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教學課題 第三章 第3節 海陸的變遷教學內容 海陸分布、七大洲、四大洋教學 目標 1.能夠舉出實例說明海陸的變遷,樹立海陸不斷運動和變化的辯證唯物主義科學觀點。(人地協調觀) 2.能夠講述魏格納提出大陸漂移說的故事。(地理實踐力) 3.了解板塊構造學說的基本觀點,并能通過閱讀“板塊分布示意圖”和“世界主要火山、地震帶分布圖”,分析世界著名山系及火山、地震的分布與板塊運動的關系,培養觀察能力和科學探究的方法。(綜合思維) 4.通過對世界火山、地震分布規律的了解,關注人類如何防震抗災,提高抵御自然災害的能力和對生命的關愛意識。(人地協調觀)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 1.舉出海陸變遷的實例。 2.板塊構造學說的基本觀點。教學難點 分析世界著名山系及火山、地震分布與板塊運動的關系。教學輔助 材料與手段 多媒體課件 讀圖分析法、合作學習法、實踐探究、綜合分析教 學 過 程教學環節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一、導入新課 播放視頻《滄海桑田的故事》,激發同學們的學習興趣。 觀看視頻,暢所欲言。 “滄海桑田”這個成語其實它的原意就是指海陸變遷。可見,海陸的變遷早在古代就已經被人們所察覺和認識。二、教學過程 探究一:滄海桑田 海陸的變遷,這個令古人疑惑的問題,在今天看來已經成為常識。居住在海邊的同學甚至可以見到這種海陸之變。 (一)實例了解海陸變遷 三個實例:喜馬拉雅山的神秘化石、東海海底的古河道和古森林遺跡、荷蘭的圍海造陸 探究二:從世界地圖上得到的啟示 (一)大陸漂移假說的由來 1.把非洲東部和南美洲西部輪廓拼接起來 思與學:魏格納從世界地圖上得到的啟示 (二)大陸漂移假說的內容 大約兩億年前,地球上各大洲是相互連接的一塊大陸,周圍是一片汪洋。后來,原始大陸才分裂成幾塊,緩慢地漂移分離,逐漸形成了今天七大洲、四大洋的分布狀況。 動畫演示:觀察大陸漂移過程,關注大西洋面積的變化 (三)解釋地理現象 請你運用大陸漂移說的觀點,對圖示地理現象作出合理解釋 探究三:板塊的運動 (一)六大板塊及運動 1.展示六大板塊示意圖,找出六大板塊、幾乎全部位于大洋中板塊及印度洋板塊的陸地組成。 2.板塊運動 觀察板塊內部與板塊交界地帶地殼的運動狀況。 (二)火山、地震帶 分析火山地震與板塊運動的相關性,并找出世界兩大火山地震帶。 實例:日本地震和土耳其地震 提示:我國位于兩個火山地震帶交匯處,多火山、地震 生活常識:地震來了,該如何自救 (三)解釋地理現象 觀察板塊交界處的兩種地殼運動,分析相關地理現象。 聯系實際: 結合所學內容,分析阿爾卑斯山脈和安第斯山脈的成因。 結合所學內容,預測喜馬拉雅山脈、地中海和紅海的未來。 歸納原因: 動手操作:輪廓吻合 對此,德國科學家魏格納提出了大陸漂移假說 啟示: 大膽猜想→搜集資料+實地考察 讀圖觀察: 大西洋面積不斷擴大 學以致用: 動物分布相似:大西洋兩岸都發現了距今超過2.5億年的爬行類動物化石,而其他地區未曾發現。 古老地層相似:這好比撕破了的一張報紙,拼合以后的印刷文字和行列也一一對應。 讀圖分析: 六大板塊:亞歐板塊、太平洋板塊、非洲板塊、印度洋板塊、美洲板塊、南極洲板塊;太平洋幾乎全部位于大洋中;阿拉伯半島、印度半島、澳大利亞大陸都位于印度洋板塊。 分析總結: 板塊內部地殼比較穩定;板塊與板塊交界的地帶,地殼比較活躍。 讀圖分析: 世界上的火山、集中在板塊交界的地帶。 學以致用: 日本位于環太平洋火山地震帶,處于太平洋板塊和亞歐板塊的交界處,地殼運動比較活躍。 土耳其位于地中海-喜馬拉雅火山地震帶,處于非洲板塊、印度洋板塊和亞歐板塊的交界處,地殼運動比較活躍。 觀看視頻,說自己學到的自救常識 讀圖分析: 兩個板塊發生碰撞,在陸地常常形成山脈;兩個板塊發生張裂,常常形成裂谷或海洋 阿爾卑斯山脈是亞歐板塊與非洲板塊碰撞擠壓而形成;安第斯山脈是美洲板塊與南極洲板塊碰撞擠壓而形成 喜馬拉雅山脈是亞歐板塊與印度洋板塊碰撞擠壓而形成,仍在不斷隆起;地中海位于亞歐板塊與非洲板塊的碰撞擠壓地帶,面積不斷縮小;紅海位于印度洋板塊與非洲板塊的張裂地帶,面積不斷擴大三、課堂小結 總結歸納,本節課的主要知識框架。四、板書設計五、作業布置 教材課后作業及教輔資料作業六、教學反思 1.在一開始引入的環節,盡可能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求知欲,激發了學生的興趣,挑起了他們的好奇心,為后面的學習打下了較好的心理基礎。 2.在教學中盡量把課程內容和日常生活相聯系,引入最新的地震資料等信息,讓學生能夠從中發現板塊運動與火山地震活動的關系,使他們覺得地理是一門有用的學科,可以以此解釋生活中的相關現象,達到活學活用的目的。 3.根據學生思維特點設計教學流程,經常使學生帶著問題進行學習,能夠獲得更佳的教學效果。 4.設計討論活動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教師給材料放手讓學生間合作共同探索問題,刺激學生知識的內化。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很高,學生落實課標的效果好。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