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打棗》一、課時:1課時二、教材分析《打棗》是一首充滿活力和趣味的哼唱獨奏樂 ( http: / / www.21cnjy.com )曲,其旋律深深地烙印著河北民間音樂的獨特風格。這首曲子的演奏方式頗具特色,獨奏者巧妙地運用"咔嗒"演奏法,同時手持兩只哨吶。大哨吶音色低沉厚重,代表慈祥的爺爺;小哨吶音色明亮輕快,代表活潑的孫女。兩種哨吶輪番演奏,加上樂隊的巧妙襯托,生動地描繪出爺孫倆在農家小院里歡快打棗的溫馨場景。這首曲子不僅展現了民間音樂的魅力,還蘊含著濃厚的親情和鄉土氣息。三、學情分析三年級的小朋友們對音樂有著天然的喜愛和好 ( http: / / www.21cnjy.com )奇。他們的音樂感知能力正在快速發展,對節奏和旋律有著敏銳的感受。然而,他們對民間樂器和傳統音樂形式的了解還比較有限。這些孩子們喜歡生動有趣的音樂元素,對模仿各種聲音表現出極大的興趣,但在音色辨別和復雜節奏的把握上還需要耐心的引導和反復練習。考慮到他們活潑好動的天性,本節課將融入豐富的互動和實踐環節,以保持他們的學習興趣和注意力。21·cn·jy·com四、教學目標1.審美感知:引導學生感受《打棗》樂 ( http: / / www.21cnjy.com )曲歡快熱烈的氛圍,體會河北民間音樂獨特的風格魅力。培養學生對傳統音樂的審美能力,增強對民族音樂文化的認同感。2·1·c·n·j·y2.藝術表現:幫助學生學會分辨大小哨吶的音 ( http: / / www.21cnjy.com )色差異,理解"咔嗒"演奏法的獨特之處。鼓勵學生嘗試用聲音或肢體動作表現樂曲中的音樂元素,提高音樂表現能力。21·世紀*教育網3.創意實踐:激發學生的想象力,引導他們嘗 ( http: / / www.21cnjy.com )試用多種方式模仿打棗的場景。鼓勵學生創造性地運用身邊的物品制作簡單的打擊樂器,體驗音樂創作的樂趣。【來源:21cnj*y.co*m】4.文化理解:幫助學生了解河北民間音樂的特色,認識哨吶這種傳統民間樂器。培養學生對中國傳統音樂文化的興趣,增強文化自信。【出處:21教育名師】五、教學重點和難點1.教學重點:a)引導學生感受樂曲歡快熱鬧的情緒氛圍。b)培養學生辨別大小哨吶音色的能力。c)幫助學生理解"咔嗒"演奏法的特點。2.教學難點:a)引導學生準確把握"咔嗒"演奏法的節奏特點。b)幫助學生理解樂曲的整體結構和音樂表現手法。六、教學方法:本節課將采用多種教學方法相結合的方式,包括:1.欣賞法:通過反復聆聽《打棗》,培養學生的音樂感受力。2.討論法:引導學生交流對音樂的感受,激發思考。3.示范法:教師示范"咔嗒"演奏法,幫助學生理解。4.模仿法:鼓勵學生模仿音樂中的節奏和動作,加深理解。5.游戲法:通過音樂游戲,增強學習趣味性。6.創造法:鼓勵學生創造性地表現音樂,培養創新能力。七、教具準備:1.多媒體設備(電腦、投影儀、音響)2.《打棗》音頻文件3.哨吶圖片和打棗場景圖片4.簡易打擊樂器(如塑料杯、筷子等)5.教學掛圖(展示樂曲結構和演奏技巧)八、教學過程:環節一:導入新課(5分鐘)師:親愛的小朋友們,今天老師要帶大家去一個充滿歡樂的地方。你們猜猜是哪里?(引導學生回答)生:(可能的回答:游樂園、公園等)師:這些地方確實很有趣,但今天我們要去的是一個特別的地方——農家小院。你們知道在秋天的農家小院里,人們會做什么有趣的事情嗎?21cnjy.com生:(可能的回答:摘果子、曬糧食等)師:說得好!在秋天,很多人家會打棗。你們 ( http: / / www.21cnjy.com )見過打棗嗎?(鼓勵學生分享經驗)今天,我們要學習一首描述打棗場景的音樂作品,它的名字就叫《打棗》。這首曲子會用音樂帶我們感受打棗時的歡樂氣氛。大家準備好了嗎?讓我們一起走進音樂的世界!www.21-cn-jy.com環節二:講授新課(30分鐘)(一)感知(10分鐘)1.師:現在,讓我們閉上眼睛,仔細聽一聽這首《打棗》。音樂開始時,請大家想象自己正站在一個陽光明媚的農家小院里。(播放《打棗》音樂)21教育網2.音樂結束后,師:小朋友們,聽完這首音樂,你們有什么感受呢?生:(可能的回答:很歡快、熱鬧、像在過節等)師:太棒了!你們的感受都很準確。這首《打棗》確實非常歡快熱鬧,就像在慶祝豐收的節日。那么,你們在音樂中聽到了哪些有趣的聲音呢?2-1-c-n-j-y生:(可能的回答:有高音、有低音,像在對話等)師:小朋友們觀察得真仔細!你們聽到的高音和低音,其實是兩種不同的樂器在"說話"。這種樂器叫做哨吶,是我們中國傳統的民間樂器。【來源:21·世紀·教育·網】(二)探究(10分鐘)1.師:(展示哨吶圖片)看,這就是哨吶。