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27張PPT)第二節 太空探索第一章 地球的宇宙環境區域認知:學會描述探月工程、火星探測以及空間站建設等人類太空探索的進展與意義。綜合思維:收集中國航天及太空觀測發展的相關材料,舉例說出中國太空探索的成就。學習目標重點重點中國太空探索原因1.中華民族自古以來的飛天夢2.促進國防軍事科技發展,打造科技強國3.地球的自然環境正在持續惡化,尋找可替代的能源4.提高民族自信心、自豪感1957年,蘇聯 第一顆人造衛星成功發射,開啟了人類探索太空的新階段。中國太空探索偉大歷程中國第一艘無人試驗飛船“神舟一號”發射成功,成為世界上第三個擁有載人航天技術的國家1999年2003年中國第一艘載人飛船“神舟五號”成功發射,航天員楊利偉是進入浩瀚太空的第一位中國人中國首顆繞月人造衛星“嫦娥一號”順利升空2007年2008年“神舟八號”與“天宮一號”成功對接。世界上第三個獨立建成空間站的國家中國太空探索偉大歷程“嫦娥四號”首次實現人類探測器在月球背面著陸2019年2020年成功發射“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中國開啟自主探測火星之旅“神舟十二號”載人飛船成功發射,中國人首次進入自己的空間站2021年2021年首顆太陽探測衛星“羲和號”成功發射中國探月工程的主要目標包括實現月球探測、獲取月球樣本、建立月球基地等,為未來的深空探測和人類登陸月球奠定基礎。一、探月工程中國探月工程目標中國探月工程起源隨著科技的發展和人類對太空探索的渴望,中國開始著手實施探月工程,旨在實現深空探測、促進科技發展、提升國家綜合實力。03第三階段(2012-2019年)01第一階段(2004-2007年)02第二階段(2007-2012年)中國探月工程的發展歷程嫦娥一號繞月探測成功,獲取了大量關于月球的數據。嫦娥二號、嫦娥三號相繼成功,實現了對月球表面的巡視和樣本采集。嫦娥四號實現人類首次月球背面軟著陸,嫦娥五號成功采集月球樣本并返回地球。一、探月工程中國探月工程的重要意義探月工程激發了全民的探索精神和創新意識,推動了科學普及和教育事業的發展。科技意義經濟意義政治意義文化意義中國探月工程推動了我國航天科技的發展,提高了自主創新能力和國際競爭力。探月工程帶動了相關產業的發展,促進了經濟增長和就業。探月工程提升了我國的國際地位和影響力,增強了民族自豪感和凝聚力。一、探月工程“嫦娥”系列探測器中國探月工程的計劃三步走戰略中國探月工程規劃了“無人月球探測”、“載人登月”和“建立月球基地”三步走戰略,逐步推進對月球的深入了解。作為中國探月工程的重要部分,“嫦娥”系列探測器已成功執行多次任務,獲取了大量關于月球的數據。一、探月工程中國成功研發了無人月球探測器,實現了對月球的環繞、著陸和巡視探測。無人月球探測技術中國首次實現了月球表面的鉆取采樣,并成功返回地球,為科學研究提供了寶貴樣本。月球取樣技術中國自主研發的月球車能夠在月球表面行駛,開展科學探測和實驗。月球車技術中國探月工程技術的發展和創新一、探月工程通過探測器對月球進行近距離的科學探測,研究月球的地質構造、巖石構成和磁場等。科學探測技術試驗資源利用在探月過程中進行新技術和新設備的試驗,為未來的深空探測打下技術基礎。研究月球的資源利用可能性,例如氦-3等未來能源。030201中國探月工程的任務一、探月工程中國探月工程的科學成果月球地質研究通過對月球巖石、土壤和構造的研究,揭示了月球的形成和演化歷史。月球磁場研究通過對月球磁場的觀測和研究,深入了解了月球內部結構和地球磁場與月球的相互作用。月球環境研究通過對月球表面和空間環境的觀測和研究,了解了月球的環境條件和變化規律。中國探月工程的成功實施,提升了中國在國際上的形象和地位。提升國家形象中國探月工程的實施,推動了相關領域的技術創新和發展,提高了國家的科技實力。