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我的家庭貢獻與責任》教學設計1. 學生能夠明確家庭貢獻的含義,了解自己可以為家庭做出哪些貢獻。2. 掌握為家庭作貢獻的多種方式,培養學生解決家庭問題的能力。3. 理解家庭責任的重要性,學會主動承擔家庭責任,并能堅持踐行。13(一)教學重點1. 明確什么是家庭貢獻,知道自己的家庭貢獻有哪些。2. 掌握為家庭作貢獻的方式,理解家庭責任的內涵并主動承擔。(二)教學難點1. 如何引導學生將家庭責任意識轉化為實際行動,并堅持下去。2. 幫助學生在承擔家庭責任的過程中體會收獲,培養積極的家庭價值觀。一、導入新課播放一段溫馨的家庭視頻,展示家庭成員之間相互關愛、共同為家庭努力的場景。視頻中,一家人圍坐在一起分享美食,歡聲笑語回蕩在房間里;孩子為父母遞上一杯熱茶,父母臉上洋溢著幸福的笑容;全家人一起動手打掃房間,齊心協力讓家變得更加整潔溫馨。提問學生:從視頻中你看到了什么?你覺得家庭中每個人的作用是什么?引出本節課的主題 —— 我的家庭貢獻與責任。學生們紛紛發言,有的說看到了家人之間的愛和關心,有的說看到了大家一起為家庭付出努力。關于家庭中每個人的作用,學生們認為父母為家庭提供經濟支持和關愛,孩子給家庭帶來歡樂和希望。教師總結道:“家庭就像一個溫暖的港灣,每個人都在其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今天,我們就一起來探討如何為家庭做出貢獻,承擔起自己的責任。”二、我的家庭貢獻故事分享:教師講述一個關于家庭貢獻的故事,如《小明的家庭貢獻》。“小明雖然年紀小,但他通過自己的方式為家庭帶來了溫暖和快樂。每天清晨,當第一縷陽光灑進房間,小明就會悄悄起床,為還在睡夢中的家人準備好一杯溫開水。等媽媽起床后,他會給媽媽遞上一杯水,微笑著說:‘媽媽,早上好!’媽媽頓時感到一天的活力滿滿。晚上,當爸爸下班回家,一臉疲憊地坐在沙發上時,小明會乖巧地跑過去,給爸爸捶背,還會輕聲地問:‘爸爸,今天工作累不累呀?’周末的時候,小明看到奶奶在院子里忙碌地打掃衛生,他毫不猶豫地拿起掃帚,幫助奶奶打掃院子。在小明的努力下,院子變得干凈整潔,奶奶也露出了欣慰的笑容。”故事講完后,提問學生:小明為家庭做了哪些貢獻?你能從中學到什么?學生們積極回答,有的說小明給家人遞水、捶背、打掃院子,很孝順;有的說要向小明學習,關心家人,為家庭做力所能及的事情。教師引導學生思考:“小明的這些行為雖然看似微不足道,但卻給家庭帶來了溫暖和幸福。我們每個人都可以像小明一樣,用自己的方式為家庭做出貢獻。”貢獻小調查(1)發放調查問卷,讓學生填寫自己對家庭的貢獻有哪些。問卷內容可以包括:你經常為家人做哪些事情?你在家庭中承擔了哪些責任?你為家庭帶來了哪些快樂和溫暖?學生們認真填寫問卷,有的同學寫道自己會幫媽媽洗碗、掃地;有的同學說自己會照顧弟弟妹妹,給他們講故事;還有的同學表示自己會在家人心情不好的時候安慰他們,給他們帶來快樂。(2)學生填寫完問卷后,進行小組交流。每個學生都要向小組成員介紹自己填寫的內容,并分享自己在為家庭做貢獻過程中的感受和體會。小組交流中,同學們暢所欲言。有的同學說幫媽媽做家務雖然有點累,但是看到媽媽開心的笑容,自己也覺得很滿足;有的同學說照顧弟弟妹妹讓自己學會了責任和擔當;還有的同學說給家人帶來快樂讓自己感到無比幸福。(3)教師進行總結,強調每個人都可以為家庭做出貢獻,無論貢獻大小,都能讓家庭更加溫暖和幸福。教師深情地說:“同學們,你們的每一個小小的舉動,都是對家庭的一份貢獻。無論是一句關心的話,還是一個小小的幫助,都能讓家庭充滿愛。讓我們一起努力,為家庭的幸福貢獻自己的力量。”三、我為我家出點子頭腦風暴(1)教師提出問題:作為家中一員,我們除了與家人相互陪伴、相互關心、相互支持對家庭做貢獻外,還可以在哪些方面對家庭做出貢獻?同學們陷入了沉思,隨后紛紛舉手發言。有的同學說可以用自己的零花錢給家人買小禮物,給他們一個驚喜;有的同學說可以組織家庭活動,增進家人之間的感情;還有的同學說可以學習一些新的技能,為家庭解決一些問題。(2)組織學生進行頭腦風暴,讓學生盡可能多地想出為家庭做貢獻的點子。學生可以獨立思考,也可以小組討論。教室里氣氛熱烈,同學們積極思考,想出了許多富有創意的點子。有的小組討論出可以一起種植花草,讓家里充滿生機;有的小組想到可以制作家庭相冊,記錄美好的回憶;還有的小組提出可以為家人舉辦一場小型音樂會,讓家庭充滿歡樂。