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三章 地球的面貌
探究與實踐 板塊運動與地震
【學習目標】
1.結合探究活動任務一,根據經緯度位置在地圖上找到2013—2022年,印度尼西亞及其附近地區發生里氏 7.0 級及以上大地震的位置并標注出來。
2.結合探究活動任務二,觀察、查閱圖文等資料,描述這些地震發生地的分布特點,嘗試分析該區域地震多發的原因,并嘗試解釋地震的分布與板塊運動的關系。
3.結合探究活動任務三,觀察、查閱圖文等資料,討論地震發生時的應急措施。
4.結合探究活動任務四,調查訪問或從報刊、圖書、網絡上收集資料,用情景劇等方式和同學們分享地震發生時的逃生方法。
【學習重點】
1.用板塊構造學說的基本觀點,解釋地震的分布與板塊運動的關系。
2.地震發生時的應急措施。
3.用情景劇等方式和同學們分享地震發生時的逃生方法。
【學習難點】
用板塊構造學說的基本觀點,解釋地震的分布與板塊運動的關系。
【學習資料與問題】
探究活動一:標注地震發生地的位置
根據地震發生地的經緯度,將這些地震發生地標注在圖 3-42 上。
探究活動二:分析地震多發的原因
觀察:觀察圖 3-39、3-42,說一說這些地震發生地的分布特點。
分析:根據印度尼西亞及其附近地區的地理位置特點,想一想該區域地
震多發的原因,填寫在下面框圖內。
探究活動三:討論地震發生時的應急措施
觀察幻燈片中圖片,當地震發生時,哪些自我保護的應急措施是正確的?用文字或圖畫的方法記錄在下面框圖內。
探究活動四:分享地震發生時的逃生方法
通過網絡等查閱資料、走訪同學老師等,收集地震發生時的逃生方法,每個小組選取一個場景,創作一部情景劇,模擬地震發生時的安全逃生方法。將情景劇的設計寫在下面框圖內。
參考答案
探究活動1 繪圖略
探究活動2 地震發生地的分布特點:位于板塊交界處;該區域地
震多發的原因:板塊交界處地殼運動活躍
探究活動3 選擇承重墻多、開間小的廚房、衛生間等躲避;不要驚慌亂跑;可以在結實的桌子底下、床旁或蹲在緊挨墻根等堅固的家具旁;盡量利用身邊物品保護頭部,比如棉被、枕頭;不要在廣告牌下、窗戶下或窗臺躲避等
探究活動4 情景劇劇情合理即可
4 / 4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