促進科技發展中國探月工程的實施,促進了航天產業和其他相關產業的發展,為經濟增長提供了新的動力。帶動經濟發展中國探月工程的實施,激發了廣大民眾的科學熱情和探索精神,促進了科學普及和教育事業的發展。激發科學熱情中國探月工程的社會影響和經濟效益一、探月工程二、火星探測火星是否存在生命?是否有水源?是不是適合人類居住?天問一號的名稱來源于中國古代愛國主義詩人屈原的長詩《天問》,表達了中華民族對真理追求的堅韌與執著,體現了對自然和宇宙空間探索的文化傳承,寓意探求科學真理征途漫漫,追求科技不斷創新永無止境 2020年12月16日,“天問一號”入選國家語言資源監測與研究中心發布的“2020年度中國媒體十大新詞語”。2020年4月24日,中國行星探測任務被正式命名為“天問系列”,首次火星探測任務被命名為“天問一號”,后續行星任務依次編號。火星車2021年4月24日,在2021中國航天日開幕啟動儀式上,宣布中國首輛火星車名稱為“祝融號”。祝融在中國傳統文化中被尊為最早的火神,象征著中華民族的祖先用火照耀大地,帶來光明。首輛火星車命名為“祝融”,寓意點燃中國星際探測的火種,指引人類對浩瀚星空、宇宙未知的接續探索和不斷超越。二、火星探測祝融號探測任務二、火星探測為什么火星會成為太空探索第二站?火星探測有什么意義?火星是地球最近的行星鄰居之一,研究火星有助于我們了解太陽系的形成和演化。此外,火星上可能存在水和生命的痕跡,這對于尋找地外生命具有重要的科學價值。2. 技術挑戰:與月球相比,火星距離地球更遠,這使得火星探測任務面臨更大的技術挑戰。二、火星探測火星探測有哪些意義?火星探測有重要的科學價值:火星是地球最近的行星鄰居之一,研究火星有助于我們了解太陽系的形成和演化。此外,火星上可能存在水和生命的痕跡,這對于尋找地外生命具有重要的科學價值。三、空間站建設中國天宮號空間站國際空間站三、空間站建設中國載人航空工程戰略三、空間站建設四、人類太空探索的意義太空探索使我們能夠觀測宇宙,了解宇宙的形成和演化過程,探索行星、星系、星云等天體的組成和性質,研究宇宙中的物理、化學、生物等各種現象和規律。科學知識的積累—技術創新與發展為了實現太空探索,人類必須開發新的技術和工具,這些技術的發展往往能夠帶動相關產業的升級,創造就業機會,為經濟發展注入新的動力。四、人類太空探索的意義國際合作與和平太空探索需要各國進行協同合作,這不僅推動了全球變革發展,還有助于增進文化交流和世界和平。1.探月工程是利用航天器對月球進行各種探測,我國的探月工程又稱為“嫦娥工程”。我們把月球作為宇宙空間探測的第一站,主要原因是月球( )。A.晝夜周期較長 B.體積小,容易探測C.是距離地球最近的自然天體 D.有高真空、強輻射、微重力的環境2.2020年12月17日,“嫦娥”五號順利返回,這意味著中國探月工程( )三步走收官之戰取得圓滿勝利。A.“探、落、回” B.“繞、落、回”C.“環、探、回” D.“環、探、落”3.下列人類探索宇宙的歷史,時間順序正確的是( )。A.古人觀月→人類首次登月→望遠鏡的發明→天問計劃B.古人觀月→天問計劃→人類首次登月→望遠鏡的發明C.古人觀月→望遠鏡的發明→人類首次登月→天問計劃CBC4.材料二:近年來,我國加大了對空間領域的探索,并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突破。2011年我國第一個空間實驗室“天宮1號”成功發射,2020年“嫦娥5號”成功登陸月球。2021年5月15日“天問一號”探測器成功著陸于火星烏托邦平原南部預選著陸區,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著陸火星”取得圓滿成功。成為繼美國之后第二個成功著陸火星的國家。成功“落火”后,探測器上搭載的“祝融號”火星車將開展一系列科學實驗。