(3)教師將學生提出的點子記錄在黑板上,進行分類整理。例如,可以分為家務勞動類、創意裝飾類、家庭活動類等。教師一邊記錄學生的點子,一邊進行分類。家務勞動類有幫忙洗衣服、整理房間等;創意裝飾類有制作手工裝飾品、用廢舊物品改造家具等;家庭活動類有舉辦家庭運動會、戶外野餐等。四、我的家庭責任案例分析(1)教師展示一些關于家庭責任的案例,如《小紅的家庭責任》。“小紅每天都會主動幫助媽媽做家務,照顧弟弟妹妹,還會在爸爸工作忙的時候給爸爸送水送飯。有一次,媽媽生病了,小紅不僅承擔起了所有的家務,還細心地照顧媽媽,給媽媽喂藥、做飯。在小紅的努力下,媽媽很快就恢復了健康。”案例展示后,提問學生:小紅承擔了哪些家庭責任?你覺得她為什么要這樣做?學生們回答,小紅承擔了做家務、照顧弟弟妹妹、關心爸爸、照顧生病的媽媽等家庭責任。關于小紅為什么要這樣做,同學們認為小紅是一個有責任感的孩子,她知道家庭中的每個人都應該為家庭付出,她愛自己的家人,所以愿意承擔這些責任。(2)組織學生進行小組討論,分享自己對家庭責任的理解。討論內容可以包括家庭責任的含義、家庭責任的重要性、如何承擔家庭責任等。小組討論中,同學們各抒己見。有的同學說家庭責任就是要為家庭做力所能及的事情,讓家人生活得更好;有的同學說家庭責任很重要,它能讓家庭更加和諧幸福;還有的同學說要承擔家庭責任,就要從身邊的小事做起,比如按時完成作業、整理自己的房間、關心家人的情緒等。五、堅持承擔家庭責任故事分享(1)教師講述一個關于堅持承擔家庭責任的故事,如《小剛的堅持》。“小剛每天都會堅持幫助奶奶打掃院子,即使遇到困難也不放棄。有一天,小剛生病了,身體很不舒服,但他還是堅持起床,幫助奶奶打掃院子。奶奶心疼地說:‘小剛,你生病了就好好休息,今天不用打掃了。’小剛卻堅定地說:‘奶奶,我沒事,我要堅持完成我的任務。’在小剛的堅持下,院子每天都保持著干凈整潔。”故事講完后,提問學生:小剛為什么能夠堅持承擔家庭責任?你從他身上學到了什么?學生們回答,小剛能夠堅持承擔家庭責任是因為他有責任感,他愛奶奶,他知道自己的堅持能讓奶奶輕松一些。從小剛身上,同學們學到了要堅持不懈,要有責任感,無論遇到什么困難都不能放棄自己的責任。(2)組織學生進行小組討論,分享自己在堅持承擔家庭責任過程中遇到的困難和解決方法。討論內容可以包括如何克服懶惰、如何應對家人的不理解、如何保持責任感等。小組討論熱烈進行,同學們紛紛分享自己的經驗和方法。有的同學說可以給自己制定一個計劃,每天按照計劃完成任務,這樣可以克服懶惰;有的同學說當家人不理解時,可以和他們溝通,讓他們了解自己的想法和努力;還有的同學說要時刻提醒自己家庭責任的重要性,保持責任感。六、體會收獲分享時刻(1)讓學生分享自己在承擔家庭責任過程中的收獲。收獲可以包括個人成長、家庭關系的改善、家人的認可等方面。同學們踴躍發言,有的同學說自己學會了做家務,變得更加獨立;有的同學說家庭關系更加和諧了,家人之間更加親密;還有的同學說得到了家人的認可和表揚,感到很自豪。(2)組織學生進行小組交流,每個學生都要認真傾聽小組成員的分享,并給予積極的反饋和鼓勵。小組交流中,同學們認真傾聽,互相給予反饋和鼓勵。有的同學說:“你真棒,繼續加油!” 有的同學說:“你的收獲讓我很受啟發,我也要更加努力。”(3)教師進行總結,強調承擔家庭責任不僅能夠讓家庭更加幸福,也能夠讓自己得到成長和進步。教師微笑著說:“同學們,承擔家庭責任讓我們收獲了很多。我們在為家庭付出的同時,也在不斷成長和進步。讓我們繼續努力,為家庭創造更多的幸福。”五、教學反思通過本節課的教學,學生對家庭貢獻與責任有了更深刻的認識。在教學過程中,采用了多種教學方法,如故事分享、小組討論、案例分析等,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了教學效果。同時,讓學生制定責任清單和感恩行動計劃,將理論知識轉化為實際行動,培養了學生的家庭責任感和感恩意識。在今后的教學中,還可以進一步豐富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如組織家庭實踐活動、邀請家長參與課堂等,讓學生更好地理解家庭貢獻與責任的重要性,為家庭的和諧幸福做出更大的貢獻。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