頻,引起學生的注意,并提問:“你們看到了什么?想知道它們為什么會這樣嗎?”引導學生意識到觀察是了解世界的重要方法。 老師:同學們,今天我們來上一堂特別的課。首先,請大家看這幅圖片(或視頻),告訴我你們看到了什么? 學生A:哇,我看到好多螞蟻在搬家,它們排成了一條長長的隊伍! 學生B:老師,我看到了蜜蜂在花叢中飛來飛去,好像在采蜜一樣。 老師:很好,大家觀察得都很仔細。那么,你們有沒有想過,為什么螞蟻會搬家?蜜蜂又為什么會那么忙碌地采蜜呢? 學生C:我覺得螞蟻搬家可能是要下雨了,它們要找新的家吧? 學生D:蜜蜂采蜜是為了儲存食物,給蜂巢里的小蜜蜂吃吧。 老師:同學們的想法都很有道理。觀察是了解世界的重要方法,它能幫助我們發現很多有趣的現象和問題。那么,今天我們就來一起學習如何通過觀察來探索自然界的奧秘。接下來,我們將一起進入新課的學習,請大家保持好奇心,和我一起探索吧!(二)認識科學觀察工具(約10分鐘)教師介紹放大鏡和尺子的基本用途和使用方法,強調使用時的安全注意事項。 邀請學生上臺嘗試使用這些工具觀察事先準備好的物品,體驗其放大、測量的功能。 教師:現在,我們要了解兩個非常實用的學習工具——放大鏡和尺子。首先,我們來了解一下它們的基本用途。 放大鏡,顧名思義,是用來放大物體的。當我們想要更仔細地觀察一些微小的細節,或者看不清楚遠處的文字時,放大鏡就是我們的好幫手。使用放大鏡時,要注意保持一定的距離,不要過于貼近眼睛,以免對視力造成傷害。同時,也要確保放大鏡下的物體穩定,避免晃動。 接下來是尺子,它是我們測量長度的必備工具。無論是學習中的作圖,還是生活中的各種測量,都離不開它。使用尺子時,要記得對準刻度,從“0”刻度線開始測量,這樣才能得到準確的結果。另外,尺子通常比較尖銳,使用時要注意不要劃傷自己或他人。 安全注意事項: 1. 使用放大鏡時,避免陽光直射下長時間聚焦,以防引起火災。 2. 尺子用完后,要及時收好,不要隨意丟棄或當作玩具玩耍。 3. 在使用任何工具時,都要保持專注,避免分心導致意外發生。 老師:現在,我想邀請幾位同學上臺來,嘗試使用這些工具觀察我們事先準備好的物品。請大家仔細觀察,體驗放大鏡的放大功能和尺子的測量功能。準備好了嗎?誰愿意先來試試? 學生A:老師,我愿意! 教師:好的,A同學,請上來。我們先來用放大鏡看看這個昆蟲標本的細節,然后再用尺子測量一下它的長度。其他同學也可以在自己的座位上用放大鏡觀察自己的文具或書籍,感受它的放大效果。開始吧!(三)科學探索活動(約20分鐘)分組:將學生分成若干小組,每組分配一套觀察工具和幾種不同材質的小物品。 任務:各組選擇一種物品作為觀察對象,使用放大鏡和尺子進行細致觀察,記錄物品的顏色、形狀、大小、紋理等特征。 強調:觀察時要細致入微,注意小組內的分工合作,鼓勵學生發揮想象力,提出自己的問題和猜想。 老師:請大家按照我手中的名單,迅速而安靜地找到自己的小組位置坐下。 (學生開始移動,找到自己的小組) 老師:非常好,大家都已經坐好了。現在,每個小組都會得到一套觀察工具和幾種不同材質的小物品。請大家檢查一下,確保你們的工具齊全,物品沒有遺漏。 (學生檢查工具和物品) 老師:接下來,我們的任務是選擇一種物品作為今天的觀察對象。你們可以討論一下,看看哪個物品最能引起你們的好奇心或者興趣。 (學生開始熱烈討論) 學生A:老師,我們組想觀察那塊色彩斑斕的石頭,它看起來好特別! 老師:非常好,選擇自己感興趣的物品能讓觀察過程更加有趣。那么,請各組確定你們的觀察對象后,使用放大鏡和尺子進行細致的觀察。 (學生開始使用工具觀察物品) 老師:記住,觀察時要細致入微,不要放過任何一個細節。你們可以用尺子量一量物品的大小,用放大鏡看看它的紋理和顏色變化。同時,小組內的成員要分工合作,有的負責記錄,有的負責觀察,這樣效率會更高。 (學生認真觀察并記錄) 學生B:老師,我發現這塊石頭的紋理好像樹葉的脈絡一樣,好神奇啊! 老師:是的,非常棒的觀察!這就是科學的魅力所在,它能讓我們發現許多平時忽略的奇妙之處。 老師:另外,我鼓勵大家在觀察的過程中發揮想象力,提出自己的問題和猜想。比如,這塊石頭為什么會有這樣的紋理?它是怎么形成的?這些都可以成為你們探究的課題。