2022年4月16日9時56分,神舟十三號載人飛船返回艙在東風著陸場成功著陸,神舟十三號載人飛行任務取得圓滿成功,標志著空間站關鍵技術驗證階段任務完美收官。(1)“天問一號”探測器登陸的星球是 ,火星車的名字是 。(2)在空間站執行神舟十三號載人飛行任務的航天員是: 、 、 。(3)我國發展航天技術,探索宇宙的好處是: 。火星祝融號翟志剛王亞平葉光富探索宇宙的神奇與奧秘,了解宇宙;探索人類的起源;探索地外文明,做文化交流;尋找另外適合人類居住的家園;認識了解宇宙、開發利用宇宙,帶動科技發展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第二節 太空探索(習題)評價一 能夠說出人類在探月工程方面取得的成就 2024年5月初,嫦娥六號探測器成功發射,嫦娥六號的核心任務是在月球背面采集月球樣品,并帶回地球,這也是人類首次開展月球背面取樣。據此完成1~2題。1.下列各項航天工程中,專指我國探月工程的是( )A.北斗衛星導航系統 B.天問計劃C.天宮空間站 D.嫦娥工程2.我國探索月球的先后順序是( )①衛星降落月球 ②衛星繞月觀測 ③登月 ④衛星從月面攜帶月球物質返回A.②①④③ B.③②①④C.①②③④ D.②①③④評價二 能夠說出人類火星探測取得的成就3.2020年7月23日,我國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成功發射;2021年5月15日,天問一號火星著陸巡視器成功著陸火星,在火星上首次留下中國印跡。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大約飛行多長時間到達火星 ( )A.2個月 B.10個月 C.12個月 D.7個月4.中國自主開展行星探測的第一步標志性事件是( )A.發射神舟一號B.發射嫦娥一號C.發射天宮一號D.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成功發射評價三 能夠說出人類空間站建設取得的成就及太空探索的意義 2024年4月26日,神舟十八號載人飛船與中國空間站成功對接。空間站軌道高度為400~450千米,一天可以繞地球16圈,航天員在空間站進行了大量的科學實驗工作。據此完成5~6題。5.中國空間站在太空中( )A.繞太陽飛行 B.繞地球飛行C.隨意飛行 D.繞月球飛行6.人類太空探索的意義有( )①了解地球宇宙環境 ②促進科技進步 ③尋找地外適合人類生存的家園 ④徹底解決資源、環境問題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2023年9月21日15時45分,“天宮課堂”第四課在中國空間站開講,神舟十六號航天員景海鵬、朱楊柱、桂海潮為全國廣大青少年帶來一場精彩的太空科普課。“天宮課堂”首次在我國額濟納旗設立地面課堂,為神舟家園的青少年撒下科學種子,點亮星空夢想。據此完成7~8題。7.本次“天宮課堂”在太空和地面進行同步授課的主要目的是( )A.完成空間站必須要授課的任務B.展現我國是第一個建立空間站的國家C.展現我國的科學技術水平D.激發廣大青少年探索科學奧秘的興趣8.下列屬于我國太空探索成就的有( )①建成自主建造、獨立運行的天宮號空間站 ②建成北斗衛星導航系統 ③火星探測器天問一號成功發射 ④我國第三艘航空母艦“福建艦”順利下水A.①②③ B.②③④C.①②④ D.①③④9.[實踐活動] 火箭設計我在行。通過制作水火箭了解太空航天器,從而了解中國航天的發展歷程,了解太空探索。主題一:制作水火箭制作材料:兩個2.5升可樂瓶,尼龍繩、塑料袋、電工膠帶、雙面膠制作步驟:①在飲料瓶上平均畫出四條尾翼定位線。 ②切割飲料瓶,制作火箭頭。③制作降落傘。 ④組裝火箭頭,用膠帶固定。 ⑤美化水火箭。