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5.2預防犯罪一、閱讀課本,補全知識。1.刑法的作用刑法是 、 和 的有力武器。它明確規定了什么行為是犯罪,以及對犯罪應當判處什么樣的刑罰。犯罪的含義及特征含義:犯罪是具有 、觸犯了 、應當受到 的行為。特征:嚴重社會危害性、 、應受刑罰處罰性是犯罪的三個基本特征。犯罪的后果法網恢恢,疏而不漏。任何人的犯罪行為都應當受到法律的制裁。犯罪的法律后果是 。刑罰的種類主刑: (3月-2年)、拘役(1月-6月)、有期徒刑( )、無期徒刑、死刑;附加刑:罰金、 、沒收財產、 (適用于外國人)。5.怎樣加強犯罪的自我防范?(1)我們作為社會成員,要珍惜 ,認清犯罪危害,遠離犯罪。(2)預防犯罪,需要我們杜絕 。(3)生活在法治社會,我們應增強 ,依法自律,做一個自覺守法的人。(4)我們要從 ,避免沾染不良習氣,自覺遵紀守法,防患于未然。二、判斷正確。1.被告人鄭某多次竊取他人物品,被判處拘役四個月。該判決的依據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 )2.“小時偷針,大時偷金”,說明有不良行為的人一定會走上違法犯罪道路。( )3.附加刑包括剝奪政治權利、罰款、沒收財產、驅逐出境( )4.法律對未成年人實行特殊保護,未成年人犯罪也不要緊。( )5.應受刑罰處罰性是犯罪的嚴重社會危害性和刑事違法性的必然法律后果,也是犯罪的最本質特征。( )三、單項選擇。1.2023年11月24日上午,北京市第三中級人民法院依法對前當紅明星吳亦凡強奸、聚眾淫亂上訴一案公開宣判,裁定駁回上訴,維持原判。北京市朝陽區人民法院對被告人吳亦凡以強奸罪判處有期徒刑十一年六個月,附加驅逐出境;以聚眾淫亂罪判處有期徒刑一年十個月,數罪并罰,決定執行有期徒刑十三年,附加驅逐出境。對該案認識正確的是( )①該行為觸犯了刑法,所受到的處罰是刑罰處罰②行為具有嚴重的社會危害性,是犯罪的法律標志③任何人都沒有超越法律的特權④只要違法都要承擔刑事責任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③2.下圖是趙某因違法而受到法律處罰的相關信息,據此可以推斷趙某觸犯的法律是( )違法事實 趙某連續偷盜多輛電動自行車,違法獲利數額較大。 觸犯的法律 判決結果 被判處有期徒刑七個月,并處罰金4000元。A.《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 B.《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C.《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 D.《中華人民共和國治安管理處罰法》3.江某某先后發布2條包含侮辱英雄烈士內容的微博,歪曲、丑化、褻瀆英雄烈士的事跡和精神。人民法院依法判處江某某犯侵害英雄烈士名譽、榮譽罪。據此判斷,江某某應受到的處罰是( )①判處有期徒刑七個月②繳交罰款200元③公開賠禮道歉、消除影響④行政拘留15日A.②③ B.①④ C.①③ D.②④4.1月30日晚,白所成等6名緬北果敢電詐犯罪集團重要頭目被我國公安機關成功押解回國,這一行動標志著緬北四大家族電信詐騙犯罪集團徹底覆滅。這6名頭目的行為( )①具有嚴重的社會危害性②違反了刑法,應受行政處罰③警示我們依然要增強自身防范意識④警示我們要遠離電信網絡A.①② B.①③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5.2024年4月,記者從最高人民法院獲悉:目前,人民法院共審結已滿12周歲不滿14周歲未成年人殺人、重傷害案件4件4人,犯罪人被依法判處10至15年有期徒刑。這告訴我們( )①要自覺遵紀守法,防患于未然②要認清犯罪危害,遠離違法犯罪③要增強法治觀念,樹立法治意識④未成年人不再受法律的特殊保護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參考答案:一、閱讀課本,補全知識。略二、判斷正確。1.錯誤解析:本題考查違法行為。根據教材知識,被告人鄭某多次竊取他人物品,被判處拘役四個月。該判決的依據是刑法,故錯誤。2.錯誤解析:本題考查預防犯罪的要求。依據教材所學,預防犯罪,需要我們杜絕不良行為。當不良行為出現時及時矯正就能預防我們走上違法犯罪的道路,因此,有不良行為的人不一定會走上違法犯罪的道路,故題文說法錯誤。3.錯誤解析:本題考查刑罰的種類。依據教材知識可知,附加刑包括剝奪政治權利、罰金、沒收財產、驅逐出境,故題干說法錯誤。4.錯誤解析:本題考查預防違法犯罪。我國法律雖然給予未成年人特殊保護,但是法律面前一律平等,任何違法犯罪行為都要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未成年人也不例外。故題干說法錯誤。5.錯誤解析:本題考查犯罪的基本特征。依據教材知識,具有嚴重的社會危害性是犯罪的最本質特征;應受刑罰處罰性是犯罪的嚴重社會危害性和刑事違法性的必然法律后果,故說法錯誤。三、單項選擇。1.答案:A解析:本題考查犯罪的定義和基本特征。分析題文,北京市朝陽區人民法院對被告人吳亦凡以數罪并罰,決定執行有期徒刑十三年,附加驅逐出境,說明該行為觸犯了刑法,所受到的處罰是刑罰處罰;明星違法犯罪同樣要受到法律的懲罰,說明任何人都沒有超越法律的特權,故①③符合題意;嚴重的社會危害性是犯罪的最本質特征,觸犯了刑法是犯罪的法律標志,故②說法錯誤;刑事違法行為要承擔刑事責任,故④說法錯誤;故選A。2.答案:A解析:本題考查犯罪的定義和基本特征。依據教材知識,分析題文,趙某被判處有期徒刑七個月,并處罰金4000元,受到了刑罰處罰,據此可以推斷趙某的行為是犯罪行為,觸犯的法律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故A符合題意;題干未涉及違反《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治安管理處罰法》,故BCD不符合題意;故選A。3.答案:C解析:本題考查違法犯罪行為。江某某在微博上歪曲、丑化、褻瀆英雄烈士,被人民法院判處侵害英烈名譽、榮譽罪,江某的行為是侵害英烈名譽權和榮譽權的犯罪行為,蔣某可能被判處有期徒刑七個月,并公開賠禮道歉,消除影響,故①③說法正確;江某某的行為是刑事違法行為,罰款和行政拘留屬于行政違法,故②④不符合題意;故選C。4.答案:B解析:本題考查犯罪行為、預防犯罪。題干中的白所成等6名行為具有嚴重的社會危害性,是犯罪行為,這警示我們依然要增強自身防范意識,故①③符合題意;違反了刑法,要承擔刑事責任,故②說法錯誤;遠離電信網絡,說法絕對,忽略了網絡的積極意義,故④說法錯誤;故選B。5.答案:A解析:本題考查預防違法犯罪。人民法院共審結已滿12周歲不滿14周歲未成年人殺人、重傷害案件4件4人等工作,啟示我們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要增強法治觀念,樹立法治意識,要自覺遵紀守法,防患于未然,要認清犯罪危害,遠離違法犯罪,故①②③說法正確;未成年人受法律的特殊保護,故④錯誤;故選A。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