哨吶有大有小,發出的聲音也不一樣。在《打棗》這首曲子里,大哨吶的聲音低沉,像是誰呢?21教育名師原創作品生:(可能的回答:爺爺、老爺爺等)師:沒錯,大哨吶代表的就是慈祥的爺爺。那小哨吶的聲音清脆明亮,你們覺得像誰呢?生:(可能的回答:小孩子、孫女等)師:聰明!小哨吶代表的是活潑的孫女。現在,我們再聽一遍音樂,看看能不能分辨出爺爺和孫女的"對話"。(再次播放音樂)21*cnjy*com2.音樂結束后,師:小朋友們,你們能說說爺爺和孫女在音樂中是怎么"對話"的嗎?生:(鼓勵學生描述他們聽到的音樂對話)師:你們聽得真仔細!爺爺和孫女在音樂中確實像在進行有趣的對話。這種表現方式讓整個打棗的場景變得生動有趣,是不是?(三)示范(10分鐘)1.師:在《打棗》這首曲子里,還有一種特別的演奏方法,叫做"咔嗒"演奏法。大家仔細聽,老師來示范一下。(教師示范"咔嗒"演奏法的節奏)www-2-1-cnjy-com師:聽起來像不像在打棗時發出的聲音?現在請大家跟著老師,用手拍打大腿來模仿這個節奏。2.(帶領學生練習"咔嗒"節奏)師:做得真好!這個節奏就像是在說"咔嗒、咔嗒",是不是很有趣?師:現在,我們來玩一個游戲。當 ( http: / / www.21cnjy.com )你們聽到大哨吶的聲音時,請模仿爺爺慢慢打棗的動作;聽到小哨吶的聲音時,就模仿孫女快快打棗的動作。準備好了嗎?音樂開始!(播放音樂,引導學生根據音樂變化做動作)環節三:鞏固延伸(10分鐘)1.分組活動:師:小朋友們,現在我們來做一個有趣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活動。我們班分成兩組,一組扮演爺爺,一組扮演孫女。爺爺組用低沉的聲音說:"打棗啦!"孫女組用清脆的聲音回答:"好啊好啊!"讓我們創編一段簡單的對話,想象爺孫倆在打棗時會說些什么。(引導學生創編對話,可以包括:"小心點,別摔倒了"、"爺爺,我打得快不快?"等)2.全班活動:師:太棒了!你們編的對話真有意思。現在,讓我們一起隨著音樂做打棗的動作。記住,要跟著音樂的節奏哦!(播放《打棗》音樂,帶領全班學生做打棗動作,體驗音樂的歡快氛圍)九、小結拓展、布置作業(5分鐘)小結:師:今天我們學習了這首歡快的《打棗》,認識了有趣的哨吶樂器,還體驗了"咔嗒"演奏法。小朋友們,你們覺得這首音樂表達了一種什么樣的情感?生:(可能的回答:歡樂、幸福、熱鬧等)師:說得太好了!這首音樂不僅表現了打棗的歡樂場景,更表達了爺孫之間的親情和勞動的快樂。通過音樂,我們仿佛看到了一幅溫馨和諧的農家畫面。作業:1.請大家回家聽一聽自己家鄉的民間音樂,看看有沒有類似的樂器或演奏方法。如果有有趣的發現,明天來和大家分享哦!2.嘗試用家里的物品(比如盒子、筷子等)制作一個簡單的打擊樂器,下次上課帶來,我們一起演奏《打棗》。十、設計意圖(1)初步感知環節:本環節旨在通過直接聆聽《打棗》,激發學 ( http: / / www.21cnjy.com )生對這首民間音樂的興趣。讓學生閉上眼睛聽音樂,是為了幫助他們集中注意力,更好地感受音樂的情感和意境。通過引導學生描述聽到的感受,培養他們的音樂感受力和表達能力。21*cnjy*com(2)探究音樂環節:這個環節的目的是引導學生深入了解《打棗》的音 ( http: / / www.21cnjy.com )樂特點。通過介紹哨吶這種民間樂器,幫助學生理解音樂中的"角色"設定。讓學生嘗試分辨大小哨吶的聲音,既訓練了他們的聽辨能力,也加深了對音樂表現手法的理解。【版權所有:21教育】(3)鞏固延伸環節:這個環節通過實踐活動,幫助學生更好 ( http: / / www.21cnjy.com )地理解和記憶音樂。分組創編對話活動不僅鞏固了對音樂角色的理解,還培養了學生的創造力。全班一起做打棗動作,則讓學生通過肢體感受音樂的節奏和情感,加深對音樂的理解。十一、板書設計[板書內容]《打棗》1.哨吶:大(爺爺)小(孫女)2."咔嗒"演奏法3.河北民間音樂4.音樂特點:歡快、生動、有趣十二、教學反思本節課通過多種感官體驗,讓學生 ( http: / / www.21cnjy.com )深入了解了《打棗》這首富有民間特色的音樂作品。在教學過程中,學生表現出了濃厚的興趣,特別是在模仿"咔嗒"演奏法時非常積極。但在辨別大小哨吶音色時,部分學生還存在一些困難,今后可以增加更多的聽辨練習。此外,可以考慮引入更多的民間音樂元素,拓展學生的音樂視野,培養他們對傳統文化的認同感。21世紀教育網版權所有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HYPERLINK "http://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