(1)請你按照制作水火箭的正確順序對上面幾幅照片進行排序: 。 主題二:了解中國空間站建設的發展歷程從無人飛行到載人飛行,從一人一天到多人多天,從艙內實驗到出艙活動,從單船飛行到空間站巡天,中國載人航天從無到有,用30年跨越了發達國家半個世紀的發展歷程。(2)結合實際和自己的理解,說說中國空間站建設的意義: 。 [實踐作業]從網上搜集關于“神舟”系列航天載人飛船的視頻和信息,與同學交流你的感想。答案:1.(D)2.(A)3.(B)4.(D)5.(B)6.(A)7.(D)8.(A)9.(1) ①②③④⑤ 。 (2) 為中國科研的發展提供新的創新載體,助力中國科研技術水平的整體創新提升,也將造福人類;可以利用稀缺的空間資源進行太空探索和前沿科學研究;為以后到月球、火星等進一步深空探測打下基礎 。 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第二節 太空探索1. 學會描述探月工程、火星探測以及空間站建設等人類太空探索的進展與意義。2. 收集中國航天及太空觀測發展的相關材料,舉例說出中國太空探索的成就。學習活動一:認識人類太空探索活動【自主學習】(1)1957年, 第一顆人造衛星成功發射,開啟了人類探索太空的新階段。(2)目前人類太空探索活動主要有 、 和空間站建設等。【合作探究】 了解人類探月工程根據課本第9頁,完成下列問題:1.探月工程對人類有什么意義?2.到目前為止,中國探月工程取得了哪些成就,未來還有哪些規劃?學習活動二:了解火星探測【合作探究】了解火星探測的進展和中國取得的成就1. 根據課件P19,回答為什么火星會成為太空探索第二站。2.到目前為止,中國在火星探測領域取得了哪些成就?學習活動3:了解中外空間站建設的狀況【合作探究】1.空間站對人類太空探索有什么作用?2.目前在軌工作的空間站有哪些?3.中國載人航空工程發展的戰略是什么?學習活動4:知道人類太空探索的意義【合作探究】 人類太空探索的意義人類太空探索有哪些意義?【思維拓展】人類的太空活動會產生很多“太空垃圾”,請提出解決此類問題的措施。【知識自我建構】【學后反思】【參考答案】學習活動一:認識人類太空探索活動【自主學習】(1)蘇聯(2)探月工程 火星探測【合作探究】 了解人類探月工程1.通過月球探測,人類可以獲取月球表面影像,了解地月空間環境,采集月壤并帶回地球研究,拓寬對宇宙的科學認知。2.2004年,中國探月工程正式啟動。從嫦娥一號衛星成功發射拉開探月序幕,到嫦娥三號著陸器攜帶玉兔號月球車成功登月,再到嫦娥五號探測器攜帶月球樣品成功返回地球,中國探月工程如期實現“繞、落、回”三步走規劃。中國2024年5月3日發射嫦娥六號,以后還將發射嫦娥七號、嫦娥八號探測器,以建設月球科研站和研發新技術。學習活動二:了解火星探測【合作探究】了解火星探測的進展和中國取得的成就1. 火星是地球最近的行星鄰居之一,研究火星有助于我們了解太陽系的形成和演化。此外,火星上可能存在水和生命的痕跡,這對于尋找地外生命具有重要的科學價值。與月球相比,火星距離地球更遠,這使得火星探測任務面臨更大的技術挑戰。2.中國的火星探測成就包括成功著陸火星、祝融號火星車的探測任務以及環繞器的在軌運行等。學習活動3:了解中外空間站建設的狀況【合作探究】1.空間站是人類在太空中長期停留、進行科學研究和技術實驗的重要平臺。2.目前在軌工作的空間站只有中國天宮號空間站和國際空間站。3.中國載人航空工程發展戰略分“三步走”:第一步,發射載人飛船,建成初步配套的試驗性載人飛船工程,開展空間應用實驗;第二步,突破航天員出艙活動技術、空間飛行器交會對接技術,發射空間實驗室,解決有一定規模的、短期有人照料的空間應用問題;第三步,建造空間站,解決有較大規模的、長期有人照料的空間應用問題。學習活動4:知道人類太空探索的意義【合作探究】 人類太空探索的意義①了解宇宙奧秘,開拓新的領域。②太空資源豐富,保障人類未來發展。