(學生開始討論) 老師:好了,時間差不多了。請各組整理好你們的觀察記錄,準備分享你們的發現。記住,分享也是一種學習,通過傾聽別人的觀點,我們可以拓寬自己的視野。(四)分享與交流(約10分鐘)各組派代表上臺展示觀察記錄,分享觀察到的現象和感受。 教師和其他學生給予積極的反饋和提問,促進思維的碰撞和知識的共享。 教師:現在,讓我們進入今天的重頭戲——各組派代表上臺展示你們的觀察記錄,分享你們所看到的現象和內心的感受。請第一組的代表先來,大家掌聲歡迎! 第一組代表:大家好,我們組觀察的是校園里的小池塘。我們發現,早晨的時候,池塘的水面上會有一層薄薄的霧氣,就像給池塘披上了一層神秘的面紗。隨著太陽的升起,霧氣慢慢散去,我們可以看到池塘里的魚兒開始活躍起來,它們在水中自由地穿梭,仿佛在跳起歡快的舞蹈。我們還注意到了池塘邊的柳樹,它們的枝條隨著微風輕輕擺動,仿佛在向我們招手致意。通過這次觀察,我們感受到了大自然的寧靜與和諧,也體會到了觀察的樂趣。 教師:非常棒的觀察和分享!你們不僅捕捉到了池塘的美麗瞬間,還融入了自己的感受。其他同學有什么想提問或者分享的嗎? 學生A:我想問第一組的同學,你們觀察的時候有沒有注意到池塘里有哪些種類的魚?它們之間有沒有什么有趣的互動? 第一組代表:我們觀察到了幾種常見的魚,比如鯉魚和鯽魚。至于它們之間的互動,我們確實看到了一條大魚帶著幾條小魚在游動,不知道是不是在傳授生存技能。 教師:這是一個很好的觀察點,動物之間的行為往往蘊含著豐富的信息。 教師總結:今天的觀察記錄分享活動非常成功,每位同學都展現出了敏銳的觀察力和深刻的思考能力。通過觀察,我們不僅學到了許多新知識,還培養了熱愛自然、善于觀察的好習慣。希望大家能繼續保持這份好奇心和熱情,去探索更多未知的世界。謝謝大家!(五)總結與拓展(約5分鐘)總結本課的學習要點:科學觀察的重要性、觀察工具的使用以及團隊合作的意義。 拓展:引導學生思考,除了今天使用的觀察工具外,還有哪些方法或工具可以幫助我們更深入地了解世界?鼓勵學生課后繼續探索。 老師:同學們,我們這節課就要結束了,讓我們一起回顧一下今天的學習要點吧。首先,誰能告訴我,我們今天主要探討了哪些內容? 學生A:老師,我們今天主要學習了科學觀察的重要性。 老師:非常好,科學觀察確實是科學探究的第一步,它讓我們能夠客觀地記錄和解釋自然現象。那么,除了重要性,我們還學了什么呢? 學生B:我們還學了如何使用不同的觀察工具來輔助觀察,比如放大鏡、顯微鏡這些。 老師:沒錯,正確的觀察工具能夠讓我們看到肉眼無法察覺的細節,這對科學研究至關重要。那么,除了個人觀察,我們還強調了什么呢? 學生C:團隊合作!老師您說過,在科學研究中,團隊合作可以讓我們從多個角度觀察問題,找到更多可能的答案。 老師:非常好,團隊合作確實能激發我們的思維,提高我們的觀察效率。現在,讓我們來拓展一下思路。除了今天課堂上使用的觀察工具,你們認為還有哪些方法或工具可以幫助我們更深入地了解世界呢? 學生D:我覺得互聯網和圖書館是很好的資源,我們可以通過它們查找相關的科學文獻和資料,了解更多關于世界的知識。 學生E:還有實驗!通過實驗,我們可以親自驗證一些科學假設,獲得更直觀、更深刻的理解。 學生F:我還想到一個,就是現代科技產品,比如無人機、衛星等,它們可以幫助我們觀察到更廣闊、更遙遠的自然景象。 老師:同學們說得都很好!確實,除了傳統的觀察工具和手段外,互聯網、圖書館、實驗以及現代科技產品等都是我們深入了解世界的寶貴資源和工具。我鼓勵大家在課后繼續探索這些領域,保持對未知世界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讓我們一起努力,成為小小科學家,探索更多科學的奧秘吧!六、布置作業完成科學記錄本的剩余部分,記錄下今天觀察活動中印象最深刻的發現或感想。 預習下一課內容,思考自己感興趣的科學問題或現象。七、教學反思這樣的教學設計旨在通過實踐活動,讓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體驗科學的魅力,培養他們的觀察力和探究精神。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