③帶動高新技術發展,催生新技術,惠及全人類。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第二節 太空探索教學目標:區域認知:學會描述探月工程、火星探測以及空間站建設等人類太空探索的進展與意義。綜合思維:收集中國航天及太空觀測發展的相關材料,舉例說出中國太空探索的成就。利用航天英雄楊利偉的首飛視頻,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同學們可以通過這種方式了解航天員在太空的經歷和感受,以及他們在太空中觀察到的各種現象。本節課我們一起學習人類的太空探索活動。教學思路:教學過程:教學活動一:認識人類太空探索活動【自主學習】(1)1957年,蘇聯 第一顆人造衛星成功發射,開啟了人類探索太空的新階段。(2)目前人類太空探索活動主要有探月工程、火星探測 和空間站建設等。【合作探究】 了解人類探月工程根據課本第9頁,完成下列問題:1.探月工程對人類有什么意義?參考答案:通過月球探測,人類可以獲取月球表面影像,了解地月空間環境,采集月壤并帶回地球研究,拓寬對宇宙的科學認知。2.到目前為止,中國探月工程取得了哪些成就,未來還有哪些規劃?參考答案:2004年,中國探月工程正式啟動。從嫦娥一號衛星成功發射拉開探月序幕,到嫦娥三號著陸器攜帶玉兔號月球車成功登月,再到嫦娥五號探測器攜帶月球樣品成功返回地球,中國探月工程如期實現“繞、落、回”三步走規劃。中國2024年5月3日發射嫦娥六號,以后還將發射嫦娥七號、嫦娥八號探測器,以建設月球科研站和研發新技術。教學活動二:了解火星探測【合作探究】了解火星探測的進展和中國取得的成就1. 根據課件P19,回答為什么火星會成為太空探索第二站。參考答案:火星是地球最近的行星鄰居之一,研究火星有助于我們了解太陽系的形成和演化。此外,火星上可能存在水和生命的痕跡,這對于尋找地外生命具有重要的科學價值。與月球相比,火星距離地球更遠,這使得火星探測任務面臨更大的技術挑戰。2.到目前為止,中國在火星探測領域取得了哪些成就?參考答案:中國的火星探測成就包括成功著陸火星、祝融號火星車的探測任務以及環繞器的在軌運行等。教學活動3:了解中外空間站建設的狀況【合作探究】1.空間站對人類太空探索有什么作用?參考答案:空間站是人類在太空中長期停留、進行科學研究和技術實驗的重要平臺。2.目前在軌工作的空間站有哪些?參考答案:目前在軌工作的空間站只有中國天宮號空間站和國際空間站。3.中國載人航空工程發展的戰略是什么?參考答案:中國載人航空工程發展戰略分“三步走”:第一步,發射載人飛船,建成初步配套的試驗性載人飛船工程,開展空間應用實驗;第二步,突破航天員出艙活動技術、空間飛行器交會對接技術,發射空間實驗室,解決有一定規模的、短期有人照料的空間應用問題;第三步,建造空間站,解決有較大規模的、長期有人照料的空間應用問題。教學活動4:知道人類太空探索的意義【合作探究】 人類太空探索的意義人類太空探索有哪些意義?參考答案:①了解宇宙奧秘,開拓新的領域。②太空資源豐富,保障人類未來發展。③帶動高新技術發展,催生新技術,惠及全人類。 人類的太空活動會產生很多“太空垃圾”,請提出解決此類問題的措施。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1.2.1太空探索習題2024-2025學年度中圖版地理七年級上冊.docx 1.2.1太空探索導學案2024-2025學年度中圖版地理七年級上冊.docx 1.2.1太空探索教案2024-2025學年度中圖版地理七年級上冊.docx 1.2.1太空探索課件2024-2025學年度中圖版地理七年級上冊.pptx 視頻.mp4 視頻2.mp4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